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在不同浓度Tiger17作用于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hOMF)不同时间后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培养hOMF细胞,CCK8和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Tiger17作用于hOMF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hOMF细胞表达TGF-β1、Erk1/2和p-Erk1/2蛋白的水...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sonic hedgehog(shh)在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免疫印迹以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蛋白和基因表达,Ki67、细胞生长曲线评价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α-肌动蛋白评价细胞表型转化情况.结果 shh在体外培养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中有表达,加入外源性的shh后(3.5μg/ml),Ki67~+的成纤维细胞增多,划痕区域的细胞覆盖率增大、成纤维细胞内出现α-肌动蛋白的表达;加入cyclopamine(40μmol/L)抑制内源性的shh信号通路后,Ki67~+的成纤维细胞减少,划痕区域的细胞覆盖率减小.结论 shh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槟榔碱对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OMFb)微丝骨架及胶原吞噬的影响。方法取正常人口腔黏膜,行组织块法培养,取第6代细胞行不同浓度槟榔碱(0μg/mL、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干预,检测12h、24h、48h后细胞增殖情况;分析24h后胶原吞噬率变化情况;观察24h后细胞微丝骨架变化情况。结果槟榔碱干预12h后,不同槟榔碱浓度OMFb增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10μg/mL、20μg/mL浓度组OMFb增殖率上升,且20μg/mL浓度组增殖率10μg/mL浓度组;30μg/mL、40μg/mL浓度组OMFb无增殖;48h后,各浓度槟榔碱均对OMFb增殖存在抑制效用。10μg/mL、20μg/mL浓度组OMFb胶原吞噬能力存在明显改善,而30μg/mL、40μg/mL浓度组胶原吞噬能力被抑制。此外,10μg/mL、20μg/mL浓度组其OMFb细胞微丝骨架表现为粗大束状排列,出现张力纤维,细胞极性增强,且10μg/mL浓度组变化情况高于20μg/mL浓度组;而40μg/mL浓度组其OMFb细胞微丝骨架明显减少,30μg/mL浓度组次之,细胞皮层出现大量染色聚集物质。结论低浓度槟榔碱在增强OMFb活性、胶原吞噬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高浓度则具有抑制作用。此外,低浓度的槟榔碱还可增强OMFb细胞微丝骨架聚合,而高浓度槟榔碱则可以抑制OMFb细胞微丝骨架聚合,这可能是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富组蛋白1(histatin1,Hst1)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人成纤维细胞按常规方法传代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DMEM+1%小牛血清)、A组(100μg/ml Hst1)、B组(30μg/ml Hst1)、C组(3μg/mlHst1),细胞计数法观察不同浓度Hst1(3~100μg/ml)在不同时相点(24、48、72 h)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将已融合的人成纤维细胞分为丝裂霉素C处理组及丝裂霉素C未处理组,各组中再次分为空白对照组(DMEM+1%小牛血清)、Ⅰ组(30μg/ml Hst1)、Ⅱ组(10 ng/ml rhEGF)、Ⅲ组(30μg/ml Hst1+10 ng/ml rhEGF)、Ⅳ组(15μg/ml Hst1+5 ng/mlrhEGF)、Ⅴ组(15μg/ml Hst1+10 ng/ml rhEGF),通过体外细胞划痕实验考察Hst1对人成纤维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结果①不同浓度的Hst1能够促进人成纤维细胞增殖,与浓度及时间无明显依赖关系,24 h时间点A、B组细胞数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②30μg/ml Hst1能促进细胞划痕创面愈合,8 h划痕愈合率约37.7%,与rhEGF联合应用时促划痕愈合率高于单独用药;利用丝裂霉素C排除细胞增殖作用后,30μg/ml Hst1较空白对照组无促进细胞迁移功能(P>0.05),划痕愈合率较丝裂霉素C未处理对应组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且与rhEGF联合应用时促划痕愈合率与单独用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st1能够促进人成纤维细胞增殖,但促迁移功能不明显。Hst1联合rhEGF使用时对人成纤维细胞划痕创伤愈合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瘢痕疙瘩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成纤维细胞迁移的关系,探索从抑制成纤维细胞迁移角度治疗瘢痕疙瘩的新方案.方法 切取21例已确诊的瘢痕疙瘩组织为实验组,同例标本附带的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定量检测成纤维细胞上清中Ⅰ型前胶原肽(PINP),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含量;向实验组或对照组上清中分别添加MMPs抑制剂(GM 6001),利用Transwell细胞小室实验对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瘢痕疙瘩组织MMP-1、MMP-2、TIMP-1和PINP表达均较高,有显著差异(P<0.01);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迁徙活动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这些成纤维细胞的迁徙活动可被广谱MMPs抑制剂(GM 6001)所抑制,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高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产生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增加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迁徙活动.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IL-17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形成中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转化、胶原合成作用。方法用5 mg/kg博来霉素
气管内注入的方法诱导肺纤维化形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17/IL-17RmRNA在肺纤维化形成中表达的变
化,选择表达IL-17RmRNA最佳时间的肺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鉴定。使用四氮唑蓝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IL-17对肺成
纤维细胞的增殖。使用RT-PCR 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以及I 和III 型胶原的表达。结果(1)
IL-17/IL-17RmRNA在肺纤维化形成中明显升高,在第14天表达最高。(2)不同浓度IL-17能够促进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最佳
浓度为50 ng/ml。(3)IL-17促进肺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增加。(4)IL-17促进肺成纤维细胞I和III型胶原合成。结论IL-17具
