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针对手术器械清洗灭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一体化运行的管理模式。方法采取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管理措施。结果一体化管理提高了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有利于器械消毒灭菌的全程监控。结论一体化管理提高了手术器械的管理质量,降低了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了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手术器械的运作模式及效果。方法自2009年12月以来,经研究决定将我院的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统一规划、一体化管理,主要包括手术室的敷料准备、器械准备以及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包装工作。比较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前后手术室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以及医院感染的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效果。结果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后,手术室的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评分和包装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前,管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前比较,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大大减轻,保证了手术器械的质量,延长了使用寿命。结论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手术室手术器械的清洗和包装质量,保证手术器械的质量,延长了手术器械的使用寿命;减轻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减小了手术室污染的可能性,并且有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3.
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介绍了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配置发放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将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统筹管理手术器械,减少了手术室护士非护理性操作,减少冗余环节,保证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也促进了消毒供应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体化规范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外来手术器械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内的外来手术器械150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前消毒供应中心内的外来手术器械150件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的外来手术器械采用一体化运作规范的管理方式,对照组中的外来手术器械未采用规范的管理方式.比较湿包的发生率和医生、护士的使用满意度.结果 两组中的外来手术器械进行器械清洗之后,检查其清洗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中的器械清洗合格率较高,使用满意率较高,对照组中的器械清洗合格率较低,使用满意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的器械经检测,灭菌效果较好,合格率较高,而对照组的灭菌效果较差,合格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一体化规范管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外来手术器械上的病原微生物,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2010年1月以来,我院将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充分利用消毒供应中心的卫生资源,对手术器械进行统筹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12月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清洗、包装再送往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灭菌,手术结束后随机抽取中等污染程度的止血钳、持针钳1 000件,设为对照组;2010年1月至今将手术室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包装、灭菌、发放等集中管理,手术结束后随机抽取中等污染程度的止血钳、持针钳1 000件,设为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外来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手术器械主要是指由外单位(厂家)带来医院手术室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如各种骨科植入物、内固定手术用的操作器械等。由于这些器械在不同医院频繁流动,给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特别是清洗及灭菌效果的可靠性,因此需要加强对其管理.以保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为规范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我院于2008年1月起,将所有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经专业清洗灭菌处理后,送手术室备用。现就外来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业务培训,严格按照器械清洗流程。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定期沟通。结果手术室的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管理后,器械的清洗质量得到保障,器械得到很好的保养。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进一步加强。促使手术室的器械清洗专业化,避免手术器械引起的医院感染,有利于手术器械的管理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为医院节约成本。同时进一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体化管理对外来骨科器械的管理效果.方法 将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外来骨科器械12 1836件设为对照组,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外来骨科器械28 5905件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将自行清洗的外来骨科手术器械直接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消毒,与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按清单核对器械数量、名称,查看器械的质量、清洁程度,并登记在专用登记本上,由器械公司业务员包装后灭菌.观察组将外来骨科手术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与护士进行交接,纳入供应室器械一体化管理,从接收、消毒、清洗、包装、灭菌及监测、储存、发放等各个环节进行持续记录与质量控制.观察实施一体化管理前后器械处理不合格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一体化管理后,外来骨科手术器械不合格率从7.1%下降到2.6%,灭菌的植入性器械100%落实生物监测.结论 重视外来骨科手术器械的质量安全,将其纳入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是有效防止医院感染发生和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徐玥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11):1716-1718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的90件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开展常规管理;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的90件手术器械作为研究组,开展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工作质量、清洗灭菌合格率、手术器械感染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环境管理、医疗器械管理、清洗和灭菌质量及包装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清洗灭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手术器械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消毒供应中心开展PDCA循环可显著提高科室工作质量及清洗灭菌合格率,减少手术器械感染事件的发生,提升医护人员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程运用质量协同管理链(QCM)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CSSD)手术器械再处理消毒管理质量及临床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某医院CSSD回收后待消毒灭菌的手术器械为调查对象,试验组500件器械采用全程QCM模式,对照组500件器械实施常规流程管理。评价2组手术器械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及发放质量,比较灭菌包内器械缺失、包装不合格、外标识错误和内敷料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调查相关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服务满意度。结果 实施QCM模式的试验组器械灭菌、消毒和一体机清洗等再处理合格率分别为100.0%、98.6%和98.4%,明显高于对照组(93.0%、95.0%和90.0%);包装不合格、外标识错误和内敷料错误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0.6%、0.4%和0.6%,明显低于对照组(2.4%、2.8%和2.8%);临床科室相关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00%vs 82.26%)。