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结核分枝杆菌基因Rv2660c、Rv2460c、Rv3875和Rv3804c的细胞表位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为研制新型多阶段结核疫苗提供可靠的靶抗原。  方法  将Rv2660c、Rv2460c、Rv3875和Rv3804c基因中的细胞表位串联构成融合抗原基因(命名为msv),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ASY-Blunt E1中,诱导表达后采用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后,用纯化的融合抗原蛋白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滴度;分离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采用淋巴细胞增殖法检测其免疫原性。  结果  成功构建了能表达融合抗原基因msv的原核表达质粒;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亲和层析纯化后,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41.3×103的目的蛋白;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滴度,结果表明特异性抗体效价约为1:81 920;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抗原致敏的淋巴细胞经融合蛋白msv刺激后明显增殖。  结论  成功表达并纯化出融合蛋白msv,该融合蛋白可诱导小鼠特异性抗体表达和刺激细胞免疫应答,可作为结核疫苗的抗原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抗人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N端特定表位肽的特异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鉴定。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预测AMH特定多肽片段,合成AMH成熟N端区域的4个抗原性好的表位肽段作为筛选靶抗原。用重组AMH蛋白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抗AMH单克隆抗体,用N端4个表位肽(表位1:439~451 RGRDPRGPGRAQR,表位2:273-285 PPRPSAELEESPP,表位3:42~54 DLDWPPGSPQEPL,表位4:494~506 WPQSDRNPRYGNH)分别作抗原,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对筛选获得的特异抗表位单抗的抗原结合特性进行鉴定。  结果  筛选到两株能够稳定分泌抗人AMH表位1(anti-AMH-1)和表位2(anti-AMH-2)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的单抗分别命名为anti-AMH-1和anti-AMH-2。该2株单抗细胞表达纯化后,检测其抗体效价分别为1∶12 000和1∶1 600。Western blot确认两种单抗除效价有差异外,识别抗原也有差异,anti-AMH-1不但能识别AMH的N端439-451表位肽,而且能识别重组AMH的氨基酸序列(rAMH),也能识别卵巢组织。anti-AMH-2能识别rAMH和卵巢组织。  结论  成功构建了抗人AMH N端的特异表位的2种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具有免疫原性的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2A,LMP2A)的表位串联蛋白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方法:用DNAstar软件分析LMP2A的抗原表位,将预测的免疫原性较强的两个表位通过基因合成串联在一起,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大肠杆菌BL21表达并纯化?制备的含LMP2A表位重组蛋白经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后,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以ELISA检测抗体的效价,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该抗体对天然LMP2A的特异性?结果:通过原核表达与纯化,获得高纯度的表位融合蛋白,经小鼠免疫并制备效价高且特异性的小鼠抗LMP2A的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用于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表位融合蛋白,具有天然抗原的免疫原性,可制备能特异性识别天然LMP2A分子的多克隆抗体,为利用表位融合蛋白筛选全人源基因工程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薄膜分散法和冻融冻干法制备四价流感疫苗脂质体冻干粉,通过考察其粒径、包封率和免疫原性,筛选最佳制备方法;使用最佳制备方法制备不同粒径流感疫苗脂质体,比较包封率和免疫原性,筛选最优脂质体粒径。  方法  采用Lowry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腹腔免疫小鼠,通过脾淋巴增殖实验以刺激指数(SI)为指标进行细胞免疫原性研究;采用血凝抑制实验以免后与免前抗体滴度比(HI)为指标,评价体液免疫原性。  