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及普通留置针3种静脉通路化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将 114 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PICC置管组46例CVC置管组28例和留置针组40例,分别应用PICC通路、CVC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实施相同的化疗方案(EP),观察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气胸、误穿动脉、大出血、感染等)发生,无脱管现象发生,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与CVC置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置管组在静脉炎发生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留置针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不同静脉通路中,PICC通路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V 通路和普通留置针,有利于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2.
报道1例肺癌患者化学性静脉炎和化疗用药过程中静脉输液通路的护理体会。化疗前针对血小板计数极高能否实施股静脉PICC置管治疗的问题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针对化学性静脉炎,在不同部位应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美宝湿润烫伤膏外敷;针对患者同时存在上腔静脉综合症和下肢静脉曲张,且拒绝股静脉置管,通过签署外周静脉应用强刺激性药物知情同意书、评估患者下肢静脉情况等一系列措施,解决该患者化疗时如何选择最佳静脉通路的问题。经过7天的护理,患者化学性静脉炎好转,经下肢外周静脉安全顺利的完成6个周期的化疗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及普通留置针3种静脉通路化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将11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PICC置管组46例、CVC置管组28例和留置针组40例,分别应用PICC通路、CVC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实施相同的化疗方案(EP),观察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气胸、误穿动脉、大出血、感染等)发生,无脱管现象发生,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与CVC置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置管组在静脉炎发生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留置针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不同静脉通路中,PICC通路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VC通路和普通留置针,有利于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患者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置管(CVC)和普通留置针3种静脉通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探讨静脉输液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围手术期建立的初次静脉通路不同分为PICC组26例、CVC组51例、留置针组17例,比较三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对策、导管留置时间及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结果PICC和CVC在留置时间上明显长于普通留置针组,PICC组留置时间最长;普通留置针引起的药物渗出和静脉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感染发生率最低;PICC堵管率高于对照组,对于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PICC中途拔管率最高。结论3种静脉通路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护士需全面评估患者,根据梗阻性黄疸病因和拟行手术方式选择安全、经济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5.
冯菊华 《华西医学》2014,(9):1720-1722
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CQI)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一12月收治且行PICC置管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找出PICC置管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PICC置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予以实施,并另选择2012年1月一12月49例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就实施CQI前后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CQI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实施前降低(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上升至87.8%,比实施CQI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CQI有利于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PICC置管患者护理管理档案的建立与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O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相比,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抗生素、肿瘤化疗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完整而有敬的途径。肿瘤患者因反复化疗、长期输液和静脉高营养,对血管造成损伤,也给护理操作带来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PICC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然而,PICC毕竟不同于周围静脉穿刺,如处理不当可造成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插管失败,从而被迫放弃治疗。2005年5月-2006年5月,我科对60例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建立了PICX;置管患者护理管理档案,制订了周密的护理管理计划,加强置管后的专业化护理,使PICC在临床得到更好的推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具有安全、方便、易于掌握、留置时间长、可避免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等优点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便捷、安全的无痛静脉通路。随着PICC的临床应用,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就成为置管后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对PICC置管后发生的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希望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确保应用PICC治疗达到最大的临床功效,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例新生儿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后发生腰背部脓肿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原因分析,发现穿刺静脉的选择、送管方法、导管尖端位置及患儿PICC日常维护等与新生儿下肢PICC致腰背部脓肿的关系。结果 新生儿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后发生腰背部脓肿与穿刺静脉选择不理想、导管尖端位置未完全到达下腔静脉、送管困难、长时间持续输注高渗透性营养液及未严格导管维护等有关。结论 新生儿下肢静脉置管时,需合理选择穿刺血管、采取正确的送管方法,将导管置入最佳位置,并对导管进行规范的维护,才能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瞻性研究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及普通留置针3种化疗静脉通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1年2月~2003年6月,将9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PICC导管通路、CVC置管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实施相同的化疗方案(NP),比较3种通路的优劣,予以χ2检验.结果PICC置管组与CVC置管组相比,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气胸、血气胸、误穿动脉、大出血、感染),无中途脱管现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P<0.05).PICC置管在控制发生静脉炎和留置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静脉留置针组,无1例发生药物外渗损伤.但PICC组输液流速较慢,可能发生导管阻塞漂移及肺栓塞,是其潜在的缺点.结论在NSCLC化疗静脉通路中,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VC置管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利于保护血管,但其远期的安全性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0.
