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鼻出血的发病率与PM2.5浓度之间的关系,分析除自身因素以外,环境因素特别是空气质量以及大气中PM2.5浓度对鼻出血发病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北京同仁医院急诊就诊鼻出血患者数量,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 AQI)和大气中细颗粒污染物PM2.5浓度,统计鼻出血数量与PM2.5浓度之间的关系;按空气质量指数将全部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各组之间鼻出血发病率之间的差异。结果鼻出血的发病率与PM2.5之间呈正相关(r=0.261);当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时,鼻出血的发病率比空气质量为优良时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2.5浓度的增加可能是鼻出血发病的一个健康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根据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部分援鄂医疗队员出现鼻出血的情况,探讨鼻出血原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鼻出血的发生。方法纳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批援鄂队员共6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鼻出血12例。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64份,分析援鄂医疗队员鼻出血原因。并结合武汉疫情具体情况及临床经验、文献指南,制定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增加环境湿度、预防使用药物、减少局部压迫、轻柔擦拭鼻腔、合理膳食营养及注意饮水休息,并对比干预前后的疗效。结果问卷有效回收64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显示,回答空气干燥是鼻出血的主要原因的有39例,占60.9%。随访30d,无新增鼻出血队员,11例队员鼻出血停止,仅有1例队员仍有少量血丝,嘱其适当休息、加强营养、注意防护。干预前后鼻出血人数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063, P<0.01)。结论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医护人员冲在最前线,也最容易和病毒接触。鼻出血是威胁援鄂医疗队员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援鄂医疗队员鼻出血的发生,减少创面暴露,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和环境是Ⅰ型变应性疾病发病的两大重要因素。近20多年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流行成倍增加,尤其是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据欧美统计,在近10年中,AR发生率增加了约30%。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AR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这种全球性AR发病率急剧上升趋势难以单独用人类遗传基因易感性的改变来解释,多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伴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各种空气污染物中,颗粒物是危害最大、代表性最强的污染物,美国… 相似文献
4.
鼻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也是常见的症状,鼻出血的原因有很多,既往主要集中在鼻腔及鼻窦局部因素和凝血、心血管病变等方面。一些研究发现长期过量饮酒也是鼻出血发生的高危因素,而且长期过量饮酒者易于发生顽固性的鼻出血。长期过量饮酒诱发鼻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酒精对血管及肝脏的影响最终导致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合成减少或者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生成减少或者活化障碍、纤溶系统不平衡及循环系统调节不平衡。本文从理论方面对饮酒为何诱发鼻出血的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微量元素锌与儿童反复鼻出血的关系,我们对60例反复鼻出血儿童的发锌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中28例予以补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疾病组:反复鼻出血儿童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3~12岁。1年鼻出血均在5次以上。出血原因均为鼻中隔易出血区粘膜糜烂,均排除血液系统疾病、鼻腔肿瘤,外伤等。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35例,性别、年龄与疾病组有可比性。1.2方法检测方法:取受检儿童枕部紧贴头皮1~2cm处头发1~2g,采用美国制P-E303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治疗方法:将疾病组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采…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迟发性鼻出血与假性动脉瘤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创伤性迟发性鼻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提出创伤性颌面部中小动脉假性动脉瘤性鼻出血的概念.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了1990年3月-2005年3月期间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表现为创伤性迟发性鼻出血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治疗的53例患者的有关资料.结果 该53例患者中,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8例,其中7例行血管栓塞治疗,6例痊愈,1例死亡;另1例未行栓塞,在行建立侧支循环功能训练时出血死亡;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0例,均使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成功;颌面部中小动脉出血25例,21例为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分支出血,使用明胶海绵颗粒结合弹簧圈行血管栓塞治疗,4例筛前动脉出血者行筛前动脉结扎术.随访6~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年.