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后牙区Replace种植体埋入式愈合与非埋入式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采取区段随机化分组方法,将40例患者(95颗种植)随机分为A组(埋入式愈合)和B组(非埋入式愈合),比较种植体负重后1年种植体周骨组织水平变化、牙菌斑、软组织炎症情况以及种植体存留率.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骨组织水平变化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余参数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2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种植体周骨组织水平变化A组和B组分别为(0.16±0.46mm)和(0.04±0.35mm),P>0.05,无显著性差异;2组间种植体周牙菌斑聚集及软组织炎症情况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eplace种植系统非埋人式愈合可取得良好的种植体周软、硬组织以及骨整合,疗效良好.非埋入式可以替代埋入式愈合,作为Replace种植体植入的常规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Bego种植体非埋入式术式与埋入式术式的疗效差别。方法:以79名后牙区牙列缺损种植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植入93颗种植体。按照植入时的扭矩分组,<20 N.cm者为A组(空白对照组),采用常规埋入式术式愈合;>20 N.cm者随机分配到B组(埋入术式组)和C组(非埋入术式组),在修复前用种植体稳定性测量仪测试种植体的ISQ值(共振频率分析)。结果:埋入术式组和非埋入术式组在修复前测量的IS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完成修复12月的观察期内93颗种植体均使用良好。结论:骨水平种植体在植入扭矩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非埋入式术式缩短了疗程,减少创伤,是理想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种植体即刻负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患者植入49颗ITI种植体.其中18例采用传统种植方式(32颗),12例采用非埋入式种植及即刻负重(17颗).分别在植入后当天、1周、1月、3月、6月、12月拍摄根尖片,测量骨吸收量.结果:所有种植体均无失败,传统种植方式组在各时间段骨吸收量与即刻负重组均无明显差异.讨论:早期理论认为种植体植入后需在无干扰、无负荷状态下完成骨结合,即需要潜入式种植和长达数月的愈合期.但进一步研究表明对新植入种植体施加的我荷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则可作为一种生理性刺激促进植入体周围骨组织改建矿化.结论:非埋入种植及即刻负重不会影响种植体周早期骨吸收,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种植系统埋置式与非埋置式骨水平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变化。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种植修复的患者256例,总计450枚种植体。测量种植Ⅰ期、种植Ⅱ期、修复后当天及修复后1年4个时间点的数字化曲面断层片或根尖X线片,因非埋置式无二期手术,故选择与之相对应时间点的X线片,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结果    在非负荷愈合期(从种植Ⅰ期到种植Ⅱ期)及负荷1年(从修复后当天到修复后1年)两个时间段,埋置式与非埋置式愈合对Dentium、Bego及3I三种骨水平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种种植系统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埋置式或非埋置式种植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量没有明显影响;3种种植系统的种植体周围骨变化无明显差异,临床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非埋植式种植技术在临床操作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2008年来我院要求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76例,其中男47例,女29例,年龄19-63岁.经术前检查无种植禁忌症,采用不切开翻瓣直接定点植入的非埋植式种植技术完成89枚CDIC@SCTⅡ型种植体的植入.无负荷愈合4~6个月全部采用金属烤瓷冠完成永久性上部结构修复,观察8-48个月.结果:在观察期内,89枚种植体未发生松动及脱落现象,能够正常行使咀嚼功能.经定期临床复查及X光检查,证实种植体与骨组织发生良好骨愈合,符合种植体成功标准.讨论:大量研究证实,非埋植式种植体可以达到良好的骨结合效果.本组病例所选用的种植体采用了锥形防下沉设计,穿龈部分高度抛光,防止局部细菌和菌斑的积聚,确保软组织能够较好的附着.同时种植体表面采用SLA处理技术,配合符合非埋植式设计的种植操作系统,可以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和骨结合.由于采用了非埋植式种植技术,简化了手术操作程序,改善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对种植手术的接受程度,减少了因手术而增加的感染风险.