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IL 1β与内毒素表达,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及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集中耳积液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技术及鲎试验动态浊度法检测中耳积液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及内毒素的表达。结果①细菌培养:普通组中有1例细菌培养为阳性,为鲍曼不动杆菌,放疗组有2例阳性,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②内毒素:普通组及放疗组的中耳积液内毒素均显著高于各自血清中内毒素的表达值(P<0.05), 且中耳积液内毒素含量放疗组高于普通组(P<0.05);③普通组及放疗组中耳积液的IL 1β、TNF α表达均显著高于各自血清的表达值(P<0.05),但中耳积液中放疗组与普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放疗组中耳积液IL 1β表达值在咽鼓管功能障碍形态不全阻塞、完全阻塞、完全闭锁3组对比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特点为细菌培养低阳性率和局部中耳腔积液内毒素、细胞因子IL 1β、TNF α的高表达率;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其迁延难愈,内毒素可能是重要因素;放疗后咽鼓管功能形态障碍程度与中耳积液IL 1β表达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R 375在鼻咽癌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鼻咽癌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67例鼻咽癌组织标本和53例慢性鼻咽炎症组织标本,采用qRT PCR检测组织标本和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C666 1及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株(NP69)中miR 375的表达水平;分别转染miR 375的模拟物或抑制物,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生物信息学靶基因预测miR 375的靶基因,并经双荧光素酶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验证靶基因。结果鼻咽癌组织中miR 375表达水平与慢性鼻咽炎症组织相比明显下调(P<0.05);miR 375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以及肿瘤大小有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及组织类型无关(P>0.05);鼻咽癌细胞与NP69相比较,miR 375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NP69(P<0.05);miR 375过表达后C666 1细胞增殖、迁移显著低于慢性鼻咽炎-模拟物组(P<0.05),Nemo样激酶(Nemo like kinase,NLK)的表达下调。miR 375抑制后CNE1细胞增殖、迁移显著高于慢性鼻咽炎-抑制物组(P<0.05),miR 375对NLK具有直接靶向调控作用。结论miR 375在鼻咽癌中呈低表达,并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以及肿瘤大小有关,其可能是通过下调靶基因NLK,从而抑制鼻咽癌的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T淋巴细胞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Tiam1蛋白在98例喉癌石蜡组织切片中的表达,并统计分析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Tiam1蛋白的表达与喉癌的淋巴结转移(P<0.001)、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P=0.027)、组织病理学分级(P=0.020)及复发(P=0.003)密切相关;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iam1高表达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P=0.001)和5年总生存率(P<0.001)均明显低于Tiam1低表达组;而且通过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Tiam1蛋白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头颈鳞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发现Tiam1高表达并有淋巴结转移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其它(Tiam1低表达或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1)及Tiam1表达水平(P=0.020)为喉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iam1在喉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且其高表达与喉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复发及预后密切相关。Tiam1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对喉癌的复发及预后具有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血清中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 LB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C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117例疑似OSA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导睡眠监测和B超评估CIMT。结果在无OSAHS患者、轻-中度OSAHS患者、重度OSAHS患者中,平均LBP浓度和CIMT均呈增加趋势,LBP浓度分别为(32.1±10.4)、(32.3±10.8)、(38.1±10.5)μg/ml,重度OSAHS与轻-中度OSAHS患者相比,血清LBP显著增高(P<0.05);平均CIMT分别为(0.52±0.08)、(0.58±0.07)、(0.62±0.13)mm,重度OSAHS与轻-中度OSAHS患者相比,平均CIMT显著增高(P<0.05)。氧减饱和度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 ODI)是一个独立于年龄、腰臀比、吸烟、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空腹葡萄糖(P=0.002,R2=0.154)等因素预测血清LBP水平的指标。此外,血清LBP可预测CIMT,而且独立于已知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肥胖(P<0.001,R2=0.323)。结论研究结果表明,OSAHS患者LBP和CIMT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探讨哮喘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CRSwNP)患者外周血、鼻息肉组织炎症细胞数目和比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并接受鼻内镜手术的CRSwNP的住院患者,根据患者症状以及术前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的结果纳入明确诊断哮喘的患者21例,同期随机纳入CRSwNP不合并哮喘的患者56例作为对照比较。所有患者均为双侧鼻息肉,术前CT评估患者息肉严重程度大致相同。术前空腹采血分类计数炎症细胞、检测吸入物变应原。术前1周对患者进行盐水冲洗鼻腔、抗生素治疗、鼻喷激素及黏液促排剂规范化治疗,术中取同部位鼻息肉标本进行切片HE染色,高倍镜下分类计数以嗜酸粒细胞(EOS)为主的各炎症细胞。并统计所有患者2次及多次鼻内镜手术情况。利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SwNP合并哮喘组比CRSwNP不合并哮喘组有着更高的外周血EOS百分比(P<0.05),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无明显差异。而CRSwNP合并哮喘组与CRSwNP不合并哮喘组相比组织EOS、浆细胞、淋巴细胞、NEU及炎症细胞总数的绝对值及百分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哮喘组患者患变应性鼻炎比例及二次手术率较非哮喘组高(P<0.05)。