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目的:研究LAM/ITGα6β1/FAK信号通路在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后再通诱导萎缩性腮腺组织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后再通诱导腺体萎缩后再生动物模型。HE观察腮腺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检测LAM/ITGα6β1/FAK mRNA和蛋白的动态变化。结果:LAM、ITGα6β1表达量在再通后先减低,而后上调,到达峰值后减低。FAK在腮腺再生过程中逐渐升高。结论:LAM、ITGα6β1、FAK表达与导管结扎后再通诱导腮腺组织再生的过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后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5,PDCD5)的表达及其与腮腺细胞凋亡的关系,以期了解PDCD5在腮腺萎缩中的作用.方法 对66只Wistar大鼠建立腮腺主导管结扎动物模型,分别在结扎0、1、3、5、7、14、21、30、60、90和120 d(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获取腮腺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腮腺细胞中PDCD5的表达,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腮腺细胞的凋亡.结果 PDCD5蛋白在正常的腺泡细胞和导管细胞中呈低水平表达,均匀分布于胞质.腮腺主导管结扎后,PDCD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在结扎后3d腺泡细胞中PDCD5的吸光度值达峰值(1.261±0.048),胞质和胞核中均有表达.在结扎后1、3d,腺泡细胞中PDCD5的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导管细胞,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结扎后3d腮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高,腺泡细胞凋亡指数[(21.750±0.119)%]显著高于导管细胞[(5.720±0.2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CD5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腮腺主导管结扎诱导的细胞凋亡呈显著正相关(r=1,P=0.003).结论 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后PDCD5的表达与腮腺萎缩过程密切相关,PDCD5在腮腺结扎后的细胞凋亡途径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及再通后腺泡凋亡与再生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对大鼠右侧腮腺主导管双重结扎14 d后再通,建立腮腺组织萎缩后再生模型。分别于主导管再通术后0、1、3、5、7、10、14和21 d获取腮腺组织标本,应用HE和AB-PAS染色观察腺体的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腺泡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组织学观察见:主导管结扎14 d后腺泡萎缩、消失,导管样结构增多,酶原颗粒消失;主导管再通术后,腺泡再生,导管样结构减少,酶原颗粒数目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示:在主导管结扎14 d后PCNA散在表达,主导管再通1 d后表达增加,5 d后达峰值,7 d后降低并趋于平稳;主导管结扎14 d及再通后Caspase3表达水平持续较低,且平稳。各实验组间PC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spase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腮腺主导管持续结扎14 d后再通,萎缩的腺泡可再生,形态及功能均可恢复正常水平,表明主导管持续结扎14 d对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完全可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损伤诱导腺体萎缩的组织学变化规律。方法:建立54只Wistar大鼠右侧腮腺主导管结扎损伤诱导腺体萎缩的动物模型,分别于结扎术后0、1、3、7、14和30天获取各组腮腺组织,阿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特染检测腺小叶内酶原颗粒变化,马松三色(Masson)特染检测腺小叶内纤维结缔组织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腺体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一67)的表达。结果:主导管结扎后,AB-PAS/Masson观察见导管结扎后腺泡细胞萎缩、消失,酶原颗粒减少,腺小叶内纤维结缔组织逐渐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aspase3在主导管结扎7d组达峰值;Ki一67在主导管结扎3d组达峰值。各实验组间Caspase3及Ki-67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主导管结扎后可促使腺泡细胞萎缩、凋亡,分泌功能丧失,腺体逐渐纤维化,从而可避免腮腺区域切除术后涎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主导管结扎后损伤的下颌下腺中涎腺干/祖细胞,并对其特征进行研究.