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究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对31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老年性聋患者进行听力学、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并比较差异。听力学评估采用助听听阈,言语能力评估采用词表识别率,评估时间为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估采用Nijmegen 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CIQ),评估时间为术前及开机后12个月。结果 共纳入31例患者,31例患者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助听听阈分别为(62.55±3.69)、(46.58±5.14)、(38.68±4.26)dBH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单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9.55±5.81)%、(54.77±8.90)%、(68.52±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双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19.87±9.72)%、(64.00±6.53)%、(74.26±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短句识别率分别为(28.00±10.58)%、(68.52±7.78)%、(77.61±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开机12个月NCIQ总量表得分分别为(35.90±5.80)、(65.16±8.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可以改善老年性聋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于重度以上听力损失且助听器效果不佳的老年性聋患者可以选择人工耳蜗植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听力障碍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老年性聋引起的沟通障碍会给老年人群带来生活及心理上的变化,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老年性聋的干预措施较多,其中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老年性聋患者可选择人工耳蜗植入,本文就老年性聋人工耳蜗植入的选择标准、术前评估、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及效果评估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因脑膜炎而致严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人工耳蜗植入经验,探讨其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20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因脑膜炎致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22例患者资料,其中成人13例,儿童9例。对其术前影像学、手术所见进行分析。结果颞骨HRCT检查中16例(72.7%)诊断耳蜗骨化;6例(27.3%)未诊断,但经手术探查证实存在耳蜗骨化。18例内耳MRI检查中,3例(16.7%)未发现耳蜗信号改变,而经手术探查存在耳蜗骨化。两者结合后检出率为90.9%(20/22),20例(90.9%)可见合并半规管等其他迷路病变。术中未见耳蜗骨化者1例(4.5%),圆窗骨化7例(31.8%),耳蜗底转骨化14例(63.6%)。电极完全植入者18例(81.8%),部分植入者4例(18.2%)。结论脑膜炎后耳蜗骨化可致严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人工耳蜗是理想的治疗策略,建议尽早植入。术前颞骨HRCT和MRI对确定是否适合耳蜗植入和术前计划至关重要,诊断存在假阴性,但联合检查可大大提高耳蜗骨化的术前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可帮助所有年龄段的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患者,尤其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获声音信息,可以改善患者的言语感知和生活质量,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因此探究影响耳蜗植入效果的因素是临床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主要介绍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推动老年性聋人工耳蜗植入在中国的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据预测,至2040年,全世界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绝对数将达到1096亿,其中我国为299亿,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5%: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也正在快速增长。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必然带来老年疾患数量的增加,目前世界上60~74岁老龄人中.老年性聋的比例高达30%~50%,在我国听力障碍人群中,有900多万是老年人。北京地区1996年抽样调查发现,北京市区老年人的耳聋患病率为41.84%。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性聋伴耳鸣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和耳鸣康复效果。方法 分析42例老年性聋患者资料,耳鸣组23例,对照组19例。记录人工耳蜗植入前、后患者听觉行为分级、言语可懂度分级、言语识别率和耳鸣组患者耳鸣残疾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得分,分析可能影响耳鸣预后的因素。