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内镜技术和器械的进步,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技术,我们近年开展此项技术,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科在ERCP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子十二指肠镜胆总管结石取石手术治疗,取石效果好,且并发症少,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经十二指肠行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对胆总管大结石病人的治疗价值。方法 本组21例胆总管大结石病人应用ERCP及EST,采用碎石取石网篮即时取石,较大结石采用机械碎石后取出。结果21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全部行EST,一次取尽结石14例(66.7%),二次取尽结石5例(22.8%),因碎石过多难以取尽1例(4.8%),1例因结石过大放弃治疗,取石成功率为90.5%,其中碎石治疗17例(81.0%),一次碎石成功13例(76.5%)。2次碎石成功3例(17.6%),1例因结石过大而放弃,碎石成功率94.1%。结论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大结石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多可避免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远期疗效32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62-2002年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3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982年以前178例,其中36例因吻合口狭窄致胆管炎或胆总管盲端综合征,其中4例死亡,死亡率为2.2%(4/178);1983后强调低位大口径吻合,其中5例出现胆管炎或胆总管盲端综合征,无死亡病例.吻合口径<2.0 cm 85 例,2.0-2.5 cm 153例,2.6-3.0 cm 83例,资料不详5例.经3.-0 a随访278例,随访率为85.3%, 其中1983年以后手术效果的优良率达到 96.6%(143/148).结论: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径要>2.5 cm, 吻合口位置要低,才可避免逆行性感染和盲端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总结经十二指肠镜治疗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2月至2011年4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的胆总管结石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106例患者资料.结果 106例中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95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6例,一次性成功取净胆总管结石101例,5例镜下治疗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无1例出现憩室穿孔并发症.结论 十二指肠镜对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进行治疗,相对正常乳头下而言,操作难度有所增大,乳头切开以小切开为宜,十二指肠镜对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进行镜下治疗依然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电子胆道镜和腹腔镜序贯治疗胆总管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本院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和电子胆道镜序贯治疗的834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结果834例接受“二镜”(即腹腔镜、十二指肠镜)治疗,成功793例(95.08%)。41例“二镜”治疗困难转入选择“三镜”(即腹腔镜、十二指肠镜、电子胆道镜)治疗,成功39例(95.12%),“三镜”治疗未取得成功的2例患者因肝门部及小网膜口严重黏连,无法显露胆总管,遂转为开腹手术治疗。834例患者共出现并发症28例。结论序贯性多镜联合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切实可行,并发症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PD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以及对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13例ERCP病例,其中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253例,合并JPDD的胆总管结石51例.分析JPDD与胆总管结石发生的关系;比较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RCP插管成功率、EST胆总管取石成功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JPDD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无JPDD组(18.4% VS 8.9%,P<0.01).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比较,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RCP插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96.1% VS 99.5%,P>0.05),而EST取石成功率明显降低(91.8% VS 99.5%,P<0.05),EST术后创口出血显著增多(11.1% VS 1.9%,P<0.01),其他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JPDD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相关;JPDD对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有一定影响;EST仍是治疗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10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04/2011-03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诊治的10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治疗过程,总结双镜联合的治疗意义.结果:本组中有102例双镜联合手术成功,5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20-150min(平均140min).出血量:20-80mL(平均55mL).术后住院时间:7-15d(平均8.5d).放置腹腔引流管者83例,其中有16例仅术后第1天引流出少量淡黄色液体,3d后无液体引出,第4天拔管.其余术后第1天胆汁引流量约300mL,4d后基本无胆汁引出,第6天拔管.放置T管者于术后4wk拔管.本组全部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3-6mo,无胆漏、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应用于胆总管探查是安全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hrasonography,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护理配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临床怀疑胆总管结石行EUS检查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EUS诊断,105例患者中胆总管结石83例,22例未见结石的患者中,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取出高位胆管结石2例;83例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中,1例经ERCP-4-EST未见结石。