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意义。方法 以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对象,以同期80例接受子宫全切除治疗的子宫肌瘤的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定量(Fb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无差异(P> 0.05)。贫血组患者PLT水平高于非贫血组(P<0.05);两组a PTT、PT、TT、Fbg、INR水平比较无差异(P> 0.05)。Pa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子宫腺肌病组患者Fbg、PT与子宫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存在异常,贫血可能参与凝血功能的紊乱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外周血血细胞及其衍生参数和凝血功能的改变,研究其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3年8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除外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26例。将同期良性卵巢囊肿或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外周血血细胞、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全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凝血功能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分析其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子宫腺肌病组子宫体积增大(Z=-5.746,P<0.01),PLR、SII、CA125水平升高(Z=-2.351、-3.810、-4.805,均P<0.01)。凝血功能方面,凝血酶时间在子宫腺肌病组中明显缩短(Z=-1.971,P<0.05)。子宫腺肌病非出血期组与对照组非出血组间的纤维蛋白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69,P<0.05)。子宫腺肌病非出血贫血组与对照组非出血贫血组相比,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Z=-2.200,P<0.05)。相关性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子宫腺肌病(AM)患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方法对45例AM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和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进行检测,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AM患者血清IL-1β、TNF-α和sVCAM-1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AM患者其机体内皮功能受损,巨噬细胞被活化,引起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仝美玲 《河北医学》1996,2(5):497-498
子宫肌腺病临床病理分析(221200)江苏省睢宁县人民医院病理科仝美玲子宫肌腺病在临床上是妇科的常见疾病,而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本文对39例子宫肌腺病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文收集我院病理科1986年7月至1995年8月...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病以往又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近几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已成为妇科常见病之一。但其临床诊断率不高 ,术前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功能性子宫出血。我们分析了 15 2例子宫腺肌病病理检查结果 ,并与患者的临床表现 ,体征及B超检查结果作对照 ,以提高术前诊断的符合率。1 资料与分析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5月在我院妇科各种原因子宫切除的标本 6 0 0例 ,经病理检查确诊子宫腺肌病 15 2例 ,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的 2 5 %。年龄最小 2 7岁 ,最大 5 2岁 ,平均 36岁。病程最长 12年余 ,最短…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6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静脉血中CD3+、CD4+、CD8+的百分率,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CD3+、CD4+略有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D8+显著上升(P<0.001);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失调,提示免疫状态异常.  相似文献   

7.
8.
子宫腺肌病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诊断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资料大多数患者是在30-50岁的生育年龄妇女,有50.8%、52.7%的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息肉。95.2%、95.8%的惠者有妊娠分娩史、宫腔手术(或操作)史。术前临床诊断符合率仅有51.4%,而B超诊断符合率仅53.9%。结论:本病可能与高雌激素刺激有关。妊娠分娩、流产等宫腔手术(或操作)可能是子宫腺肌病的诱因。术前诊断应在超声检查、血清CA125测定等检查的同时,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必要的盆腔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理、误诊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 年11 月~1998 年11 月我科39 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 或子宫腺肌瘤)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占同期子宫切除及子宫病灶剔除术的136 % ; B 超误( 漏) 诊率871 % ; 临床诊断误( 漏) 诊率692 % 。结论: 提示本病的发生与妊娠、宫腔操作及内分泌等有关。为减少临床误( 漏) 诊率, 必须综合分析病史、临床症状, 并结合妇科及超声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辅以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分析近3年子宫肌腺病23例,占同期妇科手术的3.9%,子宫肌瘤手术的13.2%。主要表现为子宫增大、月经异常及痛经。术前误诊率达70%。本文并对其术前诊断作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细胞形态变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的改变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观察88例血肌酐尚未明显升高的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标准差(PDW-SD)等,并对血细胞形态、血生化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压、体重指数(BMI)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正常对照30例。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收缩压(SBP)增高,血清白蛋白(Alb)降低(P〈0.01),外周血细胞形态有显著改变(P≤0.01)。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与血细胞形态变化、收缩压等相关,而收缩压与血细胞形态、体重指数和甘油三酯等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140例需输血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aP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有无肝素血液透析分为肝素组(67例)及无肝素组(53例),并以同期于我院体检6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观察3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液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PCV)],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肝素组a PTT、Fbg、TT最高,无肝素组次之,健康组最低,3组之间两两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b、PLT、PCV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单、多因素分析显示,高Hb、PLT、血流不佳、合并恶性肿瘤为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存在体外循环凝血风险,影响体外循环凝血的高危因素较多,临床可据此展开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亚群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3~11月笔者医院慢性HBV感染患者29例,分为HBeAg(-)组13例、HBeAg(+)16例,以1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髓样DC(mDC)和浆细胞样DC(pDC)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 对照组、HBeAg(-)组、HBeAg(+)组中pDC比例分别为0.35%(0.18% ~0.37%)、0.19%(0.10% ~0.25%)、0.06%(0.02%~0.08%),差异两两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者的HBV-DNA复制数的常用对数和外周血pDC存在显著负相关(r2=0.448,P<0.01).结论 慢性HBV感染患者患者外周血pDC的减少可能和病毒载量及HBeAg转换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蜂蜇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1年10月我院确诊的急性黄蜂蜇伤患者133例,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分为3组:WBC≤10×109/L(A组,25例)、10×109/L20×109/L(C组,42例)。检测所有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8、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乳酸脱氢酶(LD)、磷酸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清蛋白(ALB)、总胆红素(STB)及血肌酐(Scr)水平。结果入院时3组患者蜂蛰伤针眼数及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第7天3组患者Hb、PLT、ALB、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LD、CK、AST、ALT、ST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BC是评价急性蜂蜇伤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指标,且与器官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可推荐为早期判断急性蜂蜇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外周血Tc细胞和Ts细胞状态。方法:用双重染色免疫细胞学技术检测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c和Ts细胞,并与HbsAb(+)、HbcAb(+)健康人对比。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c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T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c和Ts细胞水平与HbsAb(+)、HbcAb(+)健康人不同,这两种细胞水平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慢性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迟发型颅内血肿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以及相关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迟发型颅内血肿32例,非迟发型颅内血肿28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探讨各组患者各凝血指标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等纤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迟发型、非迟发型颅内血肿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血肿组PT、aPTT、TT、变化不显著,而而Fbg、D-D和FD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迟发血肿组更明显(P0.05)。结论颅内血肿患者体内凝血指标与纤溶指标发生异常,呈高凝与纤溶亢进现象,迟发型颅内血肿患者更显。检测凝血指标与纤溶指标的变化可用于评估临床上颅内血肿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并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5年至2015年5月我科诊治的63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其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和纤溶指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并结合临床症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较健康对照组均增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确存在凝血系统激活和继发纤溶亢进现象,应引起重视,给予相应的护理政策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以~3H-TdR掺入淋巴细胞转化法为观察指标,研究了正常人和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不同致有丝分裂原的反应性,并使用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对G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Tc)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正常人、GD患者Tc对PHA的反应性显著大于ConA;GD患者对PHA、ConA的反应性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GD患者外周血Tc数目也未见有异常;GD患者初发组B淋巴细胞(Bc)对SPA菌体的反应能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GD临庆转归具有一定规律性。本研究提示:Graves病患者外周血Bc功能存在免疫学异常,而Tc从功能、数量上均未见有明显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