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将系列数字化导板用于上下颌骨截骨及修复,实现上、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精确修复。方法:15例上颌骨次全切除及下颌骨节段性截骨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6例,均行术前规划,并3D打印数字化导板,术中分别应用即刻赝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同期血管化腓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术中使用导航验证截骨范围,术后利用图像融合技术评价术后效果。结果:导板术中就位顺利,截骨范围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即刻赝复体能顺利戴入,重建钛板及髁突位置准确,面型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图像融合显示,15例上/下颌骨截骨实际手术与虚拟手术平均偏差,平均为(0.43±0.10) mm。结论:数字化系列导板能够在术中准确还原术前设计,减少手术时间;其与手术导航相辅相成,能实现颌骨个体化、精确化的截骨及颌面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化赝复体术中修复BrownⅡ类缺损后的功能及面容恢复程度。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10例因肿瘤致BrownⅡ类缺损患者;对其行术中赝复体修复。术后1、3、6个月分析语音清晰度、吞咽功能、咀嚼功能、面容对称性。结果赝复体修复后1、3、6个月语音清晰度显著提高(P=0.004、0.015、0.001,P<0.05);吞咽功能提高1~2级,有效率25%(2/8),显效率75%(6/8);口角偏斜角度、双侧唇部高度差、最大偏差距离、变化区域体积显著减小(P=0.007、0.044、0.039,0.042,P<0.05);患侧牙合力比值(20.45±2.55)%,健侧牙合力比值(79.55±2.55)%,牙合力不对称指数(59.10±5.09)%,患侧牙合力恢复指数范围(25.82±4.04)%。结论数字化赝复体术中修复BrownⅡ类缺损可获得良好的面容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数字化导板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大连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肿瘤病区收治的下颌骨肿瘤需手术切除病灶并行腓骨肌皮瓣修复缺损的患者6例,其中成釉细胞瘤3例、多房角化囊肿1例、鳞状细胞癌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下颌骨及左侧腓骨的三维CT扫描,并建立下颌骨及腓骨三维模型,使用3D数字化打印技术制作下颌骨截骨导板、腓骨截骨及塑形导板,术前进行重建钛板的预成型。所有手术均由分工明确的相同2名医生操作,术中使用截骨导板截除下颌骨肿瘤和应用截骨、塑形导板塑造腓骨,指导手术完成。 结果 所有病例全部手术成功,病灶组织按计划准确切除,术中腓骨肌皮瓣制备准确,术后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面部外型恢复理想,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应用数字化截骨及塑形导板可简化手术过程、节省手术时间,使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明显降低,并能达到精确修复,提高血管化腓骨肌瓣修复颌骨缺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和再定位导板在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例因上颌发育不良行LeFortⅠ型截骨术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并建立上颌骨三维模型,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上颌骨截骨导板和再定位导板。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医生操作,术中使用截骨导板截骨和再定位导板固定上颌骨块。术后复查CBCT,测量6个标志点到3个基准平面的距离,比较术前虚拟手术与实际手术中上颌骨的位移误差,评估其用于正颌术中上颌骨截骨和再固定的准确性。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口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位移误差均值最大为1.35 mm,是左上磨牙点到冠状平面的位移误差;标准差最大为0.85,标准误最大为0.30。位移误差均为临床所接受范围。结论 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和再定位导板有助于安全、准确地完成上颌骨LeFortⅠ截骨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牙支持式数字化导板在水平截骨颏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颏部畸形患者7例,通过建立数字化模型,进行三维影像学测量,精确判断颏部在三维空间上的畸形程度,进行手术前模拟设计,虚拟截骨,设计并3D打印成型牙支持式截骨导板应用于手术。术后3个月拍摄CBCT与手术设计进行拟合,评价导板的精确性。结果: 患者均为一期愈合,术后患者对效果均比较满意,拟合数据显示术后CBCT与术前虚拟手术的平均误差为0.7335 mm。结论: 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三维重建、手术模拟,3D打印牙支持式导板引导截骨,提高手术精度,可有效改善各种颏部畸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9~35岁,平均23.5岁)下颌发育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BSSO(Hunsuck模式,64侧),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并建立下颌骨3D模型,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下颌骨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截骨导板。64侧手术分别由年轻主治医师或具有丰富正颌手术经验的专家(主任医师)使用或不使用截骨导板来完成,对各组完成下颌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的时间进行计时。术后复查CBCT并按照LSS(lingual split scale)分类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口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各组完成下颌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59,P<0.05),其中主治医师不使用导板组的手术用时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尽管所有64侧手术均按照标准方式进行,仅有59.38%(38/64)的骨折线遵循标准Hunsuck骨劈开线,21.88%(14/64)骨折线累及下颌神经管,其余18.75%(12/64)是其他方式。经列联表分析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发现,截骨导板的使用影响舌侧骨劈开线的方式(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能够帮助年轻医师更快更好地完成BSSO。  相似文献   

7.
