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临床诊断疱疹性口炎与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的病原学特点,并进行比较。 方法 选择2015年3月1日—8月31日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口炎病例60例和疱疹性咽峡炎50例纳入本次研究,胶体金法检测EV71、CoxA16两种肠道病毒,ELISA法检测疱疹病毒Ⅰ型、Ⅱ型,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5’-UTR基因片段、EV71 VP1及CoxA16 VP1基因片段,PCR法检测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糖蛋白基因片段,比较2种疾病病原学的差异。 结果 疱疹性口炎病原学PCR结果显示:疱疹病毒检测阳性例数38例,肠道病毒检测阳性例数18例,另有4例未明确病原;IgM结果显示:疱疹病毒阳性例数35例,肠道病毒阳性例数11例。疱疹性咽峡炎病原学PCR结果显示:疱疹病毒检测阳性例数2例,肠道病毒检测阳性例数38例;IgM结果显示:疱疹病毒阳性例数2例,肠道病毒阳性例数35例。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口炎与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例,部分病原学结果存在交互。 结论 疱疹性口炎和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诊断可能存在一定的混淆,通过ELISA法和胶体金法,可快速确定病原,而PCR检测方法在部分难以明确病原的病例可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分析仪监测磷酸肌酸激酶(CK)及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疱疹性咽峡炎观察组CK、CK-MB、LDH、AST异常率高于健康组、差异非常显著。疱疹性咽峡炎观察组心肌酶值(U/L)明显高于健康组,其中CK、CK—MB、LDH、AST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意义。结论: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可明显影响心肌酶学的改变,对该病患儿应常规行心肌酶测定和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分析仪监测磷酸肌酸激酶(CK)及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r-羟丁酸脱氢酶(r-HBDH)。结果:疱疹性咽峡炎观察组CK、CK-MB、LDH、异常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疱疹性咽峡炎观察组心肌酶值(U/L)明显高于健康组,其中CK、CK-MB、L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可明显引起心肌酶的改变,部分患儿心肌损伤,对病患儿应常规行心肌酶测定和心电图检查,早期诊治心肌受损,减少心肌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体内肠道病毒(EV)、巨细胞病毒(CMV)和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病毒核酸,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394例,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RNA以及CMV、HSV-1病毒DNA。结果检出EV71阳性83例,Cox A16阳性79例,其它EV阳性124例,EV总检出率为72.6%;CMV阳性87例;HSV-1阳性21例。EV71合并CMV阳性10例,Cox A16合并CMV阳性11例,其它EV合并CMV阳性21例;EV合并HSV-1阳性2例,HSV-1合并CMV阳性1例。合并CMV感染在EV71和Cox A1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V合并EV感染率高于HSV-1合并EV(P0.01)。患儿中有69例发展成重症病例,其中单纯EV71阳性26例,单纯Cox A16阳性12例,其它EV阳性6例;单纯CMV阳性5例,单纯HSV-1阳性2例;EV71合并CMV阳性8例,Cox A16合并CMV阳性6例,其它EV合并CMV阳性4例。EV71感染重症率高于Cox A16感染(P0.01),且Cox A16重症率高于其它EV病毒感染(P0.05);单纯CMV和HSV-1感染重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感染重症病例的发生率均高于单个EV病毒感染(P0.01)。结论 EV、CMV和HSV-1检测对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疱疹性咽峡炎也可出现重症病例,双重感染对病程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疱疹性咽峡炎50例(疱疹组)和一般上呼吸道感染68例(普通组)患儿CK-MB和c-TnI进行检测。结果疱疹组和普通组CK-MB的平均值分别为(37.36±25.69)U/L和(23.88±12.34)U/L;二组c-TnI阳性率分别为79%和19%;二组患儿CK-MB和c-T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疱疹性咽峡炎较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更易引起心肌损伤,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要提高警惕,注意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早期血象变化情况,探讨其辅助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对11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发病早期采集EDTA-k2抗凝静脉血,使用Sysmex XT-2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分析,同时对符合复检要求和医生申请镜检的共76份标本推片作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两种结果进行整体综合分析。结果 11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早期血常规结果中,WBC计数高同时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及绝对值高者58例,占50%;WBC计数低同时淋巴细胞百分率及绝对值高者46例,占39.7%。76份血涂片镜检结果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比例>5%者28份,其中在20%-30%范围者3份;异型淋巴细胞比例>2%者32份,其中在5%-10%范围者12份,大于10%者4份。红系和血小板系无显著变化。结论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A组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但血常规结果显示早期大约有50%的患者合并细菌感染,血涂片结果显示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双重性。及时检查患者血象可辅助临床医生鉴别诊断疱疹性咽峡炎及感染类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南医学研究》2019,(12)
目的分析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血常规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发病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采集EDTA-K2抗凝末梢血,使用希森美康-XN350血细胞分析仪对患儿血常规进行分析,将符合医生镜检申请和检查要求的75例血涂片作为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 80例早期发病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血常规结果:白细胞(WBC)计数较低的患儿,50.0%(40/80)淋巴细胞百分率和绝对值较高;WBC计数较高的患儿,47.5%(38/80)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和绝对值较高。75例镜检血涂片结果,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比例超过5%的有27例(WBC计数较高),其中3例在20%~30%,中毒颗粒常见的中性粒细胞为3%~5%,临床诊断属于合并脓性急性化扁桃体炎Ⅱ°;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超过2%的有32例(淋巴细胞计数较高),其中11例在5%~10%,3例超过10%;4例异型淋巴细胞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比例明显上升。结论疱疹性咽峡炎多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早期患儿血常规检查中,50%存在合并细菌感染情况,血涂片结果表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双重性。对患儿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诊断疱疹性咽峡炎和该疾病感染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2021年深圳地区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深圳地区哨点医院210例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的基本信息及其咽拭子、肛拭子和粪便样本408份。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肠道病毒检测,采用半巢式PCR结合测序分析进行肠道病毒分型。结果 21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平均年龄(2.7±1.7)岁,疾病流行高峰在春季,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口腔疱疹。咽拭子和肛拭子样本的阳性率一致且一致性较高(Kappa=0.785,P=1.000)。粪便样本的检出阳性率高于咽拭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0,P<0.001)。总肠道病毒阳性率为84.8%,共检测出7种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2型(CV-A2)、CV-A4、CV-A5、CV-A6、CV-A10、CV-A16和CV-B3,其中CV-A4(38.8%)和CV-A10(35.4%)占比较高。不同月份的病原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44,P<0.001)。感染CV-A16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 相似文献
