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腔医学》2017,(9):791-795
目的探索不同胶体材料结合鹿角粉和纳米级羟基磷灰石(n-HA)支架的理化、生物性能。方法取鹿角粉和纳米级羟基磷灰石,分别与15%聚乙烯醇(PVA)、5%丝素蛋白液(SF)、15%PVA和5%丝素蛋白液(4∶1)混合,制备鹿角粉/PVA支架、鹿角粉/SF支架、鹿角粉/PVA/SF支架、n-HA/PVA支架、n-HA/SF支架、n-HA/PVA/SF支架,检测其抗溶解性能、抗压缩力、抗剪切力及支架细胞毒性。结果鹿角粉/SF支架、n-HA/SF支架溶解变形程度为Ⅲ级,其余4组为Ⅱ级。鹿角粉/SF支架、n-HA/SF支架抗剪切力、抗压缩力均较差,鹿角粉/PVA支架、鹿角粉/PVA/SF支架分别与n-HA/PVA支架、nHA/PVA/SF支架抗剪切性能相似,鹿角粉/PVA支架、鹿角粉/PVA/SF支架抗压缩性能分别优于n-HA/PVA支架、n-HA/PVA/SF支架。鹿角粉/PVA支架、鹿角粉/SF支架、鹿角粉/PVA/SF支架细胞相容性优于n-HA/PVA支架、n-HA/SF支架、n HA/PVA/SF支架。结论鹿角粉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及细胞相容性,可以作为异种骨支架材料研究的新方向。单纯丝素作为水凝胶复合支架抗溶解性不佳,机械性能差,无法满足骨组织工程支架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膜片复合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修复下颌骨极限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通过3D打印制备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及纳米级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制备阿勒泰大尾羊髂骨骨髓血细胞膜片;按观察时间1、2、3个月分别建立阿勒泰大尾羊双侧下颌骨极限性缺损模型4只,实验组为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3D打印聚乙烯醇 /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与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 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以及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进行孔隙率、扫描电镜、压缩力学性能及细胞毒性检测。 结果 ①扫描电镜观察: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结构规则,网状结构清晰,交通支连续,层层之间搭接良好,支架空隙均一。相同倍数下,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网状结构连续性较差。②压缩力学性能:相同应力情况下(10 MPa),3D打印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的应变大于3D打印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③孔隙率:3D打印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的孔隙率大于3D打印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④细胞毒性检测:不同时间点两组支架的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结果表明:3D打印聚乙烯醇 /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与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小型猪BMSC为种子细胞,HA-TCP为支架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8只小型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在两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分别植入细胞-支架材料,单纯支架材料,于种植体植入后1个月,3个月取材,进行观察。结果:细胞-支架组1个月骨缺损区可见新生编织骨包绕支架材料,3个月可见支架材料降解,密质骨形成。支架组1个月骨缺损区纤维组织包裹支架材料,3个月支架材料部分降解。结论:细胞-支架构建方式可作为修复羟基磷灰石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与羟基磷灰石(PLGA/HA)复合支架的降解速率及其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增殖及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溶液浇筑/颗粒沥析技术构建含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及30% HA的PLGA/HA复合支架的3个实验组,单纯PLGA支架作为对照组。采用降解实验检测支架的降解速率。将hDPSCs接种于不同比例的PLGA/HA复合支架进行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hDPSCs接种于各组支架培养72 h后,将复合支架植入裸鼠体内,分别于饲养1个月及3个月后处死裸鼠取出支架,应用HE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应用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的矿化程度。结果    10%HA组和20%HA组具有较适宜的降解速率。各组均具有较高的促hDPSCs增殖能力,促进效果随HA含量的增加而加强。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HA可促进hDPSCs在体内的成牙本质向分化,分化程度与HA含量成正比,20% HA组及30% HA组矿化程度均较佳。