目的 搭建基于混合现实(MR)及红外光学定位的手术导航系统,并评估其在颅颌面创伤骨整复中的临床适用性。 方法 集成基于MR技术和光学定位追踪的软硬件系统,并完善系统工作流程;通过3D打印头颅模型实验,分析该系统的系统误差、目标配准误差和截骨应用误差;进一步通过颧上颌骨复合体(ZMC)复位的模型实验和额骨缺损修复的初步临床应用,探讨该系统的适用性。 结果 本MR手术导航系统的系统误差为(1.23±0.52)mm,目标配准误差为(2.83±1.18)mm,截骨应用误差为(3.13±1.66)mm;ZMC模型虚拟手术规划流畅,复位顺利;本系统引导下的额骨缺损修复重建手术过程顺利,重建效果满意。 结论 本研究搭建的MR手术导航系统具有虚实融合效果佳、动态导航稳定性好的优点,其在颅颌面外科的医患沟通、医学教育、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等各方面都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3D打印手术导板辅助髁突骨软骨瘤及继发牙颌面畸形同期矫治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根据影像学资料,运用Dolphin Imaging 11.7 Premium 和Mimics软件进行虚拟外科手术设计并制作3D打印手术导板,指导髁突骨软骨瘤及继发牙颌面畸形的手术矫治。通过对比模拟头颅模型与实际术后CT重建模型评估此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患侧关节功能、咬合关系以及颜面对称性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模拟术后模型与术后扫描重建模型对比中,中切牙与第一磨牙的误差均保持在1.4 mm以下,最大误差出现在颏部,约2.4 mm,显示了新方法的准确性。结论:结果显示虚拟外科手术设计和手术导板有助于髁突骨软骨瘤继发牙颌面畸形的准确诊断、治疗方案设计、准确截骨以及重置骨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数字化外科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下颌骨肿瘤或囊肿患者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颌骨三维CT和下肢CT血管造影(CTA)检查.应用Mimics 8.11软件对下颌骨病灶进行截骨范围设计、缺损的镜像重建.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截骨、塑形和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头颈晚期恶性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中3D打印定位导板的设计、制作要点及其具体病例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我科的21例临床病例,介绍3D打印定位导板的设计与制作步骤,统计所有病例数据资料并分析。结果 3D打印完成患者的个性化125I粒子植入定位导板,手术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术后复查CT显示粒子植入分布均匀,与术前目标一致,未发生重大植入偏差;18例复诊患者中,16例肿瘤明显缩小,仅有2例出现局部粘膜破溃。结论 3D打印定位导板可有效替代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手术,减轻了医患射线暴露风险,简化了手术操作,该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使用牙支持式数字化外科导板引导进行上颌、下颌、前牙、后牙区种植的精准度。方法 :术前经过锥形束CT(CBCT)获得缺牙区颌骨数据信息,扫描上下颌石膏模型获得颌骨数字化模型。采用种植设计软件完成导板的设计,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完成种植手术导板的制作。在导板引导下完成种植手术。术后拍摄CBCT,将该CBCT数据导入种植设计软件,与术前种植设计数据进行整合后测量种植体位置与术后实际位置的差异。结果:上颌、下颌、前牙、后牙区1~2颗牙缺失患者共29例,植入种植体共45枚。与种植体术前设计植入位置比较,种植体实际植入位置颈部的平均差距为(0.235±0.208)mm;尖端的平均差距(0.55±0.183) mm,深度的平均差距为(0.59±0.070) mm,角度平均差距为(2.48±0.378)°。其中,前牙的植入误差大于后牙。长度超过10 mm的种植体的位置偏差显著高于长度小于10 mm的植体。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无显著差异。结论:牙支持式数字化外科导板引导下的种植具备良好的精准度,特别适合应用于即刻种植。同时在增加种植体的长度时应特别注意控制导板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赝复体为指导的义耳种植术前设计与修复.方法:采用螺旋CT对1名右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颅颌面三维重建,Geomagic软件中行虚拟残耳切除,获得种植导板并确定赝复体的位置.