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镜像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作业治疗,镜像组在作业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健侧上肢的镜像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急性脑卒中分为观察组(运动疗法加作业疗法)和对照组(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训练3个月后,应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作业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震  王晓敏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0):1221-1222
目的:研究作业疗法在偏瘫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对53例偏瘫患者作系统的作业治疗,在治疗前后均进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手功能实用能力评定及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经治疗后,偏瘫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手功能实用能力及ADL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作业疗法强化偏瘫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训练,能有效地改善和恢复手和上肢的各种精细协调动作,提高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进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手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4周后采用Fugl-Mayer(FMA)量表、STEF和Barthel(BI)指数进行评价。 结果  康复组治疗2周、4周后FMA评分分别为36.37±16.36、44.36±14.58,STEF评分分别为58.75±7.57、73.32±8.81,BI评分分别为57.33±15.26、67.50±13.48,治疗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有提高,且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手功能,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4周后采用Fugl-Mayer(FMA)量表、STEF和Barthel(BI)指数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治疗2周、4周后FMA评分分别为36.37±16.36、44.36±14.58,STEF评分分别为58.75±7.57、73.32±8.81,BI评分分别为57.33±15.26、67.50±13.48,治疗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有提高,且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手功能,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符飞 《大家健康》2015,(2):106-107
目的:研究镜像偏瘫疗法结合运动想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7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病例。对照组为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镜像偏瘫疗法与运动想象疗法相结合。比较两组患者的BI评分、FTHUE-HK评分、Brunnstrom分期。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的Brunnstrom分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BI评分与FTHUE-HK评估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镜像偏瘫疗法与运动想象疗法相结合,有利于使患者上肢功能得以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6例为对象。根据患者参与意愿,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镜像组和联合组,各组患者人数依次为38、38、39和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功能电刺激治疗;镜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治疗;联合组采取常规疗法、功能电刺激治疗和镜像疗法结合的方式治疗。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比较治疗结果。结果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和镜像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有效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及广医二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强制性运动疗法;经训练四个星期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与改良巴氏指数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值与改良巴氏指数分别为(45.49±3.36)和(75.52±6.81);对照组分别为(36.41±3.81)和(66.25±5.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使患者早日恢复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加用镜像疗法.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上肢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1)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Fugl-M...  相似文献   

10.
11.
雷迈  吕泽平  谭威  黄东挺  卢斌  吴旻  李千穗 《广西医学》2012,34(12):1613-1615,1618
目的探讨推拿点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痉挛模式的影响。方法首发脑卒中患者87例,按住院号单双随机分为推拿点穴组46例和对照组41例,推拿点穴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推拿点穴,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偏瘫上肢功能进行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对肩内旋肌、肘屈肌及屈腕肌张力水平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FMA上肢功能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推拿点穴组FMA上肢功能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推拿点穴组总有效率为52.17%(24/46),高于对照组的29.27%(12/4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内旋肌、屈肘肌、腕屈肌MAS评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推拿点穴组肩内旋肌、屈肘肌、腕屈肌MAS评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点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抑制痉挛模式的形成,帮助患者顺利度过痉挛期,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上海市同仁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给予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疗程均为2个月。采用上肢功能评分法(FMA)、手臂动作测试评分法(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总运动能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上肢、下肢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组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ARA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RAT总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ARAT总评分高于对照组[(13.57±2.31)分比(8.83±2.51)分](P<0.05)。治疗后对照组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BI总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MBI总评分高于对照组[(67.71±7.37)分比(58.44±5.16)分](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价穴位埋线结合任务导向型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任务导向性训练组、穴位埋线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组,每组各2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基础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穴位埋线组每周接受埋线1次,任务导向性训练组每周训练6 d,穴位埋线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组则是将两种治疗方法相结合,三组疗程均为8周。三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应用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患者进行步态分析测试,采集时空参数和下肢关节运动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在下肢时空参数及运动学参数方面都有改善。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各组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三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显著升高,步长偏差和患侧支撑相均缩短,患侧摆动相延长。患侧髋膝关节的最大伸展度及最大屈曲度受限改善(P<0.001),髋膝关节屈伸运动的平均角速度提高(P<0.001),患者步行能力明显提高。穴位埋线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结果更优于单种治疗方案(P<0.01),且采用有目的性的任务导向性训练结果亦优于穴位埋线治疗(P<0.01)。结论:无论是任务导向性训练或穴位埋线治疗,都能有效缓解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异常步态模式,而将两种治疗方案相结合则是一种疗效显著的创新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报》2019,(8):1788-1791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结合作业疗法,观察组采用互动式头针结合作业疗法,共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upper limb movement function score,U-FMA)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NR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较低,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与对照组同期相比,NR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较高,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与对照组同期相比,MBI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U-FM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较高,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与对照组同期相比U-FMA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头针结合作业疗法相比,互动式头针结合作业疗法能更快缓解偏瘫肩痛患者的疼痛,缩短偏瘫肩痛治疗周期,更好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动处方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其上肢功能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设计运动处方并按运动处方进行活动,对照组自选运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运动后上肢的运动功能和功能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处方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和功能活动能力的改善,利用运动处方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谦  郭根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9):2145-2146
目的 探讨"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运动想像"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对照组仅给予与治疗组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方案,采用简式Fugl-Meyer(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动想像"疗法结合常规康复可明显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手功能支具对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65例脑卒中后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内科基础治疗和作业治疗, 治疗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同时按时佩戴手功能支具.治疗前及4周后分别对上肢及手功能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和ADL的评定.结果 Fugl-Meyer评分在治疗后, 治疗组为 (39.2±2.7) , 对照组为 (21.3±3.2) , 治疗组患者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DL疗效总有效率在治疗后, 治疗组91.18%, 对照组67.74%.治疗组患者疗效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手功能支具结合作业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以及ADL.  相似文献   

19.
吴毅  冯晶  苏少媛  刘桂敏  马廉 《中外医疗》2013,(18):113-114
目的探讨早期作业治疗对病毒性脑炎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0脑炎患儿进行作业训练,采用自身疗效对比的方法,用Peaboday运动发育量表来评定其疗效。结果经过1个月的作业训练前后患儿精细运动功能评分为:治疗前双手抓握(GR)(13±10.56)及视觉-运动整合(VI)为(29.7±13.62),治疗后双手抓握(GR)(34.5±16.32),视觉-运动整合(VI)为(71.4±45.35),P<0.05,提示患侧上肢抓握及视觉运动整合能力均有明显提高[1]。结论脑炎患儿早期接受作业治疗,有助于患儿提高上肢功能,尽早重返社会[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易筋经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对心理的影响.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3组,治疗期间脱落15例患者,对照组56例、针刺组54例、联合组55例.3组均进行相同常规康复训练的条件下,针刺组加以针灸治疗3个月,联合组行针灸加易筋经训练治疗3个月,1次/d,每周5d.在实验前后,采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Zung抑郁自评(SDS)评分进行评测.结果 联合组3个月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比较,治疗2、3个月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3个月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针刺组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易筋经训练能改善中风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