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24岁.主诉:“上下牙突,影响美观”求治.诉有口呼吸不良习惯史.无外伤史、正畸治疗及拔牙史.全身状况较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其父类似错(牙合).一、临床检查1.面部检查:正面观左右基本对称,微笑像时露龈2 mm;侧貌凸面型,颏部明显后缩,开唇露齿,面下1/3较长.2.口内情况:恒牙(牙合),双侧磨牙中性关系,尖牙起始远中关系,前牙覆(牙合)约2 mm,覆盖约3 mm.上颌中线基本居中,下颌中线左偏约0.5mm.上下牙列排列基本整齐.扁桃体正常.3.关节检查:开口度正常,开口型右偏,双侧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偶有弹响. 相似文献
3.
《口腔医学》2013,(3):204-205
目的探索不接受正颌手术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一种可行的矫治方法。方法骨性Ⅱ类错牙合前牙轴略唇倾或前牙轴正常伴轻、中度拥挤患者8例,其中男3例,女5例。用微种植体支抗技术采用拔除上智齿替代常规减数前磨牙矫治使上牙弓整体向远中移动,达到磨牙尖牙Ⅰ类咬合关系,改善软组织侧貌。结果微种植体支抗技术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可使牙齿达到Ⅰ类咬合关系,解除拥挤,X线头影测量A点、B点无明显变化,上牙弓整体向远中移动,前牙轴唇倾度减少,切牙内收,软组织侧貌有一定改善。结论微种植体支抗技术为不接受正颌手术骨性Ⅱ类错牙合前牙轴略唇倾或前牙轴正常伴轻中度拥挤患者提高了掩饰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骨性Ⅱ类高角错患者伴有颌骨垂直向发育过度,常表现为上颌前突和/或下颌骨后缩、后旋,颏部形态不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与心理健康。此类患者正畸治疗难度大,有时甚至需要配合正颌手术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本文介绍1例正畸掩饰性治疗病例,患者骨性Ⅱ类高角,凸面型,露龈笑,通过完善的矫治设计和有效的牙齿移动控制,实现面形改善,咬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骨性Ⅲ类患者的髁突形态特点及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骨性Ⅲ类患者的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比较各组间髁突形态特点。结果: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骨性Ⅲ类患者各组髁突形态测量值,髁突上部高度h值、升支高度RH值及h/R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H/W值,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角组分别大于均角组和低角组。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骨性Ⅲ类患者的髁突形态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垂直骨面型的生长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病例通过拔除四颗前磨牙,使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微种植钉支抗进行治疗,以达到改善面容的效果。方法 选择骨性Ⅱ类高角病例14例为研究对象,拔除四颗前磨牙,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微种植体支抗,对以上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影测量片,对测量项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后软组织侧貌改善,Z角增大,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切牙唇倾度(U1-SN角度,L1-MP角度)减小,上下切牙相对上下颌骨内收(U1-NA距离、L1-NB距离),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骨垂直关系控制良好,SN-MP角减小,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微种植钉支抗通过拔除四颗前磨牙对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病例进行治疗,能控制上下颌骨垂直向距离,改善患者软组织侧貌,达到临床掩饰治疗的目的,降低患者正颌手术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髁突形态与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髁突形态与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不同年龄组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全口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比较各组间髁突形态特点。结果:高角患者中:升支高度(RH)值在不同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成人组>青少年组>儿童组(P<0.05);髁突上部高度(h)值、h/RH值、H/W值在不同年龄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成人组分别大于青少年组和儿童组。均角患者中:h值、RH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成人组分别大于青少年组和儿童组;h/RH值、H/W值在各年龄段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角患者中:h值、RH值在各组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成人组分别大于青少年组和儿童组;h/RH值在各年龄段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W值在不同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儿童组和成人组分别大于青少年组。结论:髁突形态在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他们不同的生长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CBCT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骨性Ⅱ类患者腭部区域骨厚度差异,为临床上骨性Ⅱ类患者支抗钉植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骨性Ⅱ类成人患者CBCT资料共74例(年龄20~40岁),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男11例,女11例)、均角组(男15例,女15例)、低角组(男11例,女11例).应用Dolphin Im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髁突形态类型与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不同年龄组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全口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将各组髁突形态进行归类。结果在高角组和低角组中,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异常髁突形态分布有差别(P<0.005),且成人组的髁突异常率高于儿童组(P<0.005)。均角组中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异常髁突形态分布无差别(P>0.05)。结论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不同年龄阶段的髁突形态类型分布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垂直骨面型的生长趋势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受试者的髁突位置,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50例骨性Ⅰ类受试者(A组,男 27例,女 23例,年龄 18~30岁,平均年龄26岁)和50例骨性Ⅱ类受试者(B组,男 24例,女 26例,年龄 18~28岁,平均年龄 25岁)。