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初次手术方式: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14例,半椎板切除8例,全椎板切除4例;再次手术采用后路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术。随访24例,采用JOA29分法进行术前和随访时的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中发现原手术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黏连,尤以椎板切除者为著。再次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7h,术中出血平均600ml;患者再次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8分,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平均25.2分,平均改善率78.6%。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次手术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减压和稳定等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不同手术方式与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其中全椎板切除术6例,半椎板切除术9例,双侧扩大开窗30例,单侧扩大开窗11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优良率92.86%。结论根据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手术应遵循的原则是彻底减压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腰椎稳定结构的破坏,才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双侧或单侧扩大开窗法,是手术治疗该病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赵国权  廉浩屹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4):2171-2172
目的观察后路单侧入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age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7例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后路单侧入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的评分规则,评估患者术前、术后下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17例患者下肢神经症状均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的(3.41±1.54)分提高到术后的(25.41±1.72)分,术后改善率为86.02%。结论后路单侧入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8年9月接受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孔镜下分型为压迫型61例、瘢痕型32例、钙化型24例、侧隐窝狭窄型15例。对比不同分型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异。结果 各种类型之间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的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种分型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椎间孔镜下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实施针对性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病情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减压椎板切除侧块螺钉植骨内固定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36例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所有患者作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和X线、MRI检查,观察颈脊髓受压情况和内固定位置。结果随访6~18个月。临床评分:手术前平均JOA评分(11.3±1.05)分,手术后随访期平均(15.7±1.11)分;术后MRI比较术前显示脊髓后移,脊髓受压解除明确。结论颈椎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黄俊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430-43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疗效及继发腰椎稳定性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后路开窗式(n=39)、半椎板切除(n=27)、全椎板切除(n=16)治疗,按照改良日本骨科学会的下腰痛JOA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并观察术后腰椎稳定性。结果术后后路开窗组、半椎板切除组、全椎板切除组优良率分别为94.9%、81.5%、62.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路开窗组、半椎板切除组、全椎板切除组腰椎不稳定发生率分别为10.3%、33.3%、50.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开窗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术后腰椎稳定性良好,而半椎板切除及全椎板切除手术欠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手术术后小关节的完整性与临床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腰椎间盘后路手术方式。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5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单节段椎间盘摘除L4-5,手术分别有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以及椎板间开窗。根据患者小关节的保留程度进行分组,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两年对患者进行JOA评分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前,B组、C组、D组、E组患者与A组患者相比,手术前的JOA评分对比差异性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年D组患者以及E组患者的JOA评分下降明显,与A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患者手术后两年的JOA评分均低于A组患者,但与A组患者相比差异性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关节的保留程度和临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后路手术时要将小关节的损伤程度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8.
阮彩妹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851-2851
我院采用半椎板切除或全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58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自2001年8月~2004年8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58例,男40例,女18例,年龄24 ̄68岁。采用半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39例,全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19例,平均住院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2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对照组68例手术方法为半椎板切除术,观察组60例手术方法为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评价不同手术疗效、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的椎管矢状径。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椎管矢状径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变化,且观察组术后变化幅度更大,观察组的JOA评分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用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加椎间植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后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2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随访1年至3年,平均2年采用JOA29分法进行术前和随访时评分及统计植骨融合率。结果: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均采用手术部位有不同程度粘连,有72%为原间盘脱出,JOA评分由术前13.3分至术后24.5分,平均改善率为71.3%,植骨融合率为95%。结论:充分彻底减压和坚强椎弓根钉固定是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关键,椎间植骨是骨性融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趋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4月采用Coflex内固定手术治疗18例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通过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VAS评分,评价手术疗效,随访其有无动态稳定系统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3d、1个月VAS评分及术后1、3、6个月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为100%,无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植入物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Coflex棘突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能早期下地活动,初期疗效良好,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詹民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31-3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结果:治疗Ⅱ组术后腰椎JOA评分(21.0±5.3)明显优于治疗Ⅰ组(16.3±6.5),治疗Ⅱ组临床治疗的优良率(96.7%)明显高于治疗Ⅰ组(8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明显,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McKenzie法与腰椎牵引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90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采用腰椎牵引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McKenzie法与腰椎牵引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JOA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控制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卅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McKenzie法联合腰椎牵引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按不同手术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髓核摘除+经后路关节突单纯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情况、JOA评分、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植骨融合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S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具有植骨融合率高、远期恢复效果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TESSYS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将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的43例作为TESSYS组,选择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35例作为开放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均显著下降(P〈0.05),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间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且安全性更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以及传统开放手术( Open discectomy, 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29例为MED组,行传统开放髓核摘除术33例为OD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出血和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切口疼痛JOA以及术前、术后3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 MED组相比OD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切口长度减小、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以及1月的疼痛评分观察组明显改善,观察组更加明显(P<0.05)。术后3月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中6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两组患者术前的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经过3个月的随访提示两组手术对患者的近期疗效评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微创等特点,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病理分型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术中所见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形态及纤维环破损大小将其分为四型,并对各型进行术后3个月疗效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术前术后JOA评分显示下腰背痛、腿痛和/或麻刺痛、步态、日常活动受限度及总分的改善各分型都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下腰背痛和直腿抬高试验,除Ⅰ型外,其它各型术前术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感觉、运动及膀胱功能方面,除Ⅳ型外,其它各型术前术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各型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1).根据SC标准,疗效优劣依次为Ⅳ型、Ⅱ型、Ⅲ型、Ⅰ型.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采用开窗髓核摘除术后患者的下腰背痛、步态、腿痛和/或麻刺痛及总分改善各分型等方面均较明显改善,有较好临床疗效.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后跟术前椎间盘的纤维环的完整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手法治疗傍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手法治疗傍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傍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手法组,通过疗效标准、症状评分方式等,评价手法治疗傍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 手法治疗傍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为88.6%,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也有明显改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 手法治疗傍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肯定,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年龄21-68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且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 VAS)和Macnab评分法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全部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11个月。38例患者的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前VAS评分(6.85±1.25)分,术后随访1-18个月的VAS评分(1.68±0.50)分。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21例治疗效果为优,11例良,4例可,2例差,优良率为84.21%,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等离子髓核消融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近期疗效优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36例,116例选择后路手术,其中,行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手术66例,在后路减压的同时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50例;余20例患者选择前路置换人工椎间盘手术。观察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治疗后JOA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