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25(OH)D水平与DPN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选取13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和神经电图检查结果分为SDM组47例及DPN组91例,DPN组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无临床症状组(DPN1组)54例及有临床症状组(DPN2组)37例.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季节、糖尿病(DM)病程、吸烟史、SBP、DBP、BMI、25(OH)D、FPG、2 hPG、HbA1c、FC、TC、TG等指标,比较以上指标的组间差异.并对DPN发生的危险因素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住院T2DM患者中血清25(OH)D浓度平均为16.25(12.88,19.90)ng/mL,97.10%患者存在25(OH)D缺乏(76.09%)和不足(21.01%).SDM组、DPN1组、DPN2组血清25(OH)D缺乏比例分别为68.09%、77.78%、83.78%,不足比例分别为25.53%、20.37%、16.22%,充足比例分别为6.38%、1.85%、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是DPN发生的保护因素(OR=0.238,95%CI 0.074~0.764,P<0.05).结论(1)住院T2DM患者中普遍存在25(OH)D不足和缺乏;(2)25(OH)D可能是DPN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周婉  叶山东  陈超 《安徽医学》2018,39(4):392-39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28例,按照有无并发症,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78例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50例.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如糖尿病病史、年龄,测量身高、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质指数(BMI).测量血清25(OH)D、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C肽、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25(OH)D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及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13.64 ±3.07)ng/mL,低于NDPN组的(19.55 ±4.2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5(OH)D 与HbA1c(r=-0.467, P<0.05)、病程(r=-0.432,P<0.05)、LDL-C(r=-0.439,P<0.05)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显示,25(OH)D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诊治的40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参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血清25羟维生素D_3的关系.结果:实验组与参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PTH、血肌酐、血磷、血钙等指标方面差异并不显著,统计学不存在意义.经Pearson检验,血清25羟维生素D_3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等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与糖尿病病程成负相关.实验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对比参照组存在统计学有意义,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清25羟维生素D_3在体内的含量有关.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血清25羟维生素D_3之间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67例,根据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分为非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n=192)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组(DPN,n=175),分析两组生化指标水平。结果:DPN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病程、HOMA-IR、水平较NDPN组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25(OH)D水平、骨密度较NDPN组明显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Hb A1C与DPN呈正相关,HOMA-IR、25(OH)D与DPN呈负相关(r=-0.302,P=0.000)。年龄、糖尿病病程、25(OH)D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25(OH)D的缺乏可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增加,随年龄、病程、Hb A1C、HOMA-IR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NP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2):136-138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97例,依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46例和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观察组)5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并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39.35±12.90)、(56.18±10.95)nmol·L-1,观察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8.048,P<0.01)。观察组患者发生血清25-羟维生素D3缺乏37例,发生率为72.55%(37/51);对照组患者发生血清25-羟维生素D3缺乏12例,发生率为26.09%(12/46);观察组患者25-羟维生素D3缺乏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0.886,P<0.01)。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呈负相关(r=-0.637,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降低,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负相关,25-羟维生素D3可能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24-2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变化及意义,为DPN的早期防治探索新的诊疗思路。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1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回顾性观察研究,根据DPN诊疗指南分为DPN组(109例)和无DPN (NDPN)组(105例)。收集相关病例数据,ELISA法测定血清[25(OH)D3]水平,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血脂和尿酸(UA)等生化指标。25(OH)D3与各指标分别作Pearson相关分析,目前多推荐血清25羟维生素D320 ng/mL为维生素D缺乏;两组患者按此标准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及非维生素D缺乏组,比较两组间DPN的发病率。并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观察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NDPN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36.47±11.01)ng/mL显著高于DPN者(26.64±7.4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空腹C肽呈正相关,与FPG、CR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04,P0.05;r=-0.049,P0.05,r=-0.621,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示,血清25羟维生素D3、CRP是DPN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93,P0.01,β=0.354,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3缺乏组的T2DM者发生DPN的风险是非缺乏组患者的1.54倍(OR=1.54)。结论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降低可能增加DPN的发病风险,且糖尿病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参与糖脂代谢及炎症反应,可能促进了DPN的发生。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有利于提前诊治DPN。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12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神经传导功能检查结果分为无DPN组(67例)和DPN组(56例),并选取1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结果:与无DPN组相比,DPN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示25-(OH)D3与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和空腹血糖(FBG)无显著相关,与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SCV)呈正相关(P<0.05),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25-(OH)D3在DPN患者中显著降低,与DPN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9.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2型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且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导致成人失明的首要病因[1]。维生素D是一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 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大血管病变(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MVC)相关性。方法:选取 T2DM 患者176例,按照有无 MVC 分为单纯T2DM组(108例)和 T2DM合并 MVC 组(68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常规生化指标、血清25(OH)D3水平;分析T2DM患者发生 MVC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T2DM合并 MVC 组患者年龄、病程、吸烟率、LDL-C 及 hsCRP 高于单纯 T2DM组,25(OH)D3水平低于单纯 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年龄、吸烟史、LDL-C 为 MVC 的危险因素,25(OH)D3为保护性因素;T2DM 患者血25(OH)D3水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 MVC 发生呈负相关,25(OH)D3水平降低可能会增加 T2DM患者 MVC 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外周血维生素B_1(VitB_1)水平变化,分析VitB_1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354例T2DM患者。根据DPN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on-DPN组,237例)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11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检测生化指标及维生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VitB_1水平与双侧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双侧胫后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其他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PN的危险因素。结果 Non-DPN组与DPN组VitB_1、VitB_6、VitB_(12)、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itB_1水平与HbA1c、总白细胞数量、间接胆红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腓肠神经的SNCV、胫后神经的MNCV、VitB_6、VitB_9及VitB_(1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VitB_1和VitB_(12)是DPN的保护因素,病史和HbA1c是DPN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VitB_1水平与T2DM神经病变密切相关,VitB_1是DPN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2):1080-1084