两组均拍摄锥形束 CT(CBCT)并应用相应软件进行测量分析,测量髁突位置相关测量项目。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和 B组双侧髁突位置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前后间隙与 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前后间隙比较 B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性Ⅱ类受试者相对骨性Ⅰ类受试者髁突位置为居中位偏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低角骨性Ⅲ类组25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颏联合形态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4组的颏联合形态。结果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的颏联合存在形态差异,但整体厚度和高度差别不大。高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较小的颏突度和基骨高度(P<0.01);低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P<0.05)和下牙槽顶部厚度(P<0.001)。矢状骨面型相同时,高角组比低角组有较小的颏厚度、颏突度和较大的颏联合总高度(骨性Ⅱ类组P<0.001,骨性Ⅲ类组P<0.05),并且更易出现下牙槽基部薄于顶部的葫芦形颏部(P<0.01)。结论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畸形者,颏联合形态存在差异,垂直骨面型对颏联合形态的影响大于矢状骨面型,高角骨性错畸形者移动下切牙的正畸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替牙期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髁突形态特点及差异,为替牙期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和低角组,每组20例。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3组患者的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比较各组间髁突形态特点。结果 替牙期3组患者的髁突上部高度h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角组最小,低角组最大(P<0.05);升支高度RH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RH值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角组低于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髁突高度与髁突颈部宽度的比值在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替牙期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髁突形态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垂直骨面型的生长趋势有关。 相似文献
15.
《口腔医学》2014,(3):192-196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气道鼻咽、腭咽、舌咽大小的差异,并探讨其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将64例(男34例,女30例)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按GoGn-SN角大小分为高角、均角、低角3组。分别行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各段的矢状径、横径、长度、截面积以及容积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高角组舌咽段的长度、体积及腭咽段Spns与均角、低角组存在差异(P<0.05),均角组和低角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垂直骨面型的增大,Lpns、Lu均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各段宽度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随着垂直骨面型增大上气道结构存在着差异,且主要影响腭咽段和舌咽段,对鼻咽段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测量分析具有不同垂直和矢状骨面型的成人髁突特征的差异,研究成人骨面型与髁突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颞下颌关节正常的成人患者180例,根据∠ANB、∠MP-FH和∠MP-SN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垂直及矢状骨面型,共9组,每组20例。使用Invivo6软件测量所有样本的髁突长轴径、髁突短轴径、髁突最大横截面积、髁突颈部宽度、髁突上部高度、髁突高度、下颌升支高度,关节前、后、上、内侧间隙,关节结节后斜面角度和关节窝深度、宽度。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 低角患者髁突粗大,关节间隙大,关节窝深而窄,关节结节后斜面角度大,升支长;高角患者则相反。骨性Ⅲ类患者髁突粗大,关节间隙小,关节窝浅而宽,关节结节后斜面角度小;而骨性Ⅱ类患者则相反。结论 骨性Ⅱ类高角、骨性Ⅲ类低角患者髁突特征明显,与下颌发育有关;髁突特征与垂直骨面型、矢状骨面型之间存在关联;垂直骨面型与髁突特征的关联程度比矢状骨面型更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髁突及其周围结构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攻微钛钉作为正畸强支抗矫治成人骨性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成人骨性上颌前突患者56例,均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采用白攻微钛钉加强支抗整体内收上前牙。矫治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所有微钛钉均保持稳定;矫治后患者侧貌明显改善,上颌前牙明显内收,U1-SN、U1-NA、U1E-RL、UL-EP、FCA明显减小,矫治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虽有所减小,但矫治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上颌磨牙未发生明显前移,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自攻微钛钉是一种稳固、高效的支抗系统,植入后可即刻加载,能最大限度内收上颌前牙,有效改善成人轻中度骨性上颌前突畸形。 相似文献
18.
20.
目的比较恒牙早期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髁突形态特点及差异,为骨性Ⅲ类青少年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全口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比较各组间髁突形态特点。结果恒牙早期各组髁突形态测量值髁突上部高度h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5);升支高度R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h/RH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5);H/W值,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5)。结论恒牙早期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髁突形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