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测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解剖结构,为口腔医师开展牙种植术及牙槽外科手术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CBCT影像资料共339例,根据不同的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测量分析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解剖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专用锥形束CT(CBCT)对下颌后牙区骨内三维结构、走行特点以及毗邻关系进行观察和测量的临床可行性,运用easydent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和分析测量,得出下颌管、颏孔的正常位置,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CBCT影像资料。测量20岁以上不同性别分组人群第一、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下颌管位置的4个距离:下颌管上缘到牙槽嵴顶(MA)、下颌管下缘到下颌骨下缘最下点(MD)、下颌管外缘到与颊侧在同一水平线的颊侧点(MB)、下颌管内缘到与舌侧在同一水平线的舌侧点(ML)的距离,每个距离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并观察不同性别分组人群颏孔位置。结果:不同性别分组人群后牙区下颌管至周围MA、MD、MB、ML4个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颏孔位于第一前磨牙根尖区2例(1.0%),第一、二前磨牙之间80例(40.0%),第二前磨牙根尖区107例(53.5%),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11例(5.5%)。结论:运用CBCT测量下颌后牙区骨内解剖结构,对临床操作中如进行正颌手术中下颌骨矢状劈开术(SSRO)、下颌骨囊肿刮治术、下颌骨种植术以及自体取骨术等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通过对 15具正常成人离体下颌骨截面有关数据的测量 ,总结其规律性 ,为牙种植等临床操作提供参考。②方法  15具正常成人离体下颌骨标本 ,于每个牙位做垂直于牙弓曲线的截面 ,测量每个截面上牙槽嵴顶宽度及其下方 10mm处下颌骨厚度 ,下颌 5 ,6 ,7牙位加测下颌管横纵径及下颌管上缘至牙槽嵴顶、下缘至下颌骨下缘、内缘至舌侧骨板、外缘至颊侧骨板的距离。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进行比较。③结果 下颌骨左右两侧各组数据无明显差别 (t=0 .5 5 2~ 1.30 6 ,P >0 .0 5 ) ;前牙局部区域相邻牙位牙槽嵴顶宽度差别不明显 (t=1.916 ,P >0 .0 5 ) ;其余相邻牙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86~ 8.2 2 5 ,P <0 .0 1) ,牙槽嵴顶宽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宽 ,但在尖牙及第一前磨牙区域 ,第一前磨牙牙槽嵴宽度反而要小于尖牙牙槽嵴宽度 ;牙槽嵴顶下方 10mm处宽度 ,切牙、侧切牙区差别不明显 (t=1.6 79,P >0 .0 5 ) ;尖牙与第一前磨牙差别也无显著性 (t=1.16 2 ,P >0 .0 5 ) ,而其余相邻牙位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t=3.5 35~ 11.893,P <0 .0 1) ,牙槽嵴顶下方 10mm处宽度由前向后亦逐渐增宽 ;下颌管在下颌骨体内走行具有一定规律性 ,下颌管内缘至舌侧骨板的距离比下颌管外缘至颊侧骨板距离短 ,两者差别有显著性 (t=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颌管的解剖结构与牙种植的关系.[方法]选取15具牙列完整的成人离体下颌骨标本和5具经过动脉血管内灌注的新鲜标本,测量下颌骨在每个牙位截面上有关牙槽嵴及下颌管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槽嵴顶以及下方10mm宽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宽;牙槽嵴由上向下逐渐增宽;下颌管位于下颌骨体内下方走行中偏舌侧,并近下颌骨下缘,在下颌第1,2磨牙区下颌管走行与下颌下缘成平行状,在近颏孔处转向外和向颊侧出颏孔;下颌管内血管位于下牙槽神经之上.[结论]牙种植术中按正常解剖部位并且侧重颊侧骨板操作,可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如果术中下颌管内突然涌出大量新鲜血液,则提示若继续手术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下颌神经管在下颌后牙区颌骨内的走行,为下颌后牙区种植术前评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收集65例患者的下颌骨CBCT数据,测量后牙区下颌神经管距离四周骨壁的距离,并对比分析男女之间、左右侧之间的差异.结果 下颌神经管外缘至颊侧骨板的平均距离由前向后逐渐增大,在颏孔区处最小,在颏孔后18 mm处最大.下颌神经管内缘至舌侧骨板的平均距离由前向后逐渐减小,在颏孔区处最大,在颏孔后18 mm处最小.下颌神经管上缘至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由前向后逐渐减小,在颏孔区处最大,在颏孔后18 mm处最小.下颌神经管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平均距离由前向后先缩小,再增大,在颏孔后6 mm处最小,在颏孔后18 mm处最大.结果显示男女之间、左右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颌神经管从前向后,在垂直向上先向下,在约第一磨牙近中部位再折返向上走行,在颊舌向上由颊侧向舌侧走行,对下颌后牙区种植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下颌神经管的横向、纵向位置及直径大小.[方法]取18个半侧下颌尸体,将下颌后区垂直分为4个组,即下颌体后区和下颌第2磨牙之间(第1组)、下颌第2磨牙和下颌第1磨牙之间(第2组)、下颌第1磨牙和下颌第2前磨牙之间(第3组)及下颌第2前磨牙和下颌第1前磨牙之间(第4组),测量下颌神经管直径、颊侧骨板到下颌神经管的水平距离、舌侧骨板到下颌神经管的水平距离、牙槽嵴顶到下颌神经管上缘的垂直距离及下颌神经管下缘到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结果]从磨牙区到前磨牙区下颌神经管直径逐渐变小,颊侧骨板到下颌神经管的水平距离从第2磨牙到第1前磨牙依次减小,牙槽嵴顶到下颌神经管上缘距离从后到前逐渐增大,下颌神经管下缘到下颌骨下缘距离每组均为10mm左右.