10.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病原、传播途径和手足口病相似,但发病率高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大部分临床过程呈自限性,但个别患儿可进展至手足口病,出现心、肺、脑等脏器功能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因其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及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发布了《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为进一步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识别疱疹性咽峡炎,规范治疗,减少因其所致的重症病例,降低死亡率,本文在此就专家共识作一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80例用炎琥宁5~10 mg/(kg·d),对照组80例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结果 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2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P<0.01).结论 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疱疹性咽峡炎为小儿时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特殊类型 ,好发于夏秋季 ,发病率较高。我院门诊对诊断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试用阿昔洛韦治疗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5— 10月 ,我院儿科门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1] 患儿 79例 ,年龄 6个月~ 5岁 ,病程 1~ 3d。全部患儿均有突然发热、拒食、流涎、舌腭弓、扁桃体、咽腔疱疹。年长儿述咽痛、头痛。随机分为二组 ,观察组 4 0例 ,男 2 5例 ,女 15例 ,年龄 7个月~ 4 .5岁 ;对照组 39例 ,男 2 3例 ,女 16例 ,年龄 6个月~ 5岁。二组年龄、性别、病程均差异无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发展为手足口病的早期特征,以便对症施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为单纯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研究组为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手足口病患儿。对其相关生理变化以及生化指标等进行监测,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白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等血常规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体温、热程、呼吸、心率以及血压等相关生命体征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消化系统病变发生率为6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67%(P<0.05);其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为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如果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表现为热度高、热程长、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同时存在食欲减退、呕吐腹泻以及嗜睡等,则有极大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应当尽早预防并对症施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3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实施对症护理。结果经对症护理后,所有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对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实施对症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痊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炎琥宁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炎琥宁冻干粉5-10mg/(kg·d)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子利巴韦林10mg/(kg·d)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ml静脉滴注,两组各1次/d,疗程3~5 d.结果 炎琥宁在退热时间、疱疹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炎琥宁是目前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一种有效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吉林医学》2018,(2)
目的:观察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早期免疫功能变化,以便早期发现有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方法:选取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5月~9月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共80例,随病情进展分为三组:A组为单纯疱疹性咽峡炎组,36例;B组为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手足口病组,24例,C组为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组,20例。分别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免疫球蛋白IgG、lg A、lg M的变化,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CD_3~+、CD_4~+、CD_8~+淋巴细胞)变化,血清IL-6、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B组、C组与A组比较,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早期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发展为手足口病或重症手足口病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观察双黄粉针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双黄连粉针剂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36例用病毒唑针剂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均治疗7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正>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特殊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主要症状,感染性较强,传播快,虽为自限性疾病,但由于可散发或流行,仍需及时治疗。2009年1月~12月我们在门诊用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者30例,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