82例行ERCP+EST检查的患者中,有3例并发轻度胰腺炎,10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经内科治疗后痊愈。所有行EUS检查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EUS检查属于无创性检查,相对简单及安全,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做好检查前访视、心理指导、检查中默契配合及检查后的精心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检查时间,使检查顺利完成,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继发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疗效。方法对32例胆总管继发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患者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分析残余结石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取石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1次取石成功者25例(78.1%),2次以上取石成功5例(15.6%),2例(6.25%)改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无胆管穿孔、大出血、胆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继发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治疗胆总管结石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160min,平均135min。术中出血量50~150ml,平均80ml。术后住院6~11d,平均8d。全部病例康复出院,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腹腔镜术中联合胆管镜或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疾病合并细径胆总管(≤0.8cm)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首先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管镜法:经胆囊管残端扩张、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口入路,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和液电碎石取净结石,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T管引流或行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术。十二指肠镜法:经胆囊管残端插入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至十二指肠腔,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针式刀或弓式刀在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指引下对乳头施行切开术,用十二指肠镜取石网或球囊取石。结果191例患者进行了联合治疗。联合胆管镜法治疗117例,术中胆管镜下均取净结石,平均手术时间114min;术后胆漏7例,均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胆管引流和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术后影像学复查,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区呈现轻度狭窄影像2例。联合十二指肠镜法治疗74例,68例乳头切开和取石成功,5例乳头切开成功,1例中转为其他术式,平均手术时间97min;术后轻症胰腺炎6例。两组均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只要选择病例合适,腹腔镜术中联合胆管镜或十二指肠镜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1994~ 2 0 0 1年 ,我院采用胆总管十二指肠舌形吻合术治疗胆管结石患者 32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 3例 ,女 1 9例 ;年龄 39~81岁 ,平均 5 4岁。均有右上腹痛史 ;出现间歇性黄疸2 0例。B超和 CT检查均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和胆总管扩张。其中合并胆囊结石 2 0例 ,肝内外胆管结石1 7例。急症手术 7例 ,择期手术 2 5例 ;再次手术 6例。术中见胆总管直径 2 .1~ 3.8cm,平均 2 .8cm,合并有胆总管下端狭窄者 8例。1 .2 手术方法 紧靠十二指肠球部上缘 ,将胆总管前壁纵形切开约 1 .0 cm(如胆总管直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胆总管结石多可经内镜治疗而避免手术。但对直径>15 mm的结石,仅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不能自然排出,必须经器械碎石后才能取出。1995年6月至2002年12月我院对32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治疗,其中71例结石直径>15 mm,且结石多在2枚以上。我们采用EST,机械碎石,网篮、气囊取石术及鼻胆管引流术(ENBD)等综合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联合超细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道探查术是目前新兴的微创治疗胆道结石的方法之一,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5年4月应用腹腔镜联合超细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症4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镜治疗后复发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经ERCP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经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802例,其中297例伴胆囊结石,222例胆囊已切除,283例胆囊无结石,统计复发频度并对复发因素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02例患者平均随访84.8个月,92例(11.5%)结石复发.胆囊结石,胆总管直径≥1.5 cm,机械碎石及胆管角度≤120°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均显示为复发因素;胆固醇结石,乳头狭窄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在多因素分析中为复发因素;胆囊切除,毕Ⅱ式胃大部切除,结石≥1.5 cm及多发结石在单因素分析中为复发因素.结论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病例中胆囊结石,胆总管直径≥1.5 cm,机械碎石及胆管角度≤120°可能为主要的复发因素;胆囊切除,毕Ⅱ式胃大部切除,乳头狭窄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结石≥1.5 cm,胆固醇结石及多发结石也是复发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中华内科杂志》2022,(3):263-268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疾病,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顺行排石术(PTPBD)是国内新近兴起的一种治疗方法。与现有治疗手段相比,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优势。为适应临床工作需要,推广PTPBD技术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组织国内胆总管结石治疗领域的多学科专家讨论、制定了本规范,旨在规范PTPBD技术的适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