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pig7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pig7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在基因甲基化调控方面探讨pig7基因表达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对138例AL患者、21名正常人骨髓标本以及6个白血病细胞株进行了pig7转录本的检测,并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下观察NB4细胞分化效应及pig7基因表达情况。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以鉴定白血病细胞中存在的pig7转录剪接体。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白血病细胞pIg7基因启动子区域是否存在过度甲基化。结果AL进展期(包括初治、复发/难治)患者骨髓细胞pig7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正常骨髓细胞相比明显降低(RQ中位数分别为0.62和18.30,P〈0.01),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比较pig7 mR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明显高于后者(RQ中位数分别为1.43和0.16,P〈0.05)。pig7低表达患者完全缓解率也较低(P〈0.05)。NB4细胞经ATRA诱导分化后pig7表达水平由1.61±0.72增至44.75±3.93(P〈0.01)。酶切结果提示白血病细胞中仅存在SIMPLE剪接体。在K562、HL-60及Nalm-6细胞pig7启动子区域存在过度甲基化,而U937、NB4和kasumi-1细胞中该区域非甲基化状态占优势。结论pig7基因在AL的表达下调为白血病发病机制的探讨和疗效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凋亡调控基因bcl x和bcl 2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中的表达 ,探索AL的病理和化疗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bcl x(bcl xL、bcl xS)和bcl 2在 34例AL患者中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抑凋亡基因bcl xL 和bcl 2在AL细胞中的表达比在完全缓解和正常对照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1) ,同时在复发患者AL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别是初治患者的 1 8倍和 1 9倍 (P <0 0 1)。bcl xL 和bcl 2的表达以及bcl xL 和bcl xS 的表达均呈正相关 (P <0 0 1) ,但个体间有较大差异。未发现bcl xS 表达水平与AL的复发和疗效有关 ;治疗无效患者bcl xL 和bcl 2的表达比治疗有效者高 (P <0 0 1) ,bcl xL、bcl 2和此两基因同时高表达的患者临床治疗无效率分别为 80 0 %、91 7%和10 0 0 %。结论 AL的发病可能与抑凋亡基因bcl xL 和bcl 2的高表达有关 ;bcl xL 或bcl 2的高表达可以降低AL的化疗敏感性 ,而且是AL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艳  陈静  任金海  林凤茹  杜行严 《临床荟萃》2005,20(10):563-565
凋亡抑制蛋白(IAP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最初是在杆状病毒中发现的,在许多物种中广泛存在。IAPs主要是通过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成员介导的蛋白酶级联反应过程中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及caspase前体(pro—caspase)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其中,c-IAP2、Survivin是IAPs家族的两个重要的组成成员。在此项研究中,我们通过动态观察c-IAP2和Survivin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艳  任金海  林凤茹  陈静  杜行严 《临床荟萃》2005,20(23):1362-1364
细胞凋亡为机体发育分化和维持体内平衡的关键性生理过程,凋亡受到抑制将导致细胞生存期延长,有利于转化突变的细胞生长积聚,最终导致肿瘤的产生,白血病的发生也不例外.已知caspase蛋白酶的级联激活是凋亡过程中的中心环节,bcl-2s家族和IAPs(inhibitor of apaptosis)家族是其主要的控制因素.在此项研究中动态观察两家族的主要成员cIAP1和bcl-2基因在成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细胞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从而进一步探讨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对AL的发病和化疗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CD133在急性白血病(AL)患儿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00例AL患儿白血病细胞膜上CD133的表达。结果⑴AL组患儿CD133的表达率为38.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⑵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CD133的表达率分别为40.0%和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LL和B-ALL的CD13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和3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L各亚型间CD133阳性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⑶CD133表达阳性组的完全缓解(CR)率低于CD133表达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⑷对18例初治时CD133高表达经化疗后CR的AL患儿进行随访,2例CD133阳性AML经后续化疗后有1例转阴,1例持续表达,但2例分别在化疗15个月、12个月复发,且转阴患儿骨髓复发时CD133再次表达;16例CD133阳性ALL经后续化疗后均转阴,此后有5例分别在21个月、19个月、18个月、16个月、13个月骨髓复发,且复发时CD133再次表达。结论 AL患儿骨髓细胞CD133表达高于正常对照;检测CD133表达可能有助于AL各亚型的鉴别及疗效判断;CD133高表达可能是AL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以CD133为监测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标记物对防治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IGF2BP3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本中心27例AML患者骨髓原代白血病细胞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IGF2BP3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在初治AML患者及难治AML(Refractory AML)患者样本中验证。分析20例健康对照者和26例AML患者中IGF2BP3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两种蒽环类耐药细胞系(HL60/ADR、K562/ADR)中IGF2BP3表达水平,比较其与敏感细胞(HL60、K562)的表达差异。通过3个数据集,分析IGF2BP3在AM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使用Cox生存分析IGF2BP3在AML中的预后价值。