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综述智能化创伤急救模拟人的研发及应用现状,为推动模拟训练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资料来源与引用国内外智能化创伤急救模拟人开发及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回顾总结国内外智能化创伤急救模拟人的主要产品类型,分析各类模拟人的优势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结论 国内外研发的智能化创伤急救模拟人主要包括SimMan(3G)综合模拟人、Gaumard综合无线急救创伤模拟人、Caesar综合智能创伤系列模拟人、“勇士”系列创伤模拟人、JC-E系列战创伤模拟人等,能够逼真模拟伤情,联动多种医疗仪器设备,开展高质高效急救仿真训练等。但也存在适应性不足、智能化程度不高和维护专业需求较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低体温战创伤智能模拟人在卫勤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某部寒季卫勤训练中,将56名无低体温伤救治训练经验的参训人员(医师24名,护师32名)随机分为A组(医师12名)、B组(医师12名)、C组(护师16名)、D组(护师16名)共4组。A组、C组利用低体温战创伤智能模拟人进行低体温战创伤救治训练;B组、D组利用标准化模拟伤员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对各组参训人员进行低体温战创伤救治能力考核。结果 B组伤情评估分级评分、冻伤的创面处理评分、体表复温的操作评分、综合救治措施评分、总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冻伤的创面处理评分、体表复温的操作评分、综合救治措施评分、总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体温战创伤智能模拟人可提高低体温战创伤救治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4.
5.
目前便携式超声已经广泛运用到急诊、重症监护、麻醉等相关领域并取得成就。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便携式甚至口袋型超声机出现并得到应用,便携式超声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也逐步得到发掘及认可。本文旨在阐述目前国内外便携式超声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紧急气道管理及其他创伤相关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7.
创伤严重度综合评定计分法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总结创伤严重重度综合评定计分法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以达到快速救治、快速分流,改变既往轻、中、重创伤患者集中救治的做法。方法结合本创伤中心创伤患者的伤情严重度,采用国内吴恒义等设计的创伤严重度综合评定讲分法,即“吴氏”计分法(包括创伤、生理参数和附加分)对救治的1120例创伤患者的创伤严重度评分法进行计分。15~24分为重度患者(812例),25~34分为危重度患者(234例),≥35分为极危重度患者(74例)。结果通过综合评定计分法,对轻伤员集中处置,重伤员优先抢救,并总结出创伤患者救治成功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创伤病人计分值越高,则病情越重,重伤员优等抢救,死亡率较高。结论创伤医院使用创作严重度评分法的基本原则是比较创伤患者伤情严重性,以正确诊断并采取快速有效的救治措施,降低创伤患者的死亡和伤残率;有利于判断创伤患者的预后,对指导创伤急救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设计搬运训练模拟人系统。方法引用开源的第三方库文件实现了蓝牙无线通讯,通过异步线程的方式读取、处理数据后,利用自定义的曲线绘制控件实现曲线绘制,并利用WinForm标准控件库中的PictureBox控件实现二维动画的显示,完成界面设计。结果与结论通过底层硬件采集数据后,搬运训练模拟人系统读取分析数据后,实时显示颈椎、胸椎、腰椎、加速度等数据曲线以及相应的动画,培训人员可通过各项操作数据的趋向性信息及统计报告观察操作效果,从而避免不恰当搬动而加重脊髓损伤,防止伤情的发展与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搬运训练模拟人系统。方法引用开源的第三方库文件实现了蓝牙无线通讯,通过异步线程的方式读取、处理数据后,利用自定义的曲线绘制控件实现曲线绘制,并利用WinForm标准控件库中的PictureBox控件实现二维动画的显示,完成界面设计。结果与结论通过底层硬件采集数据后,搬运训练模拟人系统读取分析数据后,实时显示颈椎、胸椎、腰椎、加速度等数据曲线以及相应的动画,培训人员可通过各项操作数据的趋向性信息及统计报告观察操作效果,从而避免不恰当搬动而加重脊髓损伤,防止伤情的发展与转归。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观念的更新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损害控制外科和微创技术已在创伤急救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显著提高了创伤急救的成功率.本文简要回顾损害控制外科的发展,并就新近在诊疗中出现的一些微创技术,例如超声、腔镜、介入、穿刺引流、生物力学固定等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对各种微创技术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CRAMS(circulation,respiration,abdomen,motor,speech)评分系统评估急性创伤住院患者预后的实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创伤住院患者1802例的临床资料,分别行CRAMS评分和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以出院日期为观察终点,结局为观察指标,作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ISS评分为参照,计算相应的预测指标,比较CRAMS评分预测急性创伤住院患者结局的价值。