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特征及伴发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 方法 纳入2009年6月至2018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过敏中心,通过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确诊AR的患者(5~60岁)2 931例,详细采集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利用SPSS 20.0分析不同患者的特征、合并支气管哮喘的风险因素及对应变应原的类型。 结果 2 931例患者中,AR合并哮喘207例(7.06%)。多因素逻辑回归显示,AR伴发哮喘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变应性鼻炎持续时间大于5年、吸烟、自行使用抗生素治疗、哮喘家族史、AR家族史和城市居住环境等。过敏原敏感性分析发现:AR患者最常见的过敏原是屋尘螨,共2 754例(93.96%)。 结论 广东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合并哮喘发生率较低,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螨虫相关儿童变应性鼻炎舌下脱敏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7年7月就诊于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经皮肤点刺试验诊断为螨虫相关变应性鼻炎并进行舌下脱敏治疗的532例儿童病例资料,按性别、病程长短、是否单一螨虫(粉尘螨)过敏、是否合并哮喘、治疗依从性好坏、是否采取个性化治疗、用药疗程、皮肤点刺实验等因素进行分组比较。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532例脱敏治疗病例中,在10%的置信水平下(P<0.10),变应原种类、病程、合并哮喘、个性化治疗、治疗依从性、用药疗程是舌下脱敏疗效的影响因素。随后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结果532例脱敏治疗病例中,在5%的置信水平下(P<0.05),病程、变应原种类、合并哮喘、治疗依从性、个性化治疗、用药疗程是舌下脱敏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变应性鼻炎舌下脱敏患儿病程越短、疗程足够疗效越好;未合并哮喘者疗效较好;治疗依从性好、个性化治疗的疗效较好;单一粉尘螨过敏者疗效较好。患儿性别、皮肤点刺试验对疗效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应用microRNA表达谱芯片技术,选取临床明确诊断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及变应性鼻炎罹患哮喘(asthma, AS)患者相应血浆,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罹患哮喘后血浆microRNA的差异性表达。方法选取AR及AR+AS各3例,使用miRCURY LNATM芯片,筛选出两组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并进行聚类分析;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靶基因。结果与AR组相比较,AR+AS组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有9个,其中表达下调的有4个,表达上调的有5个。靶基因预测显示,以黏附连接、Wnt和MAPK信号传导通路靶基因的差异表达最为显著。结论通过microRNA芯片发现的相关差异性表达的microRNA,有可能成为AR患者罹患AS的易感性生物标志物及临床可能的治疗靶点,但是尚需要进一步靶基因验证及功能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特应性因素在儿童单纯变应性鼻炎(AR)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以期为疾病的预测、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9~2010年确诊的粉尘螨过敏的AR及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患儿110例,分析其特应性体质因素,包括个人过敏史、家族变应史、过敏性皮炎史,应用SPSS 11.5软件对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0例AR患儿中,确诊为CARAS 26例。CARAS与单纯AR患儿在个人过敏史、家族变应史、过敏性皮炎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特应性体质是AR发展为CARAS的高危因素。过敏性皮炎、个人过敏史及家族变应史三因素阳性数越多,AR发展为CARAS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变应性鼻炎发病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科1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9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来探讨变应性鼻炎发病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家族史、尘螨过敏、吸烟史、花粉过敏、被褥晾晒、开放空调、开窗通风、饲养宠物、食物过敏等同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P<0.05),且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7.3%;预后同性别呈相关性(P<0.05),同家族史、并发症、过敏原数量、有无过敏史、治疗时间及针数等无关(P>0.05)。结论家族史、尘螨过敏、吸烟史、花粉过敏、饲养宠物、食物过敏等因素为变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被褥晾晒、开放空调及开窗通风则是其保护因素;性别对其预后有一定影响。临床应该提高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0例中-重度AR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鼻内镜下行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并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吸烟与否、有无尘螨及花粉过敏、有无鼻息肉及哮喘、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VAS)。评估术后1年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130例AR患者有效率为75.38%(98/130),无效率为24.61%(32/1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鼻息肉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AR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好,合并鼻息肉是影响术后疗效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相互关系新概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变应性鼻炎(AR)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支气管哮喘(BA)是AR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1,2]。在诊疗工作中,由于对“AR及其对BA的影响(ARIA)”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常常顾此失彼,贻误病情。正确认识AR与BA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对整个呼吸道变应性炎症过程的认识和诊疗^[2]。  相似文献   

9.
