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位颅咽管瘤(ectopic craniopharygioma)的临床诊断、手术疗效及预后,以期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方法将收治的采用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3例异位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发病部位分别位于蝶窦、颞下窝1例,随访22个月,分别采用2次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并行放疗后肿瘤组织恶变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后鼻孔、软腭1例,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颞下窝1例,术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异位颅咽管瘤非常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切除目前仍然作为首选治疗方式,是否应行放射治疗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骨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总结鼻窦骨瘤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6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1例鼻窦骨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塞5例、溢泪2例、眼球凸出1例、头痛1例、视力下降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窦三维CT检查,确定骨瘤的位置和侵犯范围,完善视力、视野、眼压、视神经诱发电位(VEP)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眼科检查,麻醉方式均为全身麻醉及控制性降压,手术均在鼻内镜下完成,术中根据鼻窦CT范围选择具体的手术方式,选择恒定的解剖结构作为标志,尽量达到骨瘤的完全切除,同时采用鼻中隔带蒂黏膜瓣覆盖术腔,促进术腔上皮化,术后1周复查鼻窦CT,术后定期门诊复诊。结果术后1周复查鼻窦CT显示肿瘤彻底切除 9例,部分切除2例,随访26~76个月,患者较术前症状明显好转,其中头痛、鼻塞及溢泪症状均消失,2例视力下降患者中1例视力有部分提高,但1例眼球凸出患者在术后1年复发,转外院治疗,现已失访,其余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骨瘤安全、有效、微创,术前鼻窦CT可为鼻内镜手术提供可靠的保障,术中选用恒定的解剖结构定位肿瘤边界,以求骨瘤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下咽后壁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下咽后壁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9例下咽后壁鳞状细胞癌患者,按照性别、是否保留喉功能、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手术方法及治疗方式分别分组,分析不同分组之间生存率的差别。结果下咽后壁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52%、38%。下咽后壁癌N分期以及临床分期越早,生存率越高。结论只要选取了合适的手术入路保证肿瘤完整切除,可以保留患者的喉功能,并且对咽功能进行修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规范化修正性手术,并在围手术期进行规范化的综合处理,对患者进行术后12个月以上随访,观察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68例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1年,不伴鼻息肉41例,总有效率为90.2%,伴鼻息肉27例,总有效率为81%,均未发生严重眶内及颅内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疗效显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弯喉罩在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鼻内镜手术的成年非肥胖鼻窦炎患者1381例,分为插管组和喉罩组,共匹配出35对。记录入室(T1)、插管后(T2)、手术开始(T3)、拔管时(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脉搏氧饱和度;插管后、手术开始5分钟、手术开始30分钟和手术结束时气道峰压;术中麻醉药用量;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入室和出室评分、不良事件。结果 喉罩组T2、T3和T4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拔管时间和拔管时呛咳发生率低于插管组,入室评分高于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脉搏氧饱和度和出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弯喉罩用于非肥胖鼻窦炎患者的鼻内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鼻颅底恶性肿瘤术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1例鼻颅底腺样囊性癌术后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鼻颅底危重症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和指导康复训练。结果经过医护13 d的个体化精细治疗与护理,患者颅底术区愈合良好,急性脑梗死症状基本缓解,肢体活动基本自如,转入康复治疗。结论鼻颅底恶性肿瘤病变范围大,解剖位置复杂,手术切除及修复难度大,患者术后潜在并发症多,通过对手术患者及时准确的观察及评估,进行早期预警识别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或者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严重后遗症的发生,保证患者顺利进入康复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锁骨上皮瓣在喉咽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应用带蒂锁骨上皮瓣修复喉咽癌术后缺损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带蒂锁骨上皮瓣修复缺损,皮瓣面积(6~20) cm×(4~6.5) cm。记录皮瓣制备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皮瓣存活情况及供区愈合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皮瓣制备时间平均为30 min(25~35 min),术中总出血量平均为56 ml(50~80 ml),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平均为6.6 d(5~10 d)。5例患者的锁骨上皮瓣均存活,无一例坏死。供区缺损均直接拉拢缝合,无伤口感染及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锁骨上皮瓣具有制备技术简便,修复缺损可靠,伤口美观,局部功能损伤少,无需显微血管吻合等优点,可用于喉咽癌缺损修复手术。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电磁导航技术在鼻颅底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 2017 年 8月—2019 年 2月应用电磁导航技术行 15例鼻颅底手术,患者病变范围涉及蝶窦、鞍区、咽旁隙、颈静脉孔区、筛顶、蝶骨平台等解剖区域。术前均完善 CT、MRI 等影像学资料,录入导航系统行三维重建,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涉及复杂、重要解剖结构时使用导航系统进行定位。结果15例手术中1例鼻颅底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约1 000 ml,余手术出血均可控。15例手术术中均未出现重要结构损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5 例患者术后随访3~20个月,1例鼻颅底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12个月复查考虑肿瘤复发。结论电磁导航技术应用于鼻颅底手术中,安全、精准,手术并发症少,特别适用于解剖结果变异、修正鼻内镜手术、病变广泛的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针对性的量表对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评价初次与再次鼻-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术后各个测定时点的生存质量状况。