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内直视手术一般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及心脏停跳液灌注保护心肌,其结果不可避免地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我院2002年4月-2003年4月在不阻断升主动脉低温心室颤动(室颤)下,对42例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忠堂 《山东医药》1996,36(9):20-21
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建立期间的大血管损伤及处理(附28例报告)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陈忠堂1985~1995年,我院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1432例,体外循环建立期间损伤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共28例(1.9%),3例死亡(10.7%...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中低温不阻断心肌血流室颤性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将263例患者分为中低温室颤性停搏组(94例)及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169例),常规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转机后阻断上、下腔静脉并降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如手术位于主动脉根部的成人患者,则阻断升主动脉并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度分别于浅低温心脏不停跳(32±1)℃、中低温室颤性停搏(26℃~27℃)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浅低温组手术死亡4例,中低温组死亡3例。两组术中转机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强心药物的使用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发生空气栓塞。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中低温室颤性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但在中低温下手术更有利于心内的操作,对血液的保护效果更优,可推荐成为一种安全、可行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心脏跳动下与心脏静止时心内直视手术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方法3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分为心脏跳动组(n=17,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32℃~34℃)和心脏静止组(n=18,术中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观察围术期血液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变化.结果心脏跳动组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从转流毕到术后24h均高于心脏静止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对机体创伤较大,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影响也较严重.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角度,我们推崇传统的术中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心脏直视术中严重过敏反应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医院麻醉科孙红,邓硕曾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两岁半,体重15kg。房间隔缺损体外循环下行直视修补术。麻醉平稳,手术顺利,阻断升主动脉时间14min,开放升主动脉1min后心脏自动复跳。当机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心脏跳动下与心脏静止时心内直视手术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方法:3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分为心脏跳动组(n=17,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32℃~34℃)和心脏静止组(n=18,术中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观察围术期血液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变化。 结果:心脏跳动组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从转流毕到术后24h均高于心脏静止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结论: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对机体创伤较大,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影响也较严重。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角度,我们推崇传统的术中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甲状腺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温组及低温组,各40例,分别于术晨、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6、12、24、48h抽取患者动脉血,测定血浆T3、T4和TSH。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温体外循环下甲状腺素T3升高水平低于中低温,恢复时间比中低温明显缩短。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甲状腺素的影响显著轻于低温组,因而术后机体的恢复优于低温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升主动脉注射鱼精蛋白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婴儿肺通透性指数及血清血栓素A2浓度的影响,进一步证实其肺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0例(年龄≤12个月,体质量≤10 kg)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升主动脉组,n=30例)和对照组(中心静脉组,n=30例),比较两组体外循环前及注射鱼精蛋白后6 h肺通透性指数的变化、体外循环前及注射鱼精蛋白后1 h血清血栓素A2浓度。结果实验组注射鱼精蛋白6 h后肺通透性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0.021±0.008 vs.0.039±0.006,P〈0.05);实验组注射鱼精蛋白1 h后血清血栓素A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3±2.5)ng/L vs.(64.2±2.1)ng/L,P〈0.05]。结论经升主动脉注射鱼精蛋白能够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肺组织损伤,是一种良好的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直视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及建立量化学习曲线并减少学习所需例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行直视微创心脏外科患者217例,其中包括瓣膜病145例(66.8%),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71例(32.7%),外伤1例(0.5%)。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均为经股动静脉及右侧颈静脉插管,食道超声术中引导并调整插管位置至上下腔静脉开口处。双腔气管插管。经右侧胸骨第3或4肋间经胸腔入路,左侧肺单侧呼吸情况下,以Chitwood钳经胸阻断升主动脉的情况下,升主动脉根部灌注晶体或HTK停跳液,心脏停跳行心脏手术,或者不灌注停跳液行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结束后,拔除股动静脉置管,6-0prolene线缝合股动脉重建通路,股静脉荷包打结止血,颈静脉压迫止血。结果:此种体外循环建立方式较之常规体外循环的建立方法有很大不同,有操作例数经验的学习曲线,体外循环建立和撤销时间在经过50例左右的操作经验后,可以安全快速的完成。结论:在跨越学习曲线后,直视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是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0.