有促进小鼠肺纤维化形成中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转化和胶原的合成作用,可能在肺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L-17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形成中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转化、胶原合成作用。方法用5 mg/kg博来霉素气管内注入的方法诱导肺纤维化形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17/IL-17RmRNA在肺纤维化形成中表达的变化,选择表达IL-17RmRNA最佳时间的肺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鉴定。使用四氮唑蓝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IL-17对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以及I和III型胶原的表达。结果(1)IL-17/IL-17RmRNA在肺纤维化形成中明显升高,在第14天表达最高。(2)不同浓度IL-17能够促进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最佳浓度为50 ng/ml。(3)IL-17促进肺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增加。(4)IL-17促进肺成纤维细胞I和III型胶原合成。结论 IL-17具有促进小鼠肺纤维化形成中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转化和胶原的合成作用,可能在肺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stathmin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模拟的创面愈合早期炎症反应中,对皮肤成纤维细胞迁移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 TNF-α刺激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模拟体外创面愈合早期炎症反应,通过免疫荧光观察TNF-α对伪足生成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迁移的改变,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观察TNF-α对st...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对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49F)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表达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该调节作用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培养NRK-49F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L-17对NRK-49F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和纤连蛋白的影响;并运用real-time PCR分析NRK-49F 在诱导培养24?48?72 h后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和纤连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及IL-17的调节作用?最后,运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Smad与非Smad通路中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以解释IL-17对NRK-49F 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IL-17抑制NRK-49F细胞表达α-SMA,并抑制其表达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和纤连蛋白?当IL-17对NRK-49F发挥上述抑制作用时,并未影响经典Smad 信号分子的表达,而是通过抑制非Smad通路Akt-TSC2-p70S6K的活化来实现的?结论:IL-17通过抑制TGF-β的非Smad通路Akt-TSC2-p70S6K的活化,从而抑制NRK-49F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并抑制其表达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纺锤体与着丝粒相关蛋白3(SKA3)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通过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EECs以及子宫内膜癌细胞KLE、JEC、Ishikawa细胞中SKA3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选取表达量最高的Ishikawa细胞用于后续研究.将Ishikawa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培养Ishikawa细胞;si-SKA3组:根据脂质体2000说明书,将50 nmol/L siRNA-SKA3转染至Ishikawa细胞;NC组:根据脂质体2000说明书,将50 nmol/L siRNA-NC转染至Ishikawa细胞.通过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3组细胞增殖情况,T ransw ell和划痕实验检测3组细胞侵袭和迁移情况,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3组细胞CyclinD1、MMP-2、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 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EECs比,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SKA3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干扰SKA3表达后,Ishikawa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能力降低,划痕宽度变大,CyclinD1和MMP-2蛋白表达量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和NC组比,si-SKA3组细胞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p-AKT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 干扰SKA3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SKA3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转染CD151基因后其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及机制。方法用FuGENE HD分别将质粒pAAV-CD151(CD151组)、pAAV-GFP(GFP组)转染入PC3细胞,并设加入等体积PBS的对照组。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D151蛋白、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总ERK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CD151基因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Boyden趋化小室研究CD151基因对PC3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和GFP组相比,CD151组的CD15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均P<0.05);磷酸化ERK的表达量亦明显高于其它两组;细胞增殖能力比对照组和GFP组明显增高[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0.245 7±0.006 4)vs(0.175 2±0.007 4)、(0.179 0±0.008 4)];细胞迁移数(107.8±9.6)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FP组[(53.0±7.6)和(57.0±5.2),P<0.05]。结论 CD151在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肿瘤转移的重要分子基础,其分子机制可能是CD151对ERK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4.