结论 采用QCM模式可有效提升手术器械再处理管理质量,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进器械装载方式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00件污染的手术复用器械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00,传统装载方式)与研究组(n=2000,基于器械的结构特点及清洗机清洗原理的改进器械装载方式)。比较两组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结果研究组的管腔类器械、轴节齿纹类器械、实体类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及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外观清洁度、轴节齿纹部清洁度、管腔清洁度、清洗质量及消毒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器械的结构特点及清洗机清洗原理改进器械装载方式,有利于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提高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管理模式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手术后需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的机器人手术器械1842件(包括机器人手臂器械、光学目镜及机器人腔镜器械及辅助器械)为研究对象。2023年3-5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858件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流程进行管理,设为对照组;2023年6-8月采用FMEA管理模式对984件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流程进行管理,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手术器械清洗流程中四项主要潜在失效风险因素的RPN评分结果、器械清洗质量评价结果以及器械清洗时间。结果 观察组中预处理不到位、器械未拆卸到最小单元、超声清洗温度不恒温、自动清洗机内器械叠放超载四个失效因素的RPN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别采用光源放大镜检测法、管腔器械内部照明装置检测法、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分别对2组器械清洗后的清洗质量进行检测,观察组三种检测方法清洗质量检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2组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MEA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 并保证器械良好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对腹腔镜手术器械集中管理灭菌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腹腔镜器械1778件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分散式管理腹腔镜手术器械1250件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器械灭菌效果、器械损坏情况及器械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灭菌、包装合格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器械损坏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器械管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腹腔镜手术器械集中管理有助于器械再生过程的质量控制,并减少器械损害,提高维护质量,改善腹腔镜手术器械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械热力消毒法与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法在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件非特殊感染手术器械分为A组和B组各50件,A组采用机械热力消毒,B组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比较两组清洗质量。结果:两组手术器械合格率目测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法比较A组合格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采用机械热力消毒法处理手术器械可提高清洗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黄石地区口腔器械消毒与灭菌质量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黄石地区口腔器械HBV污染现状,规范口腔器械消毒,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采用现场检查和抽检的方法,对口腔科诊疗环境及口腔器械上HBV-DNA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采集消毒前器械270份,检出HBV-DNA阳性21份,检出率7.8%;检测消毒后口腔器械127份,消毒合格率96.4%;检测灭菌器械143份,灭菌合格率79.1%。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口腔器械消毒工作存在问题,灭菌效果合格率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院手术器械有效的清洗方法,以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灭菌效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选择消毒供应中心回收污染器械1080件,分为3组,每组齿牙类器械300件,管腔类器械60件,分别接受直接机洗(A组)、酶泡+机洗(B组)、预洗+酶泡+超声+机洗(C组)进行清洗,评价清洁合格率并进行对比。结果 A组、B组、C组的合格率分别为81.1%、92.8%、96.9%,三组间及两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预洗+酶泡+超声+机洗的器械清洗方法的清洁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液在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静  邱春兰 《全科护理》2010,8(5):383-384
[目的]提供更加洁净的手术器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取使用后的手术器械450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用配制好的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液浸泡10min;B组用一般含氯消毒剂浸泡10min;C组用清水浸泡10min。3组浸泡后取出,按常规人工清洗方法抽样检查,比较3组器械清洗后目测的洁净度及残留血污染情况。[结果]A组清洁率及残留血检测试合格率与B组、C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液手术器械浸泡清洗可以提高清洗质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标准化流程在腹腔镜专业器械消毒灭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清洗消毒室应用标准化流程开展腹腔镜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观察应用效果。结果应用标准化流程后,本院腹腔器械灭菌合格率由91.2%提升至96.1%,腹腔镜器械隐血阳性率由39.5%降低至5.7%。结论标准化流程能够提升清洗消毒室的工作效率,提高腹腔镜器械灭菌合格率,降低腹腔镜器械隐血阳性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9.
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清洗、消毒、包装再送往供应室消毒灭菌(设为对照组);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消毒供应室对手术室器械实施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等一体化管理(设为观察组)。分别比较两种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器械包灭菌不合格率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的满意度。结果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一体化管理前的12.1%下降至一体化管理后的2.3%:器械包灭菌不合格率由10.0%下降到1.O%;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由86.0%上升至98.0%,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毒供应室实施一体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使用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可充分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减少医院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污染程度的医疗器械清洗后放置时间与微生物繁殖的关系,以寻找最佳的灭菌时机。方法:将手术后器械按污染程度分为3组,根据WS310.2-2009规定的清洗流程进行清洗,采用ATP生物荧光法、肉眼裸视法、较正视力法、蛋白残留试验法分别对清洗后的清洁度及放置不同时间梯度的污染状况进行检测并比较。实验数据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种方法对清洗后的轻度、中度、重度污染医疗器械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3组器械放置不同时间后的污染阳性率进行卡方检验,χ2=145.002,P〈0.05。说明清洗后放置时间不同,污染度也不完全相同,放置时间越长阳性率越高。对不同污染程度样本的污染阳性率进行卡方检验,χ2=28.473,P〈0.05,说明不同污染程度样本的污染度也不完全相同,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阳性率高于轻度污染。结论:轻度污染的医疗器械清洗后放置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中度、重度污染的医疗器械清洗后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