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定了湖北省恩施州著名道地药材石窑当归的种子生产综合技术要求,以推动石窑当归种子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其种子生产质量,进而提高其药材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2.
云南名药     
云南省是我国著名的药材之乡,生产的药材达1000多种,占全国药材品种的70%,其中田七、天麻、虫草、当归、朱苓等品种驰名海外。“云贵川广,地通药材”这句话广为流传的民谚,生动地说明了云南药材品质的优良。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控制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重要措施,当归素有"十方九归"之称,为中医常用中药。当归药材标准化开始于历代《本草》,但当归标准化生产研究起步较晚。本文对当归种子种苗、生产技术、产地初加工、药材、饮片等标准化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综述分析,总结了当归标准化方面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今后当归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不同产地当归药材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辉  段金廒  钱大玮  宿树兰  宋秉生  何子清 《中草药》2009,40(12):1988-1992
目的 对我国当归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 采集2008年我国各主产区传统采收期的25批次当归药材样品,采用HPLC法、UV法测定当归药材中总挥发油、藁本内酯、正丁烯基酰内酯、阿魏酸、总多糖的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当归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岷归、云归、川归、窑归的多指标成分比较分析与综合评价,以甘肃产岷归质量为优;主成分分析中藁本内酯的因子载荷量最大,说明其对当归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结论 基于我国不同产地当归药材质量的分析评价,建立了较为系统、客观的多成分类型多指标现代分析评价体系,为药材地道性科学内涵的揭示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野生当归在中国分布稀少,资源保护迫在眉睫。研究证明,野生当归与栽培当归在形态生理、药物化学等方面有显著的区别,经民间采用的传统当归药材的基原植物种类繁多,专一性差。中国名为“野当归”和名含“当归”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功效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Yan H  Duan JA  Qian DW  Su SL  Song BS  He ZQ 《中药材》2011,34(4):512-516
目的:通过对不同产地当归药材及其土壤无机元素类成分的关联分析,以评价该类成分与药材地道性和功效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法,测定了我国4个主产区40余份当归药材及其土壤中1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当归药材与土壤中Ca、Na、Ni显著相关;当归可能对Mg元素具有富集作用;Zn、Cu、Mn、Mg等元素可能是影响当归地道性最为显著的无机元素。实验结果从无机元素的角度支持岷归为道地药材。结论:当归药材所含无机元素类成分可能与其地道性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为从认识当归的地道性成因及其药材功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岷县当归药材产量预报模型,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当归产量预报信息。方法:根据当归的生育期和生理特性,以1995~2009年岷县当归产量统计数据、成药期各旬气象资料作为研究基础,采用多项式预报法,建立岷县当归产量预报模型。结果:岷县当归产量预报模型的平均精度达97.2%,基本满足产量模拟预报的要求。结论:建立的当归药材气象预报模型有较高的准确度,可提供较为准确的当归产量预报信息,为我国药材生产过程中的产量预报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归种子直播栽培对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当归种子直播栽培对其产量和质量性状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海拔高度和播种期、不同覆盖方式和密度、不同海拔高度黑膜覆盖春季穴播栽培条件下种子直播当归的药材产量,检测其有效成分含量。结果:通过对目前当归生产栽培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直播栽培的优越性进行分析,当归种子直播栽培能缩短当归生产周期,有效解决抽薹难题,减少育苗环节和毁林开荒对生态植被的破坏,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种子直播栽培较传统育苗移栽当归药材产量低,经检测直播当归有效成分浸出物、挥发油和阿魏酸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标准,药材质量合格。结论:采用秋季直播栽培技术和黑膜覆盖穴直播栽培等技术,合理密植能有效改善直播当归生长条件,利于提质增效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和瑶族民间常用药材当归藤的化学成分,为开发利用当归藤药材资源提供实验支持。方法:乙醇回流提取当归藤药材,浓缩成浸膏,用系统溶剂分离法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当归藤提取部位,然后用硅胶柱层析法对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成分通过波谱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其中的两个分别是豆甾醇(Ⅱ)、维生素E(Ⅲ)。结论:这两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当归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行当归药材的品质区划研究,指导当归的合理栽培。方法: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从定西市5个县857个样地,采集当归样品857份,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采样点信息,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当归药材8个指标成分含量,结合全国生态因子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SPSS软件,ArcGIS软件进行当归品质适宜性分析。结果:当归的分布适宜区集中在定西市中部及南部,在适宜区范围内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H含量由南向北递减;绿原酸含量由北向南递减;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I含量由东向西递减;丁烯基苯酞含量规律性不强,含量最高区域在岷县西部、渭源县清源镇、上湾乡、会川镇;藁本内酯在适宜区范围内含量一致性高,含量最高区域在渭源县中部及通渭县北部地区。岷县、漳县、渭源县南部、通渭县北部地区当归药材指标成分含量高,综合品质好。结论:该研究对定西市当归药材品质适宜性进行了等级划分,生成了各指标成分及当归综合品质适宜性区划图,研究结果可为当归药材的综合利用,正确选建优质当归原料基地,科学指导当归药材生产与区域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魏酸从当归药材到当归洗发水中的转移率。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当归药材饮片、当归提取液以及当归洗发水中阿魏酸的含量,并计算转移率。结果由药材到洗发水,当归阿魏酸的转移率为68.3%。结论本文方法制备的当归洗发水有效成分损耗较少,有效成分转移率高。  相似文献   

12.
