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对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其药用潜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大孔树脂色谱、ODS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金樱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法和ELISA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活性检测。结果 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sopinfaeno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 (1);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19-二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2);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3);苦莓苷F1 (4);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18-二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5);5,7,3′,4′-四羟基-4′′-O-甲基-3-O-β-D-葡萄糖黄酮苷(6);芦丁(7);槲皮苷(8);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9)。用脂多糖(LPS)刺激的NF-κB-293和RAW264.7W 2种炎症细胞模型筛选出具有不同程度抗炎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人字草的4个化学提取部位中筛选出抗炎活性部位。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观察人字草各部位抗炎作用。结果:人字草乙酸乙酯部位高低剂量均能明显减轻小鼠耳肿胀,显示良好的抗炎作用。结论:人字草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为人字草的抗炎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叶小檗根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鼠耳廓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巴豆油致小鼠耳廓炎症,观察并计算小鼠耳肿胀度,确定大叶小檗根的抗炎活性.结果 大叶小檗根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和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廓炎性肿胀;石油醚萃取物对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廓炎性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大叶小檗根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炎活性强于石油醚萃取物,大叶小檗根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4.
杠板归抗炎及抑菌活性部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杠板归抗炎及体外抑菌作用以确定其有效部位。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发小鼠耳廓炎症、采用新鲜鸡蛋清致小鼠足肿胀评价其抗炎作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评价其抑菌作用。结果杠板归总提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正丁醇部位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体外抑菌实验表明,杠板归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链球菌、铜绿假单孢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白色念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结论杠板归总提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正丁醇部位有一定抗炎活性,杠板归乙酸乙酯部位抑菌作用明显,证实了杠板归用于炎症治疗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抗炎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在抗炎药物的研究中,因其药效好、不良反应少以及来源丰富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和开发新的具有抗炎活性成分的中药也逐渐成为热点。现就近年以来抗炎活性成分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板蓝根抑菌抗炎活性部位的评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评价和比较板蓝根5个化学部位抑菌、抗炎活性的强弱。方法:采用管碟法测定板蓝根不同化学部位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观察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结果:板蓝根Ⅴ部位体外抑菌活性最强,Ⅴ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结论:板蓝根中高极性成分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是其发挥清热解毒功效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筛选柴葛解肌处方的抗炎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昆明种小鼠,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实验考察柴葛解肌处方不同部位的抗炎作用以及对PGE2含量的影响。结果: 柴葛解肌处方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对小鼠耳廓肿胀以及小鼠足趾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正丁醇部位在0.8 ·kg-1时对小鼠肿胀耳廓抑制率为51.9%,对小鼠足趾肿胀抑制率为37.45%(P<0.01),且其PGE2含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柴葛解肌处方正丁醇部位为其主要抗炎部位,能抑制小鼠耳廓和足趾肿胀,减少PGE2含量。  相似文献   

8.
依次采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乙醇分级提取芫花根,以GC MS分析各分级提取物(E1~E5)的化学成分,以小鼠网状内皮系统(RES)对刚果红的吞噬活性和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为模型,评价其对急性炎症的抑制活性。E1~E5共检测出93种化合物,其中脂肪族化合物 75 种,芳香族化合物 13 种(主要为邻苯二甲酸酯衍生物),生物碱类化合物5种。其中,E5中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最高,达 24.943%。E1~E5均能提升小鼠RES对刚果红的吞噬活性和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其中 E5 的活性最为显著。邻苯二甲酸酯衍生物的存在可能是芫花根分级提取物具有抗炎活性的物质基础。E1~E5对急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提升RES的吞噬活性和竞争性地与组胺受体结合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小檗胺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小檗胺在25mg.kg^-1.7d和50mg.kg^-1.7d剂量下对由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趾肿胀及高岭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提示小檗胺可能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海燕皂苷的抗炎活性,为其治疗炎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的急性炎症模型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对海燕皂苷的抗炎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海燕皂苷可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对炎症急性时相的血管通透性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显示出海燕皂苷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程度,对炎症的慢性增殖相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海燕皂苷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在治疗炎症方面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板栗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板栗壳95%乙醇浸膏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豆甾-5-烯-3β,7α-醇(3)、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4)、齐墩果酸(5)、豆甾-4-烯-6a-醇-3-酮(6)、豆甾-4-烯-6β-醇-3-酮(7)、原儿茶酸(8)、水杨酸(9)、豆甾-5-烯-3β-羟基-7-酮(10)、对羟基桂皮酸甲酯(11)、没食子酸(12)、绿原酸(13)、香(艹卓)醛(14)、乳糖(15)和芦丁(16).其中化合物3、6、9、10、11、13、14、15、16等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板栗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麻栎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麻栎(QuercusacutisimaCaruth.)的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数据和IR,1H NMR,13C NMR,DEPT谱鉴定为表木栓醇(1),β 粘霉烯醇(2),羽扇豆醇(3),木栓醇(4)和β 谷甾醇(5),表木栓醇和木栓醇为本种植物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13.
