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纳入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按《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予以手术、脱水降颅内压、抗感染、抗癫痫、保护胃肠黏膜、营养脑细胞及对症等常规治疗,并于入院后2448 h开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生菌制剂3.5 g/次、3次/d。观察肠内营养过程中患者返流、呕吐、胃潴留、腹胀、腹泻、便秘等发生情况,并记录首次排便及达目标肠内营养量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呕吐、胃潴留及腹胀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返流、腹泻、便秘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首次排便和达目标肠内营养量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后胃肠动力恢复,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但其内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琳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59-159,16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颅脑外科患有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共384例。总结其高危因素及致病的常见原因,并针对治疗后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所有患者在年龄、通气时间、体位、连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细致颅脑科患者的综合管理,加强预防性工作,以及保持半卧位的体位,对呼吸机进行定期消毒等基本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VAP的发生率,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有关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并手工检索合格研究及主题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2位研究者独立筛查文献、提取资料、评价合格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篇合格文献,包括研究对象1 016人。Meta分析表明,益生菌组患者的感染风险低于对照组人群(RR=0.53,96%CI=0.44~0.65,P=0.000);益生菌组患者的死亡风险低于对照组人群(RR=0.56,96%CI=0.38~0.82,P=0.003);益生菌组患者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人群(RR=0.19,96%CI=0.13~0.25,P=0.000);益生菌组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e,ICU)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人群(MD=-4.55,96%CI=-5.91~-3.19,P=0.000)。结论: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有效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感染率、死亡率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并明显缩短了患者的ICU住院天数,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结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的影响及合理性.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EN+ PN组)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PN组)各30例.EN +PN组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8天后转为全肠内营养支持.PN组在整个治疗期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后第2、8、14天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IgM,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结果 从第8天起EN+ PN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平均高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 PN组在降低并发症和降低住院费用明显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符合患者的病理、生理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价值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收治机械通气患者98例,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照组仅用早期肠内营养,两组各49例,对两组VAP发生率、30 d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078,P<0.05);撤机后对照组再次发生VAP多于研究组(χ2=4.43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住院时间(8.90±2.43) d少于对照组(12.09±3.67)d;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53.8±3.90)h也少于对照组(62.90±4.90)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可以显著减少VAP发生,缩短ICU病房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型口腔护理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4月于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型口腔护理方法,1次/8 h,比较2组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神经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Beck口腔评分和口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神经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和Beck口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型口腔护理能显著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陈元姝 《吉林医学》2013,34(7):1214-12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4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ALB及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第8天时ALB及T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胡珊  丁文谦 《当代医学》2013,(27):75+13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第7天时ALB及T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可在改善营养状况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卫丰 《当代医学》2014,(28):59-60
目的探讨在肠内营养中添加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动力障碍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以张家港市锦丰人民医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18)。2组患者均在入院后24~48h内经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益生菌。观察并记录住院期间患者发生腹胀、腹泻、呕吐、胃潴留、便秘的情况,检测患者开始肠内营养前、第5、10d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结束时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并发症患者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各并发症的发病率也较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营养开始前,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胃肠营养开始后第5、10d,观察组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中添加益生菌较单纯为患者提供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状况并提高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含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于新郑市中医院治疗的8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接受含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15天营养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蛋白水平和并发症等.结果:经过两周治疗,观察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蛋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易行,符合生理特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05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102例观察组和103例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益生菌强化治疗,2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GCS)评分变化,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D-乳酸、降钙素原(PCT)、内毒素,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35(IL-35)的变化,以及发生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概率。  结果  经过强化治疗后,观察组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清D-乳酸、PCT、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脓毒血症发生率、MODS发生率、AR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法,可以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免疫功能以及控制机体的炎症反应,并能降低脓毒血症、MODS和ARDS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A组)、肠外营养组(B组),分别于伤后3d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共10d,观察营养状况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同时观察腹胀、腹泻、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和应激性溃疡出血、静脉炎、呼吸道感染等临床并发症。结果(1)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均无明显改变(P>0.05);(2)营养支持前、后A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红蛋白及FBG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B组患者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3)两组患者并发症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B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且费用较低等优点,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消化道功能健全的条件下可代替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4.
重症脑外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重症脑外伤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伤后2周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重症脑外伤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5.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和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介绍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PEG)维持重症颅脑务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7例重症颅损伤患者,无法经口进食而需要肠道内营养者,行胃镜 皮胃造瘘术。楷造这饲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明显改善。因原发疾病加重是死亡3例。2例出现造瘘局部感染,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该方法是一种手术简捷、创伤小、护理简便、管饲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从而观察治疗效果。方法:运用对比分析法对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体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本文采用此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患者入院治疗1周后,对其血常规检测中的总蛋白(TP)以及白蛋白(ALB)进行检测,发现试验组中TP、ALB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有效性,有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的效果.方法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19年6月,按随机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以及常规干预,分析两组效果.结果 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外周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情况均显...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但国内外相关文献缺乏针对此类患者的系统的营养管理方案,少见肠内营养支持最佳证据总结。 目的 检索并总结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最佳证据,为临床中该类患者的营养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国际指南协作网(GI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美国国立指南库(NGC)、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网站(RNAO)、医脉通、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ESPEN)、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ASPEN)、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与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相关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2011年4月至2021年4月。采用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预分级系统(2014版)和JBI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对证据进行描述及汇总。 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临床指南5篇,证据总结3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2篇,Meta分析5篇。纳入文献总体质量高,并从营养筛查、营养评估、启动肠内营养时机、能量及蛋白质需求量、肠内营养成分、喂养途径、输注方式及并发症管理8个方面最终形成了25条最佳证据。 结论 在给予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时,医护人员需要依据最佳证据实施,同时也应结合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及具体治疗目标来制定个体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提高营养支持效果,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EN)对重症胰腺炎(SAP)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4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3例,EN组23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转归及APACHE II评分,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常规治疗组19例,死亡4例.EN组治愈22例,死亡1例.EN组APACHE分值变化显著大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EN治疗重症胰腺炎,减少SAP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中添加谷氨酰胺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病人回顾性分为两组,即常规肠内营养组和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组(谷氨酰胺营养组).对两组进行急性生理改变及慢性疾病基础综合评分(APACHE-Ⅱ评分),并检测患者外伤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IgA、IgG、IgM和T细胞亚群,同时监测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及氮平衡(NB)等营养代谢指标.结果两组治疗第7天、第14天IgA,IgG,CD4+,CD8+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第1天逐渐升高(均P<0.01),且谷氨酰胺营养组的上述各指标在外伤后第7、第14天均显著高于常规肠内营养组(均P<0.01).两组治疗第7天、第14天较第1天ALB和TF显著升高(均P<0.01),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P<0.01);谷氨酰胺营养组的ALB和TF在治疗第7天、第14天均显著高于常规肠内营养组(均P<0.01).结论谷氨酰胺强化的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蛋白质营养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