结论炎症细胞数目和比例与CRSwNP合并哮喘有一定相关性,合并哮喘患者提示有更高可能外周血EOS升高。哮喘可能影响鼻息肉组织中炎症细胞分布,但局部炎症细胞的数目和比例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 5及其受体IL 5Rα在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CRSwNP)患者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89例CRSwNP患者根据嗜酸性粒细胞在摘除的鼻息肉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将患者分为ECRSwNP组(n=41)和对照组(n=48),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利用HE染色计数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表达,利用RT PCR技术检测IL 5和IL 5Rα在鼻息肉组织中表达。结果ECRSwNP组患者变应性鼻炎史比例、双侧鼻息肉比例、鼻窦累及数、鼻息肉病变程度评分和Lund Mack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RSwNP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总IgE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RSwNP组患者鼻息肉组织中每个高倍视野嗜酸性粒细胞平均计数为(36.5±14.2),远高于对照组患者(1.2±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146,P=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CRSwNP组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生化指标中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均呈正相关(r=0.703和0.652,均P<0.05);ECRSwNP组患者鼻息肉组织中IL 5 mRNA和IL 5Rα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CRSwNP组患者鼻息肉组织中IL 5 mRNA相对表达量与IL 5Rα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454,P=0.003)。结论IL 5和IL 5Rα在ECRSwNP患者鼻息肉组织中表达量显著增加,可能与ECRSwNP发病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自噬标志基因Beclin1和p62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鼻甲黏膜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eclin1和p62两个基因在68例AR患者及5例健康对照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对照2年随访期内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CRSwNP)的患者,分析两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后期是否发展为CRSwNP的AR患者不同个体中的差异。结果68例AR患者在2年之内有11例发展为CRSwNP,发生率为16.18%,其Beclin1基因表达平均水平值为0.38±0.13,显著低于未发展为CRSwNP的另外57例患者Beclin1基因表达平均水平值0.79±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此11例患者在AR阶段的p62基因表达平均水平值为2.67±0.55,显著高于未发展为CRSwNP的另外57例患者p62基因表达平均值1.39±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噬过程的两个标志基因Beclin1的降低和p62的升高将降低自噬水平,AR患者在随访期间发展为CRSwNP,与已证实的CRSwNP患者中Beclin1基因表达降低、p62基因表达升高、自噬水平降低等研究结果一致,所以临床诊断上AR患者中Beclin1和p62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可以为预判其后期是否发展为CRSwNP风险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槲皮素(QUE)对大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血清T细胞辅助因子Th1/Th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异氰酸甲苯酯(TDI)制作大鼠实验性AR模型并进行评分,45只大鼠按照数字随机法平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正常对照组为正常大鼠,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进行变应性鼻炎造模。实验组利用QUE 80 mg/kg腹腔注射治疗2周,而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周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 2)、干扰素-γ(IFN γ)以及IL 4、IL 5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基因Tim1、Tim3表达。结果2周后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P<0.05);ELISA检测显示模型组IL 2、IFN 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 4,IL 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实验组IL 2、IFN 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IL 4,IL 5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q PCR检测显示实验组大鼠鼻黏膜组织Tim1、Tim3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鼻黏膜组织Tim1、Tim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鼻黏膜组织Tim1、Tim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QUE能不同程度减轻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部症状,改善鼻黏膜炎症程度;通过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表达,从而调节大鼠变应性鼻炎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对变应性鼻炎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PFD)对大鼠气管瘢痕狭窄及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SD 雄性大鼠通过气管切开和气管损伤手术构建气管狭窄模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0只)予以PFD胶囊粉末经口灌喂,50 mg/只/d;对照组(10只)予以无菌水经口灌喂,5 mL/只/d,两组连续灌喂10 d。手术14 d后HE染色检测气管瘢痕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GFβ1、Collagen I和α SMA的表达情况。使用不同浓度的PFD处理RFL 6细胞,CCK 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PFD实验组大鼠气管瘢痕厚度为(337.5±33.5)μm,明显低于对照组瘢痕厚度(537.0±38.8)μm(P<0.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GFβ1、Collagen I和α SMA在实验组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胞实验结果显示PFD能抑制RFL 6细胞的生长,浓度为1.5mM时效果明显(P<0.001);PFD能减弱细胞的划痕愈合以及穿出Transwell小室的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FD能明显下调RFL 6细胞中TGFβ1、Collagen I和α SMA的表达(P<0.001)。