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路俊波 《现代肿瘤医学》2018,(23):3756-3759
目的: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LGR5)及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h-D)的表达差异,分析它们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LGR5和Cath-D在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卡方检验分析它们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阳性、局部包膜侵犯、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GR5和Cath-D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包膜侵犯组织中,LGR5、Cath-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和无局部侵犯者(P<0.05);不同肿瘤大小、不同TNM分期的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GR5及Cath-D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不同性别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GR5阳性表达率也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年龄LGR5及Cath-D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却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LGR5及Cath-D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GR5和Cath-D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通过检测它们的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REGγ和p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标本取自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REGγ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REGγ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p21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REGγ和p21表达之间程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REGγ蛋白的高表达和p21蛋白的低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形成有关,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REGγ可能促进p21蛋白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47和Ki-67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各50例)中CD147和Ki-67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4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68% vs 20% vs 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14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正常甲状腺组织中Ki-67未见阳性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中阳性表达率为(36% vs 1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47和Ki-67表达异常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产生的机制之一,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CD147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p53和hMSH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错配修复基因hMSH2 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简称结甲)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21例癌旁结甲、14例单纯性结甲和7例甲状腺瘤组织中p53和 hMSH2 蛋白的表达.结果: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率35.38%明显高于癌旁结甲9.52%和单纯结甲7.14%(P<0.05),但与甲状腺瘤42.86%无显著性差异; p53 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53.8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0.77%(P<0.05).hMSH2 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表达率72.31%明显高于癌旁结甲52.38%(P<0.05)、单纯结甲21.43%(P<0.01)和甲状腺瘤28.57%(P<0.01);hMSH2 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76.92%与无淋巴结转移组71.15%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 蛋白阳性组甲状腺乳头状癌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82.61%,阴性组66.67%,两种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甲状腺癌细胞的异常增生可能导致碱基错配的增多继而导致p53突变的积累,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原因之一,hMSH2 蛋白高表达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生的一个早期标志.  相似文献   

5.
张青松  杨迎旭  谌童童 《癌症进展》2023,(14):1539-154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miRNA-3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取3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349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的正常甲状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D的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iRNA-34的表达情况。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D、miRNA-3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年,3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预后良好319例,预后不良33例,分别作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VEGFD表达情况、miRNA-34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VEGFD阳性表达、miRNA-34阳性表达均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D、miRNA-34均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转移灶中CXCR5/CXCL13及ERK1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1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及同期手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XCR5/CXCL13及ER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转移灶中的表达量。结果:CXCL13、CXCR5及ER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腺体组织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P<0.05)。CXCL13、CXCR5及ERK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年龄和性别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CXCR5/CXCL13蛋白的表达与ERK1呈正相关。结论:趋化因子CXCL13及其受体CXCR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及其淋巴结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临床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株中L1CAM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对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各32例,甲状腺癌细胞株及正常甲状腺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组织及细胞株中L1CAM的表达,观察其与肿瘤部位、直径、数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AJCC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L1CAM蛋白及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在正常甲状腺组织无表达(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1CAM蛋白水平与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具有相关性(P均<0.05),肿瘤直径大于1 cm、肿瘤多发、淋巴结转移及AJCC分期Ⅲ-Ⅳ的甲状腺癌组织中L1CAM表达量高;L1CAM蛋白及mRNA在BHT101、B-CPAP甲状腺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在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NTHY-ORI 3-1无表达,在BHT101中高于其他细胞株(P<0.05)。结论:L1CAM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上调,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展及转移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以及5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30例甲状腺腺瘤,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ATAD2的表达水平,分析ATAD2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ATAD2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ATAD2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多灶性无关(P>0.05)。结论:ATAD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上调,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ATAD2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癌浸润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iRNA-2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25例)及正常甲状腺组织(25例)共80例。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miR-NA-2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并分析miRNA-221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miRNA-2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miRNA-221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823,P<0.05)。