结果:在本中心27例AML患者骨髓原代白血病细胞中,难治性AML患者的IGF2BP3表达量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的患者(P=0.0343),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extramedullary infiltration, EMI)患者的IGF2BP3表达量明显高于无髓外浸润的AML患者(P=0.0049)。与健康人比较,IGF2BP...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检测B7-H1基因在多种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法检测9株白血病细胞系、4株IFN-γ体外诱导后的白血病细胞系,59例原代急性白血病细胞、10例原代白血病细胞诱导生成的树突状细胞(DC)以及2株实体肿瘤细胞系,10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7-H1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5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反应与其白血病细胞中B7-H1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7-H1 mRNA在白血病细胞系、原代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在IFN-γ体外诱导后的白血病细胞系、原代白血病细胞诱导生成的DC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在化疗后未获完全缓解(CR)的患者白血病细胞中B7-H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后获得CR的患者。结论:B7-H1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低,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其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白血病细胞中B7-H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治疗反应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细胞凋亡易感蛋白(CAS)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AML患者和24例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骨髓组织中CAS的表达,比较AML组和对照组CAS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AML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ki-67指数、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预后危险度分层、髓外浸润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AML患者骨髓活检组织中的C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AML组和对照组CAS均主要定位于胞浆。54例AML患者中,CAS高表达者14例(25.9%),对照组24例患者中CAS全部低表达,AML组中CAS高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L患者中CAS高表达组和CAS低表达组之间,预后危险度分层及首次化疗缓解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高表达组的高危患者和首次化疗后未缓解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AS低表达组(57.1%vs 27.5%, 30.8%vs 7.9...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检测不同亚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PTK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诊断的临床价值.选择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本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36例患者,按照细胞形态学将他们分成L1组(n=42)、L2组(n=45)和L3组(n=49),另外选择48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TK7 mRNA转录水平,采用Westem blot检测血清中PTK7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L1组PTK7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0).L2组PTK7转录水平显著高于L1组(P =0.000).L3组与L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123).L1组患者PTK7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仁1.564,P=0.000),L2组PTK7蛋白水平显著高于L1组(t=1.437,P=0.003),L3组PTK7蛋白水平与L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0.821,P=0.312).结论:血清PTK7蛋白表达检测具有诊断ALL的潜在临床价值,但对ALL分型不具有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ASXL2和ZBTB7A基因突变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2例t(8;21) AML患者,对其骨髓样本进行ASXL2和ZBTB7A基因测序,并分析携带ASXL2和ZBTB7A突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7-H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和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7-H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分析B7-H4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B7-H4在胃癌中高表达(71/100),其表达强度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相关。生存期≤5年的患者B7-H4阳性表达率高于生存期>5年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7-H4阳性患者的预后较B7-H4阴性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7-H4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胃癌的一个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cdx2基因在儿童白血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cdx2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采取33例初发儿童白血病患儿骨髓及外周血,运用RT-PCR方法检测cdx2基因在各型白血病及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随访25例并观察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发现,病例组中30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cdx2表达阳性25例(83.3%),30例中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cdx2表达阳性分别为20例(95.2%)和5例(55.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1例cdx2表达阳性。