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目的:了解变异链球菌临床株体外生物膜形成规律以及不同pH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孔板培养,染色、分光光度测定法(A630)绘制体外不同pH条件下(pH=7.0~5.0)593号、18号菌株以及变异链球菌标准株(ATCC25175)的生物膜生长曲线。结果:体外变异链球菌各株在pH=5.0时均不能形成生物膜;pH=7.0时细菌生物膜形成表现为缓慢的非线性生长,12~24h生物膜开始成熟,24~36h出现一相对的生长停滞期;pH=5.0时对已形成12h的变链菌生物膜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经历12h的酸休克后各菌株的生物膜均能恢复生长。结论:变异链球菌在体外pH=7.0时于12~24h形成稳定的生物膜,该生物膜能抵抗一定程度的酸(pH=5.0)攻击,而浮游状态的细菌则不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密度感应拮抗剂呋喃C-30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早期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合成的密度感应拮抗剂呋喃C-30按终浓度10、100μmol/L分别配制于含变异链球菌的牛心脑浸液培养基,37℃微需氧培养24h,形成生物膜后,用生物膜定量分析仪检测生物膜形成的量。结果:100μmol/L呋喃C-30组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受到显著抑制,磁珠成像开始减弱和完全消失的时间均迟于对照组;生物膜开始形成后,其生物膜形成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喃C-30在100μmol/L浓度时能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其应用可能为龋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成熟初期可溶性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析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成熟初期不同时间点(16、18、20、22、24h)菌体可溶性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时间点菌斑生物膜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结果镜下见16h形成的生物膜主要由散在微菌落构成.随时间延长其菌落逐渐变大并与相邻菌落融合(18~22h).最终相互重叠(24h)。比较5个时间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中菌体可溶性蛋白未见特异表达的蛋白条带.且相同位置的蛋白条带在蛋白表达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条件下,可观察到变异链球菌菌落从聚集到重叠形成成熟生物膜的过程.16-24h成熟初期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中菌体可溶性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变异链球菌是人类龋病的主要致病菌,不仅在数量上优势明显,而且其产酸和耐酸能力较强,其生物膜黏附于牙表面是其毒性致龋的首要步骤。酪蛋白裂解酶P(ClpP)是细菌体内一种介导蛋白质水解的热休克蛋白,可清除细菌体内的变性蛋白质,影响细菌的生物膜形成并且在细菌对生存环境的诸多应激反应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本文就ClpP,变异链球菌ClpP,其他致病微生物的ClpP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变异链球菌是公认的牙菌斑生物膜主要致龋菌。龋病患者口腔检出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尤其是平滑面龋、根面龋以及低龄儿童龋等。文献报道在菌斑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白色念珠菌与变异链球菌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和拮抗作用,认为白色念珠菌通过上调葡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GTF)等多种表面蛋白和多糖,调控糖代谢从而影响变异链球菌的定植、增殖、生存与代谢产酸,增强其成膜致龋能力,而同时变异链球菌影响白色念珠菌的生存、致龋毒力、共聚集和黏附力。二者的相互作用是成膜致龋的重要推动因素,但可能存在时间或环境依赖性,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SPA)P是一类介导细菌黏附和生物膜形成的重要的黏附毒力因子,具有高度保守性.SPAP含有1 561个氨基酸残基,其线性结构氨基酸序列由前导肽区、N端、A区、V区、P区、C端和细胞壁锚着端组成.SPAP具有的淀粉样纤维特性,在细菌生物膜形成中十分重要.SPAP可与牙面获得性膜中的唾液成分结合,介导变异链球菌对牙面的初始黏附.SPAP通过分选酶转移肽共价结合到细菌胞壁表面,在内源性的表面蛋白释放酶作用下又可从细菌胞壁表面释放出来,从而使变异链球菌生物膜降解.本文就SPAP的结构、淀粉样纤维特性,变异链球菌黏附,SPAP各区在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对于龋病病因学和龋病防治的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变异链球菌是龋齿的主要致病菌,细菌表面多糖合成物、对牙面的黏附聚集、生物膜形成是其重要的生理学致病因子.高温需要(Htr)A是一种细菌细胞质的热休克蛋白,对于细菌耐受环境变化,特别是温度的增高,pH值和氧化还原电势的变化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HtrA与变异链球菌致病因子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链球菌合成的生态调节因子---对氨基苯甲酸(PABA)对变形链球菌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PABA影响细菌粘附的机制。方法 在不同PABA浓度(10-9g/L、10-7g/L、10-4g/L)的改良Carls- son液体培养基中厌氧培养变形链球菌,并采用微生物粘着碳氢化合物法测试细胞表面疏水性。结果 低浓度的 PABA可增强变形链球菌细胞表面疏水性,当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则可降低其细胞表面疏水性。结论 PABA可能通过降低细菌非特异性疏水作用而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粘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IgY)对变形链球菌合成葡聚糖的影响。方法 用蒽酮法测定各浓度组IgY使用后,定量菌在单位时间内合成葡聚糖的量。结果 IgY抗体对血清c型及血清g型变形链球菌合成胞外多糖均有影响,各浓度组IgY对合成胞外多糖的影响力有随着浓度升主而增强的趋势。1:16浓度组起有效,1:2浓度组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结论 IgY可以减少变链菌合成葡聚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株HtrA的表达与其致龋性和耐酸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了不同龋敏感性儿童口腔分离的变异链球菌共36株(高、低、无龋各12株),通过RT-PCR的方法对所有菌株HtrA的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此外,还检测了在分别含有10、20mmol/L乳酸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变异链球菌UA159菌株HtrA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高龋、低龋及无龋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HtrA mRNA表达存在差异,高龋组>低龋组>无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酸性环境下变异链球菌中HtrA mRNA的表达水平也发生了明显上调(P<0.01)。