结论PFD能显著拮抗大鼠气管瘢痕形成,并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转化、迁移愈合能力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和对照组之间血清瘦素(Leptin,Lep)水平的差异,分析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基因Gln223Arg各基因型的分布特征和等位基因频率,探讨其多态性与OSAHS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多导睡眠(PSG)监测的OSAHS患者为病例组(221例),分为肥胖OSAHS组(107例),非肥胖OSAHS组(114例),同期查体的健康人为对照组(213例),分为肥胖对照组(110例)及正常对照组(103例)。所有受试者均抽血检测血清Lep水平,并做Lepr基因组DNA的提取和基因型分析。结果 Lep水平,非肥胖OSAHS组患者(13.59±5.01)μg/L和肥胖对照组患者(13.10±1.87)μg/L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两者之间比较无差异,当OSAHS合并肥胖后Lep水平明显升高(19.01±3.43)μg/L,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显著。4组Lepr基因Gln223Arg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GG基因型患者颈围大于AA/AG患者。结论 OSAHS患者L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人群,当合并肥胖时,Lep水平显著升高。Lepr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OSAHS的发病无关,但可能调节OSAHS患者颈部脂肪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鼻腔黏膜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根据有无鼻息肉可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和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鼻息肉组织常见有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 浸润增多,根据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可将CRSwNP分为两个亚型: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ECRSwNP)和非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nonesinophil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CRSwNP);将慢性鼻窦炎分为: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ECRS)和非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non eosinophilic,NECRS)。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形成、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备受学者们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嗜酸性粒细胞在鼻窦炎鼻息肉炎症趋化、息肉形成、分型和预后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polyps,CRSwNP)手术后的主客观病情评估与年龄段、随诊时间的关系。方法对192例CRSwNP行鼻内镜手术:鼻窦开放,息肉切除,下鼻甲射频消融下鼻甲骨骨折外移术,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术。将病例分为青少年组、成年组、老年组3个阶段,术后(0.5、1、3、6、12个月)随诊,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随诊时间进行主观病情评估(VAS评分)及客观检查及评分(Lund Kennedy内镜评分)。采用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段同一随诊时间和同一年龄段不同随诊时间在术后的主客观病情评估的差异。结果不同年龄段的鼻塞、鼻漏的VAS评分在不同时间(术后3、6、12个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面部胀痛感(术后1、3个月)各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und Kennedy内镜评分在术后0.5、1个月青少年组与其他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6、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复查鼻内镜下水肿、囊泡、分泌物等比年长组要明显。结论术前应着重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主观症状、术前检查进行评价,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组织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4例CRSwNP患者以及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RSwNP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切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将CRSwNP分为非嗜酸性CRSwNP组(non-eCRSwNP,n=33)和嗜酸性CRSwNP组(eCRSwNP,n=41)。术前收集入组患者的外周血检测SCCA在血清中的浓度,观察其与临床指标的联系及其在不同组织分型患者中浓度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SwNP组患者血清SCC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 1);与non-eCRSwNP组相比,eCRSwNP组患者血清SCC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 1)。CRSwNP患者血清SCCA浓度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r=0.404,P=0.000 4)、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比例(r=0.283,P=0.015)均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提示血清SCCA水平与CRSwNP组织亚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并能较好地将两者进行区分[曲线下面积(AUC)=0.844,P=0.000]。结论CRSwNP患者血清SCCA表达上调且与组织嗜酸性炎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术前鉴别CRSwNP亚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慢性鼻窦炎症状改善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鼻甲垂直部长度≥25mm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前各项观察指标(鼻塞、流涕、头痛、嗅觉VAS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 Kennedy评分、CT Lund Mack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实施经鼻内镜鼻窦、鼻息肉手术并清除中鼻甲本身病变(泡甲、肥厚、息肉样变等)后,根据CT测量结果,以保留中鼻甲垂直部长度约21mm为参考值,切除多余的中鼻甲垂直部游离缘(即切除长度=CT测量长度-21 mm);对照组完成鼻窦、鼻息肉手术,按传统理念处理中鼻甲病变和变异,需要时切除中鼻甲前下部1/2~2/3。