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予脑卒中患者MHI(改良人工膨肺)技术,采用临床对照研究,观察该技术对患者膈肌运动幅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的影响。  方法  遵循随机原则,选择脑卒中患者40名,随机分为治疗组(MHI技术及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进行B超下膈肌运动幅度观察、BI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膈肌运动幅度、BI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MHI技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的膈肌运动幅度,提升ADL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镜像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作业治疗,镜像组在作业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健侧上肢的镜像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 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Brunnstrom分期量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分别对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镜像组与对照组的FMA-UE、MSS、Brunnstrom评分、MBI均显著提高,且镜像组患者的以上评分明显优于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镜像组和对照组组内的改良Ashwort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间改良Ashwort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镜像疗法联合作业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镜像疗法可作为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郑刚  徐前纬  杨开仁 《浙江医学》2019,40(4):355-358
目的探讨膈肌锻炼结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疲劳(PSF)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4例PS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膈肌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疲劳严重程度量表评分(FSS)、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MBI、FMA、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膈肌锻炼联合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PSF患者的肺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疲劳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予脑卒中患者MHI(改良人工膨肺)技术,采用临床对照研究,观察该技术对患者膈肌运动幅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的影响.方法 遵循随机原则,选择脑卒中患者40名,随机分为治疗组(MHI技术及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进行B超下膈肌运动幅度观察、BI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M型超声评价健康成年人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膈肌运动的可行性,探讨膈肌运动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及M型超声在观察膈肌运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确诊COPD患者43人,其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选取年龄、身高、体质量与之接近的并且健康条件符合的43人作为对照组。应用M型超声观察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双侧膈肌运动幅度、加速时间、加速度等。肺功能的观察指标主要包括用力肺活量( 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article 1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 forced vital capacity rate of one second,FEV1/FVC)等。结果正常对照组平静呼吸时双侧膈肌运动幅度无明显差异,深吸气时左侧膈肌运动幅度与右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静呼吸及深吸气时,正常对照组和COPD组除左侧加速时间外,双侧膈肌运动幅度、右侧加速时间、双侧加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及COPD组深吸气时膈肌运动幅度与FEV1、FVC、FEV1/FVC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表明M型超声可以实时动态非侵入性的观察膈肌的呼吸运动,对于呼吸运动能够进行直接、准确、客观的量化评价,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六字诀联合膈肌松解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通过住院号单双数进行分组,将单数列入对照组,将双数列入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吸气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六字诀联合膈肌松解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吸气肌功能指标以及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FEV1、FEV1%以及FEV1/FVC、MVV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IF、MIP水平及MBI、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IF、MIP水平及MBI、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应用六字诀联合膈肌松解技术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与单独的吸气肌训练相比,该联合治疗方案可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吸气肌功能,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考虑普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分别进行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训练组)、常规康复训练(常规训练组),各51例。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测定膈肌运动功能[膈肌移动度(DD)、膈肌增厚率(DTF)、膈肌收缩速度],肺功能[肺用力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呼吸力学参数(呼吸压力、气道阻力、气道峰压),血气分析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训练2周、4周、训练完成后4周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训练后,联合训练组DD、DTF、膈肌收缩速度、FVC、FEV1、PEF、PaO2及SpO2改善程度均大于常规训练组(P<0.05);气道峰压、呼吸压力、气道阻力及PaCO2降低幅度亦大于常规训练组(P<0.05);训练2周、4周及训练完成后4周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常规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M型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膈肌运动异常。方法  将67例T2DM患者根据糖尿病病程分为两组,病程>10年为A组(32例),病程≤10年为B组(35例),正常对照组为C组(36例)。应用M型超声分别在平静呼吸,用鼻子用力深快呼吸,深呼吸时测量膈肌运动幅度,同时获得肺功能相关指标: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预测值[FEV1(%) of predicted]、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预测值[FVC(%) of predicted]、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FEV1/FVC)和肺活量(VC),并分析膈肌运动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平静呼吸时A、B、C组膈肌运动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鼻子用力深快呼吸和深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比较:A组<B、C组(P <0.05),B组<C组(P <0.05)。A组FEV1<B、C组(P <0.05),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C组[FEV1(%) of predicted]、FVC、[FVC(%) of predicted]、FEV1/FVC(%)及V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C组在深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均与FEV1、FVC及VC呈正相关(P <0.05)。