结论   含20%HA的PLGA/HA复合支架具有较佳的降解速率及促细胞增殖和矿化能力,是比较理想的细胞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与羟基磷灰石(PLGA/HA)复合支架的降解速率及其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增殖及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溶液浇筑/颗粒沥析技术构建含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及30% HA的PLGA/HA复合支架的3个实验组,单纯PLGA支架作为对照组。采用降解实验检测支架的降解速率。将hDPSCs接种于不同比例的PLGA/HA复合支架进行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hDPSCs接种于各组支架培养72 h后,将复合支架植入裸鼠体内,分别于饲养1个月及3个月后处死裸鼠取出支架,应用HE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应用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的矿化程度。结果    10%HA组和20%HA组具有较适宜的降解速率。各组均具有较高的促hDPSCs增殖能力,促进效果随HA含量的增加而加强。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HA可促进hDPSCs在体内的成牙本质向分化,分化程度与HA含量成正比,20% HA组及30% HA组矿化程度均较佳。结论   含20%HA的PLGA/HA复合支架具有较佳的降解速率及促细胞增殖和矿化能力,是比较理想的细胞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
《口腔医学》2018,(2):97-103
目的 RFP标记的牙胚细胞和b FGF/BMP-2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复合3D打印聚乙烯醇(PVA)/双相陶瓷骨支架(DCCP)材料构建牙组织工程的体内孵育,探究其分化能力。方法取健康SD大鼠128只,随机分为4组:细胞团块组;PVA/DCCP支架材料组;细胞团块+PVA/DCCP支架材料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均在全麻下植入大鼠肾被膜下。术后按4个时间点(5、10、14、28 d各8只)分期取材,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激光共聚焦切片观察。结果免疫组化:析因分析显示细胞团块+PVA/DCCP支架材料组在5、10 d DMP-1、BMP-4表达量最高且均高于其余各组,随着时间推移表达量逐渐有减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P在各组各时间点均为阴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细胞团块+PVA/DCCP支架材料组各时间点切片组织中都可观测到荧光标记的牙胚细胞。结论 RFP标记的牙胚细胞和b FGF/BMP-2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复合PVA/DCCP支架材料,构建牙组织工程成活并分化,其分化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何畔  仲琦  卢建忠  车鸿泽  马宁 《口腔医学》2015,35(6):433-437
目的通过对n HA/Mg/壳聚糖膜的合成及检测,探索制备一种新型优质可降解支架材料。方法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n HA/Mg复合材料,选用碳酸氢铵作为造孔剂,浸泡法在n HA/Mg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壳聚糖膜,SEM观察复合材料表面、截面形态结构及在模拟体液浸泡腐蚀后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 n HA/Mg平均孔隙率达50%,孔径约50~120μm,碳酸氢铵为合适的造孔剂,壳聚糖膜可显著改善材料降解的时间及p H值,减缓了镁合金的腐蚀速率。结论 n HA/Mg/壳聚糖膜复合材料是多孔隙结构、耐腐蚀性良好的可降解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氯磷酸二钠修饰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在体内外促进骨形成对骨缺损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制备氯磷酸二钠-HA复合材料,以HA为对照;分离培养成骨细胞,接种于氯磷酸二钠-HA和HA支架,四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细胞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eta ligand,RANKL)mRNA表达的变化;进而将氯磷酸二钠-HA和HA植入兔下颌骨缺损区域,改良Masson染色及生物力学检测观察氯磷酸二钠对HA修复颌骨缺损的影响.结果 MTT和ALP活性检测表明成骨细胞在氯磷酸二钠-HA和HA支架上生长的增殖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两组细胞RANKL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而氯磷酸二钠-HA组OPG mRNA显著上调(P<0.05).改良Masson染色表明,与HA相比,氯磷酸二钠-HA更有利于材料周围新骨形成.生物力学检测结果表明氯磷酸二钠-HA组的压缩强度、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均大于HA组(P<0.05).结论 复合在HA表面的氯磷酸二钠可能通过上调成骨细胞OPG表达,促进新骨形成,提高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氯磷酸二钠修饰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在体内外促进骨形成对骨缺损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制备氯磷酸二钠-HA复合材料,以HA为对照;分离培养成骨细胞,接种于氯磷酸二钠-HA和HA支架,四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细胞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eta ligand,RANKL)mRNA表达的变化;进而将氯磷酸二钠-HA和HA植入兔下颌骨缺损区域,改良Masson染色及生物力学检测观察氯磷酸二钠对HA修复颌骨缺损的影响。