术后随访10~12个月,观察主观症状(鼻塞、流涕、头面痛及嗅觉障碍)、内镜检查Lund Kennedy评分、病情控制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各种症状VAS评分和内镜Lund Kennedy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均<0.05);术后试验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及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鼻塞及头痛的改善、鼻内镜Lund Kennedy评分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流涕、嗅觉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炎伴鼻息肉、鼻窦炎伴中鼻甲病变者,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部分切除”主要针对过长的中鼻甲垂直部,必须是在处理中鼻甲病变(泡甲、肥厚、息肉样变等)、保证中鼻道一定宽度后才予切除,有助于术后鼻部症状的改善和减少术腔粘连,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RSwNP)和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中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差异。方法 采用ImmunoCAP100E系统,检测99例CRSwNP患者和59例CRSsNP患者的血清EC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84例比较。结果 三组间血清EC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RSwNP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尤其是中-重度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ECP水平显著升高(P<0.01)。但CRSwNP组与CRSsN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轻度与中-重度患者之间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反应在慢性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的发病中可能均发挥了作用,但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炎性指标ECP的血清浓度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sIgE、总IgE浓度梯度、嗜酸粒细胞(EOS)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指标的筛选。方法:将15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组和CRSwNP组,行体外20种过敏原筛查,测定血清sIgE、总IgE、EOS百分比。结果:①CRSsNP患者血清总IgE浓度主要集中在1级,而CRSwNP患者血清总IgE浓度主要集中在2、3级(Z=0.906,P〉0.05)。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Ig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RSwNP患者EOS百分比明显高于CRSsNP患者(F=4.337,P=0.039;t=3.315,P〈0.01)。且CRSwNP患者E0s百分比95%可信区间为3.90%~5.26%,5%TM值为4.3%,高于CRSsNP组及正常值。CRSwNP组患者EOS百分比,按sIgE值分梯度(分级)后,CRSwNP各组(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RSwNP患者变应原多为混合型变应原,并且随着变应原浓度梯度的升高,混合型变应原过敏的CRSwNP组患者比例高于CRSsNP患者(χ2=8.595,P〈20.05)。结论:CRSwNP的发牛与EOS、混合变应原的存存有关。且当EOS百分比在3.90%~5.26%范围内CRSwNP更易发生。而血清总IgE、sIgE浓度不能单独作为CRswNP的发生因素。利用过敏原筛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能更早地了解并远离过敏原,利于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分析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鼻内镜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40例CRSwNP患者入院行鼻内镜手术,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日口服维生素D(800 IU)+布地奈德喷鼻剂喷鼻,对照组只给予布地奈德喷鼻剂喷鼻,持续8周。实验前后分别测量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记录Lund-Kennedy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条、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结果  筛查60例试验对象血清维生素D水平,其中80%患者伴有维生素D不足(<50 nmol/L);试验后两组间VD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间鼻塞、脓涕、头面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总分等评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嗅觉障碍症状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间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条评分、Lund-Kennedy评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CRSwNP患者中血清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临床上对患者予以补充维生素D后可显著提高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与改善CRSwNP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高临床综合治疗效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术后并发症的异同并分析原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0例神经外科需要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气管切开术组和传统气管切开术组,每组各100例。统计两组两周内术后并发症数据。结果术后两周经皮气管切开术术后出血15例,皮下积气2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总计19例;传统气管切开术出血4例,皮下积气3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总计8例。两组术式术后出血发生率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式术后皮下积气及切开感染发生率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式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早期术后并发症风险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病情危重需要紧急开放气道的患者优先选用经皮气管切开术,肥胖颈短、病情相对平缓,无需立即开放气道的患者优先选用传统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对提高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精准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手术治疗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采用精细被膜解剖法,实验组术中在甲状腺真被膜下注射纳米碳悬浊液。比较两组甲状旁腺术中显露情况,甲状旁腺误切情况、手术后24 h血清钙离子和甲状旁腺激素E(parathyroid hormone, PTH)情况及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组甲状旁腺显露111枚,对照组93枚(P<0.05);实验组2例甲状旁腺误切,误切率4%(2/50),对照组9例甲状旁腺误切,误切率18.75%(9/48)(P<0.05);实验组暂时性PTH减低4%(2/50),对照组暂时性PTH减低22.9%(11/48)(P<0.05);实验组暂时性低钙血症6%(3/50),对照组27.1%(13/48)(P<0.05);实验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6%(3/50),对照组20.83%(10/48)(P<0.05)。结论纳米碳混悬注射液能够提高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辨识度,减少甲状旁腺的误切,保护甲状旁腺的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喉返神经的辨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