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216例胰胆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胰胆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胰胆道疾病患者的MRCP表现,提高MRCP诊断胰胆道疾病的准确率.结果 良性病变胆管以轻中度枯枝状扩张为主;恶性病变胆管多重度扩张,多呈软藤状.良、恶性病变的胆管扩张程度、扩张形态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MRCP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无创性检查技术,能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PTC与MRCP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上的作用。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影像学证实并同时行MRCP和PTC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胆病人24例。对比两种方法在定性定位诊断、胆管满意显示率、评价肝内胆管扩张程度、判断胆道是否完全梗阻上的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和2χ检验。结果:MRCP与PTC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定位诊断、胆管满意显示、评价肝内胆管扩张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在判断胆道是否完全梗阻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RCP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手段,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应用。PTC能准确判断狭窄部位是否完全梗阻,在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的作用上,不能被MRCP取代。  相似文献   

3.
冯今 《河北医学》2013,19(3):431-43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在胆道梗阻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病理和临床治疗证实的胆道梗阻病变97例,其中良性病变63例,恶性病变34例。良性病变中肝内及胆总管结石57例,壶腹部良性肿瘤4例,胆管囊状扩张症2例。恶性病变中胰头癌19例,肝胆管细胞癌6例,肝门部及胆总管癌4例,壶腹部恶性肿瘤5例。回顾性分析MRCP在各种致胆管梗阻病变中的影像表现。结果:MRCP较清晰地显示了各种病变所致胆管梗阻的部位,胆道扩张的不同形态。结论 MRCP对于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位较为准确,各种可致胆道梗阻的病变有着不同特征的扩张形态,结合MRI原始图像及增强图像,可为临床的阻黄鉴别诊断提供无创、可靠的依据,对病变的定性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2D和3D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2D、3D成像原理及检查技术的异同点,探讨在胰胆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分别对118例胰胆管疾病患者和10名健康人行MRCP检查,包括2D和3D成像.比较两者成像技术的异同点,分析患者2D和3D水成像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①成像技术:2D 水成像较3D 水成像简便、易行,成像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②临床应用:胰胆管正常解剖的显示上,2D图像显示率为80%,3D图像为30%;对于较大的单发或多发胆囊胆管结石以及胆囊泥沙样结石,2D图像优于3D图像,2D图像的显示率为86.7%,3D图像仅为20%.胆管癌患者2D和3D图像的显示率分别为68%和72%;胰头及壶腹部病变两者显示率无明显差异;胰头癌2D和3D图像的显示率分别为66.7%和75%. 结论:MRCP是一种简单、安全、无创的影像学技术,是诊断胰胆管疾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MRCP 2D FACE序列对胆道术后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选取86例进行胆道手术的患者,对患者出现的黄疸、不明原因发热等症状进行MRCR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胆道结石、胆管狭窄、吻合口狭窄等,并对照手术、直接胆管造影等结果 .结果 MRCP 2D FACE序列检查胆管扩张、残余胆囊、胆总管结石及吻合口近端结石、胆管狭窄、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0%、81.25%、86.31%、94.12%、87.5%,准确性分别为100.00%、92.31%、100.00%、88.24%、93.75%.结论 MRCP 2D FACE序列对胆道术后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2种成像方法的优劣.方法 搜集80例胰胆管疾病的患者同时进行3D和2D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采取双盲法独立阅片,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分级.结果 3D-FRFFSE MRCP 对胆道系统显示:1级45例,2级23例,3级11例,4级1例,5级0例.2D-SSFSE MRCP 对胆道系统显示:1级41例,2级19例,3级12例,4级5例;5级3例.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间无显示差异 (X2=0.93 P>0.05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肝内胆管和肝门区胆管的显示3D MRCP 1级13例,2级5例,3级2例,4级0例,5级0例.2D MRCP 分别为:1级7例,2级4例,3级3例,4级3例,5级5例.两者间有显著差异(X2=5.27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3D-FRFFSE 和 2D-SSFSE MRCP 均能较好地显示肝内外胆管病变,但在肝内胆管病变显示方面3D MRCP优于2D MRCP得到的图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和探讨磁共振胆管水成像(MRCP)诊断胰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胰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诊断,对所得图像进行相关处理和分析.结果 采用MRCP诊断胰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准确率为96.7% (58/60),定性准确率为86.7%(52/60),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磁共振胆管水成像(MRCP)诊断胰胆道梗阻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对胰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性以及对梗阻部位进行准确的定位,为疾病的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诊断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D-MRCP、3D-MRCP结合冠状位B-TFE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术前MRI检查资料,比较分析2D-MRCP、3D-MRCP结合冠状位B-TFE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结果:96例患者中经手术证实2D-MRCP、3D-MRCP分别结合冠状位B-TFE序列、B-TFE序列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9%、92.7%和82.3%,且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75,P0.05)。结论:2D-MRCP、3D-MRCP分别结合冠状位B-TFE序列对胆总管结石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36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提示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及MRCP检查,其中2D-MRCP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诊断结果由手术病理或综合影像及随访证实。结果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3例,Mirizzi综合征1例;恶性肿瘤16例(其中胰头癌5例,胆管癌4例,壶腹癌3例,胆囊癌4例);胆总管炎性狭窄或术后狭窄5例,胆总管囊肿1例。MRCP结合常规MRI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2%。提示SSFSE序列2D-MRCP可准确显示胆管梗阻部位和断端的形态特征,有助于阻塞性黄疸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0.