[结论]下颌神经管的解剖结构可能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上下颌骨后牙区颊侧在不同高度下的骨皮质厚度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为选择微植体支抗植入的最适位点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植入后的稳定性。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患者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影像资料30例,测量上下颌骨尖牙远中到第二磨牙间根间区距牙槽嵴顶3、5、7 mm位点处骨皮质厚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大于上颌(P<0.001),上颌在尖牙到第一磨牙间骨皮质厚度在距离牙槽嵴顶5 mm处最小,下颌及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颊侧骨皮质随距牙槽嵴顶增大而增大。结论: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随前后向和垂直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微植体支抗植入时应考虑这一因素,上颌尖牙到第一磨牙间应尽可能选择离牙槽嵴顶远或者尽可能近的位置,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及下颌后牙区应尽可能选择离牙槽嵴顶远位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昆明地区人群下颌第1和第2磨牙根管系统的CBCT资料,研究其根管形态的规律。  方法  收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358名患者总共1229颗下颌第1和第2磨牙的CBCT资料,计算根管数量和类型、远舌根管和C形根管发生率,分析根管形态特征。  结果  下颌第1磨牙73.96%为4根管,19.73%为3根管,4.48%为5根管,0.33%为2根管,远舌根平均发生率为14.43%。下颌第2磨牙C形根管平均发生率为30.83%,女性高于男性(34.95% > 26.81%,P < 0.05),牙位或各年龄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C形根管在根管口水平面81.35%表现为C1和C2型,根中水平70.47%为C2和C3型,根尖3 mm水平83.42%为C3和C4型。  结论  昆明地区人群下颌第1磨牙远舌根管和第2磨牙C形根管发生率较高,治疗时需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下颌神经管分支及磨牙后管的发生,探讨其对临床手术的影响。方法 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观测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种植修复科400例成人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分析下颌神经管分支的分型信息,测量磨牙后管的主干及分支的直径,分支到下颌骨各部位的距离。结果 在400例(800侧)患者中,166例(41.50%)共计254侧(31.75%)观测到下颌神经管分支,103侧(12.88%)为磨牙后管,48侧(6.00%)为牙管,81侧(10.13%)为前行管,22侧(2.75%)为颊舌管。下颌骨分支有磨牙后管的患者主干直径为(3.99±0.80)mm,分支直径为1.50(1.25~1.60)mm。磨牙后管分支到颊骨板的水平距离为(6.23±1.55)mm,到舌骨板的水平距离为3.38(2.50~4.38)mm,到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为(13.50±4.29)mm。结论 成年人下颌神经管分支中磨牙后管发生率较高,在临床手术时应提前拍摄CBCT,以免术中损伤神经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锥形线束CT(CBCT)扫描探究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行CBCT检查的376例患者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影像学参数,包括牙根数目、根管分型、牙根长度、根管弯曲度、根面沟起始位置、根面沟外形、颊髓角与颊侧釉牙骨质界连线和颊舌侧釉牙骨质界连线的交角(BB-BL)。比较不同性别(男188例,女188例)和不同年龄(16~25岁126例,>25~35岁90例,>35~45岁73例,>45~55岁51例,>55岁36例)患者CBCT影像学参数差异及其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牙根数目患者下颌第一前磨牙解剖学结构对称性。结果 376例患者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长度为(15.19±1.55)mm;BB-BL为(38.10±6.14)°,其中单牙根、Ⅰ型根管、牙根二级弯曲、无根面沟者占比较高。99例患者存在根面沟,其中根面沟起始位置为根尖1/3段、根面沟位于牙根近中面者占比较高。不同性别患者根管分型、牙根长度、BB-B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根面沟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评价隐形MA矫治器与双板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畸形儿童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骨性Ⅱ类下颌后缩儿童患者30例,平均年龄10.5岁,分为隐形MA矫治器组(A组)、双板矫治器组(B组)各15例,测量分析治疗前(T0)后(T1)颌骨及牙变化差异。  结果  骨性指标:两组矫治后SNB角增加,ANB角减小,Wits值减小,下颌骨位置Pg/OLP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矫治后前面高比S-Go/N-Me减小,下颌平面角SN/MP、前下面高与前面高比ANS-Me/N-Me增大(P < 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牙性指标:两组矫治后上切牙角U1-SN减小、下切牙角L1-MP增加,覆盖减小,磨牙关系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仅在L1-MP角间有显著差异(P < 0.05)。Pancherz分析法结果A组骨性效应大于B组。  