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是细胞内的组成成分和能源物质,又是一种组织中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信号分子.ATP受体在嘌呤受体分类中属于P2嘌呤受体(P2受体).随着P2X受体结构的逐步阐明和7种亚基的相继克隆,P2X受体的许多功能被发现,尤其是一些物质对它调制作用的研究是近年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这些研究有可能为临床制药和一些疾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嘌呤受体P2家族是目前发现的最复杂的受体家族之一,根据其分子结构和信号转导机制的不同可分为配体门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受体P2X(P2X1~P2X7)和G蛋白偶联受体P2Y(P2Y1、P2Y2、P2Y4、P2Y6、P2Y11~P2Y14)。其中,P2X受体可被其配体ATP激活,使初级传入神经元兴奋性过度增加,从而激活痛觉通路,最终导致痛觉过敏。该文简述P2受体的分类和功能以及P2X受体的分子结构,着重阐述P2X受体在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中的表达变化以及潜在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3.
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P2X受体对ATP、suramin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P2X受体对ATP的反应和suramin、ivermectin(IVM)及低pH值对诱发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加机械分离法分离后7 d的Wistar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测定P2X受体激动剂ATP,阻断剂suramin,调节剂ivermectin(IVM)及低pH值(pH=6.5)对跨膜电流的作用.结果分离神经元对P2X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反应明显,P2X受体调节剂对不同细胞有不同的作用.结论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有丰富的P2X受体表达.细胞间P2X受体的表达类型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4.
P2X受体在痛觉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不仅是细胞内最莺要的能量分子,也是各种组织细胞最普遍应用的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信号分子.嘌呤受体可分为P1(腺苷)和P2(ATP/ADP)受体,其中P2受体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种组织和系统中,根据其分子结构和信号转导机制的不同分为P2X和P2Y受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疑核(nucleus ambiguous,NA)处P2X受体在急性低氧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采用电生理和微量注射相结合的方法,以膈神经放电为观察指标,观察呼吸变化。通过吸入10%氧气(10%O2,90%N2)引导出低氧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在NA处分别微量注射P2X受体的激动剂三磷酸腺苷(ATP)和阻断剂磷酸吡哆醛(PPADS),观察这些药物对急性低氧呼吸的影响。结果 吸入低氧混合气后,动物呼吸加深加快;在NA处微量注射ATP增强了急性低氧呼吸频率,微量注射PPADS部分阻断了ATP对低氧通气的兴奋效应。结论NA处P2X受体对急性低氧通气反应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部绍晋 《重庆医学》2015,(13):1854-1856
P2X7受体是以三磷酸腺苷(ATP)为配体的离子门控通道,是P2X受体家族中最独特的成员,因其具有广泛的病理生理作用而备受关注.近年研究表明P2X7受体是机体对抗病原体入侵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机体的防御启动,以去除病原体,尤其是可被巨噬细胞吞噬的病原体.此外,P2X7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与机体对细菌和寄生虫的易感性明确相关,显示了P2X7受体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P2X7受体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P2z/P2x7受体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白血病细胞的 P2 z/ P2 x7受体。方法 将 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 (CEM)、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 (THP- 1)、M2 型白血病细胞株 (HL - 6 0 )、M3型白血病细胞株 (NB4 )、巨核细胞病细胞株 (Dam i/Dam)和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 (Raji)共六株白血病细胞株制成 2× 10 7/ m l的细胞悬液 ,分别加入 P2 z/ P2 x7受体的激动剂 ATP和 /或特异性抑制剂 KN- 6 2 ,测定加入前后细胞内荧光强度变化 ,同时以 P2 z/ P2 x7受体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 ABC法鉴定 P2 z/ P2 x7受体。结果  10 .4 mm ol/ L 的 ATP对于 THP- 1、NB4和 HL- 6 0细胞株钙离子通透性有较强的激活作用 ,其激活率分别为 5 4 .91%、39.4 5 %和 30 .4 6 % ;ATP对 CEM、Dam和 Raji细胞株的激活作用很弱 ,激活率分别为 10 .4 35 %、13.2 15 %和 2 .6 7% ;KN- 6 2对 THP- 1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达 88.74 % ) ,而对 NB4和 HL- 6 0的抑制作用很弱 (抑制率仅为 15 .81%和 12 .5 0 % ) ,对 Raji细胞株没有抑制作用 ;2免疫组化ABC法显示各对照细胞株均成阴性 ,而白血病细胞株均成阳性。结论  THP- 1细胞含 P2 z/ P2 x7受体 ,NB4和 HL-6 0含 P2受体其它亚型的细胞株 ,CEM、Raji和 Dam细胞株不含 P2 z/ P2 x7受体 ;免疫组化 ABC法使用的多克隆抗  相似文献   

8.