目的探讨25-OH维生素D(25-OH VD)水平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150例AIH患者作为观察组,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人70例作为对照组。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受试者的血清25-OH VD水平。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AIH患者血清25-OH VD水平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84.67%)显著高于对照组受试者(34.29%)(χ~2=56.28,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25-OH V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受试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治疗前≥60岁组患者的血清25-OH VD水平显著低于30~49岁组和50~59岁组患者(P<0.05);50~59岁组患者血清25-OH VD水平显著低于30~49岁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25-OH VD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30~49岁组、50~59岁组和≥60岁组患者治疗后血清25-OH VD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60岁组患者的血清25-OH VD水平显著低于30~49岁组和50~59岁组患者(P<0.05);50~59岁组患者的血清25-OH VD水平显著低于30~49岁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者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及血清Ca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r-GT)和免疫球蛋白G(Ig G)、Ig M水平均高于维生素D不缺乏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维生素D不缺乏患者(P<0.05);性别及甲状旁腺激素、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水平在维生素D缺乏和不缺乏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ALT、r-GT水平是25-OH V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IH患者的血清25-OH VD水平较低,ALT、AST及r-GT是影响AIH患者血清25-OH VD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D缺乏与老年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老年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2011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或干部病房住院的老年患者31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0岁,测量并记录其血压水平,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浆25羟基维生素D3(25-OH-Vit D3)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根据25-OH-Vit D3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50 nmol/L)和维生素D不缺乏组(≥50 nmol/L),对比分析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TH及血脂水平;并对维生素D缺乏组25-OH-Vit D3水平与SBP、DBP及PTH水平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不缺乏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Ca2+、血浆清蛋白、肌酐清除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25-OH-Vit D3水平较维生素D不缺乏组降低,而SBP、DBP、PTH水平较维生素D不缺乏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的25-OH-Vit D3水平与SBP、DBP、PTH水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0、-0.441和-0.581;P<0.05);进一步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组的SBP(β=-40.258)、DBP(β=19.568)、PTH(β=-12.564)与25-OH-Vit D3有相关性(P<0.05),回归方程为25-OH-Vit D3=35.263-0.126 SBP-12.048 PTH+0.094 DBP,方程F=8.605,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老年高血压发病相关,适量补充维生素D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172例新诊断T2DM,经过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分为神经病变(DPN)组和非DPN组,比较两组临床参数血糖、血压、血脂等,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共检出DPN患者49例,DPN患病率为28.4%,DPN组的年龄、收缩压和HbA1c均显著高于非D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分析HbA1c是DPN的危险因素。结论:新诊断T2DM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HbA1c是DP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根据DPN的综合诊断标准,将152例2型糖尿病分为DPN组(n=61)与非DPN组(n=91),比较两组的病程、临床指标(空腹血糖、血脂、血清李腹胰岛素及C肽、糖化血红蛋白)与IMT.结果 DPN组在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IMT高于非DPN组(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中,合并DPN的患者比无合并DPN的患者更易出现糖脂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是一种多效内分泌代谢调节因子,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促进小鼠周围神经轴突和髓鞘的再生。然而有关人体中FGF21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研究甚少,且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血清FGF21水平与DPN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DPN将其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109例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9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FGF21水平并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血清FGF21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结果 DPN组血清FGF21水平高于NDPN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FGF21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正相关(r=0.184、r=0.156、rs=0.164、r=0.175,P<0.05),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呈负相关(r=-0.189,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OR=1.499,95%CI(1.085,1.935)〕、MDA〔OR=1.242,95%CI(1.062,1.452)〕、TNF-α〔OR=1.036,95%CI(1.012,1.060)〕和FGF21〔OR=1.007,95%CI(1.002,1.012)〕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FGF21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可通过调节糖代谢、抑制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对DPN的发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血浆维生素D和肾功能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评价维生素D在T2DN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对72例T2DN患者按24 h尿白蛋白定量(24 h-UAE)分为正常蛋白尿组( A组)、微量蛋白尿组( B组)和大量蛋白尿组(C组),同时选择相匹配的2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D组)。检测4组血浆尿素(UREA)、血肌酐(Cr)、尿酸(UA)、24 h-UAE及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并分析血清25-(OH)D3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B和C 3组血清25-(OH)D3水平均较D组明显降低(P<0.01),C组患者亦均较A组和B组患者明显降低(P<0.01),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患者血浆UREA、Cr和24 h-UAE较A、B、D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B组和A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B、C 3组T2DN患者和D组血浆U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 D3与UREA、Cr和24 h-UAE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UA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合并25-(OH)D3缺乏的T2DN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206例,测定颈部血管B超,并根据颈部血管B超结果分为颈动脉无斑块组、小斑块组、中大斑块组,测定25(OH)D.结果:(1)颈动脉中大斑块组25(OH)D水平明显低于颈动脉无斑块组、颈动脉小斑块组(P <0.001);颈动脉小斑块组25(OH)D水平明显低于颈动脉无斑块组(P<0.01).(2)颈动脉中大斑块组年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无斑块组、颈动脉小斑块组(P<0.05).结论:(1) T2DM颈动脉无斑块组、小斑块组、中大斑块组患者中,25(OH)D水平逐渐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2)25(OH)D、年龄、尿酸会对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2-14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设为DNP组,同时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5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NDNP组,对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和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血钙、血磷、血肌酐以及PTH等实验室指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病程、25羟维生素D_3和HbA1c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P组中血清25羟维生素D_3缺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ND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患者的吸烟史、体重指数、年龄等无显著相关性,与糖尿病病程、HbA1c表现为负相关。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以及血糖控制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