结论  两种矫治器均有效促进下颌骨的发育,改善颌骨间矢状不调;矫治后下颌骨出现顺时针旋转,隐形MA矫治器相较于双板矫治器旋转较小;隐形MA矫治器对前牙轴倾度的控制较好,前牙支抗的丢失较少,隐形MA矫治器矫治可获得更多骨性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无牙颌患者制作全口义齿数字化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34例无牙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数字组采用数字化方法修复全口义齿,传统组采用传统方法修复全口义齿,对比两组修复效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修复后1月内,数字组义齿压痛点总个数比传统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修复后1个月,数字组咀嚼效率比传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修复后6个月,数字组下牙槽骨前牙、后牙区牙槽骨骨吸收量比传统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修复后1周、2个月,数字组在义齿使用舒适感、佩戴稳定性和咀嚼能力方面评分比传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义齿美观性、发音清晰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无牙颌患者使用数字化全口义齿临床效果良好;数字化全口义齿在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牙槽骨吸收,提升佩戴舒适感、增强佩戴稳定性、提高咀嚼效率方面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的单次收肌管阻滞与单纯罗哌卡因的连续股神经阻滞在髌骨骨折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髌骨骨折患者31例,年龄21~69岁,BMI≤35 kg/m2,ASA分级Ⅰ级~Ⅲ级,随机分为2组,100μg右美复合0.25%罗哌卡因50 mg的单次收肌管组(A组,n=21),单纯0.25%罗哌卡因250 mg的连续股神经阻滞组(F组,n=10)。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6、8、12、24、36、48 h的镇痛、镇静、肌力评分,记录术后追加镇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VAS、Raymay和Lovett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作为佐剂的罗哌卡因的单次收肌管阻滞可以为髌骨骨折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原位肝移植术中使用低剂量前列地尔对患者肺动脉压(PAP)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2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经颈内静脉持续泵入前列地尔[1.5 ng/(kg·min)];对照组10例,经颈内静脉持续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手术的不同时刻两组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血流动力学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ASA分级)和肝移植术中的基本情况(输液量、浓缩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失血量、尿量、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在手术的不同时刻,两组患者的MPAP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原位肝移植手术中持续泵入[1.5 ng/(kg·min)]前列地尔对患者的PAP和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死亡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在常规维护的基础上,分为纤支镜肺泡灌洗组(实验组)及对照组,通过2组胸片、动脉血气(氧合指数)、纤支镜检查等指标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组实验后氧合指数、胸片、纤支镜镜下表现评分均低于实验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2组试验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  结论  纤支镜肺泡灌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维护供肺的技术,是提高边缘性供肺利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锥形束CT(CBCT)下颌第一、第二磨牙牙槽骨嵴顶至下颌神经管上缘的垂直距离为基准,计算曲面断层片(OPG)上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处垂直距离放大率,并检验其稳定性。方法:对50例一侧下颌第一、第二磨牙缺失患者同时拍摄CBCT与OPG,分别测量两种图像上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区牙槽嵴顶至下颌神经管上缘距离,计算OPG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处放大率,并利用频数分布图进行分析。结果:和CBCT相比,OPG下颌第一磨牙处垂直放大率平均为25.27%,下颌第二磨牙处垂直放大率平均为17.55%,两处放大率均较稳定。结论:OPG下颌第一磨牙处和第二磨牙处垂直放大率不同,但均较稳定,可从OPG粗略估算下颌神经管上缘与牙槽骨嵴间实际距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拟构建新西兰兔牙周缺损模型,确定hPDLSCs-BMP-2-PSH膜的生物安全性和其体内成骨修复作用。  方法  在确定BMP-2-PSH膜没有细胞毒性后将培养好的hPDLSCs细胞膜片复合至BMP-2-PSH膜上。分别在每只新西兰兔下颌左中切牙牙槽骨缺损内植入hPDLSCs/PSH复合膜作为实验组,右中切牙牙槽骨缺损内植入对照性多孔纤维膜材料作为对照组(或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对照),然后全瓣复位,缝合。术后即刻和每3周(连续观察12周)进行影像学(CT)检查,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同时,分别在术后第4、8、12周观察PDLSCs/BMP-2双膜材料的吸收度和各组样本新骨形成量和新骨形态。  结果  不同浓度PSH膜和BMP-2-PSH膜浸提液对hPDLSCs细胞不具有细胞毒性,hPDLSCs细胞能够成功复合到BMP-2-PSH膜上;CBCT及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hPDLSCs/PSH复合膜能够有效促进牙槽骨缺损修复再生。  结论  hPDLSCs/PSH复合膜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有利于修复新西兰兔牙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