方法:结扎SD大鼠下颌下腺主导管,获得损伤模型;机械及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腺体细胞,获得类上皮细胞集落;挑取集落后梯度稀释法纯化获得类上皮单克隆细胞(涎腺干/祖细胞, salivary gland progenitor cells,SGP);利用α6β1整合素、层粘蛋白、β1整合素、角蛋白19分别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SGP细胞α6β1整合素、层粘蛋白、β1整合素、角蛋白19抗体阳性.结论:主导管结扎后损伤的下颌下腺中能分离出具有组织干细胞特征的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后B cell lymphoma 2(Bcl-2)、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在腺体萎缩过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2只Wistar大鼠进行不同时间点腮腺主导管结扎建立腮腺萎缩模型;分别于术后1、3、5、7、14、21、30、60、90、150、180 d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cl-2、Bax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主导管结扎后7 d多数腺泡细胞萎缩消失。Bcl-2和Bax在正常腺体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主导管结扎后不同时间点Bcl-2和bax在腺体中呈高表达,3 d时Bax表达达到峰值(1.99±0.10),21 d时Bcl-2的表达达到峰值(3.02±0.10),随后Bcl-2及Bax表达均降低。 Bcl-2/Bax比值在1~21 d升高,随后降低并趋于稳定。结论:腮腺主导管结扎后Bax、Bcl-2的表达与腮腺萎缩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整合素α1的表达与分布,及槟榔碱对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FB)表达整合素α1mRNA的影响,探讨整合素α1在OSF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整合素α1在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OSF早、中、晚期各20例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并采用半定量方法检测正常口腔黏膜组和OSF各组FB上整合素α1的表达强度.②采用RT-PCR法检测体外培养FB分别在0、10、20、40μg/ml浓度组别槟榔碱刺激下,整合素α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整合素α1表达低,主要分布于上皮基底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呈胞膜或胞质阳性,FB极少见阳性表达;而OSF病变组织中,除表皮基底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外,FB细胞膜及胞质内均见整合素α1的大量表达,炎症细胞上亦可见少量表达.OSF各期FB表达整合素α1均强于正常组(P<0.05),早中期组表达增高,晚期组表达降低,与中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照组整合素α1mRNA表达量低,在槟榔碱10、20 μg/ml浓度组表达逐渐升高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0μg/ml组出现下降与10μg/ml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槟榔碱通过刺激口腔黏膜FB表达与分泌整合素α1,进而诱导胶原合成增多,可能是OSF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α6β4整合素在上皮和肿瘤细胞移行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它不仅与半桥粒的组成密切相关,而且其介导的层粘连蛋白能够稳定富含肌动蛋白的细胞轴突并调节细胞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收缩力,同时对那些刺激移行和侵袭的信号分子也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对磷脂酰胆碱3激酶和RhoGTP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整合素α6对模拟微重力下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 hDPSCs)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以PLGA支架为载体,将采用酶消化法培养的hDPSCs接种在PLGA支架上,分普通重力组和模拟微重力组培养72 h,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α6(Integrin α6)、整合素αv(Integrin αv)、整合素β1(Integrin β1)、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磷酸化粘着斑激酶(phospho-FAK)的达;si-RNA转染hDPSCs,抑制整合素α6表达,DAPI荧光染色检测转染后hDPSCs在PLGA支架上的粘附数量,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hDPSCs中整合素β1、FAK、phospho-FAK的表达。