张永明  成雨  刘芳  魏勇   《四川医学》2021,42(3):298-301
目的 分析3 D腹腔镜在二次胆道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从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既往行胆道手术的复发性胆管结石患者40例,其中20例在3D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为观察组,20例在2D普通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胆总管缝合时间、手术时长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特异性对比剂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后不同延迟时间的胆管成像(CE-MRC)和胆胰管水成像(3D-MRCP)对肝胆管的显示能力。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就诊的61例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均进行3D-MRCP和CE-MRC检查,应用对比剂Gd-BOPTA进行CE-MRC检查,采用VIBE轴位及冠状位T1WI序列于对比剂注入45min、90min进行扫描,行MIP三维重组胆道系统,分析不同延迟时间的肝胆期对胆管的显示能力,并与3D-MRCP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不同延迟时间的肝胆期成像和3D-MRCP对显示肝内三级以下胆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延迟时间的肝胆期成像对胆囊管的显示优于3D-MRCP(χ245min=17.1、χ290min=9.385,P<0.05);3D-MRCP和延迟45min对肝内三级以上胆管显示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8,P>0.05);3D-MRCP对肝内三级以上胆管显示效果优于延迟90min扫描(...  相似文献   

12.
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诊治体会及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2例,女6例,年龄6m-56m.入院后经腹腔穿刺或剖腹探查明确为胆道穿孔,其中6例合并有胰胆合流异常,经胆管、腹腔引流术和Ⅱ期RouX-en-Y根治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其认识不足,是发生误诊、漏诊主要原因.胰胆合流异常是小儿胆道穿孔的重要病理基础,腹腔穿刺检查能显著提高自发性胆道穿孔的术前诊断率.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及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合并胰胆合流异常的穿孔病例应坚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梗阻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137例胆囊切除术后并再发胆道梗阻的患者进行MRCP检查,利用2D、3D并结合横断面图像,着重观察胆道术后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是否存在胆道结石、胆管狭窄、残余胆震结石及恶性胆道梗阻等),并与直接胆管造影、B超或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摹本组137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梗阻的患者中胆道结石97例,MRCP检出89例,准确率91.8%:胆管狭窄(包括胆管损伤和胆道炎性狭窄)35例,MRcP定位诊断准确率100%,定性诊断准确率82.9%:本组病例MRCP检出残存胆囊合并残存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下段癌1例,均经手术证实;总之,MRCP可以满意显示术后胆道系统全貌,对胆道结石、胆管狭窄、残余胆囊结石及恶性胆道梗阻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如果能结合常规薄层TWI2序列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更有帮助。结论MRCP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我院肝胆管结石病人行2D或3D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的病例资料,分析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014年1月~2016年10月间我科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LLLS)73例.其中2D腹腔镜完成47例,3D腹腔镜完成26例,均采取我科"两步分层法"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式.两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2D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与2D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均是肝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3D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更具优势,更适合在初学者及青年医师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肝外胆管轻度扩张(6~10mm)的病例,临床表现常不突出。不仅超声诊断而且其它临床检查所得结果也往往不明确,难以确定胆道是否存在梗阻病变及病变性质。现通过对71例已确诊病例作脂餐试验,观察肝外胆管内径在脂餐前后的变化,以探讨其在诊断胆道梗阻病变中的价值。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42例胆道梗阻病变者,29例生理性扩张者,均经B超初筛,存在肝外胆管轻度扩张,其中24例作CT扫描,27例作PTC检查,20例经胃、十二指肠低张双重造影证实,且生理性扩张者经1~6月随访。病例年龄为12岁至67岁,男女比例为1.3:1。1.2方法采用Alok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有利于对病人的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观察142例梗阻性黄疸的病人,检查肝、胆、脾、胰及腹腔等部位,了解病因及梗阻部位及对周围脏器有无浸润。结果: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引起胆道梗阻47例,胰头癌引起胆道梗阻34例,胆管癌引起胆道梗阻20例,胆囊癌转移引起胆道梗阻14例,原发性肝癌转移胆管引起胆道梗阻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引起胆管扩张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引起胆道梗阻5例,胆道蛔虫合并胆道结石引起胆道梗阻3例,误诊4例。结论:B型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简便、快捷、准确,诊断准确率达97%。但病人肠胀气时会影响胆总管下端显示。  相似文献   