结论:HtrA基因的表达与变异链球菌的致龋性和耐酸性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含特异性抗变形链球菌IgY抗体喷雾剂对口腔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本试验遵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将40名年龄在20~24岁的受试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使用含特异性抗变形链球菌IgY抗体喷雾剂)和安慰剂对照组(使用不含特异性抗变形链球菌IgY抗体喷雾剂),每天用喷雾剂喷牙面2次,连续使用3周。分别在试验前、试验后1周、3周、停止使用喷雾剂1周后取右下第1恒磨牙菌斑进行微生物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使用特异性抗变形链球菌IgY抗体喷雾剂3周后变形链球菌计数和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百分率与基线相比明显下降(P<0.001)。对照组所有数据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含特异性抗变形链球菌IgY抗体喷雾剂对人群口腔菌斑中变形链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ELISA法检测重组乳链球菌HL107免疫后孕兔乳清特异性抗体水平,用^3H-胸腺嘧啶同位素标记技术观察特异性抗体变形链球菌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疫后孕兔乳清中有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产生,并且明显减少了变形链菌对唾液色被的羟基磷灰石的粘附,提示携带有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基因的重组乳链球菌HL107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乳清抗表面蛋白抗体降低了变形链球菌的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目前食品加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为研究对象,通过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较,研究高果糖玉米糖浆对变形链球菌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变形链球菌uA159分别接种于0.25%、0.5%、1%、3%、5%五组不同浓度TSB糖培养基培养18h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洗脱2次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540nm检测各试管中的A值,计算粘附比,行方差分析,比较粘附力。结果:4种饮食糖培养基的粘附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HFCS组的变形链球菌粘附比显著低于蔗糖组,与葡萄糖和果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5组浓度糖培养基的变形链球菌粘附比之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FCS对变形链球菌粘附力的促进弱于蔗糖,与葡萄糖和果糖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酸性环境对变形链球菌黏附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酸性环境对变形链球菌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课题组前期获得的变形链球菌(血清C型)临床分离株20株及参考株UA159.用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saliva coated hydroxyapatite,SHA)模拟口腔中牙面情况.各菌株分别在含3H并且初始pH分别为5.5和7.0的1%葡萄糖TPY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配成细菌悬液.菌悬液与SHA作用90 min,清洗、吸干,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各样本中黏附于SHA的细菌量.黏附量以每分钟闪烁计数值(CPM)表示.结果 pH 5.5与pH 7.0组变形链球菌对SHA的黏附量分别为469.433 3±272.640 8和3 447.343±2 837.814 9,P<0.05.结论 酸性环境抑制变形链球菌的黏附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寻求一种快速检测变形链球菌(S.mutans)和远缘链球菌(S.sobrinus)的方法,研究变形链球菌群在儿童猛性龋患者口中的分布。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S.mutans和S.sobrinus葡糖基转移酶基因(gtf)的特异性引物和小沟聚合物探针(MGB探针),对9株变形链球菌群参考菌株直接提取DNA及扩增纯培养后提取DNA分别进行检测,比较二者检测结果的异同。采集92例猛性龋儿童菌斑样本,用MGB探针进行实时检测。结果 采用MGB 探针可以特异性地鉴别S.mutans和S.sobrinus,直接检测和扩增纯培养后的定性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前者荧光出现的时间略迟。92例猛性龋患儿中S.mutans检出率为96.7%,S.sobrinus检出率为32.6%,所有检出S.sobrinus的菌斑样本均可检出S.mutans。结论 采用特异性MGB探针方法可以对菌斑中S.mutans和S.sobrinus进行实时检测, 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振荡培养对变形链球菌在两种修复材料表面粘附的影响。方法:将热凝树脂和钴铬合金试件各22个分别置于含变形链球菌悬液的试管内,随机分成两组,各11只试管,分别置于振荡培养箱和静止培养箱中培养24h。测定细菌粘附量,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振荡培养条件下,热凝树脂和钴铬合金材料表面变链菌粘附量低于同种材料静止培养组(P<0.01)。结论:振荡培养条件可减少变形链球菌在修复材料表面的早期粘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对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金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将3种牙科合金与变形链球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共同培养,以单纯培养基和空白组作为对照,8周后,进行电化学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电化学实验结果显示,镍铬、钴铬合金的自腐蚀电位绝对值及自腐蚀电流密度值均为培养基对照组低于变形链球菌组及空白对照组,且在变形链球菌组的合金表面不规则破裂孔明显增多。金合金各组自腐蚀电位和电流密度无统计学差异,金合金表面形貌无明显变化。结论:变形链球菌能增加口腔镍铬、钴铬合金的腐蚀倾向与腐蚀速率,但对金合金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