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总结套筒冠义齿临床修复阶段的椅旁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18例设计为套筒冠义齿修复的患者,在临床椅旁护理过程中采取统一、规范的操作程序,观察二次印模的精确性,内冠黏固的稳定性和套筒冠的修复效果.结果 除1例需重复二次印模外, 17例套筒冠患者的印模、石膏边缘清晰完整,基底冠黏固后稳定无移位, 18例套筒冠黏戴后,临床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规范、熟练的椅旁护理能够有效配合医生操作,保证套筒冠义齿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应用于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制作圆锥型套筒冠义齿47件,上颌27件,下颌20件,共159颗基牙,随访观察6~48个月。结果 38例患者共47件圆锥形套筒冠义齿在修复后均能正常使用。患者均感觉义齿稳定舒适,咀嚼功能恢复良好。159颗基牙中,基牙保存、内冠脱落分别占94.3%(150/159)、9.4%(15/159),26颗基牙牙龈炎经治疗后炎症消退。结论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炎伴牙列缺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护理体会.方法 配合医生完成34例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的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共223颗基牙.修复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用物准备和环境准备;治疗中配合医生完成牙体预备、制取印模及粘固内冠;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使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的指导.嘱患者完成治疗后12个月复诊.结果 修复后12个月复诊,34例患者均对治疗满意、了解自身的牙周情况及维护方法.223颗基牙,内冠脱落率为0.9%( 2/223),牙龈炎发生率为5.4%( 12/223),无基牙脱落及龋坏.结论 规范的椅旁修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使患者重视治疗后的定期牙周维护,有助于提高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氧化锆瓷内冠-金沉积外冠套筒冠固位体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择16例对原义齿修复不满意,要求重新修复的KennedyⅠ、Ⅱ牙列缺损患者,设计氧化锆瓷内冠-金沉积外冠套筒冠固位体义齿修复,评价修复前和修复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修复效果及基牙松动度。结果:观察期内,16例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基牙松动度较修复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氧化锆瓷内冠-金沉积套筒冠义齿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可在不接受或不具备种植义齿修复条件且经济状况良好的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圆锥型套筒冠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正龙 《口腔医学》2008,28(11):612-612
目的探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要点。方法牙体预备制作内冠,内冠试牙合后取印模,制作外冠和修复体,义齿初戴时再对内冠、外冠和修复体进行试牙合,合适后直接将内冠粘固固定。结果47例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圆锥型套筒冠义齿是修复牙列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种植套筒冠义齿修复无牙颌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无牙颌患者,采用种植套筒冠义齿修复.共完成26件修复体,其中上颌义齿11件,下颌义齿15件.共植入种植体104颗,修复基台研磨后直接作为套筒冠内冠,套筒冠外冠采用失蜡铸造技术加工.修复后平均回访32个月,对所有种植体及上部结构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并对原总义齿和种植套筒冠义齿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完成种植体支持修复的26件覆盖义齿,所有上部修复体的外冠与种植体基台间固位较好、义齿稳定,患者对覆盖义齿的舒适度和咀嚼功能满意,在舒适度和咀嚼功能方面,患者的种植套筒冠义齿满意度要高于常规总义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音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覆盖义齿在观察时间内未发生松动、折断及损坏,种植体无松动或脱落.随访期内,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平均垂直骨吸收量约1 mm.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套筒冠义齿修复无牙颌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7.
套筒冠义齿修复Ⅰ.套筒冠义齿的组成与固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筒冠义齿(telescope denture)是指以套筒冠为固位体的可摘义齿。套筒冠固位体于1924年由口腔修复学创始人Peeso F.A.首先提出,当时又称为二重冠固位体、套叠冠固位体。自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起,在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设计中采用套筒冠作为义齿的固位体。随着该固位体临床应用及口腔修复技术工艺的不断发展,Steiger A.、Bottger H.、Gaermy A.、Koerber K.H.等对套筒冠固位体的设计进行改良,推出了多种结构与形态的套筒冠固位体,如圆柱状套筒冠、缓冲型套筒冠、圆锥型套筒冠等。各种类型套筒冠固位体的形态与设计有一定差异,但基本结构相似,都由内冠与外冠组成。内冠覆盖在基牙的牙冠组织表面,与基牙紧密粘固。外冠覆盖在内冠表面,与内冠之间贴合。外冠作为固位体,与义齿其他部分连接成整体。当义齿戴入后,套筒冠固位体的内外冠之间贴合,即产生固位力。  相似文献   

8.