结果  冻融冻干法是制备流感疫苗脂质体冻干粉的最佳方法,以最佳方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3.7 μm、2.0 μm、1.0 μm、0.45 μm的4种不同粒径脂质体冻干粉,在一个免疫周期内,各实验组能显著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产生细胞免疫,且3.7 μm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免疫组免后与免前抗体滴度比始终≥4,且3.7 μm组高于其他组,表明其能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  结论  冻融冻干法制备的四价流感疫苗脂质体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原性,其中以粒径3.7 μm的流感疫苗脂质体免疫增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醒脑静注射液减轻七氟烷引起认知障碍的机制及Notch信号通路的相关作用。  方法  将36只8~12周龄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3组: 对照组、七氟烷组以及七氟烷+醒脑静组,每组12只。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认知行为能力; 免疫荧光及q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的海马炎症水平; 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功能; Western blot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Morris水迷宫表明吸入3%浓度七氟烷6 h可导致成年小鼠认知功能损伤。免疫荧光实验表明吸入七氟烷后海马小胶质细胞被激活, 神经干细胞增殖功能被抑制; 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表明七氟烷能增加M1型促炎性细胞因子mRNA水平以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通过调节Notch信号通路减轻七氟烷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提示醒脑静注射液预处理可能是预防七氟烷致成年小鼠术后认知障碍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壳聚糖修饰的阳离子纳米乳,用于延长疫苗在鼻腔的滞留时间并提高细胞摄取效率,增强鼻腔疫苗免疫效力。  方法  制备表面包裹壳聚糖的纳米乳疫苗;表征其粒径、电位和抗原包封率,考察其稳定性和细胞毒性;测定其在不同细胞上的摄取效率和小鼠鼻腔的滞留情况;最后对小鼠进行鼻腔免疫,检测小鼠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抗体水平。  结果  制备的壳聚糖修饰的纳米乳疫苗平均粒径为(167.2±0.75) nm,多分散系数为0.21±0.01,平均电位为(13.7±0.85) mV,对抗原的包封率为92.7%;该纳米乳疫苗稳定性良好,在犬肾上皮细胞上未表现出明显细胞毒性;在树突状细胞和犬肾上皮细胞上均显示了较高的摄取效率,分别为(49.7±3.45)%和(59.7±2.19)%。此外,阳离子纳米乳也显著增加了抗原在小鼠鼻腔的滞留时间,给药后60 min仍有较多纳米乳疫苗滞留于鼻腔;经小鼠鼻腔免疫后,与游离抗原和未经壳聚糖修饰的纳米乳疫苗比较,壳聚糖修饰的纳米乳疫苗诱导了较高的系统及黏膜抗体水平(P<0.01)。  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壳聚糖修饰纳米乳能够增强鼻腔疫苗免疫效力,是一个具有较大潜力的鼻腔疫苗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阳离子脂质体DC-Chol修饰的四价流感疫苗的免疫原性。  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结合冻融-冻干法制备DC-Chol脂质体,检测其包封率。将小鼠分为七组,为DC-Chol脂质体疫苗组(250 μg/只、500 μg/只、750 μg/只、900 μg/只)、PBS组、中性脂质体组、疫苗原液组(n = 3),通过MTT法确定DC-Chol脂质体的最佳剂量。将小鼠分为四组,DC-Chol脂质体组、疫苗原液组、中性脂质体组以及PBS对照组,腹腔免疫小鼠,于第7天、14天、28天处死,MTT法和T淋巴细胞表面标记实验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观察免疫原性。  结果  MTT实验表明,DC-Chol修饰脂质体的最佳用量为500 μg/鼠(P < 0.05);T淋巴细胞表面标记实验显示,DC-Chol 阳离子脂质体能明显增强脾淋巴细胞数(P < 0.05)。  结论  与中性脂质体相比,DC-Chol 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四价流感疫苗的佐剂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抗小鼠TLR-2胞外段B细胞识别表位抗体对小鼠肉瘤S180生长的影响。方法 在对小鼠Toll样受体2(mTLR-2)B细胞优势表位预测的基础上,合成B细胞识别表位20mer短肽,将其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免疫原。所得兔抗mTLR-2胞外段B细胞识别表位多克隆抗体TSP-1纯化后,采用Western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仪进行初步鉴定。小鼠肉瘤株S180细胞注射小鼠左后肢,其中实验组混合100μg纯化抗体TSP-1,无关免疫球蛋白对照组混合100μg正常兔IgG,空白对照组仅接种S180。小鼠经麻醉分别于10、14、18d处死,称量瘤质量并计算抑瘤率。