结果 MTT和ALP活性检测表明成骨细胞在氯磷酸二钠-HA和HA支架上生长的增殖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两组细胞RANKL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而氯磷酸二钠-HA组OPGmRNA显著上调(P<0.05)。改良Masson染色表明,与HA相比,氯磷酸二钠-HA更有利于材料周围新骨形成。生物力学检测结果表明氯磷酸二钠-HA组的压缩强度、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均大于HA组(P<0.05)。结论复合在HA表面的氯磷酸二钠可能通过上调成骨细胞OPG表达,促进新骨形成,提高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转染人骨保护素(hOPG)基因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复合羟磷灰石(HA)支架对去势大鼠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重组腺病毒pDC316-hOPG-EGFP转染rBMSCs,蛋白质印迹法和骨磨片试验分别检测hOPG的表达水平和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构建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别将HA支架、未转染rBMSCs复合HA支架、转染rBMSCs复合HA支架植入大鼠下颌骨骨缺损,6周后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骨缺损区破骨细胞及骨修复情况。结果 体外携载有hOPG基因的腺病毒成功转染rBMSCs,转染后的rBMSCs表达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功能的hOPG;表达hOPG的rBMSCs复合HA支架后骨缺损处破骨细胞明显减少,成骨增多。结论 转染hOPG基因的rBMSCs在体内外均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功能的作用,且转染rBMSCs复合HA支架可促进骨质疏松大鼠的下颌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89例严重下颌骨萎缩病例用羟基磷灰石/胶原重建下颌牙槽嵴的临床和x线评价效果。A组27例,三块HA/PFC预成块即1块弯曲形的重建前牙区,2块直的重建磨牙区;B组62例,1块弯曲形的重建前牙区,HA颗粒重建磨牙区。重建术后再行降低口底、前庭沟加深和植皮术。临床和x线评价结果说明,两种重建方法都可为严重下颌骨萎缩患者提供理想的牙槽嵴形态,获得最佳的义齿固位。HA/PFC复合预成块的主要缺点是伤口的延期愈合和材料通过延期愈合的伤口逸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兔下颌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行为,评价下颌骨BMMSCs体内成骨的效果。方法:取兔下颌骨中的松质骨,贴壁培养,取第P2或P3代检测: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2)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3)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诱导分化;4)将P3代BMMSCs与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 phosphate,HA/TCP)复合,自体回植;单纯HA/TCP植入做对照。术后8周和20周,通过组织学观察评价体内成骨的效果。结果:1)细胞经传代后形态一致;2)细胞生长曲线显示下颌骨BMMSCs经历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3)成骨诱导、成脂诱导后形成钙结节及脂滴,茜素红、油红O染色呈阳性;4)体内成骨显示术后8周BMMSCs-HA/TCP组空隙内新骨形成;术后20周大量新骨形成,HA/TCP大部已降解。单纯HA/TCP植入组术后8周未见新骨形成;20周大部HA/TCP降解,仍未见新骨形成。结论:兔下颌骨分离出的BMMSCs,具有强大的自我复制、增殖能力及多向诱导分化的潜能,并能体内成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为支架材料、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为生长因子,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15mm×15mm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A组,组织工程骨;B组,自体髂骨;C组,单纯nHAC材料;D组,对照组修复。术后1、3、6个月行放射性核素骨检测、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检测:术后1、3个月,A、B组成骨代谢能力明显优于C、D组,术后6个月时,各组之间骨代谢能力无明显差异;骨密度测定:A、B、C组骨缺损区域骨密度逐渐增加明显高于D组,术后3个月A组、B组骨密度较C组明显提高;组织学检查:A组术后1个月可见小片状类骨质出现,nHAC开始降解,术后3个月时新生骨成大片状结构,术后6个月nHAC几乎全部降解,缺损由骨组织修复,其成骨量与B组无明显差异却明显大于C组,D组仅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颌骨缺损能力与自体髂骨相似而强于单独使用nHAC,且nHAC材料于体内可完全降解,因此BMSCs与nHAC及自体PRP复合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缺损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5.