自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应用以来 ,越来越受到心外科同道们的重视 ,国内学者对该术式亦有较大争论。我院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9月共施行心脏手术10 5例 ,同期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3 2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先心病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附55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应用体会。方法 :5 5 5例先心病患者采用该手术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置左心房引流管 ,降温至 32± 1℃并维持 ,仅阻断上下腔静脉 ,不阻断主动脉 ,维持灌注压在 6 0mmHg左右 ,心脏跳动下施行畸形矫正 ,方法同停跳手术。结果 :死亡 11例 (死亡率 2 .0 % ) ,其余均痊愈出院 ,随访 1~ 13个月 ,恢复良好。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是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12.
10例主动脉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降主动脉手术4例,升主动脉手术5例,主动脉弓离断(B型)手术1例。根据不同手术分别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或左心转流。本组死亡3例。本文讨论了左心转流的方法,深低温停循环的安全时限,B型主动脉弓离断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及防止人工血管渗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心包、心脏     
553000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61例报告/王元贵//福建医药杂志。-1985,7(6)。-3~4 在静脉复合麻醉、气管内插管下,低温体外循环行心内直视手术61例。年龄5~50岁。体外循环时间30分30秒~293分,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8分10秒~107分。44例自动复跳,17例电击1~2次复跳。结果痊愈58例,死亡3例。认为:1.需重视术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未闭直视闭合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3例不同方法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未闭直视闭合术手术经验.包括深低温低流量心脏停跳下动脉导管未闭(PDA)直视闭合术8例(1组);深低温低流量心脏颤动下PDA直视闭合术11例(2组);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应用Foley尿管PDA直视闭合术14例(3组).结果三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主要并发症有术后气胸1例,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2例.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监护时间、术后出血量,1组与3组、2组与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应用Foley尿管PDA直视闭合术手术操作方法简单,对机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瘤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体外循环下完成主动脉瘤手术75例。Bentall手术采用升主动脉—右房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采用右侧锁骨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心肌保护均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顺行+逆行方法灌注以及HTK心脏停搏液重力滴入。结果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15~389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3~243.5 min;深低温停循环46例,停循环时间25~70 min,停循环最低鼻咽温13.2~16.2℃;灌注中尿量100~2 800 ml。超滤1 100~4 000 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8~217 h;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490~1 850 ml。46例深低温停循环患者中除去1例脑血管发育异常,术后发生认知障碍,其余患者脑保护良好,另有1例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Bentall手术应采用升主动脉—右房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应采用右侧锁骨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心肌保护应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顺行+逆行方法灌注以及HTK心脏停搏液重力滴入。  相似文献   

16.
251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51例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管理体会。方法:常规CPB方法,大部份病例采用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结果:251例CPB总时间13-588分钟,升主动脉阻断8-193分钟,死亡8例。结论:选择优质的CPB设备,合理的血液稀释,根据手术中情况,以高、中、低流量交替灌注,并做好心肌保护,复跳后平稳过渡停止CPB等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自体氧合机血的方法,进行双瓣膜置换术加改良迷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全组27例均在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施行手术。鼻咽温度降至中低温(26~27℃)维持,术中阻断升主动脉并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通过压力和容量控制的冠状静脉窦灌注氧合机血,不使用心脏停搏液;完成心内主要操作后复温,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结果 27例全部存活,术中出血量少,未发生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及脑栓塞。随访4~26个月,其中22例维持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复发3例,偶发房扑2例,经服用乙胺碘呋酮后恢复窦性心律。结论中低温体外循环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下的双瓣膜置换加改良迷宫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历时缩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1月-2008年7月,采用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手术346例,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月~1999年3月,我院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20例,其中66例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实施了心内直视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0例,女36例;年龄1岁7个月~47岁,体重9~49kg,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7~58分钟。其中房间隔缺损35例,室间隔缺损8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肺动脉瓣狭窄6例,右室双腔心3例,法乐氏三联症4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3例,二尖瓣置换4例。1.2 手术方法和步骤 经前正中切口进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并行循环后鼻咽降温至34°C。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在心脏跳动下…  相似文献   

20.
1997年11月-2008年7月,采用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手术346例,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