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旭  王国彬  范秀红  黄世祺 《职业与健康》2011,27(12):1353-1354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尿铅含量情况,为企业预防和控制铅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W S/T 18-1996的检测方法,对该厂127名铅作业工人进行尿铅含量检测。结果 127名铅作业工人中有23人尿铅含量超过限值(≥0.34μmol/L),超标率为18.11%;37人尿铅含量超过诊断值(≥0.58μmol/L),超标率为29.13%;不同工龄尿铅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铅超标率与性别、年龄无直接关联(P>0.05)。结论该厂铅作业工人受铅危害影响较严重,应引起企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对策,预防和控制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铅污染状况和铅作业工人尿铅水平,为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41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40名不接触铅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用冷消化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铅含量,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分析尿铅含量与空气中铅浓度、工种、工龄及性别的关系。结果该企业车间空气浓度的超标率为20.83%,接触组的尿铅超标率为63.41%,尿铅超标率和平均值在接触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工种的尿铅超标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空气浓度未超标车间也存在工人尿铅超标现象。尿铅含量与工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蓄电池厂的铅作业工人受到明显的职业危害。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改善职工作业环境,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定期监测,定期体检,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的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的尿铅、血红蛋白(Hb)和血锌原卟啉(ZPP)进行生物监测分析.方法 检测电池厂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对接触铅作业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尿铅、血红蛋白和血锌原卟啉测定.结果 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铅作业工人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162名铅作业工人中15人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0.34 μmol/L),7人ZPP≥2.91 μmol/L,15人Hb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浓度>0.05 mg/m^3及接铅工龄在2 a~者,生物监测指标明显异常.结论 蓄电池厂的铅作业工人存在明显的职业危害,定期进行尿铅、血红蛋白和血锌原卟啉生物监测十分必要,可以早期发现职业健康损害,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耀荣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2,(2):152+154-152,154
目的测定铅职业接触者尿铅含量,评价尿铅在职业病诊断方面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方法尿样经硝酸酸化,以氯化钯为基体改进剂,经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16份尿样检测结果中尿铅超标14人,超标率为12.1%;男性超标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6,P>0.05);不同工种间和不同工龄间工人超标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1、χ2=9.37,P<0.05)。结论铅接触作业工人尿铅超标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工人职业健康监测工作,改善车间环境,提高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促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虞敏  周金鹏  李倩兰 《职业与健康》2011,27(16):1806-1809
目的评价铅作业男性工人的血铅、尿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铅作业男性工人的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2011年1月,选取深圳市某蓄电池厂铅作业男工120名作为接触组,按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含量的水平分成高、中、低3个接触浓度组;并选取来自同一家工厂未接触铅作业的40名男工作为对照组,测定4个组人群的血铅、尿铅、血清睾酮、FSH(促卵泡刺激素)及LH(促黄体生成素)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平均为0.29mg/m3,样品超标率为90%;3个接触组血铅、尿铅含量、尿铅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各接触组间血铅水平及异常率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工龄的增长,工人血铅、尿铅水平和异常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中、高浓度接触组工人的血清睾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低浓度接触组,而血清F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低浓度接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该次研究的条件下,工龄增加、工作场所中铅浓度超标是导致血铅、尿铅水平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铅暴露可能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性激素分泌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对男性工人的生殖系统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某铅蓄电池企业工人铅接触浓度及工人血铅水平,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现场开展铅烟尘浓度监测,对铅作业人员进行血铅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资料。结果现场监测铅尘合格率44.44%,铅烟合格率62.5%;224名铅作业工人中有5人血铅超过限值;是否直接接触铅岗位工人血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企业铅作业工人的血铅水平与工种有关,建议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对该厂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进行检测,对接触铅作业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尿铅和血锌原卟啉(ZPP)测定。结果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铅作业工人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160名铅作业工人中19人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0.34μmol/L),属于铅中毒观察对象,7人尿铅≥0.58μmol/L,ZPP≥2.91μmol/L,达到慢性轻度铅中毒水平。结论该蓄电池厂的铅作业工人存在明显的职业危害,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预防控制铅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职业铅接触对男性工人腰椎骨折的影响。方法以上海某蓄电池厂152名男性铅作业工人为研究人群。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铅(aPb)、尿铅(UPb),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SPA-4)测定工人骨蛮度,并做Z评分。拍摄腰椎侧位x线平片,并诊断有无腰椎骨折。结果铅作业工人血铅浓度0.85(0.33-1.90)μmol/L,尿铅浓度4.84(0.46-21.31)μg/g Cr,腰椎骨折发病率为19.7%。工人腰椎骨折发病率随年龄和工龄增长而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人骨密度随血铅、尿铅水平升高而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人随着体内铅接触水平的升高,腰椎骨折发病率随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并呈线性相关(r血铅=-0.977,P〈0.05;r尿铅=0.994,P〈0.01)。随着骨量减少,工人腰椎骨折发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呈线性相关(r=-0.980,P〈0.01)。结论职业铅接触可能引起职业人群骨密度下降,腰椎骨折发病率增高,腰椎骨折的发生可能与骨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市乡镇接触铅企业的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程度,给接触铅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9~2000年对全市的所有接触铅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对血铅浓度较高者进行了驱铅试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检查对象为全市乡镇企业的蓄电池、钢丝绳、印刷和电子仪器行业的接触铅作业工人480名,其中男性204人,女性276人,年龄19~58岁,接触铅作业工龄1~23 a,平均10.8 a。1.2 方法 血铅、尿铅化验采用双硫腙比色法,驱铅试验用依  相似文献   

10.
