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茎突截短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鼻内镜组与对照组,各组33例。鼻内镜组在茎突截短术中使用鼻内镜辅助下行茎突截短术,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法即口内路径行茎突截短术,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术后观察并记录茎突截短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及程度、术后创面反应程度及术后再出血共6项指标。结果:鼻内镜组茎突截断长度较对照组长;2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鼻内镜组术中出血量为(85.0±35.0)ml,对照组为(95.0±40.0)ml,两者无明显差异;鼻内镜组患者术后疼痛较对照组轻,时间也较短;鼻内镜组患者术后创面反应较对照组轻;2组术后均无出血。结论:鼻内镜应用于双侧茎突截短术中截短茎突长度较长,且术后疼痛小,反应轻,是一种较为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扁桃体前外侧进路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茎突综合征患者15例, 单侧发病者 10 例, 双侧者 5 例, 均行经扁桃体前外侧进路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结果 随访3~12个月, 治愈11例15侧, 显效3例4侧。结论 经扁桃体前外侧进路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 具有经口进路的优点, 术中能清楚辨别周围的血管、肌肉、神经, 可以避免切除扁桃体后的并发症。本组患者疗效较好, 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茎突形态异常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9例茎突舌骨韧带骨化者术前行茎突的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以明确诊断.采用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术中截除骨化的茎突舌骨韧带、舌骨小角及部分茎突.结果 9例患者中8例临床症状消失,1例症状较前明显减轻,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 对于茎突过长的特殊类型茎突舌骨韧带骨化者行茎突CT扫描可明确诊断,行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临床疗效确切,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据94例茎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专科查体以及影像学检查判断其临床特点和术后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9年1月间94例茎突综合征病例回顾性分析,通过颈外进路茎突截短术、扁桃体切除术+茎突截短术、保留扁桃体茎突截短术三种手术方式,分析术后疗效.结果 94例患者茎突截去长度为25 ~61 mm,平均33 ...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对茎突综合征(Styloid process syndrome)患者,行经口径路茎突截短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于2018年10月—2021年9月,诊治的茎突综合征患者90例,以回顾性分析的形式,记录90例患者,实施经口径路茎突截短术治疗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9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后均未发生出血,咽喉旁间隙感染的情况。对所有患者开展为期半年的随访,其中有1例出现茎突中断的情况,末端骨化,中间纤维连接;其中90例患者的暴露满意度、截短长度、出血量、术后出血率、术后半年痊愈率以及术后半年有效率分别为:39例(86.67%)、(14.30±9.19)mm、(6.48±0.02)mL、0例(0.00%)、30例(66.67%)、42例(93.33%)。结论 目前对茎突综合征患者多行茎突截短术治疗,而经颈外进路和经口进路均可达到一定效果,因此临床中可根据患者茎突区域的差异,选择手术形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口入路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手术治疗茎突综合征与传统经口入路扁桃体切除后治疗茎突综合征两者的区别。方法:选取23例茎突综合征患者,其中13例采用经口入路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行茎突截短,10例采用传统扁桃体切除后行茎突截短,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假膜脱落时间及疗效评价。结果:2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膜脱落时间及疗效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等离子手术术后未出现迟发性出血;传统手术术后出现1例迟发性出血。结论:2种手术方法均为治疗茎突综合征的有效方式。但经口入路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手术治疗茎突综合征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术后疼痛轻等优点,且保留了扁桃体的形态和功能,手术简单方便,视野清楚,操作安全,符合微创理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睑下缘径路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眶壁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对2例外伤所致的眶壁骨折患者,经睑下缘及内眦切口内镜辅助下分离嵌顿的眼肌,于眶下壁及眶内壁置入钛板.结果 1例患者术后复视消失,术后视力1.2,无下降.1例患者术后仍有眼球内陷及复视,术后左眼视力由0.25提高到0.6,右眼仍为1.0.结论 经睑下缘及内眦切口内镜辅助手术治疗眶壁骨折视野清楚,操作准确,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经口入路颌下腺切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经鼻插管全麻后,沿颌下腺导管开口至磨牙后区的下颌舌颌沟做弧形切口,内镜辅助下分别沿下颌下腺导管,切断与颌下腺有关的神经、血管、导管,将颌下腺切除。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切除颌下腺,1例出现暂时性舌体麻木,2周后恢复。无面神经下颌缘支及舌下神经损伤,无其他并发症。颈部无瘢痕,美容效果好。结论内镜辅助下经口入路颌下腺切除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茎突综合征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优势.方法 对30例茎突综合征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20例扁桃体窝触诊可扪及硬性隆起者,采用切除扁桃体口内径路切除;3例舌腭弓触诊可扪及硬性隆起者,采用保留扁桃体口内径路切除术;7例咽部触诊未触及硬性隆起者,采用颈外径路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26例咽部异物感、咽部疼痛感、耳痛、颈部下颌角部位疼痛症状消失,4例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但未消失,无1例发生咽旁间隙感染、咽旁血肿及面神经麻痹等并发症.结论 手术截短是目前治疗茎突综合征的主要手段,临床工作中要根据茎突的长度、角度,咽部暴露情况等选择不同的手术径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外科治疗茎突异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茎突异常与咽部异常感觉的关系及手术疗效。方法对104例茎突异常的患者进行了茎突截短手术,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104例引起咽部异物感、咽痛等感觉的茎突异常,经手术治疗后74例(71.2%)的患者症状消失,13例(12.5%)的患者症状减轻,无效的患者17例(16.3%),有效率为83.7%(87/104)。X线检查显示茎突舌骨韧带骨化的5例症状消失,而茎突骨不连的8例中6例症状消失,2例无效。颈外进路手术时1例钳夹止血时误钳面神经,造成面神经麻痹,经过4个月保守治疗痊愈;1例发生手术时出血,止血不成功而行颈外动脉结扎术。口内进路手术的患者,1例手术后5h发生创面出血,重新行创面缝扎止血。结论茎突异常并不全部引起咽部异常感觉,对于茎突异常和咽部异常感觉的患者应该仔细检查,综合分析。如需手术治疗应提倡口内进路,注意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咽旁隙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内镜辅助下咽旁隙肿瘤切除术患者16 例,其中颈外径路12 例,经口径路2 例,联合径路2 例,分析并总结将内镜应用于咽旁隙肿瘤切除术的方法及优势。结果16 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其中恶性肿瘤4 例,良性肿瘤12 例。