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吕峰  路世鹏  郭海华 《癌症进展》2021,19(18):1892-1895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依据治疗方案将100例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吉非替尼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和随访3年的生存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2.00%、94.00%,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0%、8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肝肾反应和血液系统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3年,研究组患者的3年累积总生存率为1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00%(P﹤0.01).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吉非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窗口期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贵州省肿瘤医院就诊的不可手术的晚期大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窗口期联合化疗组(试验组)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常规方案联合化疗组(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方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15 mg/d,d1~d7,间歇7天重复,用药14天为1个周期,化疗于每周期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第5天(窗口期)开始;对照组方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15 mg/d,d1~d14,间歇7天重复,21天为1个周期,化疗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第1天开始;两组均采用mFOLFOX6或FOLFIRI方案化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1)试验组与对照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25.0%和18.3%,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80.0%和7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75,P=0.388);2)试验组与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6% vs.62.5%)(39.7% vs.21.3%)(26.8% vs.13.3%),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95% CI:16.817~27.183)vs.16个月(95% CI:11.890~20.110),试验组较对照组生存率提高、生存时间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3)试验组与对照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分别为9、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窗口期联合化疗较常规应用方案联合化疗提高晚期大肠癌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延长中位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陈佳权  陈典  崔玉梅 《癌症进展》2016,14(3):256-258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化疗联合应用于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研究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化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2个周期后,研究组疾病控制率为67.73%,总有效率为25.00%,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53.57%,总有效率为14.29%,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QOL改善稳定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血压升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化疗联合应用于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治疗优于单纯的化疗,在提高了疗效的同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榄香烯乳剂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的主要手段,能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但由于化疗不良反应较大,患者往往难以坚持完成;榄香烯乳抗瘤谱广,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本研究旨在探讨化疗联合榄香烯乳在晚期NSCLC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采用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同时联合使用榄香烯乳剂400mg;对照组采用单纯NP方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6.7%,对照组有效率为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卡氏评分提高率为66.66%,对照组为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联合NP方案能提高化疗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症状,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长春瑞滨+顺铂( NP)化疗对初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于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初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NP化疗,治疗组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结果经过两周期全身化疗后,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0.0%和80.0%,对照组分别为5.0%和45.0%,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可提高初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是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埃克替尼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持续泵入联用治疗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晚期EGFR 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单药埃克替尼250 mg/tid治疗;试验组接受埃克替尼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埃克替尼250 mg/tid+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30 mg d1~7,持续泵入治疗。21 d为一个周期,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毒性。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客观缓解率(ORR)、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克替尼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持续泵入治疗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较少,能有效的提高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埃克替尼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持续泵入联用治疗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7.
β—榄香烯对2—乙酰氨基芴诱发实验性鼠肝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β-榄香烯对2-乙酰氨基芴(2-AAF)诱发实验性鼠肝癌的干预效应,并探讨其对c-myc、c-erbB-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AAF喂饲SD大鼠,制备肝癌模型,予以不同剂量榄香烯乳腹腔内注射,观察肿瘤生成状况,并制定c-myc、c-erbB-2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小剂量榄香烯乳(5mg/kg)干预组发生肝癌结节数较其他组少;c-myc、c-erbB-2和VEGF在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而增生结节或癌结节均为阳性,其表达水平与榄香烯乳用量无关。结论:小剂量β-榄香烯对2-AAF诱发的实验性鼠肝癌有一定阻抑作用,但不是通过调控c-myc、c-erbB-2和VEGF等基因蛋白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带瘤状态、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联合减瘤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仅实施减瘤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35/40),高于对照组的65.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腹腔积液量、术中出血量、总瘤灶直径、转移灶数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副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最佳减灭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2.5%(37/40)、57.5%(23/40),与对照组的90.0%(36/40)、52.5%(21/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2±5)个月,与对照组的(37±5)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带瘤状态、手术效果,但对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赵文菊 《现代肿瘤医学》2021,(19):3425-3430
目的:探讨TACE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应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存活率、生活质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的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以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同时观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近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0.00%(18/30)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10/30);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各免疫细胞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2周和4周后两组患者CD8+水平均显著下降,CD3+、CD4+水平以及CD4+/CD8+比值显著上升,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相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与对照组1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1年生存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死亡3例,存活27例,对照组死亡10例,存活20例,两组生存期差异存在显著意义(log-rank P= 0.030);且研究组半年后和1年后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ACE基础上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可以显著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细胞水平和机体免疫应答功能,提高1年生存率以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顾兵  