利用导板定位行残耳切除术及种植体植入术,制作卡杆附着体及树脂支架.采用三维光学扫描仪进行面部的三维成像,将CT数据和三维数据拟合,获得最终义耳赝复体的三维模型数据,通过选域激光烧结技术制作义耳蜡型,并翻制成硅胶义耳.结果:最终完成的义耳赝复体与种植修复前的赝复体形态位置完全一致,组织面与缺损区表面完全贴合,其形态、高度与对侧完全一致,患者对颜色、外观非常满意.结论:基于赝复体指导的义耳种植术前设计与修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理念,值得在颜面部缺损赝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软硬组织模拟以及应用虚拟截骨导板将手术设计转移至牵张成骨术的效果.方法:将患者全头颅三维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surgiCase CMF 4.0软件,重建颅面骨三维影像.在计算机三维头颅影像中模拟截骨,通过预测不同方向牵张后软硬组织的三维改变,确定合理的截骨线及牵张器位置;利用快速原型(rapid意prototyping,RP)技术制作虚拟截骨导板,指导术中截骨和牵张器安置.结果:在实际手术中,导板与下颌骨表面贴合良好,根据导板引导孔钻孔,确定牵张器及截骨线位置.牵引完成后,面形改变与术前软件预测吻合程度高.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快速原型截骨导板的应用,使牵张成骨手术的设计更加直观方便,并能够将设计精确转移到实际手术中,术前预测与术后实际吻合度高,提高了手术精密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aided design/manufacture,CAD/CAM)技术在髁突骨软骨瘤合并颌骨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髁突骨软骨瘤合并上、下颌骨畸形1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SurgiCase CMF 5.0软件进行CT数据处理)模拟切除肿瘤,上、下颌骨截骨,设计虚拟中间和终末板及截骨导板,并进行术后效果预测;应用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制作中间板和截骨导板,术中应用。术后进行CT检查,并与术前设计进行比较,评价应用效果。结果:术后CT显示,截骨效果与术前设计吻合度高,术后随访6个月肿瘤无复发,患者面形对称。结论:应用CAD/CAM技术进行髁突肿瘤切除及合并颌骨不对称畸形的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节约手术时间,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后牙区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导板种植时,比较翻瓣与不翻瓣两种术式的精度。方法 选取20名后牙种植患者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资料和石膏模型,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翻瓣与不翻瓣树脂模型,运用导板在两种模型上模拟牙种植术,分别计算术前术后种植体位置偏差进而比较两种术式的精度。结果 CAD/CAM导板在后牙区辅助种植时,翻瓣与不翻瓣术式种植体顶端偏差分别为(0.95±0.36)mm、(1.33±0.43)mm;底端偏差分别为(1.53±0.56)mm、(1.94±0.30)mm;角度偏差分别为3.45°±1.10°、3.31°±1.55°;深度偏差分别为(0.75±0.47)mm、(1.43±0.41)mm。翻瓣与不翻瓣两种术式在种植体距离偏差上有统计学差异,角度偏差上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AD/CAM导板引导的种植翻瓣术式比不翻瓣术式在种植体距离偏差上更准确。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辅助外科和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外科在医学领域特别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3D打印技术已应用于颌骨功能性修复重建中,术前通过软件构建3D数字模型,规划截骨范围、移植骨塑形及种植体植入方案,设计并3D打印个性化手术器具导板,可在术中实现颌骨肿物的精确切除、移植骨就位及种植体的精确植入。术后精度及功能评估显示3D打印技术可达到颌骨重建同期种植体植入预期的精确度和生物力学目标,联合种植牙修复可改善患者术后的咬合及咀嚼功能。