结果 两组比较,患者听觉行为分级(t =16.47,P <0.01)、言语可懂度分级(t =11.93,P <0.01)和言语识别率WRS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t =25.60,P <0.01)。在相同治疗阶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比较,耳鸣组患者耳鸣残疾量表(t =7.23,P <0.01)和视觉模拟评分法得分(t =5.53,P <0.01) 均较术前显著下降,耳鸣时间、重度耳聋时间及是否佩戴助听器对耳鸣预后无影响(P >0.05)。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可有效提高老年性聋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改善老年性聋伴耳鸣患者的耳鸣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心理物理测试及听觉行为分级、言语可懂度分级对语后聋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的意义,比较语前聋和语后聋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方法:1997-03-2007-06共植入人工耳蜗353例,选择语后聋植入者31例,语前聋植入者59例参加研究.对语后聋和语前聋受试者的纯音听阈、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进行评估分析,并比较相同植入电极的语后聋和语前聋患者开机0.5年后的电听觉阈值、最大舒适强度和动态范围有无差异,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结果:所有受试者声场测试语言频率平均听阈(啭音)为25~45 dB(nHL).植入同种电极(澳大利亚直电极、澳大利亚弯电极、奥地利Medel C40+)的语前聋和语后聋患者之间听觉阈值最大舒适强度和动态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语后聋患者的CAP和SIR得分高于语前聋患者.结论:CAP和SIR是一种对人工耳蜗植入者日常生活中听说能力的方便有效的评估方法.植入相同电极的语前聋和语后聋患者之间的纯音听阈、电听觉阈值、最大舒适强度、动态范围无明显差异,但语后聋患者听觉水平和言语可懂度效果好与语前聋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13例14岁以上青少年语前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效果。方法手术采用面隐窝进路的常规术式,重点介绍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要点,术后言语分辨率的评价结果。结果13例患者术后经4~5次Mapping后,声场测听啭声听阈达到25~40dBnHL,平均30.4±4.8dBnHL。随访6个月到4年,借助唇读,术后2年闭式词表识别率平均达到79.11%;不借助唇读,闭式词表识别率平均达到61.67%。术后4年,借助唇读,开放式词表识别率平均达到80.67%;不借助唇读,开放式词表识别率平均达到66.83%。结论青少年语前聋患者具有理解力强、有文化基础等优势,只要入选者选择适当,尽管年龄过大,但人工耳蜗植入后仍能得到较好的言语分辨率,对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信息交流方式仍有很大帮助。对这类大龄的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语训方法可先借助唇读,掌握一定的听觉词汇后逐步减少唇读直至不借助唇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脑瘫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5年前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术后5年来的肢体运动状况,并以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估并比较其手术前后听力言语能力。结果术后该患儿成功重建了听力,经过肢体康复训练,躯体运动障碍完全康复。术后5年声场测听为轻度听力下降,语言能力较听觉能力提高缓慢。CAP为5级,SIR为2级。普通话声调识别率约为43%,声母、韵母识别率分别约为50%、55%。结论对于伴有脑瘫的语前聋儿童经过术前全面评估和审慎观察后可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需要制定特殊的康复计划方能让患者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受益,人工耳蜗植入可以作为脑瘫聋儿的康复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摘要:人工耳蜗植入已经成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有效治疗手段,微创理念已被医患广泛接受并重视。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微创理念的不同层面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影响因素,希望通过良好的设计和规范化实施,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保留残余听力,寻找最合理和微创的手术方法,推动人工耳蜗植入工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分析耳蜗性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情况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4例耳蜗性耳硬化症患者病史资料、听力学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结果,观察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术中所见,并定期对4例患者进行听力学及影像学随访。结果①所有患者人工耳蜗电极均经圆窗膜径路完全植入鼓阶。其中1例于术中发现镫骨完全固定,导致术中鼓阶开孔时外淋巴波动不明显;1例发现圆窗膜骨化,术中鼓阶开孔定位困难;其余2例患者镫骨活动好,圆窗结构清晰。所有患者术中电极阻抗检测均正常,且引出标准的神经反应遥测波形;②术后随访1~5年无术后并发症出现,声场测听示平均听阈为40.8 dBHL,平均言语识别率为77.3%,言语及交流能力较术前提高;颞骨高分辨率CT提示双侧内耳病变范围无明显进展。