徐雨虹  周建华 《职业与健康》2007,23(13):1095-1097
目的 了解太仓市乡镇蓄电池企业的铅污染情况。方法 对某蓄电池厂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现场进行铅烟、铅尘浓度测定,并对76名铅接触工人的尿铅定量。结果 该厂作业场所铅烟(尘)浓度超标率为37.5%,最高超过国家限值11.4倍。76名工人的尿铅最低为0.08μmol/L,最高为5.75μmol/L,平均为0.71μmol/L;其中尿铅值≥0.34μmol/L共44人,尿铅超标检出率为57.9%。结论 该蓄电池厂铅接触工人尿铅超标率严重,因此应加强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与评价某私营铅蓄电池厂铅作业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后续铅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了解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按GBZ159—2004、GBZ/T160.10~2004和GBZ2.1—2007等对工作场所中铅烟、铅尘进行检测和分析并结合职业健康检查分析影响工作人员血铅浓度的潜在因素。结果该企业存在铅烟、铅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铅烟、铅尘超标率为92.1%,铅作业人员血铅浓度增高比例为77.5%;铅作业人员血铅浓度与工龄、学历、下班前是否沐浴以及铅作业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有关(均P〈0.05)。结论该私营企业存在明显的铅作业危害,应改善工作环境,加强作业人员健康宣教及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盛红艳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64-2465
目的比较铅作业工人和非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浓度、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常规的差异,探讨铅作业工人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铅、尿铅浓度的相关性。方法以蓄电池企业的252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铅组,电子厂205名非铅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铅、尿铅浓度、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常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接铅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和红细胞、血小板则无差异(P0.05),接铅组红细胞锌原卟啉、血铅、尿铅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尿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系数(r)=0.166,血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系数r=0.406。结论长期接触铅可导致血铅、尿铅浓度和红细胞锌原卟啉升高,血红蛋白降低,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无明显影响,血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性较尿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13.
江俊生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577-1578
目的了解广州某区铅接触企业作业人员的尿铅水平,为今后的铅中毒防治监测提供参考。方法调阅2004—2007年该区职业健康检查时尿铅检测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尿铅检测均采用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在271份尿样检测结果中,尿铅值≥0.07mg/L,占4.8%,尿铅值0.07mg/L,占95.2%;尿铅值≥0.07mg/L有13人,其中7人为蓄电池企业化成岗位人员,占11.9%;3人为蓄电池企业涂片岗位人员,占4.6%;3人分别为蓄电池企业干燥岗位、司机岗位和电镀厂电镀岗位各1人,共占4.6%,(χ2=8.90,P0.01),各岗位间尿铅超观察值的构成比有差异。结论大多数尿铅超标的是蓄电池企业人员,其中化成和涂片岗位超标占较大比率,提示今后广州市某区蓄电池企业的铅中毒防制应为重点,铅作业工人尿铅水平仍处较高水平,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职业健康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韦丽丽  石莉莉  朱国强  劳哲  何昭  江恩源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37-2738,2741
目的对某蓄电池厂355名铅作业工人进行尿铅检测,了解该蓄电池厂工人体内铅负荷情况,筛查观察对象,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WS/T 17-1996《尿中铅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进行尿中铅性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55份尿样检测结果中,尿中铅含量超标者共20人,超标率5.63%;男性超标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和不同工龄工人间超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蓄电池厂工人尿铅超标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应加强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测工作,并改善车间环境,同时提高工作人员在生产中自我防护意识,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职业性铅接触对工人的肝脏毒性,探讨血铅浓度变化和肝脏损害效应指标之间的关系,寻找铅对肝毒性的早期敏感指标。[方法]以蓄电池制造企业108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以同一企业非铅接触的76名工人和行政人员作为对照组。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的短时接触浓度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选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作为肝毒性的效应指标,分析不同血铅水平和肝损害效应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车间空气中铅烟和铅尘的短时接触浓度分别为0.89mg/m3和0.25mg/m3,超标率分别为50.00%和60.00%。②随着环境铅接触水平的增加,ALT和TBIL的异常率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平均浓度变化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超职业限值组存在血铅超标现象,异常率为31.03%。超职业限值组和职业限值组血铅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随着铅作业工龄的增加,血铅、ALT和TBIL的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铅水平的变化和ALT、TBIL异常率的变化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引起血铅明显升高,肝功能效应指标ALT和TBIL不能敏感的反映铅对肝脏的毒性。  相似文献   

16.
陶玉芬  杨维占  李琼燕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33-2734
目的了解惠州市惠阳区某蓄电池厂工作场所中铅污染状况。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5月对该厂铅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和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共采集60个铅烟(铅尘)空气样品;91份铅作业工人血样、非铅作业工人60份血样作为对照,检测血中铅的含量。结果作业环境空气中铅浓度超标率达80%(48/60),工人血铅超标率达49.5%。结论该厂铅作业危害较为严重,提醒工厂车间应尽快改善生产环境,并加强对工人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教育,政府部门应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努力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沙焱  杨震宇  香映平  何家禧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76-1477
目的探讨口腔脱落细胞微核技术在探测铅暴露人群遗传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生产过程中接触不同浓度铅的某铅酸电池厂工人为接触组,按空气中铅浓度高低分为低浓度组(76名男性工人)和中浓度组(89名男性工人),同厂男性管理人员78名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试。结果 2种浓度的铅暴露组的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率[低浓度组:(3.58±2.49)‰;中浓度组:(4.16±2.32)‰]明显高于对照组[(2.85±2.03)‰],两种浓度铅接触组人员的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低浓度组:(3.38±2.16)‰;中浓度组:(4.37±2.43)‰]明显高于对照组[(2.17±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业性铅暴露人群中,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试验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有相关关系(r=0.227~0.361,P0.05)。结论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试验可以作为简易的检测手段,用于对铅暴露作业人员遗传损伤的检测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