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血小板单核细胞粘附聚集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此聚集体的形成的分子机制、诱使斑块破裂的机理、影响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机、中西药物的作用靶点及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敲除等进行综述,并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引起同道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血小板单核细胞粘附聚集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此聚集体的形成的分子机制、诱使斑块破裂的机理、影响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机、中西药物的作用靶点及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敲除等进行综述,并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引起同道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痰瘀学说论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理,以期有效发挥中医特色、指导临床。方法:根据中医学理论,从病位、病理因素、病机等角度循证探源,采取化痰瘀、活血脉治法配伍用药,治疗归属血脉病范畴的心脑血管疾病,观察疗效。结果:临床用治以痰瘀互结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疗效可观。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归属中医"血脉病"范畴,病位在"血脉",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瘀",以"杂者钝"总括病机,治疗化其痰瘀、活其血脉,在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中能有效发挥中医特色,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重要的发病机制,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影响以及危害。运用中医理论解释及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领域仍较少涉及。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现代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与中医“癥积”理论、病因病机对比,并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属于中医学“癥积”范畴,创新性提出动脉粥样硬化微型癥积理论,故本文主要从脉络癥积的理论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脉络癥积关系、运用脉络癥积理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进行认识动脉粥样硬化微型癥积新机理,为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血脉理论是形成于《黄帝内经》时期的重要理论体系,对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近年文献的研究,系统阐述血脉理论的内涵与现代认识、血脉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血脉病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论治,以期为今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中医对冠心病和脑动脉硬化症病机的认识(肾虚精亏、气血亏虚、血瘀痰阻)、冠心病和脑动脉硬化症中医病机的相关性等论述了冠心病动脉硬化症中医病机相关性。指出:应兼顾对心脑血管乃至全身血管硬化程度的评估,做到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  相似文献   

7.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显著,它通过阻止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而预防血栓形成,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疚病的发生.本文阐述了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实验结果,探讨了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机理.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季心脑血管发病率骤增。认为浊邪、寒邪是冬季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从"寒气生浊"的角度对古籍文献进行论述,提出"寒生浊病"这一疾病名称以及"寒生浊气""寒生浊邪""寒生浊毒"三个发展演变阶段,旨在进一步完善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的急性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与生命,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预计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今后将会继续升高,其危害将会越来越严重,为了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不可忽视。1 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 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诱发因素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者皆可导致心、脑、肾血管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引起脑卒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病引起脑卒中的机理,西医理论认为,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极低  相似文献   

10.
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渐进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多见。文章介绍中医对阿尔兹海默病的认识,从"形气神"角度入手,基于"形气神"三个方面分析阿尔兹海默病,从而形成形、气、神三位一体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临床诊断为心脑合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疗程,运用中医的异病同治原则,以"痰瘀"论治心脑合病,将化痰祛瘀法贯穿治疗始终,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理化检查判定其临床疗效,以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心脑合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杨关林教授从痰瘀论治血脉病心脑合病拾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侍诊心血管专家杨关林教授,总结出其治疗心脑合病的经验,认为本病是气血运行发生异常,进而出现脉中血液运行阻滞、血脉闭塞引起的心脉、脑脉同时或先后发病。治疗上灵活运用中医的异病同治原则,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以“痰瘀”论治心脑合病,将化痰祛瘀法贯穿治疗始终,但又临证求本,随证用药,不泥于痰瘀。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41-343
张梅奎教授幼承家父真传,后师承国医大师张学文,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临证经验丰富,在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观点,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用药灵活,组方严谨,疗效显著。兹从六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证治对其经验进行了总结: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眩晕宁汤治疗瘀血阻窍型眩晕;补阳还五汤加减治急性期中风;治癫方调理气血抗癫痫;郁宁汤疏肝解郁治失眠;还少方益肾活血治痴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体及中西医学的系统本质,论述状态医学与心脑同治的合理性与科学价值。方法:从系统科学角度论述人体及中医、西医、中西结合医学的共同本质,并由此论证心脑同治的合理性与科学价值。结果:状态医学是系统科学与中、西医学的有机结合和发展模式,是心脑同治的科学理论基础。结论:状态医学与心脑同治是医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创新,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咳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治疗一般都不难,但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喉源性咳嗽等慢性肺系疾病病程较长,西医治疗比较棘手且取效不易。文章旨在通过3则咳嗽验案,介绍"审症(抓主症)-辨人(体质)-诊病-识证(方证)"四位一体的多元思辨模式在咳嗽诊疗实践中的应用,首当抓主症,次辨体质,明确诊断,从方证入手,谨守病机,遣方用药常以经方和后世经典方化裁治疗咳嗽,衷中参西,圆机活法,该思路和方法对于指导中医临证施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对动脉粥样硬化认识转变看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与切入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现代医学研究领域的焦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AS的认识发生了几次重要的转变,即从重视“管腔狭窄”到强调“易损斑块”、从“脂质沉积”学说为主导到“炎症反应”学说的公认以及从“易损斑块”到“易损患者”的新概念。这些转变带来了治疗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心血管事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周颖丽    罗茜    尹紫薇    郑惠珍    王子焱  刘承鑫  郭志华 《陕西中医》2023,(6):781-784
文章介绍郭志华老师对高脂血症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郭志华老师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诊疗思路和用药经验,并列举一则验案加以佐证。郭志华老师基于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虚不能运化,肾虚气化不利,水谷精微失输,膏脂生化失常,痰浊凝积经脉。故结合病名及病机认识,郭志华老师以健脾益气,补肾祛湿为高脂血症治疗原则,以补肾健脾为主,兼以降脂化浊之法,并自拟化浊方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血管疾病。郭志华老师结合临床上高脂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联系紧密的特点,注重兼病论治,对兼有胸痹、心悸、眩晕等病的患者,随病化裁,精准用药,在临床上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朱晨晨  曾诚 《陕西中医》2022,(4):492-495
毒邪”致病作为近年来中医药界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已在心脑血管等中医内科疾病中做出了较多的探讨与研究。中医妇科对“毒邪”的认识较少,多为盆腔感染之热毒与妇科肿瘤之癌毒,在其他妇科疾病中运用甚少。文章从“毒邪”的认识与性质出发,探讨“毒邪”与妇科疾病发病的联系,旨在为妇科疑难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较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常见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专方施治及中西结合等方面阐述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进展,旨在对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