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2.
3.
慢性鼻窦炎(CRS)表现出复杂的发病机制和高度的异质性,对传统治疗方案部分类型反应欠佳。因此,深入了解CRS内在型,推动以生物制剂为核心的精准医疗成为临床医师共同努力的方向。现对CRS内在型及其相关生物制剂进行综述,明确二者在CRS精准医疗中的重要地位,为构建CRS个体化诊疗策略、提高CRS治疗效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基础病理生理学的多样性导致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加之对其疾病亚群机制缺乏了解,使得CRS的治疗十分困难。因此,对于CRS内在型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明确CRS的病因,为CRS的对因治疗提供参考,从而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CRS基于伴或不伴鼻息肉的临床表型,基于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Th细胞和因子、ILC2s、IgE及白三烯途径的五种内在型,并探讨了CRS与阿司匹林加重性呼吸系统疾病、哮喘内在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黏膜重塑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与难治性鼻窦炎的关系密切。慢性鼻-鼻窦炎的机制与病因复杂,现有研究表明不同亚型慢性鼻-鼻窦炎其黏膜重塑的特点不同,主要表现为组织免疫学特点及黏膜重塑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不同。本文就不同亚型慢性鼻-鼻窦炎黏膜重塑的特点以及炎症与黏膜重塑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慢性鼻-鼻窦炎是鼻窦和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学非常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关于慢性鼻-鼻窦炎黏膜免疫方面的众多研究提示鼻部黏膜免疫失调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黏膜免疫屏障破坏、上皮细胞免疫缺陷以及免疫细胞应答异常方面来归纳总结慢性鼻-鼻窦炎黏膜免疫失调研究进展,希望对慢性鼻-鼻窦炎的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际上针对慢性鼻-鼻窦炎病因学提出“超抗原”学说,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肠毒素作为一种外源性超抗原,仅需微量即可刺激多种非特异性T细胞大量增殖,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结构、作用机理及与慢性鼻-鼻窦炎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探讨哮喘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CRSwNP)患者外周血、鼻息肉组织炎症细胞数目和比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并接受鼻内镜手术的CRSwNP的住院患者,根据患者症状以及术前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的结果纳入明确诊断哮喘的患者21例,同期随机纳入CRSwNP不合并哮喘的患者56例作为对照比较。所有患者均为双侧鼻息肉,术前CT评估患者息肉严重程度大致相同。术前空腹采血分类计数炎症细胞、检测吸入物变应原。术前1周对患者进行盐水冲洗鼻腔、抗生素治疗、鼻喷激素及黏液促排剂规范化治疗,术中取同部位鼻息肉标本进行切片HE染色,高倍镜下分类计数以嗜酸粒细胞(EOS)为主的各炎症细胞。并统计所有患者2次及多次鼻内镜手术情况。利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SwNP合并哮喘组比CRSwNP不合并哮喘组有着更高的外周血EOS百分比(P<0.05),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无明显差异。而CRSwNP合并哮喘组与CRSwNP不合并哮喘组相比组织EOS、浆细胞、淋巴细胞、NEU及炎症细胞总数的绝对值及百分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哮喘组患者患变应性鼻炎比例及二次手术率较非哮喘组高(P<0.05)。结论炎症细胞数目和比例与CRSwNP合并哮喘有一定相关性,合并哮喘患者提示有更高可能外周血EOS升高。哮喘可能影响鼻息肉组织中炎症细胞分布,但局部炎症细胞的数目和比例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探讨伴或不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在分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确诊为CRSwN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鼻息肉组织病理检测结果,分为嗜酸粒细胞浸润组(ECRSwNP)与非嗜酸粒细胞浸润组(non-ECRSwNP).将两组患者血嗜酸粒细胞比例、血清总IgE水平、嗅觉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以及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同时,将各指标与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与病理结果相关性较强的临床指标,采用ROC曲线方法计算曲线下面积及ECRSwNP的诊断截断值.以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ECRSwNP患者组63例,non-ECRSwNP患者组56例.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7.31%:3.90%)、血清总IgE水平(60.9 IU/L∶28.9 IU/L)、嗅觉评分分别为(5.8∶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620.01、1020.53、1092.52,P值均<0.05).两组上颌窦Lund-Mackay 评分分别为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01,P<0.05);两组额窦、前筛、后筛、蝶窦及窦口鼻道复合体区的Lund-Mack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7.5、23.5、22.5、31.5、28.5,P值均>0.05).两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6,P=0.19).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与血清总IgE均与病理结果中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55、0.24,P值分别为0.001、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5.65%为ECRSwNP的诊断截断值.结论 伴或不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两组CRSwNP患者在临床特点上有显著差异;可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比例是否大于5.65%进行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polyps,CRSwNP)手术后的主客观病情评估与年龄段、随诊时间的关系。方法对192例CRSwNP行鼻内镜手术:鼻窦开放,息肉切除,下鼻甲射频消融下鼻甲骨骨折外移术,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术。将病例分为青少年组、成年组、老年组3个阶段,术后(0.5、1、3、6、12个月)随诊,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随诊时间进行主观病情评估(VAS评分)及客观检查及评分(Lund Kennedy内镜评分)。