P2受体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种组织和系统中,根据其分子结构和信号转导机制的不同分为P2X和P2Y受体,现在人们普遍认为P2X是配体门控性阳离子通道,P2Y是G-蛋白耦联受体。最初对P2X受体的研究仅局限在药理学的研究,到10世纪中期相继克隆出7种P2X受体亚基之后,对它的研究才突飞猛进。本文主要对近年来P2X受体的结构、分布及其调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2Y受体在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P.检测P2Y受体在鼻咽癌细胞系中的表达,趋化试验分析P2Y受体与鼻咽转移的关系.结果 P2Y受体在7株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有明显的差异,其中P2Y12在所有鼻咽癌细胞株中均无表达,而P2Y1和P2Y6仅弱表达于HNE2细胞中.在其他细胞株中不表达.HNE2细胞株几乎表达所有检测的P2Y受体,而HNE3细胞株仅表达P2Y11受体.趋化试验表明,鼻咽癌细胞能在ATP作用下发生明显移动,以ATP浓度为1.0×10-4mol/L时趋化作用最明显.其趋化指数(CI)为4.3±0.6,这种趋化作用是一种定向迁移,而非随机运动.结论 P2Y受体在鼻咽癌的转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大鼠颈上交感神经节(SCG)、结状神经节(NG)和耳副交感神经节(OTG)分离的神经元上,分别比较了Zn2+对P2X受体介导ATP诱导电流的调制作用.方法: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Zn2+对以上3种大鼠自主神经节分离神经元ATP/αβ-me ATP诱导电流的调制作用.结果:在SCG的所有神经元上,ATP可以诱发一个缓慢型电流,同时给予Zn2+(10μmol/L)可以使其反应增大至(1 442±34)%,而αβ-me ATP没有此作用.在NG的所有神经元上,ATP和αβ-me ATP可以诱发一个类似的缓慢型电流,同时给予Zn2+可以使其反应分别增大至(180±12)%和(262±28)%.在OTG的所有神经元上,ATP可以诱发一个类似的缓慢型电流,同时给予Zn2+(10 μmol/L),对ATP(10 μmol/L)诱发的电流无明显影响;如果将ATP浓度提高至30 μmol/L,同样浓度的Zn2+(10μmol/L)可以抑制ATP电流,而且随着Zn2+浓度的增高(10、100 μmol/L),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如果先给予TNP-ATP(100 nmol/L)阻断电流至未给予TNP-ATP组的(26±2)%,再给予Zn2+(10μmol/L)后,剩余的ATP电流为单独给予TNP ATP的(127±9)%;αβ-me ATP也可以诱发一个类似的缓慢型电流,同时给予Zn2+(10 μmol/L)可使其反应增大至(146±5)%;Zn2+(300μmol/L)对ATP和αβme ATP(30 μmol/L)诱发电流的激活和失活时间常数均无明显影响.结论:(1)Zn2+对P2X受体具有变构性的调节作用,它可以增强大鼠SCG和NG上由P2X2和P2X2/3受体介导的缓慢型电流.(2)大鼠OTG上主要表达P2X2/3和少量P2X2受体,但Zn2+对ATP诱导的电流有轻度抑制作用,提示OTG可能存在着P2X受体家族的新亚型.  相似文献   

11.
产生痛觉的原因有很多种,从组织损伤到阳光灼伤等,好几种痛觉的机制都涉及到所有细胞的能量库ATP。不论是因膝盖擦伤还是因生长中的肿瘤引致的痛觉,都涉及到化学信使与信号通道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其机制中的很多问题目前尚不清楚。但Cockagne与Souslova在近期出版的美国《自然》杂志上报道了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研究,即P2X_3受体分子如何影响疼痛。Cockapne与Souslov及其合作者培养出已被敲除与ATP结合的P2X_3受体的鼠。他们对这些鼠的初期研究结果支持ATP参与组织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ATP受体P2X2、P2X3在大鼠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表达、形态特点及与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钙结合蛋白calretinin的共存.方法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脊神经节内可见大量P2X2 、P2X3受体阳性的细胞和神经纤维;P2X2受体亚型阳性细胞多为大、中、小型神经元,P2X3受体亚型阳性细胞为中、小型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显示有41.2±1.9%P2X2受体阳性细胞含有CGRP,而P2X3受体亚型与CGRP共存的细胞很难见到;有8.9±1.1%的P2X2免疫阳性神经元和7.2±1.3%P2X3受体阳性神经元分别含有calretinin.结论这一结果表明大鼠脊神经节内表达的ATP受体P2X2 、P2X3是不同的受体亚型.  相似文献   

13.
