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我院自开展心血管手术以来,在2001年2月至2005年7月间,共收治胸主动脉瘤患者7例,手术经过顺利,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各种大血管手术中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方法及管理经验。方法ECC下完成各种大血管手术61例,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采用升主动脉-右房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方法;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采用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方法;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采用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方法。心肌保护均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顺行+逆行方法灌注。结果升主及半弓置换10例,Bentall手术33例,Cabrol+半弓置换手术1例,Bentall+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9例,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2例,升主及全弓置换+带膜支架植入术5例,David手术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采用腋动脉插管27例。ECC时间129~414(182.3±51.9)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8~259(137.0±35.0)min,最低鼻咽温13.8~28.0(22.8±3.5)℃,深低温停循环26例,停循环时间15~55(29.2±11.4)min,停循环时最低鼻咽温13.8—21.0(17.7±1.9)oC,转流中尿量150~4900(1326.1±1061.2)ml,超滤量900~5000(2783.9±1246.6)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192(27.8±32.3)h,术后24h胸腔引流量120~1850(523.2±353.1)ml。术后死亡4例,余者痊愈出院。结论针对不同的大血管手术选择不同的ECC方法并加强围术期ECC管理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4.
心脏手术,尤其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一直以来是心胸外科手术史的顶端级手术。体外循环手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治疗中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它是一个综合性医院手术科室医疗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随着体外循环手术的开展,使一大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重获新生。随着体外循环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就对我们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我院从2002年至今已做体外循环手术10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人状态良好。现将手术配合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报告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脏大血管损伤7例,其中1例损伤升主动脉壁,迅速建立体外循环后修补成功。2例损伤上腔静脉,在体外循环下取邻近带蒂心包片修被成功。2例心尖插引流管时撕裂,也在体外循环下带垫片修补成功。2例右房壁撕裂,用带热片直接修补成功。对损伤原因和具体处理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8.
体外循环技术是开展心血管手术的必要手段 ,是通过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支持代替心肺功能 ,从而为心外科医生创造一个良好、平稳、视野清晰的手术条件 ,迅速完成外科操作的一门高难度的技术 [1 ]。在整个灌注过程中 ,要达到保证组织器官血流灌注和氧供 ,维持机体内环境接近生理状态 ,促使术后生理功能尽早恢复 ,避免重要脏器功能或器质性损坏等目的。良好的灌注技术十分重要。 1997年 5月至 1999年 12月 ,我科开展体外循环手术 46例 ,现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6例 ,其中房缺修补术 14例 ,室缺修补术 6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4例 ,二…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颈部大血管损伤的急诊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颈部大血管损伤患者做好快速术前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默契配合手术步骤,对术中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结果:该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对紧急重大手术实施护理应急预案,医护默契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中的备体外循环。方法 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603例计划实施OPCAB手术患者,体外循环采用“干备”和“湿备”2种方法。结果 603例患者中采用“湿备”23例,“干备”580例。术前临时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者“湿备”3例,“干备”19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干备”1例。23例体外循环下手术患者无死亡。结论 “备体外”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择合适的“备体外”方法,有助于提高OPCAB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的止血效果。方法 对同期体外循环手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术后引流量。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结论 医用生物蛋白胶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手术后的引流量,止血效果确定。 相似文献
13.
10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0例10 kg以下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管理体会。方法20例年龄在6个月-1岁5个月,体重5.8-10 kg的婴幼儿在浅低温或中度低温ECC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预充液为菲克雪浓(聚明胶肽注射液),红细胞,血浆等,ECC中常规加入甲强龙30 mg/kg,适量加入碳酸氢钠,甘露醇,氯化钾,硫酸镁,氯化钙,速尿等,ECC中维持灌注流量150-200 ml/(kg·min),平均动脉压(MAP)30 mmHg以上,心肌保护采用主动脉根部灌注冷晶体高钾液10-15 ml/kg,行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结果ECC时间33-104 min,升主动脉阻断6-61 min,ECC过程平稳,术后安返ICU,无死亡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合理的预充、确切的心肌保护、维持较高的灌注流量、行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是对低体重婴幼儿的ECC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进行回顾总结。方法:6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病人,以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和异丙酚维持麻醉。术中维持收缩压在90~120mmHg之间。心率维持在50—70次/分之间。结果:麻醉手术过程平稳,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以此种方法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维持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深低温体外循环在婴幼儿大动脉转位矫治(Switch)术中的运用和技术关键进行探讨和总结。方法回顾本院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期间,共对131例婴幼儿Switch术采用的深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占同期体外循环手术的3.2%。女16例,男115例。年龄从出生7个小时至12个月(3.6±2.2)个月,体重从1.79~8(4.2±1.4)kg。采用深低温低流量(DHLF)14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5例,深低温停循环结合低流量(DH-CA DHLF)112例。所有病例采用pH稳态结合α稳态的血气管理方法。术毕131例均采用改良超滤法(MUF),其中57例采用传统超滤(CUF)结合改良超滤的方法。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5~215(126.5±45.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4~160(80.9±26.4)min;停循环时间4~53(18.5±12.6)min;低流量时间8~150(65.4±34.3)min。MUF时间10~15min,滤出液体(229.9±121.3)ml;在体外循环期间CUF时间5~30min,滤出液体(237.8±107.5)ml。体外循环中Hb(86±8.7)g/L,MUF后Hb可达到(118±17)g/L。本组死亡率10.7%,自动复跳率100%。结论新生儿和低体重的婴儿选择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Switch术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对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 iolip in antibody ACL-Ab)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择6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手术前、后血清ACL-Ab并进行比较。结果体外循环手术后血清ACL-Ab水平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体外循环前、后检测ACL-Ab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Sonoclot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监测体外循环(ECC)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20例ECC下行CABG病人,在全麻诱导前(T1)、停机并用鱼精蛋白中和后10 min(T2)及手术结束(T3)时抽取血样,检测血小板功能和ACT、PT、APTT、Fib、TT、Hb。结果:与T1比较,T2和T3的PT、APTT、TT延长,Fib下降,ACT延长,CR、PF下降,T3与T2比较凝血时间缩短。结论:Sonoclot分析仪能够较为准确地监测ECC后凝血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手术中自体输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将自体输血等多种节血措施综合应用于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手术,观察不用或少用异体库血进行心脏手术的效果。方法对30例进行ECC心脏手术患者(实验组)术中采用综合节血措施,包括术前及ECC前采集自体血贮存术后回输、回输剩余机血、术前和术中应用药物保护血液提高凝血功能等。同期选择30例异体输血的心脏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异体输血量及术后纵隔引流量等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Plt、Hb和Hct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引流量、异体输血量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直视手术采用自体输血等多种综合节血措施,能明显减少手术出血,少输或不输异体血。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中康斯特保护液肺动脉灌注的肺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灌注动物模型观察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大耳白兔,体重2.5-3Kg,随机分为对照组(体外循环组);实验组(体外循环+HTK液肺动脉灌注组)。于麻醉后、复跳60min、90min时抽取血样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浓度。实验结束后取肺组织作干湿比检测并作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MPO、MDA和IL-6在复跳60min、90min时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其中90min时差异显著(P〈0.05);IL-8浓度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肺组织干湿比低于对照组(P〈0.05);光、电镜结果显示:实验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HTK液肺动脉灌注能明显抑制体外循环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体外循环所造成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