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MRI及病理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6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结果:26例患者年龄45~82岁,平均54.5岁。吸烟者23例(88.5%),男女比例5.5:1。双侧发病8例,占30.8%。共有病灶34个,其中位于腮腺后下极者31个(91.2%)。MRI检查结果31个(91.2%)病灶在T1WI为中等偏低信号,局部见更低信号;29个(85.3%)病灶在T2WI表现为高等混杂信号。所有病例增强扫描后均有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稍高于正常腮腺。结论:腮腺腺淋巴瘤好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与吸烟关系密切,多位于腮腺后下极,有双侧多发的特点,MRI检查更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2.
168例涎腺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涎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索涎腺肿瘤诊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1985~2005年间收治的经组织学确诊的168例涎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涎腺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11~80岁.多发生于腮腺(67.3%),少发生于舌下腺(2.4%).良性肿瘤124例占73.8%,恶性肿瘤44例占26.2%.应用针吸细胞学检查,活检、B超、CT、MRI以及临床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措施.结论:涎腺肿瘤术前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小的腮腺良性肿瘤,实施瘤周正常腺体切除的腮腺部分切除术,不增加复发率,并具有很多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腮腺Warthin瘤的CT与超声(ultrasound,US)图像的影像学特征,探讨两种检查结果对腮腺Warthin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34例腮腺Warthin瘤CT和超声的影像特点,对病变部位、形态、大小、数目以及CT动脉期、静脉期病灶强化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将CT和US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CT检查对腮腺Warthin瘤定性的敏感度为73.5%,US敏感度为38.2%。CT与US检查比较,在显示病灶形态、裂隙样囊变以及边缘小血管显示方面,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示病灶密度/回声均匀及病灶边界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及CT均可作为筛选腮腺Warthin瘤的检查方法,CT检查对于腮腺Warthin瘤的影像学细节显示优于US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病理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6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MRI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结果:6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中59例位于浅叶,4例位于深叶,3例同时位于浅叶及深叶;63例(95.5%)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MRI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协助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于2013年9月~2016年5月收治的8例腮腺恶性淋巴瘤病历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腮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结果:临床检查及CT检查表现为腮腺结节或肿块特别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并融合成团块;术前针吸活检结合免疫组化多能给出倾向性诊断;手术切除肿物,进行术后常规病理结合免疫组化分析,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7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后均建议转入血液科或肿瘤科进一步治疗。结论:临床检查、CT检查、术前针吸活检结合免疫组化为腮腺淋巴瘤诊断提供依据,手术切除肿物明确病理分型指导其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胡永  朱佳栋  孟颖  叶金海 《口腔医学》2022,42(12):1101-1103
目的 总结腮腺脂肪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7例腮腺脂肪瘤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 17例腮腺脂肪瘤均位于腮腺浅叶,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男11例、女6例;年龄33~76岁,平均50.7岁。超声检查见腮腺内边界清晰低回声区,CT检查提示腮腺内包膜完整低脂密度肿物。在正常腮腺组织内完整切除肿瘤,术后无面神经麻痹等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结论 腮腺脂肪瘤中年男性多见,常表现为腮腺内无痛渐大质中软肿物,行功能性腮腺部分切除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腮腺少见肿瘤增强CT表现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对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腮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基底细胞瘤6例,肌细胞上皮瘤5例,脉管瘤4例,淋巴上皮囊肿及腮腺脂肪瘤各3例,软骨肉瘤1例。在增强CT图像上,从病变所在腮腺的位置、病变大小和形态、病变密度以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基底细胞瘤发生在腮腺浅叶,边界清楚,病变内易囊变。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度-明显强化肿块,边缘或内部可见结节状强化,可伴有增大的淋巴结。肌细胞上皮瘤多发于腮腺浅叶,易发生小囊变,少数病变内可有小点状钙化。实性部分增强后中度-明显强化,多有典型的动脉期强化结节和边缘显著强化。血管瘤为软组织肿块,病变较大可占据整个腮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见静脉石,突出于腮腺表面,增强后轻度-明显强化。淋巴上皮囊肿囊液较黏稠,CT值密度较高。软骨肉瘤以囊性为主的肿块,含边缘钙化、骨化成分的肿块。腮腺脂肪瘤可见脂肪密度肿块,边界清晰,无强化,病变内可见纤维分隔。