结论耳蜗性耳硬化症进展缓慢,严重时可导致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当使用助听器无效时,人工耳蜗植入能帮助患者获得较满意的听觉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和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并发症,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处理方法及预后,为避免该类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方法现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2010年5月—2019年4月由同一术者完成的497例(498耳)人工耳蜗植入术,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 例发生并发症(24/497),占4.8%,其中眩晕9例,骨膜下血肿2例,感染或过敏1例,外耳道皮肤破裂1例,面神经及鼓索神经损伤各1例,死亡1例,术后脑脊液耳鼻漏合并颅内感染1例,术中电钻钻头断裂至鼓阶内1例,植入体局部斑秃2例、电极未植入耳蜗1例、磁铁移位2例,装置故障1例。结论如何降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仍然是人工耳蜗植入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的测试结果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对14例不同病因、不同年龄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耳蜗植入前进行测试,采用EMG外置电刺激器连接面神经探针作为刺激电极,采用Neuro Soft公司生产的Neruo Audio听觉诱发电位仪及调试软件进行EABR测试,测量并分析EABR波形,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Ⅴ波波幅、阈值。结果EABR的Ⅱ、Ⅲ、Ⅳ、Ⅴ波与声诱发ABR相似,Ⅲ、Ⅴ波的潜伏期较声诱发ABR缩短,但Ⅲ~Ⅴ波间期与声诱发ABR相同。14例耳聋患者均记录到EABR的Ⅲ波/Ⅴ波,引出率为100%。4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未合并其他异常患者术中2.5、2.0 mA刺激Ⅲ、Ⅴ波典型,潜伏期和波间期均正常,术中神经反应遥测技术(neural response telemetru,NRT)引出,提示其听神经脑干传导通路无异常,预后效果良好。其他部分患者存在潜伏期延长或波形分化不良或刺激阈值较高等表现,提示可能由于不同因素所导致听觉传导通路异常。结论EABR是通过电刺激耳蜗来了解听觉系统对电刺激的生理反应,最接近人工耳蜗的工作状态,可以对患者听力康复的效果提供更准确的预测;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具有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优势。而对各种特殊类型耳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检测、术后评估数据仍需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内耳发育畸形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7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30例内耳发育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 8例,Mondini畸形(不完全分隔Ⅱ型)7例,同时伴有LVAS和Mondini畸形10例,内听道狭窄5例。随机选取同时期临床资料相匹配的30例耳蜗结构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听力、术中情况以及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情况。结果3例LVAS患者在术中耳蜗钻孔后出现外淋巴液不同程度的外涌,1例Mondini畸形患者术中出现脑脊液井喷现象。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有意义的听觉反应,术后的听觉言语能力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患者,术后3,6,9,12个月的听觉言语能力均较各自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内耳发育畸形患者不是人工耳蜗植入术的绝对禁忌证,其术后言语康复效果与内耳结构正常者无明显差异,但手术难度比内耳结构正常者要大,术前应根据不同的畸形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是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听觉和言语康复的主要方法, 随着人们对听觉系统和中枢可塑性的深入研究,手术技术及辅助工具的开发,以及人工耳蜗植入相关电子科技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及相关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分析人工耳蜗植入体,尤其是电极设计和言语处理器的升级、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拓宽、术前评估手段的完善及精准微创人工耳蜗植入和残余听力保留的开展,并对人工耳蜗植入相关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17例人工耳蜗患者耳蜗再植入的原因,探讨降低耳蜗再植入风险的方法,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满意度及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17例采用面隐窝入路圆窗再植入人工耳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再植入原因。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耳蜗再植入手术,再植入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满意度高,人工耳蜗助听听阈大幅改善,言语分辨能力明显提高,患者听力言语康复效果提升。17例人工耳蜗再植入原因分别为:植入体故障6例;植入体不工作2例;植入体受撞击后损坏2例;植入体接收刺激器移位1例; 植入体接收刺激器部位破裂1例;皮瓣感染3例,其中1例为右侧感染后原植入体同侧再植入,皮瓣感染切口无法愈合后右侧植入体取出后行左侧人工耳蜗植入;电极未完全植入1例;应患者要求取出旧植入体同侧再植入新型植入体1例。结论人工耳蜗再植入原因复杂多样,选择合适材料的植入体、避免剧烈撞击、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及进行准确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是避免人工耳蜗再植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