方法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ino nasal outcome test 20,SNOT 20)等症状及QOL量表,及鼻内镜检查量化评估评分法(Lund Kennedy 评分法)对30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再次手术(revisio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RESS)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进行随访,与40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初次手术(primary ESS,PESS)患者术后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1年后VAS总体症状评分,SNOT 20量表的20个条目总分与5大条目的总分等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术后鼻内镜评分亦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的SNOT 20量表条目总分指标横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影响患者最大的五个问题分别是:需要擤鼻涕、鼻涕倒流、流脓鼻涕、头昏、夜间睡眠质量不好。术后相应问题均有改善,但是相比较初发组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再次手术组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组术后“忧虑”条目的情况有明显差异。结论不论对于初次还是再次手术患者来说,鼻内镜手术是一个可重复进行、能显著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治疗方式。经过手术后,需要擤鼻涕、鼻涕倒流、流脓鼻涕的症状有待进一步解决,对于复发再次手术组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出现的对于鼻内镜手术患者“忧虑”的情况,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病情解释和心理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中能够直视肿瘤、无脑组织牵拉,已广泛应用于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突破了传统的限制,提高了鞍上肿瘤及海绵窦区域肿瘤的切除率。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是目前关注的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内镜下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鞍区病变切除,结合国内外该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0例均实现肿瘤全切除,无死亡病例。15例无任何并发症,4例出现1项并发症,1例出现2项并发症。仅1例术后新发视力、视野损伤;2例新发一过性尿崩;2例出现新发垂体功能减退;2例术中保留垂体柄,垂体功能并未见明显变化;2例术后感染,予抗生素治疗控制良好。术后随访:2例在术后8、18个月垂体核磁示可疑复发,其余最长随诊时间12个月复查时没有任何复发迹象。保留垂体柄的患者术后7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均比较乐观。颅底重建技术的发展极大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手术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基于新的麻醉和止痛技术的发明、微创手术的发展以及减少手术应激反应药物的发现,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得以提出与推广,并成为国际医疗领域新潮流。ERAS理念贯穿整个围手术期,并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措施,以患者为核心,以循证医学及多学科合作为基础,其核心理念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手术应激对患者心理及生理上的不利影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改善就医体验,进而合理使用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鉴于头颈部肿瘤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且手术创伤大,手术方式复杂,往往导致患者术后康复缓慢,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故将ERAS理念引入头颈外科有助于推动现有诊疗模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窦内镜术(FESS)术前术后处理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101例鼻窦手术,从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处理分析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 101例患者手术疗效良好,其中3例经过复查恢复良好。结论 鼻窦内镜术的合适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5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青少年男性,所有患者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其中9例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然后在内镜下切除肿瘤;另7例术前没有行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患者直接行鼻内镜下电凝切断蝶腭动脉辅助超声刀技术切除肿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10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避免了术前DSA的并发症及手术风险。结论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是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前是否选择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分期以及术者的临床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手术后鼻腔内填塞注入盐酸罗哌卡因的高膨胀止血棉(Merocel)缓解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鼻-鼻窦炎患者68例术后鼻腔内填塞注入盐酸罗哌卡因的高膨胀止血棉作为观察组。同期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38例,术后鼻腔内填塞注入生理盐水的高膨胀止血棉作为对照组。术后疼痛分成鼻部疼痛、门齿疼痛、额部疼痛及整体疼痛4个症状,并且在术后第1天与第2天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手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对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地缓解,特别是鼻部疼痛及总体疼痛明显比对照组轻(P<0.01)。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术后高膨胀止血棉内注入盐酸罗哌卡因填塞鼻腔可以明显缓解术后鼻部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入路治疗上鼓室胆脂瘤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耳内镜手术的35例(35耳)中耳上鼓室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2.8岁;病程2~20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在全麻耳内镜下手术,根据胆脂瘤大小决定手术范围。12例行上鼓室重建,10耳听骨链破坏或缺失者,行部分人工听骨重建(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PORP)。结果35耳上鼓室胆脂瘤病灶均彻底清除,未出现面瘫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患者鼓膜愈合良好,移植物形态良好。