除1例上颌动脉栓塞者再次鼻出血外,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再出血,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颌面部中小动脉假性动脉瘤性鼻出血是导致创伤性迟发性鼻出血主要原因,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明确诊断并进行血管内栓塞或动脉结扎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具有患病范围广、发病率高、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该病的发作与大气污染物、气象因素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结合既往文献探究大气污染物、气候因素与AR之间的关系进展并进行综述,分析二氧化硫、大气颗粒物、二氧化氮、臭氧等主要大气污染物,以及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等不同气象因素对AR的发病影响,从而探讨影响AR发病的机制,以期对防治AR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声女调患者嗓音参数与正常男性嗓音参数的区别,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0例男声女调及30例正常男性的动态喉镜及嗓音资料,对比分析其嗓音参数。结果26例(86.67%)男声女调患者动态喉镜下表现为声门闭合不全。男声女调患者发音时的基频(F0)为(243.3±42.1)Hz,显著高于正常人的(146.2±25.4)Hz(P<0.01);男声女调患者及正常人发音时的响度分别为(80.0±8.3)dBA、(82.2±9.1)dBA,两者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声女调患者发音时的振幅微扰(shimmer)为(2.6±1.4)%,与正常人的(1.9±0.7)%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声女调患者及正常人发音时的基频微扰(jitter)均值分别为(0.5±0.2)%、(0.6±0.2)%,两者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声女调患者的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为-0.5±1.6,显著低于正常人的3.8±1.6(P<0.01);男声女调患者的最长发音时间(maxmum phonation time,MPT)为(16.0±7.5)s,较正常人的(32.0±4.9)s显著缩短(P<0.01);音域(range)测量男声女调患者为(288.4±140.8)Hz,显著小于正常人的(611.1±226.1)Hz(P<0.01)。结论大部分男声女调患者存在声门闭合不全。男声女调患者发音时的基频高于正常人,嗓音障碍指数低于正常人,最长发音时间较正常人缩短,音域较正常人变窄,而响度、振幅及基频微扰值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克氏区划界的方法,讨论了干燥与大温差气侯对克氏丛血管的影响,提出了与鼻出鼻有关的明显怒张血管的检查方法及诊断原则。采用高频电灼除怒张血管后立即贴敷自制中药粉的方法,对267例明显怒张血管患者进行治疗,近期治愈率为100%。介绍了治疗方法及中药粉的组成与配制方法。讨论了治疗机理,提出了明显怒张血管就是出血血管静止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儿童急性喉炎的发病特点及其与气象和环境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3~2017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喉炎患儿的年龄、性别以及诊断用药等相关信息,分析5年间北京市儿童急性喉炎就诊特点,并与同期北京市气象数据(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及主要环境污染物数据(PM2.5、PM10、SO2、NO2、CO、O3)进行对比,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2013~2017年于我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喉炎患儿共计3 286例次,男女性别比例约为2∶1;好发于4岁(含4岁)以下儿童(占69.42%),其中,1岁至2岁患儿就诊例次最多,8岁后趋于稳定,且性别差异不再明显。5年门诊就诊量分别是854、662、790、574及406例次,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与PM2.5、PM10逐年下降趋势相似;但5年的季节特点、就诊的高峰季和低谷季、高峰月和低谷月均不统一;急性喉炎季节就诊量与每季PM2.5、CO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90,0.547, P<0.05),与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及PM10、SO2、NO2、O3值无显著相关关系。 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急性喉炎发病有着明显的年龄规律和性别差异,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季就诊量与平均PM2.5、CO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日常生活在内所产生的污染物每天都不断地排放到大气中,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空气污染的暴露与居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耳鼻咽喉作为上呼吸道的门户首当其冲,本文就大气污染物中颗粒污染物及气态污染物对咽喉部疾病及相关症状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初步总结与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鼻出血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19例不明原因鼻出血患者(鼻出血组)和36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水平,同时测定凝血4项及用乳胶法作D-二聚体定性测定。结果:鼻出血组治疗前:uPAR(0.14±0.04)μg/L,uPA(0.24±0.09)μg/L;治愈后:uPAR(0.08±0.02)μg/L,uPA(0.18±0.07)μg/L。正常对照组:uPAR(0.07±0.03)μg/L,uPA(0.17±0.05)μg/L。鼻出血组治疗前uPAR、uP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出血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4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明原因鼻出血患者的uPAR、uPA表达增高原因未明,可能与局部区域由于炎症而使微循环的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血液粒-单核系细胞释放过多的uPAR、uPA有关,高浓度的uPAR、uPA微环境,使鼻腔内血液微环境纤溶活性增高引发纤溶亢进,因而引起局部血液处于低凝状态而引发鼻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严重程度与睡眠质量及白天嗜睡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5月—2018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为OSAHS的患者257例,分为轻、中、重3组,用Epworth嗜睡(Epworth sleeping scale,ESS)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分别评价患者的嗜睡程度和睡眠质量,共253例患者完成量表。将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r hypopnea index,AHI)与嗜睡程度、睡眠质量进行比较,评价其相关性。结果患者AHI与白天嗜睡程度呈正相关(r=0.249, P<0.001);与PSQI量表中主观睡眠质量(成分Ⅰ)呈正相关(r=0.261, P=0.004);与日间功能障碍(成分Ⅶ)呈正相关(r=0.127, P=0.025)。PSQI总体睡眠质量评分与ESS的嗜睡程度呈正相关(r=0.214, P=0.001)。结论AHI、白天嗜睡、睡眠质量三者均只能从各自角度反映OSAHS患者的严重程度。