尽管如此,3D打印技术目前仍存在术前准备耗时长等缺点,进一步开发3D打印技术、优化手术方案、寻找骨替代的生物材料将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及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对3D打印技术功能性重建颌骨的流程以及应用前景进行评述,以期为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国产六维数字化种植导板的精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减小偏差的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3D打印制作种植导板,应用于无牙颌患者,辅助外科植入,测量种植体术前设计和术后实际位置之间的偏差。选择16例无牙颌患者,测量172个植入位点。其中,10例患者上颌骨植入6颗植体,下颌骨植入4颗植体;6例患者上、下颌骨各均植入6颗植体;14例患者、28颗植体为倾斜植入。将术前锥形束CT(CBCT)数据导入国产六维齿科牙种植设计软件,设计和制作导板;应用数字化导板辅助植入手术;术后拍摄CBCT并导入六维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与术前设计进行配准;将配准模型导出到Geomagic Studio软件进行分析,得出术前设计和植入后种植体的位置偏差,分析导板辅助下种植手术精度。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样本进行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种植体顶部中心点距离偏差为(0.83±0.27) mm,水平向偏差为(0.60±0.21) mm;种植体底部中心点距离偏差为 (1.11±0.35) mm,垂直向偏差为(0.45±0.19) mm;角度偏差为(3.16±1.73)°。结论:六维数字化导板能够显著提高无牙颌患者种植手术精度和效率,并获得较好的远期临床效果。临床设计时须考虑偏差,规避风险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腭部肿瘤切除术后采用赝复体修复腭部洞穿性缺损对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因肿瘤切除导致腭部洞穿性缺损的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个月运用赝复体修复腭部洞穿性缺损;另选1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主观语音清晰度测试法评价患者佩戴赝复体修复前、后的语音清晰度,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患者佩戴赝复体修复前、佩戴赝复体修复后和正常对照组的语音清晰度平均测定值分别为(55.6±1.31)%、(86.9±1.08)%和(98.9±0.51)%,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佩戴赝复体修复后语音清晰度显著高于佩戴赝复体修复前(P<0.01),但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语音清晰度(P<0.01)。结论腭部肿瘤术后洞穿性缺损赝复体修复能显著改善患者语音清晰度,但仍须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设计制作数字化导板(digital guide),用于指导颞下颌关节强直(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TMJA)外侧成形术(lateral gap arthroplasty,LAP)中髁突残余(residual condyle)的保留,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TMJA患者,选择骨球内侧存在髁突残余者纳入研究。采用 ProPlan CMF 1.4软件进行术前设计,明确骨球范围及其与髁突残余的关系,设计数字化导板并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完成,术中用以指导骨球的截除。评价导板的就位情况及对重要解剖结构的保护。术后拍摄CT评价截骨效果并与手术设计进行拟合,评价导板的准确性。结果 5例7侧关节手术中,导板就位稳定,指导截骨准确,未伤及颅底和外耳道前壁,有效保护了内侧的髁突残余。术后CT显示截骨与术前设计的平均误差为1.044 mm。结论 数字化导板可以准确有效地指导强直骨球的切除,有效保护了髁突残余、颅底和外耳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CAD/CAM以及3D打印技术体外辅助游离腓骨瓣重建上颌骨半侧缺损。方法: 利用CAD/CAM建立游离腓骨瓣重建上颌骨半侧缺损的三维模型,设计个性化重建板、截骨导板辅助重建完成,通过3D打印技术生成术前模型、截骨导板以及重建板,模型外科模拟手术。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快速建立了3段式游离腓骨重建上颌骨缺损的数字化模型,并设计生成原发灶截骨导板和重建辅助个性化重建板。定点测量显示,模型外科模拟重建精度与计算机模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优化设计的辅助措施和个性化重建板可以增加游离腓骨重建上颌骨缺损的准确性,有助于临床上精确外科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