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虎军  赵蕾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0):1044-1046
目的 对北京军区总医院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两年间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FPIA)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对280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0.8~2.0ng·ml^-1为地高辛安全有效血药浓度。280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值在安全有效浓度范围162例次(占57.9%),低于此浓度范围下限(〈0.8ng·ml^-1)86例次(占30.7%),高于安全有效浓度范围上限(〉2.0ng·ml^-1)32例次(占11.4%)。结论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及疗效的因素众多且复杂,本资料约40%的血药浓度未在安全有效范围之内,因此临床使用地高辛时应注意患者生理、病理状况及药物相互作用,及时监测血药浓度并根据监测数据和影响因素调整给药方案,实现给药个体化,安全有效地使用地高辛。  相似文献   

2.
洋地黄是临床常用的主要强心药物之一 ,随着对洋地黄量效关系的深入研究 ,临床将地高辛作为维持疗法的首选药物 ,用于降低心力衰竭 (心衰 )恶化率 ,在临床长期应用。然而其治疗指数低 ,药物动力学个体差异大 ,极易发生过量中毒。因此 ,进行其血药浓度监测有利于地高辛中毒的早期发现 ,是降低地高辛中毒发生率的必要手段。我院 1991年以来 ,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开展常规治疗药物监测 ,获得了部分临床资料 ,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意义。现将 1997~ 1999年 3年来的 4 51例进行地高辛血浓度监测的结果 ,结合临床做一回顾性分析 ,供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药浓度监测对新生儿地高辛合理用药的重要作用,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性.方法:荧光偏振免疫法及时测定362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于有效浓度范围(<0.8μg/L)的患儿占29.3%,在有效浓度范围内(O.8~2.2μg/L)的患儿占61.6%,高于有效浓度范围(>2.2μg/L)的患儿占9.1%.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新生儿在吸收、分布、代谢等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中毒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本院2015年1~9月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对219例口服地高辛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的检测,并对监测结果及药品不良反应(ADR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地高辛血药浓度在0.5‐2.0ng/mL有153例(1.03±0.31ng/mL),发生7例不良反应;<0.5ng/mL有30例(0.3±0.13ng/mL);>2.0 ng/mL有36例(3.06±0.78 ng/mL),共9例不良反应。结论及时有效的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实行个体化治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学服务.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FPIA)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对1180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地高辛安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0.5~2.0ng/ml,1180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值在安全有效浓度范围699例次(占59.2%),低于血药浓度范围下限(<0.5ng/ml)336例次(占28.5%),高于血药浓度范围上限(>2.0ng/ml)145例次(占12.3%).结论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及疗效的因素诸多,临床使用地高辛时应根据患者生理、病理状况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及时监测血药浓度,并根据监测数据和影响因素调整给药方案,实施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1996~2 0 0 2年地高辛2 6 9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2 6 9例次16 3例,其中男91例,女72例。男∶女为1.2 6∶1。年龄19~93岁,≤5 0岁2 8例,平均男6 7.0 5岁,女6 3.72岁。所患病种以心衰、冠心病、心梗、肺心病、风心病为主。口服剂量范围<0 .12 5 mg/d,监测2 7例次(10 .0 4 % ) ;0 .12 5~0 .2 5 mg/d监测2 2 9例次(85 .13% ) ;0 .375~0 .5 mg/d监测8例次(2 .97% ) ;>0 .5 mg/d监测2例次(0 .74 % ) ;故意超量服用地高辛3例次(1.12 % )。1.2 …  相似文献   