在评估OSAHS患者严重程度时,三者不能互为替代,要相互结合、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鼻腔并发症患者予以处置并进行量化考察,对其处置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分观察,为对其鼻腔并发症处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鼻腔并发症患者,及时进行鼻科专科处置。并用鼻症状评分在处置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观察,用视觉模拟量表、RQLQ评估量表对其处置前后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26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术后出现鼻腔并发症,均予鼻科专科处置。鼻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处置前后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QLQ评估量表处置前后的评分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日常活动、睡眠、非鼻/眼症状、鼻部症状以及情感反应这5个维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部症状、行为问题这2个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鼻腔并发症者,予以及时鼻科专科处置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Rhee JS Matthews BA Neuburg M Logan BR Burzynski M Nattinger AB 《The Laryngoscope》2007,117(3):399-405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clinical responsiveness of the Skin Cancer Index (SCI), a new disea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OL) instrument, and to assess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factors which impact QOL in patients with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NMSC). STUDY DESIGN: Prospective study of 183 patients with NMSC of the face and neck referred to a tertiary care Mohs surgery clinic. METHODS: The SCI is a 15 item, validated, disease-specific QOL instrument with 3 distinct subscales, Emotion, Social, and Appearance. Higher scores reflect better QOL. The SCI and the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 a general dermatology instrument, was administered at initial consultation and 4 months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Multivariat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factors predictive of QOL for both instruments. RESULTS: The SCI total score and all three subscale scores increased with treatment, demonstrating strong evidence of responsiveness over time (P < .001) in contrast with the DLQI (P = .46). Predictors of poorer QOL for the SCI included female sex and cancers located on the lip. Patients who demonstrated greatest improvement in QOL with treatment included those who were younger (<50 yr) and had lower reported household income. Also, first time NMSC patients and thos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ess extensive reconstructions demonstrated greater improvements in QOL. CONCLUSION: The SCI is a sensitive and responsive QOL instrument for patients with NMSC. Distinct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variables that impact QOL have been demonstrated using this multidimensional, disease-specific instrument. 相似文献
16.
Obese patients have a high prevalence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OSA), but a low response rate and high frequency of relapse after 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UVPP). In this study we have determined the level of obstruction during sleep in 31 men with OSA, using a catheter with multiple micropressure transducers and a portable digital recorder. The proportion of apnoeic episodes with obstruction at lower levels correlated with increasing body mass index (BMI) (P < 0.05). Thus, with increasing obesity, there seems to be a shift to a lower level of obstruction. All patients with BMI > 30 and apnoea index (AI) > 5 had predominantly lower obstructions (P < 0.05). This may explain why many obese patients fail to respond, or have relapses after UVPP. 相似文献
17.
18.
刘哲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6,(3):96-102
近年来,变应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常见的变应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和湿疹,其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如重症哮喘)。多项研究已证实,空气污染物及饮食结构与变应性疾病密切相关,其潜在的发病机制成为研究热点。综述几种主要室内环境污染物以及饮食结构对变应性疾病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