P2Y及P2Y2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松岭  高璐  张福胤 《中外医疗》2009,28(14):169-171
嘌呤P2受体家族是比较复杂的受体家族之一,可分为门控离子通道P2X受体和G蛋白偶联P2Y受体,目前已有7种P2X受体和8种P2Y受体被克隆。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P2Y受体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P2Y受体在体内分布广泛,功能复杂,迄今为止已从人体组织细胞克隆出的P2Y受体分别为P2Y1,2,4,6,11,12,13.14。P2Y2受体作为P2Y受体的一个重要亚型,与诸多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P2Y受体和P2Y2受体的分子结构特征,分类和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Holton发现在刺激外周神经引起逆行性血管扩张时感觉末梢有三磷酸腺苷(ATP)释放,首次提示ATP参与感觉神经的信息传递。“嘌呤能神经”学说创立者英国科学家Burnstock于1996年提出,不同类型细胞释放的ATP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的嘌呤受体引发疼痛[1]。分子克隆技术显示ATP作用的P2X3受体选择性表达于与伤害性感受有关的小直径背根神经节(DRG)细胞[2];清醒鼠足底注射ATP等P2X受体激动剂引起急性伤害性反应(缩足反应)[3,4];用电离子透入法将ATP注入到健康志愿者的皮肤内引发痛反应[5]。这些实验结果均支持Burnstock提出的假设。嘌呤受…  相似文献   

15.
张琪  赵晏 《医学争鸣》2005,26(22):2105-2107
P2X嘌呤受体(P2X受体)为配体门控阳离子通道,可表达于与伤害性信息传递有关的初级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中枢端和外周端. 在外周P2X受体参与对伤害性和非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在脊髓背角,表达于突触前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上的P2X受体激活后可易化谷氨酸的释放,参与脊髓背角的突触可塑性变化. P2X3亚单位只高度选择性表达于感觉神经元,应用P2X3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基因敲除技术和选择性拮抗剂A-317491的研究表明ATP和P2X3受体参与并调制伤害性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6.
<正>神经病理痛是临床上常见病症,对人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加之慢性神经病理痛持续时间长,其研究成为疼痛领域的热点和重点。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重要的疼痛信号物质,ATP可作用于P2X受体产生效应。应用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观察到P2X受体在神经病理痛的痛觉形成、传导和调节中有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神经病理痛治疗的新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大鼠背根节神经元P2X3受体的表达和电生理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CCI后不同时间相应节段(L4、L5、L6)脊髓及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CCI后不同时间L4、L5、L6节段背根节神经元ATP反应电流的变化.结果 CCI后7、14 d,损伤同侧L4、L5、L6节段背根节P2X3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而且染色加深,相应节段的脊髓背角浅层P2X3免疫反应性亦明显增加.CCI后7、14 d,损伤同侧相应节段背根节产生ATP快反应电流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电流幅度亦增强.应用非选择性P2X受体拮抗剂Suramin能明显抑制ATP反应电流.结论 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致神经痛后同侧对应节段的背根节神经元P2X3受体表达明显增加,ATP快反应电流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P2X7受体是三磷酸腺苷(ATP)门控阳离子通道受体,是嘌呤受体P2X家族受体亚型之一。P2X7受体信号通路与IL-1β、IL-6、COX-2等多种炎症因子的生成和释放相关,在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以此受体为治疗靶点的P2X7受体拮抗剂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最新研究表明P2X7受体与多种肾脏疾病有关,P2X7受体拮抗剂具有潜在的肾脏疾病治疗作用。本文综述P2X7受体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肾脏疾病治疗的新靶点和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动物痛行为反应(缩足反射)确定局部和鞘内应用川芎嗪(TMP)对ATP等P2X受体激动剂所致大鼠足底急性伤害性行为反应的影响。P2X3受体拮抗剂TNP-ATP(0.3μmol/L)明显抑制P2X受体激动剂ATP(1μmol/L)或α,β-meATP(0.6μmol/L)引起的大鼠足底急性伤害性反应。大鼠足底局部应用TMP(0.1-10mmol/L)剂量依赖性地对ATP(1μmol/L)或α,β-meATP(0.6μmol/L)引起的伤害性反应具有抑制作用。鞘内应用TMP(50mmol/L)对ATP(1μmol/L)或α,β-meATP(0.6μmol/L)引起的伤害性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TMP可通过阻断P2X3受体介导的伤害性兴奋传入抑制P2X受体激动剂引起的大鼠足底急性伤害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C(PKC)对分离培养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ATP受体P2X3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DRG神经元,给予外源性ATP诱导出瞬时型内向电流,通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的方法观察P2X3和P2X2/3受体特异性阻断剂TNP-ATP对这一电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观察PKA和PKC激动剂对ATP诱导的瞬时型内向电流的调节作用.结果 在分离培养的DRG神经元上,ATP诱导的瞬时型电流可以被TNP-ATP抑制,其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半数有效剂量(IC50)为(21.7±7.6)nmol/L.PKA激动剂forskolin(1 μmol/L)和PKC激动剂PMA(1 μmol/L)均可以快速、可逆地抑制ATP诱导的瞬时型电流.结论 在大鼠分离培养的DRG神经元,PKA和PKC可能通过磷酸化调节抑制P2X3受体的功能,从而抑制ATP诱导的瞬时型内向电流,提示蛋白激酶对P2X3受体的调节作用可能参与痛觉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