裴培  周琦琪  赵小琦  韩祥祯 《口腔医学》2021,41(10):872-877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VEGF和PDGF诱导的细胞膜片-马鹿角粉/PVA支架回植动物体内后,其在体内的可行性及相关成血管作用。方法 选取36只10周龄的雄性SD大鼠,体重控制在250±30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将3D打印的马鹿角粉/PVA支架回植大鼠肾被膜后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RT-PCR。回植动物时分为3组,实验组:生长因子诱导骨髓干细胞膜片-支架复合物;对照组:骨髓干细胞膜片-支架复合物;空白组:造模后不移植任何材料。结果 经回植取材后实验组中成血管相关因子Ang-1(血管生成素-1)、HIF-1-α(低氧诱导因子-1-α)、HGF(肝细胞生长因子)和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增高(p<0.05),HE染色中实验组可见有更多的新生血管生成。结论 VEGF与PDGF联合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马鹿角粉支架有效促进新血管的生成,有助于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构建3D支架,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以羟基磷灰石(HA)和聚己内酯(PCL)为原材料,运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制备纯PCL支架以及HA质量比为5wt.%和10wt.%的HA/PCL支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微观形貌,测定各组支架的孔隙率、抗压强度及亲水性,MTT法检测10wt.% HA/PCL支架浸提液的细胞毒性。结果扫描电镜显示:支架具有相互连通的三维孔隙结构,5wt.%和10wt.%的HA/PCL支架孔隙率分别达到78.20%和80.75%。随着羟基磷灰石含量增高,抗压强度略有下降,但支架亲水性提高。MTT的结果显示:10wt.% HA/PCL支架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结论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制备的HA/PCL支架具有外形可塑性及良好的孔隙结构,其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可支持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体内实验探究3种不同浓度的丝素蛋白多孔支架在口腔软组织增厚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冷冻干燥及甲醇增强法制备3种不同浓度:质量分数为1%(SF1组)、3%(SF3组)、5%(SF5组)的丝素蛋白支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DSC)对支架进行表征分析,并测定各组支架的孔径、孔隙率及体外降解速率。将3组支架材料(实验侧)与胶原基质(对照侧)分别植入新西兰大白兔两侧口腔黏膜下,比较其术前、术后3个月黏膜厚度的变化,通过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Masson染色法对比观察各组材料的体内代谢及再生效果。结果 SEM显示:3组支架材料都是相互交联的多孔结构;XRD及FTIR表明:3组支架均以较稳定的SilkⅡ型结构为主,在体外降解较慢;其中SF3组的孔径最大(133.40μm±22.85μm),孔隙率适中(90.05%±6.68%)。体内实验结果表明:除了SF1组因空间维持不足导致增厚效果类似于对照侧以外,SF3及SF5组的空间维持稳定、增厚效果明显优于对照侧;但不同于SF5组诱发了明显的炎症,SF3组体内降解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犬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复合预制三维下颌骨缺损仿真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对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进行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和快速原型技术,制作3cm长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β-磷酸三钙支架,体外接种第3代骨髓基质细胞,培养5d天后回植,对犬一侧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进行修复.并设单纯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局部伤口情况,术后1、3个月行X线片和三维CT成像,术后3个月将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检测和组织学观察。结果:X线片观察显示,术后3个月,对照组缺损区低密度影,BMSCs+β-TCP组缺损区见高密度组织;三维CT成像显示术后3个月,对照组修复区吸收明显,达1/2以上:BMSCs+β-TCP组修复区未见明显吸收;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对照组和BMSCs+β-TCP组的牙槽嵴高度分别为9.16mm和18.54mm,最大弯曲载荷分别为42.90N和102.77N,应力分别为1.930N/mm^2和3.504N/mm^2。应变分别为54.50%和16.98%。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3个月,BMSCs+β-TCP组成骨良好.支架周围可见多核巨细胞吞噬材料,并可见软骨形成区。结论:应用β-TCP三维支架复合犬BMSCs进行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存在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型多孔羟基磷灰石/聚乳酸(HA/PDLLA)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贴壁法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经体外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后,与实验组 A(含2%HA 的 HA/PDLLA)、实验组 B(含4%HA 的 HA/PDLLA)及对照组(PDLLA)分别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并通过定性及定量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能力、增殖活力,验证细胞材料复合体的成骨活性,比较分析各组支架材料之间的差异。结果:兔 BMSCs在三组支架材料的表面均能生长,经体外诱导后在支架材料的表面形成钙结节,实验组 A 与 B 细胞的粘附及增殖能力均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兔 BMSCs 与新型多孔 HA/PDLLA 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下颌骨髁突一体化壳聚糖(CS)-聚己酸内酯(PCL)-羟磷灰石(HA)(HA/PCL-CS)仿生复合支架,并探讨其在髁突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快速成形技术形成下颌骨髁突模具,利用溶液浇铸-冰沥方法制备下颌骨髁突一体化仿生复合支架模型,PCL︰CS按4︰1的比例混合,分别加入质量比为40%、50%、 60%、70%的HA,分为 a、b、c、d组,观察支架的微观形貌、孔隙率、红外光谱、 X线衍射、力学性能等特性。结果 支架与下颌骨髁突形状相吻合,外观黄白色,坚硬,分上层及下层两部分。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该复合支架具有三维网络空间结构,孔隙率70%~85%,孔径大小10~200 μm。红外光谱显示随着HA的含量减少,其波峰强度降低。X线衍射结果显示随着HA含量的增加,其衍射峰强度相对降低。HA含量为50%时支架具有适宜的抗拉伸强度及抗压、抗弯强度。结论 溶液浇铸-冰沥方法制得的支架具有良好的综合材料性能,有望成为一种髁突自体组织工程用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