总结1例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后发生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PICC并发症护理、低氧血症护理、静脉输液通路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根据采用的不同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分为VPA组203例和PICC组168例,比较两组导管置入与维护情况、使用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同化疗疗程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均较高,VPA组按时维护情况高于PICC组(P0.05);在使用过程中VP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ICC组(P0.05);PICC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随化疗疗程的增加而增加(P0.05);PICC组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并发症发生机率增加(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其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ICC组且随化疗疗程增加及置管时间延长,其并发症发生率也均低于PICC组,因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可作为乳腺癌患者化疗理想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并发症预防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感染、堵塞、脱管、静脉炎等为常见的并发症。老年人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隔日换药可效地预防和减少感染;掌握正确换药方法可预防脱管的发生;用50 u/m l肝素钠溶液封管可预防堵管;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穿刺型号,准确测量PICC置管长度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PICC穿刺成功率和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PICC置管患者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防治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并发症。[方法]医院成立PICC穿刺小组,提出PICC置管出现或潜在的护理并发症,利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PICC置管并发症文献,寻找实证,并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结果]经过偱证护理,减少了PICC置管并发症,延长了PICC的留置时间。[结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偱证护理可减少PICC置管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尚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2406-2407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防护措施,提高临床护士对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60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结果 6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提高了护理效果。结论对PICC置管术后的患者采用防护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患者的信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在普通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2组行PICC置管后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行首次PICC置管穿刺的成功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为(108.92±2.35) d,优于对照组的(82.65±3.79)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均在术后30 d内并发症情况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6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乳腺癌静脉化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方法可降低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延长PICC置管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并发症,探讨最佳置管途径,提出置管细节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置管情况,比较上肢静脉及下肢静脉穿刺针数以及堵管率、静脉炎、导管异位、送管困难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穿刺细节,提出置管细节管理策略。结果上肢静脉置管相对下肢静脉并发症少,但导管异位率和送管困难较下肢静脉多;下肢静脉的静脉炎发生率和堵管率高于上肢静脉。结论选择最佳穿刺部位,掌握不同静脉的解剖特点和穿刺技巧,加强细节管理,可减少PICC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双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建立正确有效的静脉通路。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对23例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在13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结果在B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的2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6—8次化疗,疗程结束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B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可有效解决双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静脉通路的问题,一次置管可以完成整个化疗疗程,又不影响患者双侧上肢的术后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曾德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89-4990
目的探讨并解决PICC置管化疗期间所出现的导管堵塞、脱落等护理问题。方法在原置导管处进行PICC原位置换导管9例。结果 9例出现导管堵塞、脱落的肿瘤化疗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及化疗后辅助治疗。结论 PICC原位置换导管既保护了肿瘤化疗患者的静脉通路,保证了及时用药,又避免了再次穿刺的痛苦,良好的护理能延长置管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植入式输液港(IVPA)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乳腺癌化疗患者120例,按置管方式分为IVPA组和PICC组,各60例。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间隔时间、患者带管的舒适度、并发症和费用,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IVPA和PICC均是乳腺癌化疗患者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IVPA在导管维护、并发症、生活质量方面相对优于PICC,而PICC为护士操作,其操作简单,费用相对较低等,因此IVPA和PICC均能成为乳腺癌患者的安全的静脉输液通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及血小板极低的恶性肿瘤病人在使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Seldinger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应用,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3例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及血小板极低病人在使用药物前进行详细评估,选择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并给予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1例病人在插管时异位与腋静脉,在DSA室一次复位成功;2例一次置管成功,置管后进行有效护理,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对于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及血小板极低的恶性肿瘤病人使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最适宜,为病人开通了安全的静脉通路,并发症相比盲穿PICC置管明显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