张敏  陈双  戈伟 《现代肿瘤医学》2016,(16):2565-2568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与洛铂分别辅助5- FU +表柔比星两种三联动脉化疗栓塞方案治疗无法切除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无法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11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 A 组(55例)和 B 组(55例),分别在5- FU +表柔比星基础上加用洛铂与雷替曲塞行动脉化疗栓塞;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随访生存率,术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及 III - IV 级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B 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长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患者随访生存率显著高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患者术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 A 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 III - IV 级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雷替曲塞辅助5- FU +表柔比星三联动脉化疗栓塞方案治疗无法切除原发性肝癌可有效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延长生存时间,且未诱发严重药物毒副作用,效果优于洛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7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随访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34.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22.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期治疗组分别为6.8个月和14.0个月,对照组分别为6.6个月和13.5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可靠,毒副作用较轻,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特别适用于年龄较大、一般状态较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利尿延迟显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前列腺病变患者55例,均行18F-FDGPET/CT早期及利尿延迟显像。测量病灶处两次显像最高标准摄取值(SUVmax)。55例患者均经手术或针吸法取得病理结果,并与PET/CT结果相比较。结果:病理证实前列腺癌16例,良性病变39例,良、恶性病变间的SUV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F-FDGPET/CT利尿延迟显像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68.8%(11/16),特异性为89.7%(35/39),准确度为83.6%(46/55)。结论:18F-FDGPET/CT利尿延迟显像是一种诊断前列腺癌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病灶处SUVmax可以为区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鸦胆子油乳配合调强放疗(IMRT)及192Ir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的近期有效率及毒副反应。方法:6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全程IMRT配合腔内后装治疗。研究组34例,全程鸦胆子油乳配合IMRT及腔内后装治疗。对照组采用6MV X线调强放疗给予平均剂量54.5Gy,1.8-2.2Gy/次,每周5次,放疗30Gy后开始作腔内后装治疗,后装照射共给5次,每周1次,每次6Gy,治疗当日不进行外照射。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加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30ml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 次,连续使用21d。结果:2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5.29%和88.24%,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CD3+、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CD3+、CD4+、CD8+和CD56+水平比较均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两组毒副反应比较,研究组急性放射性肠炎及血液学毒性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可通过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等途径有效避免或降低放疗毒副反应的发生,增强IMRT和腔内后装对宫颈癌患者的放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患者不同发展阶段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II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水平,探讨这些活性物质在A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AL患者40例,正常对照30例。测定其血浆Hcy、AT-III及vWF水平,并对AL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的动态检测。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按常规分类计数200个有核细胞,计算原始加幼稚细胞比例。结果:AL组初诊时血浆vWF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L组初诊时血浆AT-III含量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初诊时血浆Hcy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时,血浆Hcy、AT-Ⅲ及vWF含量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未达到缓解[包括部分缓解(PR)和未缓解(NR)]时,上述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初诊患者治疗前血浆vWF及Hcy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正相关(P<0.001和P<0.01),而AT-Ⅲ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负相关(P<0.05,r=-0.622)。结论:动态监测AL患者血浆Hcy、AT-III及vWF水平,可作为白血病病情进展、疗效过程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lk1和p2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lk1和p2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lk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Plk1在微灶癌(直径≤1cm)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癌灶直径>1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阳性表达率(44.12%)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80.00%,P<0.05)。Plk1和 p27表达与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结论:Plk1在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lk1和p27 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胶囊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人参皂甙Rg3胶囊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单纯肝动脉介入治疗。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3.3%(10/30)、80.0%(24/30),对照组为29.0%(9/31)、58.1%(18/31);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对照组为9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胶囊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管镜诊断气管-支气管肺肌上皮瘤的要点及肌上皮瘤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例及国内外报道的气管-支气管肺肌上皮瘤病例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气管-支气管肺肌上皮瘤多表现为咳嗽、气促、咯血;确诊及治疗需依靠手术。结论:气管-支气管肺低度恶性肌上皮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气管镜标本量少,需要仔细观察标本组织形态并结合免疫组化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行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 的100例晚期卵巢癌并大、中量腹腔积液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行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对照组40例,行单纯的静脉化疗。治疗组采用顺铂腹腔热灌注联合紫杉醇静脉化疗,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 静脉化疗,观察两组的腹水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腹水控制率为78.3%,对照组为42.5%,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可有效的控制卵巢 癌患者恶性腹腔积液,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在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肺腺癌患者的标本及30例癌旁正常标本中IMP3的表达,并分析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TNM分期、远处转移、肿瘤的大小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IMP3在肺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5%,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MP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P<0.001)、临床分期(P<0.05)及是否有远处转移有关(P<0.05);IMP3表达与肺腺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1)。结论:IMP3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且与肺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印记法检测30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15名健康对照组血清HMGB1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HMGB1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在非小细胞肺癌中,HMGB1的表达与TNM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均<0.05),但与吸烟、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均>0.05)。高、中、低分化肺癌中HMGB1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43±0.10)、(0.75±0.31)、(0.98±0.24),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病例中HMGB1蛋白的表达量为(0.62±0.29),明显低于Ⅲ、Ⅳ期(0.85±0.32)(P<0.05)。结论:HMGB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与肺癌TNM分期及细胞分化有关,可能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和预后判断的一种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