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张立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12):1979-1980
代谢综合征患者表现为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高血压和脂代谢异常等,可使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明显增高。代谢综合征在人群中的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归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左归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使用阿法骨化醇加钙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及骨密度检测(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结果 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MD显著升高(P〈0.05)。结论左归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显著,可供同行参考,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苍附导痰汤加减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4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在基本治疗基础上,加用苍附导痰汤加减治疗,疗程12周后前后对照比较。结果:苍附导痰汤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空腹血糖、显著降低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结论:苍附导痰汤加减多途径发挥作用,能有效治疗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以及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在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且符合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且中医辨证属于痰瘀互结证型的146例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组,研究组98例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8例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中药安慰剂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末评定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副作用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分,并测量血压、体质量、腰围、臀围,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生物学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舒张压、腰围、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前PANSS、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末普通症状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可以改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舒张压、腰围、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指标,也可以改善这类患者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163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45例符合代谢综合征,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精神分裂症护理,干预组患者在精神分裂症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代谢综合征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干预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体重指数(BMI)等方面指标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FBG、TG、HDL-C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调查,测定其代谢指标,世界糖尿病联盟(IDF)全球统一标准定义代谢综合征。结果:共入组259人,其中男性153人(59.1%),女性106人(40.9%),平均年龄(52±9)岁(21~76岁)。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29.3%(76/259),女性的患病率(39.6%,42/106)与男性的患病率(22.2%,34/153)存在统计学差异(x2=9.144,P<0.05)。Logistic回归发现代谢综合征与性别、腰臀比、高尿酸血症、脂肪肝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相关,为其危险因素。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较多的代谢综合征,尤其是女性肥胖患者,应及早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服用利培酮伴发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齐拉西酮后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将178例服用利培酮治疗,病情稳定(PANSS总分<60分),同时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换药组(研究组)与维持治疗组(对照组)各89例,研究组2周内将利培酮换成齐拉西酮,并继续服用10周,对照组维持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2周后测量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腰围、收缩压、BMI、T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齐拉西酮替代利培酮,可以改善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8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28例,采用实验室测定法和问卷式调查,对428例患者进行标准的代谢综合征诊断,了解4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结果根据4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析,其中有130例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男38例,女92例,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为21.5%,女性发病率明显大于男性发病率,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发病率更高,已婚的发病率明显大于单身的,从精神分裂症患病时间看,9~20年的发病率较高,患者服用氯丙嗪、利培酮药物的发病率较高,而有疾病家族史的发病率要比无疾病家族史的发病率高。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要高,女性患病时间长、服用氯丙嗪和利培酮药物、具有家族疾病史等危险因素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患有代谢综合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503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0名健康自愿者接受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和病史资料,测量相关生理和生化指标,按CDS和IDF标准诊断MS.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MS的患病率分别为12.1%(CDS标准)和28.4%(IDF标准),显著高于对照组,女性患者患病率(15.3%或39.8%)高于男性患者(10.4%或22.4%),4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率(14.3%或30.9%)高于39岁以下患者(6.4%或22.1%);血脂异常(TG增高和HDL-C降低)、肥胖(BMI和腰围)和血糖增高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OR值>6.0),总胆固醇增高、高血压、LDL-C增高、尿酸增高、女性、在婚和偏执型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OR值>2.0);逐步判别分析显示甘油三酯(0.569)、体质量指数(0.451)、HDL-C(- 0.298)、性别(0.297)、年龄(0.294)和LDL-C (0.210)等6个因素对MS有独立鉴别作用.