简易套筒冠覆盖义齿的临床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简易套筒冠覆盖义齿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收集常规义齿修复需要拔除残根或松动牙的患者,对残根或松动牙进行相应的处理予以保留,采用改良的简易套筒方法修复缺失牙列,比较常规修复与简易套筒冠覆盖义齿修复后患者的舒适性、固位感觉、复诊调改次数。结果 戴简易套筒冠覆盖义齿患者的舒适性和固位感觉明显优于常规修复的患者,复诊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简易套筒冠覆盖义齿临床使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套筒冠可摘活动义齿修复后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方法分析28例套筒冠可摘活动义齿修复后出现的问题,并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结果修复后出现的问题包括内冠脱落、基牙折断、基牙牙龈炎或牙周炎复发、义齿固位力不够。内冠脱落是修复后出现的最常见问题。结论为了减少套筒冠可摘活动义齿修复后的并发症,应严格遵循套筒冠可摘活动义齿的设计原则、临床操作要点和制作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共11例,行牙周基础治疗和根管治疗后,共制作15件圆锥型套筒冠义齿,随访1~2年,临床及X线检查,记录患者的主观感觉及义齿使用情况。结果内冠脱落2个(3.1%),基牙折断1颗(1.6%),牙龈炎2例(18.2%),及时行相应处理后,义齿均可正常使用。患者主观感觉满意,基牙松动度降低,X线片未见修复后基牙牙槽骨有进一步吸收。结论对牙周炎伴牙列缺损,圆锥型套筒冠义齿是一种可行、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38例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病例临床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戴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病例的基牙牙冠、牙周、周围软组织、上部修复体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副套筒冠义齿保存率100%。共245个基牙,其中基牙保存、内冠脱落再粘结、牙龈炎症、饰面材料崩裂修理及着色分别占总基牙数的93.9%、7.8%、14.3%、14.3%及47.9%。修复体固位欠佳及基托折裂分别占总修复体数的13.0%及10.75%。患者对义齿美观和功能的满意率为97.8%。结论:戴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后,患者对美观和咀嚼功能满意度高,尽管套筒冠义齿的内冠脱落、饰面材料崩裂、基托折裂、基牙脱落等为常见症状,但通过修理一般不影响义齿的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2.
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重度磨耗的临床评价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套筒冠义齿修复重度磨耗[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牙列重度磨耗的患者,进行套筒冠义齿修复(6例患者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共制作套筒冠义齿12件,观察时间6—48个月,追踪患者主观感觉、咀嚼效果、义齿固位、稳定度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否缓解;并通过X线片检查基牙牙周膜情况、基牙牙槽骨高度。结果:套筒冠义齿修复重度磨耗[牙合]后,患者自我感觉满意、能提高咀嚼效能,义齿固位稳定性好,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好,基牙牙周膜无明显异常,基牙牙槽骨无吸收。结论: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重度磨耗导致垂直距离下降的患者,可行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3.