结论 腮腺少见肿瘤的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可揭示其病理基础;增强CT是诊断腮腺少见肿瘤病变性质有效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回顾分析51例腮腺肿物患者应用腮腺造影螺旋CT检查并重建,结果与病理比对,总结影像特点。其中,结合肿瘤的形态特点和位置特征,对15例多形性腺瘤和15例腺淋巴瘤术前正确诊断;4例恶性肿瘤(恶性多形性腺瘤1例,腮腺鳞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术前提出恶性诊断,另外4例误诊为良性肿瘤;有2例腮腺区淋巴结误诊为腮腺肿瘤经手术治疗。该方法完成的腮腺肿瘤检查图像显示腮腺肿瘤及导管系统清楚,与周围组织关系判断直观,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和典型的恶性肿瘤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是一项较为实用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腮腺和颈部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收治的10例腮腺和颈部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部位、病程、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就诊年龄13~54岁,平均26.6岁.病程3~48个月,平均12.5个月.肿块单发于腮腺3例,单发于颈部5例,多发于腮腺和颈部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明显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中CT和MRI/MRA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57个月,平均35.9个月,均无病变复发.结论:腮腺和颈部Castleman病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CT和MRI/MRA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舍格伦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伴发唾液腺肿物误诊病例的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45例接受腮腺下颌下腺肿物切除术并最终病理诊断为良性淋巴上皮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与唾液腺肿瘤性疾病进行对比分析。采用 Microsoft Excel构建数据库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均为女性,24.4%的患者累及双侧唾液腺,少数患者有口干(11.1%)、眼干(4.4%)、易疲劳(6.7%)、关节疼痛(22.2%)等临床症状,近半数患者肿物质地中等(55.6%),活动度小(53.3%)。35例患者接受CT检查,13例(37.1%)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15例接受B超检查,13例接受MRI检查,分别有8例(53.3%)和10例(76.9%)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结论: 以唾液腺肿物为主诉就诊的中年女性,特别是肿物累及双侧的患者,需密切排除SS后再进行手术治疗。B超及MRI可作为CT以外的附加临床常规检查,用于唾液腺肿物的初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A model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ported quality of restorative dentistry and dentist characteristics for 119 Montana general dentists is presented. The best predictors formed a significant model explaining 22% of the variance of the quality measure. Results are contrasted with a previous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for 102 Washington general practitioners. Evidence for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14.
15.
口底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底癌的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自1992—2002年住院治疗的34例口底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口底癌患者中,男28例(82.4%),女6例(17.6%),男女比为4.7∶1,平均发病年龄58岁。发病部位:前口底22例(64.7%),后口底12例(35.3%)。淋巴结转移率41.2%。单纯手术组、化疗加手术组、放疗加手术组、化疗加手术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60.0%、50.0%、62.5%。结论口底癌以中老年患者好发,男性居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白鼠42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经肠系膜静脉分别注入平骒霉素(24只)或鱼肝油酸钠(12只)后,分别于注药后0.5,1,2,4,8,24h,切取肝脏组织,通过酶组化染色法测定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注入药液后,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SDH和LDH活性随时间逐渐下降,其中平阳霉素组下降较轻微,结论: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都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损伤的性质一样,均为非特异性,但平阳霉素损伤程度轻微,而鱼肝油酸钠严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溶解性和表面微观形态改变,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及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分别在人工唾液中浸泡30 d,冷热循环15000次,烘干测重,比较前后质量变化,计算溶解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改变.结果:不同剂型的玻璃离子水门汀溶解率由高到低分别为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3种玻璃离子水门汀经浸泡溶解后,SEM扫描表面微观形态可观察到GE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表面形态改变较少,其他2组玻璃离子水门汀表面微观改变较多.结论:双糊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理化性能及溶解率均低于传统水粉剂型,是未来临床修复治疗的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