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MS患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年长患者高于年轻患者,血脂异常、肥胖和血糖增高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符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于入组时、治疗第1、3、6个月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评定疗效并相应检测患者体重指数(BMI)、血压、腰围、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个月后与各基线期PANSS和CGI-S评分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齐拉西酮组,入组时和治疗6个月后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人数分别为6例(9.68%)和7例(11.29%),改变不显著;利培酮组分别为5例(8.33%)和8例(13.33%),其中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当,同时存在患者代谢异常的改变,但齐拉西酮组患者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伴发代谢综合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方法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伴发代谢综合征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和同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采用MCCB、Stroop、数字广度、ups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查.结果 伴发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MCCB中的符号编码、言语记忆、数字序列、迷宫、持续操作[(27.07±10.46)分、(16.04±5.07)分、(13.39±5.18)分、(1.38±0.66)分、(1.23±0.68)分]与对照组[(32.18±12.12)分、(18.71±6.02)分、(15.79±5.48)分、(1.7±0.68)分、(1.6±0.74)分]之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stroop和数字广度[(31.14±11.68)分、(13.77±3.64)分]与对照组[(36.57±13.32)分、(15.82±4.38)分]之间也差异有显著性(P<0.05),均是伴发代谢综合征的患者的认知功能低于对照组.结论 伴发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无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和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 将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12月收治的156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有无MS和HPRL分为对照组、MS组、HPRL组和MS+HPRL组。记录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检测果糖胺(fructosamine,FA)、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超声骨密度仪测定患者跟骨的BMD。分析BMD与各指标间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对照组BMD大于MS组、HPRL组和MS+HPRL组(P<0.05),MS组和HPRL组BMD大于MS+HPRL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BMD与BMI呈正相关,与年龄、FA、PRL呈负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MS、HPRL是影响BMD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MS和HPRL是导致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BMD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北京民康医院所有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调查性别、年龄等人文情况,并测定其代谢指标,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结果共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456人,严格依从诊断标准,结果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为36.84%(168/456),其中男性MS检出率为31.25%,女性MS检出率为44.00%,男女性之间有显著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对精神分裂症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男性高,尤其肥胖女性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项代谢指标的影响效应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累积符合入组标准的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共56例,予以利培酮治疗16周,于治疗前后测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与36名健康者做对照,并分析患者组发生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MS)及各项代谢指标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组MS发生率为1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P=0.026);患者组16周末腰围、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餐后2h血糖的变化值[分别为:男(4.15±3.14)cm;女(4.41±2.86)cm,(0.26±0.51) mmol/L,(-0.09±0.19)mmol/L,( 0.49±0.84) mmol/L]均大于对照组[分别为男(0.76±1.09)cm;女(0.64±0.81)cm,(0.04±0.15) mmol/L,(-0.01±0.12)mmol/L,(0.04±0.35) 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MS及腰围、甘油三酯、餐后2h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分别为糖尿病家史( OR20.34,95% CI1.97~ 210)及年龄(OR1.19,95% CI1.03~ 1.38)、基线腰围(OR1.26,95% CI1.04~1.52)及肥胖家史(OR4.27,95% CI1.21~15.1)、基线甘油三酯(OR73.88,95% CI3.41~16.01)及基线收缩压(OR1.16,95% CI1.00~1.33)、基线腰围(OR1.41,95% CI1.08~1.84)及年龄(OR1.53,95% CI1.02 ~1.31).结论 利培酮可引发腹型肥胖、糖脂代谢紊乱乃至MS;对年龄大、有糖尿病家史以及体态较胖的患者应慎用利培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方便选取2022年6—9月于天津市安定医院精神八科长期住院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其中病例组39例,对照组59例,比较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对照组年龄小于65岁、单一用药的患者占比高于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用药情况均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因素(OR=3.262、2.344、3.381,P<0.05)。结论 女性、年龄越大以及联合用药者更易合并代谢综合征,为临床早识别早发现以及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20.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属于精神科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青壮年人群,患病后患者可出现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与行为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及物质依赖等症状[1],多表现出情感淡漠、内向型、联想失能与意志缺乏.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与多重躯体疾病共病,且共病率较高,不仅令患者心理健康与社会功能丧失,随之引起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