耳内镜检查或者颞骨薄层CT检查未见胆脂瘤复发,术后听力提高22例(62.8%),听力无变化10例(28.6%),听力下降3例(8.6%),平均气导听阈与气骨导差均有改善,术后0.5、1、2、4 kHz平均气导听阈为(29.234±8.38)dB,与术前的(43.64±8.38)d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1、2、4 kHz平均气骨导差值为(15.27±6.74)dB,与术前的(28.27±5.94)d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经外耳道上鼓室胆脂瘤切除术是有效的手术方法,复发率低,听力改善明显,与传统显微镜手术相比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2 different anesthetic techniques on 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superior pharyngeal flap surgery. DESIGN: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ingle-blind study. SETTING: Large referral hospital. PATIENTS: One hundred patients undergoing superior pharyngeal flap surgery for the correction of velopharyngeal insufficienc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equal groups to receive either isoflurane or propofol-based anesthesia. INTERVENTIONS: Following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with fentanyl citrate and propofol,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either isoflurane or propofol for the maintenance of general anesthesia. The inspired isoflurane concentration and propofol infusion rate were adjusted to maintain a stable depth of anesthesia as judged by clinical signs and hemodynamic responses to surgical stimuli. MAIN OUTCOME MEASURES: Recovery from anesthesia, recovery from surgery, and earl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groups were similar in age, weight, height, induction time, surgery time, extubation time, and anesthetic time. The time (mean +/- SD) required to achieve a maximal Steward Recovery Score was 7 +/- 14 minutes in the propofol group compared with 32 +/- 28 minutes in the isoflurane group (P<.04).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 satisfaction scores, time to first swallow, drinking time, and time to "home readiness" were noted. Overall, 17 patients (17%) developed airway-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2 of the patients (2%) were accounted as severe. Two patients (2%) bled from the operation site. However,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groups. CONCLUSIONS: When compared with isoflurane administration for maintenance of general anesthesia, propofol-based anesthesia was associated with more rapid mental and psychomotor recovery. However, airway-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home readiness"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groups.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甲状舌管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和准确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报道2例甲状舌管癌患者的诊治过程,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2例患者术前均被误诊为甲状舌管囊肿,常规行Sistrunk手术,术后病检1例为甲状舌管乳头状癌,另1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结合术中所见最后诊断为甲状腺舌管乳头状癌,2例术后复查甲状腺功能均正常,复查甲状腺超声未见明显恶性肿瘤特征,均未行甲状腺手术治疗,1例未做任何其他补充治疗,随访8年无局部复发和转移,另1例行甲状腺素抑制治疗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甲状腺舌管癌临床罕见,术前易误诊为甲状舌管囊肿,术前超声及增强CT有助于诊断,需病理确诊,手术方案的制定需综合考虑,病理分型决定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带钳Hopkins潜窥镜在小儿肺段支气管异物取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7例肺段支气管异物患者,其中5例为二次手术,以仿真支气管CT和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全身麻醉下,从硬性支气管镜套入带钳Hopkins潜窥镜,Hopkins潜窥镜接电视监视系统,直视下将肺段支气管异物取出。结果27例患者均成功将异物取出,无开胸取异物、气管切开口取异物及死亡病例,5例二次手术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转ICU病房,其他患者无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带钳Hopkins潜窥镜可在直视下钳夹并取出异物,提高小儿肺段支气管异物取出的精确性,避免了开胸取异物,减少了并发症及术后残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手术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科行腺样体切除术的103例患儿,对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的4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耳鼻咽喉手术全麻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术前焦虑、麻醉维持方式、使用右美托咪啶、术后疼痛、术后镇痛与躁动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5岁、术前焦虑、全凭吸入七氟醚、使用右美托咪啶、术后疼痛与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相关(P〈0.05)。结论耳鼻咽喉手术全身麻醉患儿年龄〈5岁、术前焦虑、全凭吸入七氟醚、使用右美托咪啶及术后疼痛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RS)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AFRS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以鼻内镜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51例患者病情完全控制;3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经再次手术和综合治疗,全部治愈,随访2~5年,未见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是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少术后复发。综合治疗和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