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AF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术后综合治疗.结果 随访2~4年,治愈14例(占87.5%),显效1例(占6.25%),无效1例(占6.25%).结论 AFS的诊断主要依据CT中多个鼻窦腔实变膨胀,伴有弥散匍行状或云雾状高密度影,阴影周边为软组织影,术后病理组织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见Charcot-Leyden晶体.手术关键纠正鼻腔鼻窦结构异常、彻底开放病变鼻窦、清除变应性粘蛋白,术后予免疫治疗、抗真菌治疗及鼻腔冲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rhino sinusitis, AFR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16例AFRS的临床表现、CT扫描结果、血清检测、皮肤点刺实验、术后病理结果以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AFRS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CT有特异性表现,病理切片可见真菌菌丝。16例患者中有5例复发,再次治疗后无复发。结论 诊断AFRS主要依据病史、CT表现、病理学检测。鼻内镜手术结合激素应用是治疗AFR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AF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8例AFS患者均行鼻内窥镜手术、激素治疗及抗真菌药物冲洗术腔。结果 :随访 13~ 4 0个月 ,2例复发 ,再次接受同样治疗 ,现仍在随访中。结论 :AFS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及骨质吸收 ,需要鼻内窥镜手术、激素及抗真菌药物等综合治疗。AFS易复发 ,长期随访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3组,A组鼻内镜术后采用二性霉素B冲洗,每周2次,连续3个月;B组术前1周开始口服强的松40 mg/d,每周递减10 mg,连服4周,术后1周开始丙酸氟替卡松鼻腔喷用,连续使用3个月;C组在B组治疗方法基础上,于术后第1、5、9周口服伊曲康唑3个疗程,0.2 g/d,连服7 d为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各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各组患者的鼻腔情况。统计3组临床疗效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症状评估、鼻内镜评分、有效率3方面,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所有患者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疗效好,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26例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FRS)的临床特点及以鼻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作用.方法:对26例AFRS患者术前常规进行鼻窦CT扫描,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检测,术中取窦内分泌物及受累鼻窦黏膜行真菌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26例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术前及术后配合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局部抗真菌药鼻腔冲洗治疗.术后随访至少1年.结果:26例患者中有21例伴变应性疾病史,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鼻窦CT多表现为受累鼻窦腔内中间呈斑片状或条索状高密度影,在软组织窗表现更为典型,部分患者窦腔扩大、窦壁变薄甚至骨质吸收;血清总IgE阳性22例,真菌SIgE阳性20例.窦内分泌物涂片均可见真菌菌丝,真菌培养阳性14例,以曲霉菌多见.分泌物及黏膜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8例分泌物内可见Charcot-leyden结晶.术后1年有19例术腔黏膜完全上皮化,其余7例有不同程度的黏膜肿胀、息肉样变或黏脓性分泌物.结论:AFRS诊断主要依据病史、鼻窦CT扫描、组织病理学、真菌学和免疫学检测.鼻内镜手术结合全身和(或)局部激素以及局部抗真菌药鼻腔冲洗是治疗AFR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S)是真菌性鼻窦炎的一种类型,随着对AFS的逐渐认识,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增加,然而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尚有争论.本文分析2006 ~2007年我科收治的8例AFS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sinusit AFS)庄Safirstein 1976年首次报告.包括鼻息肉、结痂及鼻窦分泌物培养有曲霉菌同时存在的症状.并注意到临床上与变应性肺支气管曲霉菌病的表现相似。国内刘铭首次报告3例.提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原则。目前认为.治疗方法为局部治疗和全身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治疗、抗真菌药物及手术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AFS)是一类抗原触发的,具有真菌抗原特异性IgE和IgG抗体并包括嗜酸性粒细胞炎性介质释放在内的免疫介导的非侵袭性炎症。本文侧重回顾了AFS免疫学、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并评估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我科住院治疗的6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均行CT检查或病理确诊,在全麻或局部强化麻醉下行鼻内镜手术,术后给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处理并定期鼻腔冲洗和随访。结果随访6~12个月,治愈44例(73.3%),好转13例(21.7%),无效3例(5%)。出现术后并发症4例(6.67%),复发2例(3.3%);并发症为眼部并发症、鼻腔粘连和窦口闭锁等。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清除病灶准确彻底,能保护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功能,建立良好的鼻腔鼻窦通气及长期引流通道,治愈率高,复发少。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内、外科综合治疗手段对变应性真菌性真窦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31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进行了以手术治疗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其中鼻内镜手术24例,柯-陆氏手术7例,术前、术后进行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 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采用鼻内镜手术的患者无复发.3例采用柯-陆氏手术治疗的患者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 本研究表明鼻内镜外科手术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手术结合内科用药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Studying the pathophysiology of allergic fungal rhinosinusitis (AFRS) has proved challenging. While this clinical entity is easily distinguishable based on the clinical criteria set forth by Bent and Kuhn twenty-five years ago, studies examining type 2 inflammatory profiles in AFRS can make it seem more alike other CRS subtypes than it is different. Still, evolving research seems to clearly delineate this subtype from others in CRS. This review will critically evaluate 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examining the pathophysiology of AFRS and will conclude with a summary of the speci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is fascinating diseas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与传统术式结合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3年6月~2009年6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32例,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11例,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15例,并对所有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年以上,仅3例手术后复发,其余55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安全且有效的手段,可基本完整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的解剖结构。彻底清除真菌团块、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和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柯-陆(Caldwell Luc)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将3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15例,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简称开放式手术);B组15例,采用开放术联合柯-陆手术(简称联合式手术),术后用1%H202及生理盐水冲洗,不用抗真菌药。结果:随访1~3 年,开放式手术组15例中治愈5例,术腔完全上皮化,症状消退;好转4例,局部有迁延性炎症,少量脓性引流,开口缩小;复发6例,窦口闭塞,窦腔内再次出现真菌样沉积物堆积。联合式手术组15例中治愈12例,好转3例,无真菌性炎症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术式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尖牙窝、上颌窦自然开口双径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优势在于清除病变彻底,使鼻窦建立足够的通气引流通道,彻底改变了真菌生存的低氧环境,且能保存上颌窦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可避免传统方法引起的狭窄、闭锁、引流不畅以及上颌窦通气不良、功能恢复不佳等缺点。此术式创伤小,能真正达到根治、微创目的。  相似文献   

15.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确诊为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63例患者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1年,全部痊愈,少数有轻度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鼻窦真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不使用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16.
慢性鼻窦炎和变应性鼻炎是两种常见的慢性上呼吸道疾病,存在着某些内在联系以及类似炎症机制。有必要完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术前变态反应检查以及治疗:包括避免过敏原(环境和食物)、免疫治疗、鼻腔冲洗、鼻用糖皮质激素、针对鼻窦病原体的抗菌药物、抗变态反应(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和抗胃食管反流。此外,维生素D诱导细胞分化、参加免疫调节和调节内分泌系统也在慢性鼻窦炎和变应性鼻炎的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变应性鼻炎(AR)合并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整理26例AR合并哮喘且均经鼻内镜下行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以及哮喘控制量表(ACT)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年以上,采用SPSS 21.0统计学分析,VAS评分和RQLQ平均得分术后6个月(10.00±4.22、32.58±15.31)、1年(8.35±6.88、28.62±12.06)、3年(7.46±4.22、28.69±5.66)均显著低于术前(24.34±8.66、59.81±21.20);ACT评分术后6个月(22.65±1.52)、1年(22.27±2.27)及3年(22.85±2.38)均高于术前(20.92±2.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内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AR合并哮喘患者疗效显著且持久,哮喘临床控制水平、用药量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