采用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段同一随诊时间和同一年龄段不同随诊时间在术后的主客观病情评估的差异。结果不同年龄段的鼻塞、鼻漏的VAS评分在不同时间(术后3、6、12个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面部胀痛感(术后1、3个月)各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und Kennedy内镜评分在术后0.5、1个月青少年组与其他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6、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复查鼻内镜下水肿、囊泡、分泌物等比年长组要明显。结论术前应着重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主观症状、术前检查进行评价,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鼻腔黏膜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根据有无鼻息肉可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和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鼻息肉组织常见有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 浸润增多,根据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可将CRSwNP分为两个亚型: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ECRSwNP)和非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nonesinophil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CRSwNP);将慢性鼻窦炎分为: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ECRS)和非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non eosinophilic,NECRS)。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形成、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备受学者们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嗜酸性粒细胞在鼻窦炎鼻息肉炎症趋化、息肉形成、分型和预后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16.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是慢性鼻窦炎的难治性亚型,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细菌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微生物组是包括呼吸道疾病在内的人类健康研究的新视角之一。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CRSwNP鼻部细菌微生物群落的复杂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鼻腔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的改变可能与CRSwNP的炎症类型、伴随疾病和预后有关。鼻部细菌在CRSwNP的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都有较好的前景和潜在意义。本文就鼻腔鼻窦细菌微生物组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临床中IL-4Rα单克隆抗体(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4月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4例CRSwNP患者前后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数据、主观及客观评分以及不良事件等情况,初步评价度普利尤单抗治疗CRSwNP的效果。结果 对4例CRSwNP患者随访4个月。在接受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前,4例患者慢性鼻-鼻窦炎急性加重次数平均为(3.25±1.50)次/年,在随访期间4例患者均未出现慢性鼻-鼻窦炎急性加重,其中3例患者的鼻窦炎症状得到完全控制。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前4例患者平均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 (SNOT-22)、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嗅觉测试(UPSIT)及副鼻窦CT扫描Lund-Mackay评分分别为52.00±9.42、7.25±1.26、14.50±5.45;治疗4个月后上述评分分别为8.25±5.74、29.25±6.34,7.00±6.38,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单抗治疗后4例患者平均口服糖皮质激素(OCS)量为(5.00±7.07)mg/d,对比治疗前(18.75±4.79) mg/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特异性抑制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通路,度普利尤单抗可以显著改善CRSwNP患者鼻窦炎症状以及嗅觉水平,减少患者慢性鼻-鼻窦炎急性加重次数、鼻窦炎病变范围和全身糖皮质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组织及外周血中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的相关性,并研究Eos与鼻窦影像学表现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确诊为CRSwN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鼻息肉组织进行Eos计数,比较其与外周血Eos的相关性.根据术后1年随访结果,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之间的组织及外周血Eos计数、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复发组外周血Eos计数、外周血Eos百分数以及鼻息肉组织Eos计数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0.032、0.033、0.017),两组的鼻窦CT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89).鼻息肉组织Eos计数与外周血Eos绝对值具有显著相关性(r=0.637,P=0.000);鼻息肉组织Eos计数与外周血Eos百分比也具有显著相关性(r=0.542,P=0.000);外周血Eos计数、Eos百分数、鼻息肉组织Eos计数与术前鼻窦CT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72、0.065、0.695).结论 外周血及鼻息肉组织Eos计数具有显著相关性,并且鼻息肉组织及外周血Eos计数与鼻息肉术后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9.
白介素-36(IL-36)是IL-1超家族成员(IL-1F)之一,在上皮细胞和特异性免疫细胞中具有生物活性,主要功能包括促进细胞的活化、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招募和激活不同的免疫细胞等。近年有学者研究发现,IL-36家族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就IL-36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中促进炎症反应、组织重塑、破坏上皮屏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