当归,为我国特产药材,原植物是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多为栽培,少系野生。1960年左右,鉴于当归的需要量大而产量小,曾设想用欧当归(Levisticumofficinale Koch)试代当归入药。先后在内蒙古、河北、北京(郊区)、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区栽培。后经有关部门研究、鉴定,确认欧当归与我国特产当归的代学成分、药理效用不尽相同,不能替代。故曾引种的大部省分现均已停止生产,仅河北省安国、定县、安平一带尚有部分种植。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当归药材及当归身饮片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并通过对当归药材和当归身饮片特征图谱的比较分析,为当归药材和当归身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2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3产地15批当归药材及相应当归身饮片进行相似度评价,建立当归药材及当归身饮片HPLC特征图谱。结果:以阿魏酸为参照峰,构建了由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和藁本内酯4个特征峰组成的当归药材及当归身饮片HPLC特征图谱,15批当归药材相似度>0.96,15批对应当归身饮片相似度>0.97,当归药材与当归身饮片特征图谱相似,但各成分含量高低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为当归药材和当归身饮片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为含当归或当归身的经典名方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肃不同产地当归的比较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甘肃36个产地的当归药材进行比较分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用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对HPLC指纹图谱进行处理和分析,结合相似度计算、主成分分析及欧氏距离的多维模式识别对当归药材进行比较分类.结果:通过对不同产地当归药材的分类比较发现当归药材质量与其种植环境密切相关.结论:这种方法可简便、快速地对当归药材进行比较分类,为选购原料药材和GAP种植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市售当归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巍  沙明  何凡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741-742
目的:建立当归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当归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阿魏酸为参照,建立17个不同地区市售当归药材指纹图谱。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得到当归药材指纹图谱,标定出6个共有峰.并与不同色谱务件下得到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同时对含当归药材的中成药建立指纹图谱.检出当归药材的共有峰。结论:用该方法建立当归药材指纹图谱,对当归药材进行质量控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不同地区市售当归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为当归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酸蒸馏碘滴定法,对广东、河南、甘肃、黑龙江四个地区不同级别售卖点当归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运用空白试验校正对当归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评价。结果:收集自广东、河南、甘肃、黑龙江四个地区的16批当归药材均存在二氧化硫残留现象,仅来源于黑龙江三甲医院的当归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符合药典规定,为29.44mg/kg,其余来源当归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普遍较高(大于150mg/kg)。结论:硫磺熏蒸作为传统的中药加工方法,目前在当归药材的防虫和美观方面应用广泛;四个地区当归药材均存在二氧化硫残留情况,且残留程度不一,二氧化硫残留量与地区及销售点级别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药材适宜采收期综合评价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金廒  严辉  宿树兰  钱大玮  吴启南  周荣汉 《中草药》2010,41(11):1755-1760
采收是药材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药材的质量与产量。随着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实施和推广,药材适宜采收期的客观评价与确定成为中药生产领域的共性问题之一。在课题组实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药材采收、初加工、贮藏过程中共性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中药资源化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对当归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系统评价,建立了客观表征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物候关系对药材品质形成与药用部位生物产量相互关联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式。首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基于中药资源化学的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从药材生产过程中的时、空关系与物质动态积累规律诸方面探讨和建立客观评价和确定药材适宜采收期的方法学,以期对我国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保障药材的质量与产量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学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依据TOPSIS法,评价当归不同栽培品种(品系)药材质量,为当归优良品种药材质量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挥发油、阿魏酸、丁烯基苯酞、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多糖、总黄酮、浸出物含量为指标,借助TOPSIS法,构建基于多指标评价体系的当归药材质量综合评价TOPSIS模型。结果:岷归4号、岷归3号、野生当归药材质量较优,其次为岷县、漳县产当归,以及栽培品系2000-01,栽培品种岷归2号,岷归5号,岷归1号;青海产当归药材质量较差。其中岷归4号挥发油含量是青海产当归的1.48倍,藁本内酯的含量是青海产当归的1.69倍。结论:通过上述研究,丁烯基苯酞、藁本内酯2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药材的特征指纹图谱可作为当归的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当归种质资源状况.方法:实地调查了甘肃、四川、云南、湖北、青海和西藏林芝等当归产区,分析了各产区的自然环境和当归药材性状.结果:当归野生种质主要分布在西藏林芝、四川阿坝等地,而道地产区甘肃岷县和周边地区罕见.当归种质现已分化出"绿茎当归"和"紫茎当归"两个品质,但以"紫茎当归"为优势,"绿茎当归"少见.结论:当归的野生种质资源比较稀少,需要加强保护和开发;不同品质和不同产区当归的品质和抗性仍需进一步研究与利用,以便今后新品种和新品系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杨博文  王晓晓  李曦  林廷文  刘永强  马越  吕光华 《中草药》2016,47(21):3896-3900
目的比较中国当归Angelica sinensis、日本当归A.acutiloba、韩国当归A.gigas、欧当归Levisticum officinale和圆当归A.archangelica药材中多糖的量,评价这5种当归类药材的质量。方法从不同国家收集了46份当归类药材样品,采用优化的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多糖量;比较不同当归药材之间多糖量的差异。结果这5种药材中多糖的量差异很大,其平均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圆当归(162.5 mg/g)、欧当归(142.3 mg/g)、日本当归(126.8 mg/g)、韩国当归(81.38 mg/g)、中国当归(80.75 mg/g)。从日本、中国和韩国收集的日本当归中多糖量也不同,分别为131.37、184.29、94.98 mg/g。结论建立的3,5-二硝基水杨酸法可准确测定当归类药材中多糖的量;这5种药材中多糖的量不同,其功效也不同,不宜混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