但是这一技术也在缺点,由于减少了切开翻瓣,不能在直视牙槽嵴的情况下完成种植手术,对准确定位提出更高要求;对牙龈美学效果会有风险,因此本组研究病例均为后牙区种植;术后感染的控制显得十分重要.结论:非埋植式种植技术符合种植手术简单化的原则,可以达到良好的骨结合效果,临床可行性较好,对后牙缺失的患者可以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时采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9例患者应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共植入161颗Straumann种植体,平均随访(2.1±1.7)年,最长达6.5年,计算种植体在此期间的累计存留率。结果采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种植体的累计存留率为98.71%。结论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埋入型Frialit-2种植体用于一次手术式即刻种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解决即刻种植软组织不足,免除二次手术给病人造成的心理负担。方法:对18例23颗即刻种植,种植体周不存在楔形间隙的病例在种植体植人同时同期安放愈合基台,采用开放愈合。结果:追踪12个月以上,修复后平均9个月,23颗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没有种植体丢失。结论:即刻种植采用开放愈合可克服软组织不足导致的美学问题,严格选择适应证早期可以取得良好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种植体表面化学活化处理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6只成年Beagle犬,拔除下颌双侧前磨牙和第一磨牙3个月后行种植体植入术,在下颌第三前磨牙(P3)和第一磨牙(M1)部位常规制备直径2.8mm、深10mm的孔洞,其冠方5mm区域进一步扩孔制备成直径5.3mm的种植窝.每侧下颌骨植入直径3.3mm、长10mm的modSLA(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和SLA(大颗粒喷砂酸蚀)种植体各1颗,形成种植体冠方深5mm、宽1mm的环形骨缺损.双侧共植入4颗种植体,采用非埋入式愈合方式.术后2周、4周和8周时收获含种植体的骨组织标本,制成切片后,经苦味酸品红染色,检测骨结合率(BIC%)、新骨填充率(NBF%)以及新骨与种植体接触的最冠方水平至缺损底部的距离(B-D).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期内无种植体松动脱落.3个时间段内,2组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区域皆有新骨生成,新骨形成始于缺损区的根方和侧方骨壁.2周和4周时,modSLA种植体的BIC%、NBF%和B-D值显著高于SLA种植体的相应指标值(P<0.05);8周时,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学活化表面处理方式有利于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早期骨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种植术后种植体周软组织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软组织愈合、种植体周早期边缘骨吸收的关系。方法:33名患者植入非埋入式ITI系统种植体54颗。种植术后及1月时拍摄曲面断层片。测量术后1月时种植体边缘骨变化量。4天、10天时对种植体周渗出液中IL-1进行ELISA法检测,检测相同时间内种植体周IL-1的含量,并观察软组织的愈合情况。结果:10天时软组织与种植体的贴合情况比4天时好(P〈0.01);4天,10天时IL-1的含量与软组织和种植体的贴合不良呈正相关,4天r=0.543,P〈0.01,10天r=0.553,P〈0.01;10天时IL-1含量显著低于4天时(P〈0.01);早期IL-1的含量与1月时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呈正相关,4天r=-0.632,P〈0.01,10天r=0.496,p〈0.01。结论:随着伤口愈合,IL-1含量降低,软组织一种植体的贴合情况变好。IL-1可以反映软组织的愈合情况。术后种植体周龈沟液内IL—1的含量影响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  相似文献   

10.
种植体即刻负载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种植体即刻负载技术有益于缩短种植手术与修复的“等待期”,及时满足患者的美观和咀嚼要求,进一步扩大种植义齿临床适应症,本文旨在探讨该技术的适应症、操作技巧,评价其远期临床疗效。方法:CDIC种植体植入23例牙缺失患者,共植入49枚种植体,术后一周内完成上部结构修复,经检测种植体动度、GI及有无种植体周围炎、口腔全景片等指标,评价临床成功率。结果:随访1-6年,23例患者中,仅一例患者的一枚植体松动、脱落,其余种植体均获临床成功,临床成功率为97.96%。结论:即刻负载修复病例的选择应为牙槽嵴丰满之中青年患者,种植体周围应有足够的骨壁包绕,以增加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从黏骨膜瓣环切至种植体窝洞预备,都应贯彻“宁小勿大”原则,增加种植体的嵌合能力。一期法、非翻瓣式手术有利于软组织愈合,减少种植体周围炎发生机率。前牙即刻加载修复时,多枚种植体的连冠(T-T)修复优于单枚种植体修复,后牙即刻加载适用于2颗以上的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修复,可以分散殆力,增加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