变应性鼻炎:全球性健康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随着工业化进展、现代生活方式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 ,变应性鼻炎 (AR)的发病率有全球性增长的趋势 ,其发病率约占人口的 5 %~ 5 0 %。国际儿童哮喘和变态反应调查 (ISAAC)发现 ,发展中国家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枯草热 )累及 5 0 %的青少年。在许多欧洲国家、美国和澳大利亚 ,AR的发病率颇高 ;非洲 (如几内亚、象牙海岸和尼日利亚 )、亚洲 (如印度 )和南美洲国家 (如巴拉圭和秘鲁 )同样如此〔1〕。虽然AR并非重大疾病 ,但它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且诊疗费用昂贵。AR患者最烦恼的问题可归纳为〔2〕:睡眠问题 ;非鼻部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行扁桃体切除后患者并发支气管哮喘的情况。方法 将解放军第401医院北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0年至2000年有详细资料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扁桃体切除组和非扁桃体切除组, 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变应性鼻炎的程度、并发支气管哮喘的首发年龄、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程度及自行用药的控制程度等。结果 共调查变应性鼻炎患者1 249例, 其中扁桃体切除组128例, 46.88%的变应性鼻炎为轻度, 哮喘发生率为32.03%, 首发年龄为(32.40±7.63)岁, 中重度哮喘发病率为43.90%, 哮喘患者自行用药控制率达82.93%;非扁桃体切除组1 121例, 18.20%的变应性鼻炎为轻度, 哮喘发生率为47.55%, 首发年龄为(19.88±6.39)岁, 中重度哮喘发病率为43.90%, 哮喘患者自行用药控制率达68.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扁桃体切除术对变应性鼻炎并发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是一种疾病的临床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从临床流行病学角度探讨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相关性,进一步论证二者是一种疾病的概念。方法在3210例哮喘患者进行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相关性调查,其中1960例患者中进行变应原皮内试验,1250例患者进行点刺试验。结果哮喘患者中伴有变应性鼻炎者2684例(83.61%),2402例先发生或同时发生变应性鼻炎(74.83%)。大部分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发病后的1~10年内发生哮喘。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是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最常见的变应原。结论调查结论支持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是一种疾病的观点,其诊断和防治也应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6例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经鼻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应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RQLQ)、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成人哮喘生存质量量表(AQLQ)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通过对16例病例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经统计学分析,术前RQLQ的平均得分为2.23±0.48,VAS的平均得分7.33±1.15;术后6个月RQLQ的平均得分为0.79±0.43,VAS的平均得分为2.51±1.60;术后12个月RQLQ的平均得分为(0.95±0.47),VAS的平均得分为2.62±1.72;术后24个月RQLQ的平均得分为1.35±0.50,VAS的平均得分为2.79±1.73,均低于术前平均得分。AQLQ平均得分术后6个月(4.01±0.60)、12个月(3.85±0.68)及24个月(3.66±0.75)均高于术前(2.91±0.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QLQ、VAS及AQLQ的P值均〈0.01)。结论鼻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能有效提高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治疗变席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经微波治疗后,肺通气功能及呼吸阻力受到的影响和变化。 方法 选取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43例,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微波治疗,功率选择30 W,启动时间4 s,针对下鼻甲黏膜下、中鼻甲前段以及鼻丘进行微波多点凝固。 结果 总有效率100%,显效30例(69.8%)、有效13例(30.2%)。未发生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呼气/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呼气量75%流速(FEF75)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力呼气量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量50%流速(FEF50)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有效改善,呼吸阻力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变应性鼻炎(AR)合并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整理26例AR合并哮喘且均经鼻内镜下行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以及哮喘控制量表(ACT)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年以上,采用SPSS 21.0统计学分析,VAS评分和RQLQ平均得分术后6个月(10.00±4.22、32.58±15.31)、1年(8.35±6.88、28.62±12.06)、3年(7.46±4.22、28.69±5.66)均显著低于术前(24.34±8.66、59.81±21.20);ACT评分术后6个月(22.65±1.52)、1年(22.27±2.27)及3年(22.85±2.38)均高于术前(20.92±2.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内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AR合并哮喘患者疗效显著且持久,哮喘临床控制水平、用药量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不同年龄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儿在经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ul immunotherapy,SLIT)后的起效时间及客观指标变化。方法对282例接受2年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AR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儿均为中重度粉尘螨AR患者,且均接受标准化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并辅以对症药物治疗。其中2~5岁年龄组83例,6~9岁年龄组102例、10~13岁年龄组97例。统计3组患儿在治疗前与治疗3、6、12、24个月时的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 TNSS)、药物总评分(total medication score, TMS)、视觉模拟量表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水平。结果①全体患儿在接受SLIT治疗3个月后TNSS、TMS和VAS都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6个月与治疗3个月比较,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70,P均>0.05);②经各不同年龄组间比较,2~5岁组与10~13岁组在治疗3个月时,TNSS、VAS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09、3.99, P<0.05);③接受SLIT半年后的EOS较基线明显下降(Z=-4.544,P<0.05)。结论舌下粉尘螨滴剂治疗3个月后,不同年龄组患儿均观察到疗效,高龄儿童组起效更快;加强对3~12个月龄患儿宣传教育和管理有利于提升和巩固疗效;EOS水平的变化与免疫治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疗效。方法将150例4~12岁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口服鼻渊通窍颗粒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疗效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VAS评分分别为:鼻塞(2.99±1.493)分、流涕(1.40±0.973)分、打喷嚏(1.37±1.583)分、总分(5.76±3.533)分;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VAS评分分别为:鼻塞(1.81±1.036)分、流涕(0.64±0.880)分、打喷嚏(0.71±0.969)分、总分(3.16±2.331)分。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临床症状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儿童变应性鼻炎T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正常儿童与变应性鼻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的差异。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随机检测儿童变应性鼻炎组16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组外周血中CE3、CD4、CD8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结论T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环节,可以作为变应性疾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