合成川芎嗪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川芎嗪 5 0~ 2 0 0mg/kg灌胃给药 ,可显著抑制小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巴豆油性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肿的组织增生、抑制小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白细胞的游走反应 ,对小鼠烫伤性炎症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离鉴定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总苞中抗糖尿病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抑制活性实验。结果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kaempferol,1)、没食子酸(gallic acid,2)、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3)、鞣花酸(ellagic acid,4)、苯甲基-6-O-β-D-吡喃葡萄糖苷(benzyl-O-β-D-glucopyranoside,5)、没食子酸正丁酯(n-butyl gallate,6)、2,4,6-三羟基苯甲酸(2,4,6-trihydroxy-benzoic acid,7)、没食子酸甲酯(methyl-gallate,8)、豆甾烷-4-烯-3,6-二酮(stig-mast-4-en-3,6-dione,9)。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结果显示9个化合物均显示不同程度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5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巴东栎化学成分研究和栎属的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栎属植物巴东栎叶片的化学成分,分离了16个化合物,鉴定了12个化合物;探讨了栎属的分类问题,支持将青冈栎类归为栎属作亚属、常绿栎分为高山栎组和巴东栎组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吲哚拉新搽剂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吲哚拉新搽剂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镇痛作用试验采用小白鼠扭体法及大白鼠光辐射热甩尾法 ;抗炎作用试验采用鼠耳肿胀法和大白鼠足爪肿胀法。结果吲哚拉新搽剂( 1 5 %)对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数及光幅射大白鼠尾的镇痛作用均优于同体积市售吲哚美辛搽剂 ( 1 0 %) ;对卡拉胶致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与吲哚美辛搽剂相似 ,对二甲苯致小白鼠耳肿胀的抗炎作用与吲哚美辛搽剂相当。结论吲哚拉新搽剂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板栗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板栗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对板栗花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提取物进行化学分离;通过谱学分析方法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α,3β,23-trihydroxyolean-12-en-28-acid,1)、4-喹啉酮-2-羧酸-正丁基酯(4-quinolinone-carboxylic-2-acidn-butyl ester,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3)、山柰酚(kaempferol,4)、槲皮素(quercetin,5)、山柰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O-(E)-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6)、山柰酚-3-O-[2″,6″-O-双-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2″,6″-di-O-(E)-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7)、没食子酸(gallic acid,8)、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9)、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dehyde,10)、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6″-methyl ester,11)。结论化合物1,2,11为从栗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白桦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白桦 (BetulaplatyphyllaSuk .)的叶中分离得到 9个化合物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为邻二苯酚 (1) ,对羟基苯甲醛 (2 ) ,对二苯酚 (3) ,3,4 二羟基苯甲酸 (4) ,3 甲氧基 4 羟基苯甲酸 (5 ) ,2 呋喃甲酸 (6 ) ,没食子酸 (7) ,丁二酸 (8) ,β 谷甾醇 (9)  相似文献   

19.
板栗总苞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分离并鉴定板栗总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板栗总苞的体积分数为95%乙醇溶液回流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NMR和TLC等多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1)、没食子酸(gallic acid,2)、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3)、对苯二酚(hydroquinone,4)、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ergost-6,22-diene-3β,5α,8α-tri-ol,5)、莽草酸(shikimic acid,6)、豆甾-4-烯-6β-醇-3酮(stigmast-4-en-6β-ol-3-one,7)、ganschisandrin(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9)。结论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9为首次从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巴东栎中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继上报之后 ,又从巴东栎 (QuercusenglerianaSeem .)叶片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了 6个黄酮类化合物 .它们是山萘酚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E9) ,山萘酚 3 O α L 吡喃阿拉伯糖苷(E10 ) ,槲皮素 3 O α L 吡喃阿拉伯糖苷 (E12 )和金丝桃苷 (E13) ,及 2个酰化黄酮山萘酚 3 O (2″ ,6″ 二 反式 对 肉桂酰基 3″ ,4″ 二 乙酰基 )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E14)和山萘酚 3 O (2″ ,6″ 二 反式 对 肉桂酰基 )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E15 ) .这些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