结论  M型超声评价膈肌运动具有直接、便捷、非侵入性等优点,可以为糖尿病患者合并膈肌运动异常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的心脏康复运动,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再住院率。  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6MWT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ADL量表的躯体生活自理和工具性生活自理维度得分比干预前明显下降,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组6个月内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方案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双向折镜多维空间感觉刺激治疗脑卒中单侧忽略的疗效。  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单侧忽略患者,随机地划分为对照组(n = 25)和试验组(n = 25)。对照组患者接受日常的单侧忽略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上增加双向折镜多维空间感觉刺激治疗,40 min/次,5次/周,连续4周。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对患者进行患肢注意时间、Fugl-meyer平衡测定(FMA)、感觉、中线偏移角度、画图实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估。  结果  治疗前单侧忽略的忽略程度、ADL等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个治疗时间点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2周、4周时间因素随分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P < 0.01)。治疗后2组进行各项数据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双向折镜多维空间感觉刺激治疗能够改善单侧忽略患者忽略程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FOCUS-PDCA程序对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以即将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出院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期间符合要求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期间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延续性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FOCUS-PDCA程序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MBI、FMA和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在MBI、FMA、满意度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将FOCUS-PDCA程序应用于脑卒中延续性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基础疾病治疗和规范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入选2020年01月至2021年08月就诊于某医院的CHF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康复组(54例)。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在入选时和治疗3个月后采集以下指标:AT时VO2 /VO2max、Peak VO2/kg、Peak VO2 /VO2max、VE/VCO2;LVEF、LVEDD、LVESD;NT-ProBNP;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分;再住院率。  结果  干预后,康复组患者AT时VO2 /VO2 max、Peak VO2/kg、Peak VO2 /VO2 max、LVEF 均较对照组增高(P < 0.05);康复组VE/VCO2、NT-ProBNP、再住院率、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 < 0.05);2组LVEDD、LVESD无明显变化。  结论  心脏运动康复不仅能改善CHF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心脏泵血功能、血生化指标、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幸福指数、还能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与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下测量的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80例慢阻肺患者根据新版的COPD全球倡议分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郑氏卧位康复操联合呼吸排痰阀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均给予抗感染、解痉祛痰、氧疗等基础治疗。对照组进行缩唇腹式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郑氏卧位康复操联合呼吸排痰阀治疗,研究周期为12周。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CRP、IL-6、CD3+、CD4+、CD4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及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IL-6[6.11(0.82,10.83)pg/mL]和CRP[9.15(2.15,18.91)mg/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8.64(5.41,15.54)pg/mL、18.64(6.49,26...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躯干功能、平衡、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的影响,并与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进行疗效对比。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受试者和评估者盲,治疗师非盲。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n=15)每次接受30 min高强度躯干控制训练加15 min低强度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共45 min,每天1次,5 d);对照组(n=15)每次只接受45 min低强度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每天1次,5 d。躯干功能是主要结局指标,采用躯干损伤量表(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评估,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平衡、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采用Brunel平衡量表(brunel balance assessment,BBA)、改良的Rivermead移动指数(modified rivermead mobility index,MRMI)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在干预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评估。  结果  共纳入30例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2.93±13.51)岁,男性21例,女性9例。治疗前两组基线可比。最终27例完成规定的康复训练,试验组有2例中途退出,对照组有1例中途退出,评估者在这3例受试者接受第4次治疗后对其进行了结局指标的评估,结果纳入结果分析。两种干预方法都没有发生不良事件。两组患者治疗前,干预前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5 d后,TIS总表、TIS静态坐位平衡亚表、TIS协调亚表、BBA、MRMI和MBI得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躯干控制训练组治疗后对动态坐位平衡的改善更显著,TIS动态坐位平衡亚表分数的增加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躯干控制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躯干功能、平衡、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改善,且躯干控制训练比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更能改善动态坐位平衡。  相似文献   

16.
陈旭  杨晓芸  刘淑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6):3240-3245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宁夏人民医院呼吸科电子病历系统中抽取2015年就诊的COPD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患者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肺康复锻炼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6、9个月时,评估患者肺康复锻炼行为依从性、生活质量、肺功能。结果 干预后6、9个月时,试验组肺康复锻炼频率高于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CAT)评分低于对照组,肺康复锻炼行为阶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9个月时,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行为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