结果所录入1802例伤员病死率为5.77%;CRAM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95%CI:0.870~0.900),IS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0.773—0.811),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Z=4.280,P〈0.001);判断“潜在危重症”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CRAMS≤7分、ISSI〉22分;CRAMS评分对危重症患者死亡预测的灵敏度优于ISS评分(x2=16.910,P〈0.001),特异度低于ISS评分(x2=5.260,P=0.022),准确度与I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x2=0.693,P=0.405)。结论CRAMS评分对急性创伤住院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并优于ISS评分;CRAMS评分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反映病情及时可靠,有利于院内创伤患者危重症的早期发现与救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往的创伤医疗救治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医学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大数据共享背景下的5G技术助力创伤急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并已在一些救治过程中尝试应用。探索出更多5G技术应用于创伤识别、救治及预防的新场景,有望实现区域急救资源合理调配、生命体征信息实时传输及创伤救治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胸腔镜技术的进步促使其在胸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优点和缺点也非常明确。胸腔镜手术收费高,并且在使用胸腔镜行胸部创伤急救时,常常需要中转开胸治疗,反而增加手术创伤。胸部创伤急救中是否有必要广泛应用胸腔镜技术,究竟应该进行传统的开胸手术还是应用胸腔镜技术,许多胸外科医生难以快速做出判断。为此,本文从胸腔镜技术的优点、缺点,在胸部创伤中的应用范围、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对这一技术救治胸部创伤的进展进行总结,为胸外科医师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骨创伤治疗仪在创伤性骨折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治疗组加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治疗时间每次40 min,1次/d,10 d为1疗程,共4个疗程.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骨创伤治疗仪能明显加快骨的愈合速度,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8.
骨创伤治疗仪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创伤治疗仪在创伤性骨折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治疗组加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治疗时间每次40min,1次/d,10d为1疗程,共4个疗程。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骨创伤治疗仪能明显加快骨的愈合速度,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急救绿色通道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1月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60例创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6例非绿色通道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机制、ISS及失血量等指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60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3%,对照组46例患者死亡5例,死亡率为11%(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问、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结论 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显著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保证了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二维码(quick response,QR)在创伤数据录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0名护理人员前瞻性对2016年1月—2018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患者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院前信息、急诊科、放射科/实验室检查、手术/ICU处置、咨询、出院信息、财务)分别进行手动录入(手动录入组,n=15)和二维扫码录入(扫码录入组,n=15),对比两组的录入时间、准确性以及系统可用性量表(SUS)评分。结果15例患者创伤数据:扫码录入组录入用时间(53.7±1.4)min显著少于手动录入组(75.0±1.8)min;25例患者创伤数据:录入时间,扫码录入组vs.手动录入组:(83.7±1.7)min vs.(106.4±10.7)min;30例患者创伤数据:录入时间,扫码录入组vs.手动录入组:(98.5±2.8)min vs.(128.1±2.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动录入和扫码录入的准确率随录入人数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但两组录入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扫码录入组SUS评分(78.4±9.1)分,显著高于手动录入组(61.5±8.3)分(P=0.002<0.05)。结论通过二维码扫描可以完成创伤数据录入工作,并能提高创伤数据录入效率,且更容易被工作人员接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