8.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 ,以 0 .8~ 2 .0ng/ml为有效血药浓度。结果我院地高辛使用基本做到因人而异。血清地高辛浓度与中毒症状间并无必然联系。地高辛常规监测很重要 ,引起地高辛中毒因素复杂多样化 ,医师应重视临床症状变化来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004年8月-2005年8月间我院常规药物浓度监测的六个品种进行分析,探讨治疗药物监测(简称TDM)在临床上更广泛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均相酶免疫法测定药物浓度,分析六种药物的药物浓度测定结果,考察六种药物的监测目的。结果:监测药物浓度例数共375例.其中监测目的用于判断是否中毒的13例次.判断是否曾用过该药物的55例次,判断疗效及调整剂量的286例次,去除毒物过程监测的21例次。地高辛是六种药物中高于有效浓度例数最多的一种药物,也是出现临床中毒反应最多的一种药物,因此是最需要监测使用的药物品种之一。结论:治疗药物监测并不仅仅能监测药物疗效和调整药物剂量,而且在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能协助临床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200例次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高辛(digoxin)为强心苷类药物,是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控制快速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心室率等的常用药物,由于其治疗安全范围小,个体差异大,故临床需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调整给药方案,为医生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1].作者自2010年1月至10月选择本院应用地高辛200例病例就其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及提供个体化给药方案。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结果:256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症状未控制者占总人数的39.25%;症状控制但无中毒者占总人数的51.40%;有中毒症状者占总人数的9.35%。结论:用药不能只凭经验,必须根据血药浓度个体化用药,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在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例地高辛血药浓度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选择我院 1 998- 1 2~ 2 0 0 1 - 1 2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共 2 0 0例 ,其中男 1 1 2例 ,女 88例 ,平均年龄为 62岁± 1 3岁 ,临床诊断为心功能不全、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等各类心脏病 ,如冠心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本组均接受地高辛维持量给药 0 .1 2 5~ 0 .2 5mg/ d,同时根据临床需要服用其它药物。1 .2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 ,所用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患者于服药达稳态后 ,取静脉血 2 ml,离心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地高辛血药浓度,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该院2010年3~11月检测的105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并分析个体差异及年龄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低于治疗范围1.0~2.6nmol/L低限者即小于1.0nmol/L的有25例患者,均未出现中毒症状;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共70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中毒症状,占8.57%,高于治疗范围的共10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中毒症状,占70%;105例检测结果中共13例出现中毒症状,占监测例数的12.38%。中毒的临床表现以心律失常和消化道反应为主;中毒原因除个体差异外有合并用药、血肌酐增高、高血钾等。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能较好地反映地高辛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及时增减药量,因个体差异较大,地高辛浓度正常不能排除药物中毒的可能性,老年患者及合并用药患者是临床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老年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剑芳  杨鸿  罗苑娇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9):2196-2198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4年9月至2005年4月老年患者的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促进我院临床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并对监测结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也易发生中毒。结论:应当常规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制定用药方案,实现用药的个体化,减少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303例地高辛血浆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高辛为中速强心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扑动,但其治疗指数低,治疗窗狭窄,毒付作用大,药动学及药效学个体差异大,常规剂量亦可导致中毒或达不到疗效,因此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已作为调整给药方案,保持有效血药浓度及预防中毒的有效手段。作自2003年8月至2005年6月对303例患血浆地高辛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服用了地高辛的120例成年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分析。地高辛血药浓度<0.5ng/ml 共22例次(7.69%)、0.5-2.0ng/ml 有效范围内242例次(84.62%)、2.0-3.0ng/ml 范围内18例次(6.29%)、≥3.0 ng/ml共4例次(1.40%)。根据监测结果适当调整患者地高辛药物服用剂量之后,120例患者均在7d内接受多次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监测并显示血清标本中地高辛浓度在有效范围0.5-2.0ng/ml之内,未见死亡病例。使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可准确测定患者服用地高辛后的血清药物浓度,及时调整用药量,保证疗效、避免意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祖国日益强大,医疗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临床药学与药学监护在临床医疗中的重要性己受到足够的重视。治疗药物监测(TDM)是在我国最近十多年来在治疗医学领域内崛起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其目的是通过测定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并利用药代动力学原理和公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药物疗效,避免或减少毒性反应,同时也为药物过量中  相似文献   

18.
地高辛在临床上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快速性心房颤动的有效药物,因其疗效指数低,安全范围窄,个体差异大,治疗量与中毒量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重叠的药动学特性,是临床治疗药物需作血药浓度监测的主要品种之一[1].实践工作中认识到,临床药学部门为医生提供血药浓度数据结果是不够的.如何正确评价血药浓度与临床效果的关系,分析影响血药浓度的各种因素,协助医生对异常血药浓度患者实施药学监护下的个体化给药,有效预防地高辛的不良反应,积极救治中毒患者,才是临床药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2].本文对91例临床使用地高辛的患者病情及血药浓度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长期口服地高辛且血药浓度稳定在0.5~2.0 ng/mL的心力衰竭患者316例,其中158例纳入试验组(口服或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余下158例纳入对照组(未接受阿奇霉素治疗);酶放大免疫法测定试验组使用阿奇霉素前后的外周血地高辛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使用阿奇霉素5 d后地高辛血药浓度由(1.1±0.5)ng/mL升高至(1.5±0.5)ng/mL(P<0.05),大于2.0 ng/mL者13例(占8.2%);老年(≥60岁)患者地高辛浓度增高尤其明显(P<0.01).试验组地高辛浓度为(1.5±0.5)ng/mL,高于对照组的(1.1±0.3)ng/mL(P<0.05).结论 阿奇霉素可导致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尤其是老年患者;应避免同时使用阿奇霉素和地高辛,减少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