对照组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x2表达阴性,与病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例AL患儿cdx2阳性21例(ALL17例,AML4例)与阴性者4例(ALL1例,AML3例)经治疗后均达到完全缓解(CR)。cdx2是否阳性表达可能与CR率无相关关系。对8例cdx2表达阳性AL患儿治疗后动态观察,结果初诊cdx2阳性表达在CR时仍阳性,但随着CR延长cdx2表达逐渐转为阴性,而初诊时cdx2阴性表达在骨髓CR时仍为阴性。结论:cdx2在儿童AL患者中广泛高表达,ALL者该基因表达阳性率高于AML患儿。CML患儿中也有cdx2表达;cdx2基因表达与AL患者CR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MMP-2、MMP-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卵法检测87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MMP-2、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MMP-7在正常胃组织表达率为阴性,在癌旁组织中有低表达,分别为18.4%、21.8%,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增高,且表达率的高低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呈密切相关性(P〈0.05)。且MMP-2、MMP-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MMP-2、MMP-7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且两者呈正相关,并对胃癌的预后判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深部真菌感染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共检出真菌64株,其中白色念珠菌最多,占53%,合并细菌感染75%,深部真菌感染前用过广谱抗生素者占88%。结论:深部真菌感染在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患者中发病率高,治疗上常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1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静脉用国产两性霉素B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121例血液病患者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 mg/d,用药时间5~101d,中位数为19 d,并对用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进行监测.结果 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67.3%,真菌清除率为66.7%.不良反应包括寒战、高热、低钾血症、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静脉炎和皮疹.结论 只要合理应用,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防治,两性霉素B仍是较为安全有效的一线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肺部真菌感染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白血病经大剂量化疗和常规剂量化疗两种缓解后治疗方案的肺部真菌感染率。方法选取经标准方案诱导达缓解的AML患者42例,ALL患者37例,其中AML患者经大剂量Ara-C进行缓解后治疗方案者23例,经标准DA或HA加或不加Vp-16作为缓解后治疗方案者19例,ALL患者经大剂量MTX或hyper-CVAD进行缓解治疗者21例,以经典VCDPA联合或不加L-asp作为缓解后治疗患者16例。结果经大剂量化疗的23例AML患者有11例感染真菌,经常规剂量化疗的19例AML患者有3例真菌感染;经大剂量化疗的21例ALL患者有10例感染真菌,经常规剂量化疗的16例ALL患者有5例真菌感染。AL患者经大剂量化疗真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化疗患者,P<0.05,差异显著,AML患者与ALL患者化疗后真菌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AL患者经大剂量化疗真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化疗患者。应加强抗真菌预防性或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19.
We aimed to summarize evidence on the accuracy of procalcitonin (PCT) test in differentiating fungal infection from other causes of infection. We searched electronic database for original researches that reported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PCT alone or compare with other biomarkers to diagnose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 We included 8 qualifying studies studying 474 episodes of suspected fungal infection with 155 (32.7%) probable or proven IFIs. Four studies compared IFI to bacterial sepsis, in which the pooled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s and 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s were 4.6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2.46–8.79) and 0.15 (95% CI, 0.05–0.41), respectively. Another 4 studies compared IFI to uninfected individuals, in which the pooled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s and 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s were 4.01 (95% CI, 2.04–7.88) and 0.23 (0.07–0.77), respectively.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suggests good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the PCT test for discrimination between IFIs and bacterial infection or noninfectious conditions. Given the high heterogeneity, medical decisions should be based on both PCT test results and clinical findings.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直肠癌中MMP-2和MMP-7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直肠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进行MMP-2和MMP-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MMP-2和MMP-7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MMP-2和MMP-7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中MMP-2、MMP-7的表达与肿瘤进展有一定关系,可被视为反映直肠癌生物侵袭性的有价值的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判定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