牙周病患者牙列缺损,用传统的活动义齿修复,远期效果堪忧。套筒冠义齿(telescope denture)是指以套筒冠为固位体的可摘义齿。义齿通过内冠与外冠之间的嵌合作用产生固位力,使义齿取得良好的固位与稳定。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目前被认为是修复牙列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具有固位力持久、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牙周病患者经牙周综合治疗病情稳定后进行套筒冠义齿修复,共制作套筒冠义齿24件,基牙共计146颗,其中松动牙81颗;比较分析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修复前,修复后3、6、12个月基牙松动度、牙龈指数、牙周袋、牙槽骨高度、牙周膜宽度和硬骨板的丧失,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例牙周病患者经修复治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牙松动度减低,牙龈指数改善,牙周袋变浅,X线片显示基牙的牙周膜和骨硬板清晰完整,牙槽骨边缘高度未再见降低,骨密度明显增加,随访问答结果显示,患者的咀嚼功能显著提高,患者对义齿比较满意。结论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的修复治疗步骤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将内冠粘固后再制作外冠和修复体;第二种是将内冠试合后取印模,在模型的金属内冠上直接制作外冠和修复体,义齿初戴时再对内冠、外冠和修复体进行试合,合适后直接将内冠粘固固定。第一种方法操作步骤相对较简便,第二种方法固位体内外冠嵌合作用的效果更好。以下分步介绍第一种治疗方法的操作步骤。一、修复前检查采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进行修复治疗,在治疗前应充分了解患者对修复治疗的要求以及其全身健康状况和经济承受能力等。然后再进行口腔软硬组织的检查,分析该病例是否符合圆锥型套筒…  相似文献   

16.
牙周病患者经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后的回访调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表对牙周病患者戴用套筒冠义齿后的主观感觉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牙周病患者15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48岁。共制作套筒冠义齿24件,其中上颌10件,下颌14件。通常于戴牙后1个月,患者基本适应戴用义齿。通过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戴用义齿后的适应情况,对义齿的满意程度及咀嚼功能的变化等方面。结果:所有患者每天坚持戴用义齿,并保持较好的清洁习惯;80%以上的患者对各自所戴用的套筒冠义齿表示满意,90%以上的患者感觉义齿对说话和进食无影响;大多数患者认为饮食结构与治疗前相比发生了变化,咀嚼功能变好。结论:调查结果说明牙周病患者对套筒冠义齿的修复治疗效果是满意的。结合牙周临床观察指标及X光片,说明套筒冠义齿对牙周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套筒冠—一种有效的固位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套筒冠是由牢固粘接在基牙上的内冠和与之相适合的外冠构成,外冠与义齿其它部分连为统一的整体。套筒冠作为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体的固位体具有良好的支持、固位和稳定的功能。它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残根、残冠、发挥其生理潜力,保护余留牙的健康,减少牙槽嵴的吸收,提高义齿的咀嚼效率,提高修复水平。近年来,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临床技术的改进,磁筒冠可以和附着体、种植体等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套筒冠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覆盖义齿是指义齿基托的组织面覆盖并支持在已做过治疗的牙根或牙冠上的一种全口义齿或可摘局部义齿。套筒冠是指内冠固定在口腔内,外冠与可摘义齿相连,利用高度密合的内外冠之间的摩擦力用以固位的一种修复方法。套筒冠可摘局部义齿兼有固定义齿和局部可摘义齿的特点,现就我科1999年10月~2002年12月开展的45例利用83颗基牙修复的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套筒冠在下颌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82例保留部分残根残冠的下颌牙体进行套筒冠修复,1年后观察基牙松动度、桩核松动度、牙龈萎缩度及牙周情况,介绍套筒冠的制作工艺。结果:382例中基牙松动占4.71%,其中以前牙发生率较高。桩核松动占6.02%,也以前牙桩核松动发生率较高;继发性根尖周炎以磨牙居多。结论:套筒冠可摘下颌总义齿修复时应根据不同个体选择适应症,套筒冠义齿是牙齿缺失保留患牙的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套筒冠义齿的设计及制作方法 ,评价其修复上颌多数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套筒冠义齿 ,为 4名患者设计制作 4件义齿。结果 :经过 3年的随访 :义齿固位良好 ,基牙无松动 ,咀嚼功能佳 ,取戴方便。结论 :多数牙缺失使用套筒冠义齿修复 ,能充分利用口内的残根、残冠 ,保护余留牙的健康 ,提高咀嚼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