17.
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分析(附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及CT检查在胆道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34例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良性病变17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6例、术后胆管狭窄3例、胰腺炎3例;恶性病变14例,其中胆管癌4例、胰头癌6例、壶腹部癌1例、胆囊癌2例、胆管癌合并胆囊癌1例。结果良性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段结石在CT表现有高密度或等密度结石影。胆总管型形成"晕环征"或"新月征",良性炎性纤维组织增生而引起胆总管下段狭窄,逐渐均匀变细,终止胰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有肝内胆管及肝门部位胆管扩张,表现为"软藤征"或"截断征"、"双管征"、软组织肿块及淋巴结肿大、腹水。结论CT对于梗阻性黄疸的梗阻水平判断及良恶性判断较准确,是诊断梗阻性黄疸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Truen FISP序列与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梗阻性黄疸的48例患者的Truen FISP序列与MRCP分别进行阅片诊断,再结合其他序列进行诊断,最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rue FISP序列与MRCP判断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于胆道及胆道内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True FISP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81.1%,MRCP为83.7%,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胆道外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True FISP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81.8%,MRCP为36.4%,前者优于后者(P〈0.05)。而结合T1Wi、T2wi序列扫描后正确定性率达93.7%。结论True FISP序列与MRCP均能很好地判断胆管有无梗阻,对于梗阻部位的定位诊断两者无明显差异。由于MRCP对胰胆管整体显示较好,因此胆管内小病变不易漏诊。对于胰管的显示,MRCP也明显优于True FISP序列。而对于胆外病变所致的胆管梗阻,True FISP序列能提供MRCP所不能提供的病变信息,能较准确地对梗阻原因作出定性诊断。如果结合常规,T1WI、T2WI扫描,将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有利于对病人的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135例梗阻性黄疸的病人,检查肝、胆、脾、胰及腹腔等部位,了解病因及梗阻部位及对周围脏器有无浸润.结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引起胆道梗阻46例,胰头癌引起胆道梗阻33例,胆管癌引起胆道梗阻19例,胆囊癌转移引起胆道梗阻11例,原发性肝癌转移胆管引起胆道梗阻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引起胆管扩张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引起胆道梗阻5例,胆道蛔虫合并胆道结石引起胆道梗阻3例,误诊3例.结论 B型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简便、快捷、准确,诊断准确率达96.7%.但病人肠胀气时会影响胆总管下端显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33例行2D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2D组)和30例行3D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3D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患者年龄、性别、BMI指数、结石大小、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及手术时间、胆囊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胆囊切口缝合满意度、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结石复发及胆囊收缩功能。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2D组中3例、3D组中4例改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P>0.05),均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2D组胆囊缝合时间明显长于3D组(P=0.001),胆囊切口缝合满意程度明显低于3D组(P=0.02),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腔镜系统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安全、有效,一定程度上可缩短胆囊缝合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并提高胆囊缝合质量,可更好作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