所有患者均无永久性并发症。所有原发性咽旁隙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2~34个月均无复发。 结论内镜辅助下咽旁隙肿瘤切除术可以完整切除咽旁隙肿瘤而无需截断下颌骨,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surgical approaches in management of elongated styloid process. Eight patients with Eagle’s syndrome due to elongated styloid proces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ll necessary preoperative diagnostic work-ups were done and four of them were operated transorally and four were operated extraorally.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symptoms and postoperative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No early or lat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encountered in transoral group. One of the patients who was operated transcervically experienced a transient weakness in the marginal mandibular branch of facial nerve which resolved spontaneously within 2 weeks. Complete remission of symptoms was achieved in seven patients at the final follow-up, only one of the patients, who was operated intraorally, had partial remission. Only one of the patients who had unilateral excision of elongated styloid process transcervically complained about the permanent scar. Transoral approach is a safe surgical alternative achieving adequate treatment. The advantages of intraoral approach include less surgical travma, less surgical time and lack of servical scar, with similar outcomes when compared with transcervical approach.  相似文献   

13.
目的鼻内镜等离子辅助下鼻前庭囊肿切除与传统齿龈切口切除鼻前庭囊肿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5年03月-2019年01月在本院就诊9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其中45例患者行鼻内镜低温等离子辅助下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等离子组),45例患者行传统齿龈切口切除鼻前庭囊肿(齿龈组),(两种手术均经同一医生在相同条件下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采用疼痛VAS评分),术后感染复发等情况。结果等离子组较齿龈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辅助治疗鼻前庭囊肿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有效术式,且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在鼻前庭囊肿治疗中的可行性、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6例鼻前庭囊肿患者进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切除,观察手术所需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随访及治疗效果等。结果36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鼻前庭囊肿完整切除,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无上唇麻木肿胀,随访6~24个月无复发、无前鼻孔狭窄等。结论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无复发,操作简便,创伤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腮入路及其拓展术式在咽旁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4月行经颈腮入路手术治疗的29例咽旁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颈腮入路切除颅底咽旁隙复发肿瘤,1例颈腮入路下颌骨升支离断再复位切除侵犯颅底咽旁隙巨大复发性多形性腺瘤,2例颈腮入路下颌骨升支后缘部分切除暴露咽旁隙切除侵犯颅底的多形性腺瘤,22例颈腮入路将下颌骨前上牵拉暴露颅底咽旁隙并切除该部位肿瘤,2例颈腮入路结合内镜辅助切除颅底咽旁隙复发神经来源肿瘤。结果本组29例患者皆成功手术,其中恶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27例;27例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25例,复发神经来源肿瘤2例。25例多形性腺瘤病例中3例为复发多形性腺瘤;本组病例均无出血、张口受限等不良并发症。复发良性肿瘤病例中2例行术后预防气管切开,术后1个月皆拔除气管套管。2例颅底咽旁隙复发恶性肿瘤中手术后最短存活时间为1年7个月,最长3年。结论颈腮入路不仅适应于大部分咽旁隙肿瘤的切除,而且可以根据肿瘤的性质和累及颅底的范围进行适当拓展,以实现有效切除肿瘤和保证重要解剖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皮纹切口的颌下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5-2010年就诊于我院的颌下腺良性病变患者5例。设计下颌下区皮纹切口,内镜辅助下行颌下腺切除术。先切开颌下腺下缘的包膜,包膜下观察镜下面动脉、颏动脉颌下腺体分支和面前静脉属支的走行特点,采用双极电凝凝断血管分支和下颌下神经节的腺体分支,结扎颌下腺导管,完整切除腺体。头皮针塑料管负压引流,皮内缝合切口。回顾性分析同期常规颌下切口的颌下腺良性肿瘤的切口长度、出血量、并发症和手术时间。结果:内镜组切口长度长2.0~2.5 cm,平均2.3 cm;手术时间41~87 min,平均64 min;术中出血5~10 ml;术中术后无面瘫、无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4个月~5年,无复发。与传统切口组相比,切口长度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稍长。结论:采取皮纹切口的内镜颌下腺切除损伤小,术后能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口入路内镜辅助下保留扁桃体茎突截短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65侧)茎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主诉、病程、误诊情况、茎突长度、扁桃体肿大程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效果,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中单侧茎突过长7例,双侧茎突过长29例,共65侧茎突.其中主诉...  相似文献   

18.
改良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及三种术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及两种传统术式的利弊和适应证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42例接受手术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简称A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组(简称B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组(简称C组),观察各组患者的鼻中隔病变、症状消失率、伤口出血、肿胀、疼痛、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组症状消失率与伴随症状痊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观察指标中,A组与B组、C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除术中出血无统计学意义外,局部肿胀、疼痛、伤口愈合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及外斜“L”形切口目的明确、视野广、创伤小、愈合好、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