Preeclampsia (PE) is a pregnancy-specific hypertensive complication, closely related to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ADSCs) have the capacity to differentiate into endothelial cells for vascular repair. Therefore, we hypothesized that induced endothelial differentiation of ADSCs might hold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PE. In this study, the primary ADSCs and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were isolated by the collagenase digestion method. The supernatant of HUVECs was collected from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ells. Then, ADSC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DSCs alone group and induced ADSCs (iADSCs) group. In iADSCs group, ADSCs were induced by HUVECs conditioned medium and ADSCs special culture medium at a ratio of 1:1 over a two-week period.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endothelial characteristics of iADSCs, CD31 and CD34 were examin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invasion and angiogenesis assays were employed to compare the bioactivity of iADSCs and ADSCs. Furthermore, The levels of angiogenic related factors includ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placenta growth factor (P1GF) were detect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showed conditioned medium from HUVECs promoted ADSCs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invasion and angiogenesis. In addition, the levels of VEGF and P1GF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in iADSCs group. This study uncovered the iADSCs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the therapy and intervention of PE.  相似文献   

15.
人成纤维细胞对人胚胎干细胞生长的支持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人成纤维细胞对人胚胎干细胞(hESC)生长的支持作用,建立完全非动物源性培养系统。方法采用人包皮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以血清替代品取代动物血清,支持人胚胎干细胞生长,观察其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包皮成纤维细胞能很好地支持人胚胎干细胞生长增殖,并保持87%左右未分化表型:碱性磷酸酶(AKP)染色强阳性,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3(SSEA-3),肿瘤排斥抗原160(TRA-1-60)表达强阳性,可见转录因子OCT-4mRNA表达。核型正常,体外能形成拟胚体。结论人成纤维细胞完全可以支持人胚胎干细胞增殖,可望为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应用于临床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体外对人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mini-MACS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分选人CD34+细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纯度;将5×103/孔的CD34+细胞用不同浓度的dmPGE2及阴性对照无水乙醇干预后,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粒-单核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形成情况;将1×106/mL的CD34+细胞用不同浓度的dmPGE2及无水乙醇干预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eal time-PCR检测survivin-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胞浆内β-catenin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人CD34+细胞阳性分选后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纯度达95%以上,符合实验要求;1μmol/L dmPGE2干预后,人CD34+细胞形成的BFU-E及CFU-GM数目较其他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μmol/L dmPGE2干预后,人CD34+细胞进入细胞周期S/G2M期的比例平均是对照组的3.7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1μmol/L dmPGE2干预组人CD34+细胞内survivin-mRNA和survivin蛋白以及β-catenin蛋白表达较其他组明显增多。【结论】PGE2在体外可促进人CD34+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GE2促进CD34+细胞内survivin、β-catenin表达从而促使部分CD34+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分裂期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究硫氧还蛋白相关蛋白14(thioredoxin-related protein 14 kDa,TRP14)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增殖移动过程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浸润前沿分级,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浸润前沿和非前沿中的表达。探讨口腔黏膜癌浸润前沿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中细胞增殖对预后的意义。方法对30例原发口腔黏膜癌进行浸润前沿分级,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浸润前沿和中心PCNA的表达。结果口腔黏膜癌浸润前沿(ITF)和非前沿WHO(1997)分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浸润前沿PCNA的表达高于非前沿部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浸润前沿PCNA标记指数(LI)(P<0.05)与浸润前沿分级(IFG)总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口腔黏膜癌浸润前沿是整个肿瘤中增殖最活跃的部分。在浸润前沿中高PCNA表达可以反映肿瘤的高恶性度及高复发转移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