结果:模拟微重力下, 整合素α6、phospho-FAK蛋白水平上调(P<0.05),整合素αv、整合素β1和FAK的蛋白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si-RNA转染的hDPSCs粘附能力、phospho-FAK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整合素β1和FAK的蛋白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模拟微重力下,hDPSCs在PLGA支架上粘附能力增强可能与整合素α6及其下游信号分子FAK的表达水平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主导管结扎的SD大鼠下颌下腺组织损伤模型,观察主导管结扎及再通后腺体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双重结扎SD大鼠下颌下腺主导管。部分腺体在6 d后摘取;其他腺体于6 d后松开结扎使再通,并于4、6、12、24 d后处死动物,取出腺体。通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组织化学变化。结果:主导管结扎6 d后,腺体中腺泡消失,导管样结构增生,导管细胞表达CK19;在增生导管及周围见α6β1、LN阳性细胞。松开结扎再通的导管在6 d后有成熟的腺泡细胞出现,24 d后有大量成熟腺泡形成,Amylases、PAS(periodic acid-schiff)、AQP-5均在腺泡细胞中表达。结论:导管结扎损伤后腺体腺泡萎缩,导管上皮增生。松开结扎再通后腺泡细胞再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α6β4整合素在上皮和肿瘤细胞移行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它不仅与半桥粒的组成密切相关,而且其介导的层粘连蛋白能够稳定富含肌动蛋白的细胞轴突并调节细胞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收缩力,同时对那些刺激移行和侵袭的信号分子也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对磷脂酰胆碱3激酶和Rho GTP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损伤SD大鼠下颌下腺中分离获得的唾液腺干/祖细胞(Salivary Gland Progenitor cells--SGPs)进行分析。方法:在结扎主导管的SD大鼠下颌下腺损伤模型中分离、培养类上皮单克隆细胞,利用α6β1整合素(α6β1 integrin)、层粘蛋白(LN)、β1整合素(CD29)、角蛋白19(CK19)分别进行免疫荧光学鉴定;CD29,CD90.1,标记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SGPs的α6β1 integrin、LN、CD29、CK19抗体阳性。流式细胞分析α6β1 integrin,CD29,CD90.1表达率分别为(94.99±4.04)%、(97.41±3.15)%、(98.81±1.58)%,CD29/CD90.1双标后表达率为(97.15±3.43)%。结论:SD大鼠损伤下颌下腺中获得的单克隆细胞具有组织干细胞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热环境与主导管结扎后SD大鼠下颌下腺内Integrinα6β1、CD90.1阳性细胞的增殖能力.方法:15只SD大鼠平均随机分为3组(n=5).加热组大鼠在(34.5±1)℃环境饲养48 h;结扎组下颌下腺主导管结扎6d;正常组予正常环境饲养.实验终点时摘除双侧下颌下腺腺体行组织学观察;流式细胞术分析腺体中Integrinα6β1、c-Kit、CD90.1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加热组下颌下腺体积重量最大,结扎组最小.流式细胞检测加热组、结扎组、正常组腺体内Integrinα6β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6.2±2.4)%、(16.9±2.6)%、(10.6±0.7)%(P<0.05),CD90.1阳性细胞分别为(33.0±5.4)%、(25.0±4.1)%、(18.1±3.4)%(P<0.05),c-Kit阳性细胞分别为(13.4±3.4)%、(13.8±3.0)%、(8.5±3.1)%,加热组与结扎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热环境比主导管结扎更能有效刺激下颌下腺内Integrinα6β1和CD90.1阳性细胞的增殖,但对刺激c-Kit阳性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体外研究亲水性喷砂酸蚀钛表面对成骨细胞黏附、铺展行为和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的影响.方法:钛片表面分别采用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sandblasted,large-grit,acid-etched,SLA)及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chemically-modified hydrophilic SLA,modSLA),在其表面接种人成骨细胞,对细胞黏附率、细胞铺展情况以及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SAS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骨细胞在modSLA表面的早期黏附率(1h、3h)显著高于SLA表面(P<0.05);接种3h后,modSLA表面的成骨细胞呈现更多的肌动蛋白结构和明显的成骨细胞骨架结构,细胞铺展更加明显,modSLA组细胞形状因子均值显著低于SLA组(P<0.05);免疫荧光分析显示,6h modSLA表面细胞内FAK的荧光强度高于SLA组(P<0.05).结论: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较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能显著增强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贴附,促进细胞骨架沿一定方向伸展,促进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胞的黏附力.  相似文献   

15.