结论 miRNA-2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组织病理分级相关,miRNA-2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新疆地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APK1和RARβ的蛋白表达特点,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APK1与RARβ在新疆地区38例甲状腺乳头癌、21例甲状腺良性腺瘤、13例桥本氏甲状腺炎、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6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DAP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甲状腺腺瘤、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RAR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在甲状腺良性腺瘤、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DAPK1与RAR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DAPK1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DAPK1和RARβ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XCL16在胃癌和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关系,从而探讨CXCL16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术中新鲜胃癌组织及对应的正常黏膜,进行免疫组化和RT-PCR实验检测CXCL16蛋白和mRNA水平。其表达情况与各项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CXCL16在28例新鲜标本中,胃癌组织中CXCL16的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免疫组化显示CXCL16主要表达于胃癌细胞、固有腺体和浸润炎性细胞的细胞核内。通过与临床病理学指标比较显示,CXCL16的核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和UICC分期密切相关,并提示良好预后。结论:CXCL16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能够提示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Bcl-2、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中Bcl-2、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见于甲状腺癌组织和甲状腺腺瘤中,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见三者的阳性表达。甲状腺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瘤组织( 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瘤组织(P<0.05),ki-67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3%,高于甲状腺腺瘤10.0%(P<0.05)。甲状腺未分化癌和滤泡状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率明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和临床Ⅲ、Ⅳ期病例中,Bcl-2的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Bcl-2、p53和ki-67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cl-2、p53和ki-67的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VEGF、MV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的T-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T-cadherin主要在胃癌细胞膜上表达,阳性率为45.0%(36/80),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T-cadherin阳性率为62.5%(50/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VEGF在癌旁正常细胞阳性率为28.75%,在胃癌中表达阳性率为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34阳性细胞着色部位主要是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膜和胞浆,胃癌中标记的微血管明显多于正常组织(54.96±7.28/HPFvs27.50±6.10/HPF,P<0.001)。T-cadherin和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01);T-cadherin阳性组的MVD值明显低于阴性低表达组(P<0.001).T-cadherin、VEGF、CD343种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和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T-cadherin的异常表达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胃癌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ACC1与c-me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8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ACC1与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在不同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分析两指标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ACC1与c-me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增生子宫内膜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MACC1与c-me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级别显著相关,而与年龄、肿瘤大小等无关。MACC1与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ACC1与c-me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增高,肌层浸润较深、手术病理分期越晚、组织分化程度较低者表达率更高,两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 Gleason 分级评分与 PSA、P504s、Ki -67蛋白免疫组化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45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组织中 PSA、P504s、Ki -67的表达,并根据 HE 切片进行 Gleason 分级评分。结果:前列腺癌 Gleason 分值越高,PSA 阳性表达越弱(P ﹤0.05),Ki -67阳性表达越强(P ﹤0.05);P504s 强表达,与 Gleason 评分无相关性(P ﹥0.05)。结论:PSA 表达越弱、Ki -67表达越强,前列腺癌组织分化程度越差,预后越差。P504s 在前列腺癌中强表达,可应用于诊断,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行外源FHIT基因转染人白血病细胞缺乏FHIT表达的HL60,研究FHIT基因对转染细胞生长的生物学影响。方法:构建pEGFP-FHIT真核表达质粒(实验组)与质粒pEGFP-N1(对照组)。分别电穿孔法转染HL60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RT-PCR、Westernblot检测转染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术研究转染基因对HL60细胞体外增殖、凋亡情况的影响,并与转染对照质粒的细胞株进行比较。结果:经PCR、酶切和DNA测序证实pEGFP-FHIT真核载体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下实验组HL60细胞可见绿色荧光,转染率为40%。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到FHIT的表达。MT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实验组抑制率明显升高,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转染FHIT基因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抑制剂 p27^kip1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探讨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 p27^kip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 p27^kip1高表达率为53.75%(43/8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 p27^kip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 p27^kip1的表达与PCNALI呈负相关,r=0.372,P〈0.05。 p27^kip1高表达的乳腺癌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DFS)明显高于 p27^kip1低表达者(P〈0.05)。结论: p27^kip1表达缺失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是判断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张喜军  张杰武  管强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1):2107-2110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初步探讨COX-2和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34例正常甲状腺组织的COX-2、VEGF—C蛋白表达情况,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OX-2、VEGF—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COX-2和VEGF—C阳性表达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4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OX-2和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和55.1%,34例甲状腺正常组织中COX-2和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20.6%。两种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OX-2和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之间无相关性(P〉0.05)。COX-2的阳性表达和VEGF—C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OX-2、VEGF—C的高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检测其表达对判断临床进展以及推测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1(UGR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UGRP1在62例肺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20例新鲜肺癌组织和相对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UGRP1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UGRP1在正常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浆中呈阳性表达;UGRP1在肺癌组织细胞核、胞浆中均有阳性表达,且以胞核阳性为主,UGRP1在肺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UGR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UGRP1mRNA在肺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论:UGRP1在肺癌中表达的下调可能促进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UGRP1可能是一种新的候选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印记法检测30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15名健康对照组血清HMGB1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HMGB1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在非小细胞肺癌中,HMGB1的表达与TNM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均<0.05),但与吸烟、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均>0.05)。高、中、低分化肺癌中HMGB1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43±0.10)、(0.75±0.31)、(0.98±0.24),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病例中HMGB1蛋白的表达量为(0.62±0.29),明显低于Ⅲ、Ⅳ期(0.85±0.32)(P<0.05)。结论:HMGB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与肺癌TNM分期及细胞分化有关,可能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和预后判断的一种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