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5例,女47例;平均年龄42.9岁;L3/4突出6例,L4/5突出68例,L5/S1突出58例。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各类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 132例患者中,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1例(硬膜与髓核粘连较重),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术后肌力感觉较术前无下降,创口愈合良好;术中术区出血3例,术中使用双极电凝及可吸收明胶海绵后顺利止血;术后髓核残留1例,改用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将残留的髓核摘除,疼痛获得缓解;术后复发2例,通过保守治疗及再次行椎间孔镜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结论椎间孔镜术前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中严谨操作,减少术中损伤,术后合理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远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广西骨伤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访时间为5年,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3年、术后5年患者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和术后5年的Macnab疗效分级评定情况。术后1年内的随访以门诊复查为主,术后3年、5年随访以电话随访为主。结果 术后腰腿痛的VAS评分从术前8分显著下降至术后1分,术后ODI评分较术前有明显下降,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上升;其中,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在术后6个月达到最佳,于术后1年、3年、5年有微小的浮动,但都保持在恢复期的正常水平之内;同时,术后5年优良率达83.33%,高于6个月“优”等级,且无“差”等级。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该单位合作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VAS评分、术后3个月OD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平衡针法治疗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2月安阳市中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行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后存在术后残留症状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及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平衡针疗法。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日常生活受腰腿痛的影响程度情况,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日常生活受腰腿痛的影响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VAS及ODI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2.05%和94.7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衡针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切除术后残留症状能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TED)技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在局麻下行PTED手术治疗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评定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周及3个月采用Macnab进行疗效评级。结果 术后1周优良率为81.0%,术后3个月为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VAS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而术后3个月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ODI评分较术前下降,且术后3个月较术后1周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术后1周症状无明显改善,再次行椎间盘镜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4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水肿,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 PTED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且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随着椎间孔镜技术的开展,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残留症状相继被报道出来,由于目前对该病的报道较少,在残留症状的发生原因及最佳治疗方面还存在争议。本文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留症状的发生原因、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残留症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河南医学研究》2019,(2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焦作市中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接受开放椎板间开窗术,观察组50例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VAS、ODI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6.22±1.04)d]、出血量[(40.69±9.58)mL]、手术时间[(60.38±8.14)min]与对照组[(9.68±2.54)d、(110.25±9.03)mL、(86.26±9.47)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可减轻机体创伤性,还可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及腰腿痛症状。 相似文献
8.
9.
11.
12.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和经皮切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2月一2016年4月该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需手术治疗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对照组予以经皮切吸,每组64例,比较两组治疗后术中和术后指标、VAS评分以及ODI。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1.7±3.6)mL少于对照组(110.6±18.9)mL,术后住院(3.2±0.9)d少于对照组(9.6±3.0)d,卧床时间(26.5±7.8)d少于对照组(95.4±20.3)d,镇痛药物使用率7.8%低于对照组50.0%,满意度96.9%高于对照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和72 hVAS评分(3.6±0.9)分、(2.0±0.8)分和(1.3±0.5)分分别低于对照组(7.0±2.1)分、(5.5±1.7)分和(4.7±1.8)分,术后1个月ODI1(2.0±5.0)%和术后6个月ODI(5.1±1.9)%分别低于对照组(19.1±4.1)%和(13.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较好,术中术后指标更有优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河南医学研究》2017,(11)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1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患者手术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VAS及ODI评分。结果手术时间为(43.26±6.43)min,术中出血量为(12.13±5.45)ml,住院时间为(4.16±0.57)d;术后患者VAS及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神经根压力,降低腰椎疼痛感,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ELD治疗的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处理对策。结果 本组138例患者,手术时间20~147(58.90±1.95)min;术后VAS评分为(1.04±0.77)分,明显低于术前的(6.67±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优97例,良27例,可1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86%。本组发生并发症共9例(6.52%),其中术中并发症5例(3.62%),包括神经根损伤1例、血管损伤1例、射频刀头脱落1例、类脊髓高压综合征2例;术后并发症4例(2.90%),包括切口感染1例、术后复发1例、感觉异常2例。结论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腰腿痛症状,总体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PELD的并发症并不少见,需要术者熟悉相关并发症及其产生的原因,规范操作,提高手术技巧,做好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分析了4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孔成形术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2例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破裂患者,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按照MacNab评分标准,6个月随访时33例优,7例良,2例可,优良率95.2%。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经皮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4例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Macnab评分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术前VAS评分为(8.46±0.88)分,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1.33±1.24)、(2.50±1.53)、(2.08±1.56)、(2.00±1.62)、(2.00±1.50)分,与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评分标准,患者术后优良率达87.50%,其中优17例,良4例,可3例.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对照.方法:选取该院近几年2014年至2016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观察对象,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观察组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总耗时、住院总耗时等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肥胖患者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作者医院2018-01/2019-12月采用PTED治疗LDH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肥胖患者纳入肥胖组,42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患者纳入非肥胖组.收集、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手术效果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72例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硬脊膜破裂、神经根损伤和血管破裂等并发症发生.肥胖组术中的透视次数、工作通道放置时间及手术时间大于非肥胖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ODI及VAS评分随时间推移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VAS及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处理方式与不同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根据改良的MacNab评分标准,肥胖组26例患者优良(86.67%),非肥胖组38例患者优良(90.48%),优良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TED技术治疗肥胖患者LDH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应注意术后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盘突出症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5月80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护理情况。结果8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护理人员按要求配合手术,可为手术成功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