腮腺主导管结扎后腺体的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导管结扎后腺体组织的生物学变化.方法:用SD大鼠建立动物模型,将其右侧腮腺主导管结扎;定期获取标本,制备组织切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形态计量等方法,观察术后不同阶段腮腺组织中腺泡、肌上皮细胞、导管及间质的形态变化及体积分数.结果:腮腺主导管结扎后,腺体组织开始萎缩,其中腺泡体积分数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抗糜蛋白酶(α_1-antichymotrypsin/α_1-ACT)、抗胰蛋白酶(α_1-antirtypsin/α_1-AT)及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在腺淋巴瘤和腮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对腺淋巴瘤的上皮的组织发生学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2例腺淋巴瘤和正常腮腺α_1—ACT、α_1-AT和TF的表达。结果α_1-ACT和α_1—AT主要分布于腔细胞,TF主要分布于基底细胞;腺淋巴瘤上皮成分和腮腺腺泡细胞、闰管细胞有相似的免疫表达特征。结论 腺淋巴瘤两层上皮细胞形态结构不同,功能分化有差异;腺淋巴瘤和正常腮腺组织腺泡细胞、闰管细胞之间可能存在组织发生学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后萎缩腮腺内肌上皮细胞(MEC)的转归规律。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右侧腮腺主导管诱导腺体萎缩,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正常腮腺及导管结扎后1、3、5、7、14、21、30、60、 100、150 d萎缩性腮腺的组织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定量分析MEC在腮腺萎缩不同时间点的数量及分 布情况。结果 组织学观察发现:腮腺主导管结扎5 d后,大部分腺泡细胞出现凋亡丧失,在腺体萎缩过程中形成 大量导管样结构,间质逐渐纤维化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结扎后5 d 内,MEC数量快速增加,随后其数量增长缓慢,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100 d时MEC数量达到峰值,其后快速减少; 在腮腺萎缩早期,MEC位于腺泡及闰管表面,呈星形或梭形,随着腺体的萎缩,最终呈梭形分布于导管样结构的外层。结论 在导管结扎后5 d内,MEC出现反应性大量增殖,随后数量增长缓慢,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腮腺的逐渐萎缩,100 d后MEC数量快速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抗糜蛋白酶(α1—antichymotrypsin/α1—ACT)、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及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在腺淋巴瘤和腮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对腺淋巴瘤的上皮的组织发生学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2例腺淋巴瘤和正常腮腺αl—ACT、αl—AT和TF的表达。结果 αl—ACT和αl—AT主要分布于腔细胞,TF主要分布于基底细胞;腺淋巴瘤上皮成分和腮腺腺泡细胞、闰管细胞有相似的免疫表达特征。结论 腺淋巴瘤两层上皮细胞形态结构不同,功能分化有差异;腺淋巴瘤和正常腮腺组织腺泡细胞、闰管细胞之间可能存在组织发生学联系。  相似文献   

19.
周洁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0):1021-1023,1027
目的:检测整合素α1、α2和β1在来源于药物性牙龈增生(drug-induced gingival overgrowth,DIGO)患者的牙龈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其与DIGO胶原聚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整合素α1、α2和β1在来源于DIGO和正常人群牙龈组织和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整合素α1在DIGO牙龈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性低于其在正常牙龈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P<0.01).而整合索α2和β1在2组牙龈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整合素α1在DIGO牙龈成纤维细胞中的低表达可能与胶原聚集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大鼠Ⅱ型糖尿病模型,检测并比较糖尿病大鼠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整合素α5β1和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水平,探讨Ⅱ型糖尿病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实验动物模型成功后,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种植组(C组)、正常对照组(C0组)、糖尿病种植组(T组)、糖尿病模型组(T0组)。在T组及C组大鼠右侧胫骨近骺端种植纯钛种植体,每组于植入2、4、8周分别处死4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整合素α5β1和FN表达水平。结果:种植术后2周和4周时,T组种植体周围整合素α5β1和FN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T组与C组间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水平接近,而T组FN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糖尿病可能通过改变种植体周围组织中整合素α5β1及FN表达,削弱了种植体骨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