结果 Westernblotting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约95000处可见清晰的反应条带;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抗体可与表达天然mTLR-2的J774A.1细胞反应;实验组小鼠肉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其瘤质量在10、14、18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抑瘤率分别为77%、51%和53%。结论 局部应用抗mTLR-2胞外段B细胞识别表位抗体可抑制小鼠肉瘤S180生长,且表现在肿瘤生长的早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诱导型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基因(GRK2flox/floxLyz2-CreERT+)小鼠模型。方法 基于Cre/LoxP系统构建GRK2flox/floxLyz2-CreERT+小鼠。通过PCR扩增程序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GRK2flox/floxLyz2-CreERT+小鼠的基因型。二氧化碳法处死小鼠后,Western blot检测骨髓源巨噬细胞(BMDMs)和腹腔巨噬细胞(PMs)中GRK2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脑、心脏和脾脏巨噬细胞中GRK2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前列腺素E2(PGE2)诱导的PMs中M1/M2比例。结果 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flox扩增产物长度在355 bp处有一条条带且Cre扩增产物长度在355 bp处有一条条带的小鼠即为GRK2flox/floxLyz2-CreERT+小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GRK2flox/flox<...  相似文献   

10.
杨翠兰  郑健  罗冰  刘艳君  富宁 《热带医学杂志》2006,6(5):524-526,F0003
目的观察抗小鼠TLR2胞外段单表位抗体(TSP-2)对C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方法用RT-PCR、免疫组化检测了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在mRNA水平的表达及膜表面TLR2与抗体TSP-2的结合;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鼠TLR2胞外段单表位抗体TSP-2对C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结果P815细胞在mRNA水平以及膜表面均有TLR2表达,抗体TSP-2能有效抑制C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脱颗粒反应所致的形态学改变与钙流出。结论抗小鼠TLR2胞外段单表位抗体TSP-2可与P815细胞膜表面TLR2结合,并能抑制C48/80诱导的P815肥大瘤细胞脱颗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以绵羊李斯特菌(Listerria ivanovii,LI)为载体的表达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特征性抗原蛋白的疫苗候选菌株,并评价其生物安全性和免疫效果。  方法  将MTB早期感染、潜伏感染和复发阶段的4种抗原基因的细胞表位串联形成融合抗原基因,即多阶段结核杆菌抗原基因,命名为msv。将msv插入含有LI同源序列的打靶质粒,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基因组整合msv抗原基因的重组LI菌株。观察重组菌株的体外生长情况,通过Western blot验证靶抗原蛋白的表达情况,测定重组菌株对C57BL/6小鼠的半数致死量(50% lethal dose,LD50),以0.1×LD50为免疫剂量,通过尾静脉接种小鼠,通过接种前及接种后1、2、3、5、7、14 d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脏器载菌量和脏器病理切片评价疫苗候选株的安全性。为测定疫苗候选株的免疫效果,另取3组小鼠分别尾静脉免疫LI-msv、LI、NS,免疫后第9天制备脾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等细胞因子的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水平。  结果  成功构建能表达多阶段结核杆菌抗原的疫苗候选株LI-msv。LI-msv 对C57BL/6小鼠的LD50为3.3×108 CFU/只。通过尾静脉接种小鼠后,LI-msv主要在小鼠肝脏和脾脏内短期繁殖,7 d后能被机体清除,对肝、脾的病理损伤时间短且可恢复;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接种LI-msv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分化出了特异的IFN-γ+ CD4+ T细胞和IFN-γ+ CD8+ T细胞,阳性细胞比率较相应载体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高(P<0.005);特异性TNF-α+ CD4+ T细胞比率高于相应载体对照组(P<0.01)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05),TNF-α+ CD8+ T细胞比率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05)。  结论  成功构建了一株以LI为载体的表达结核杆菌多阶段抗原的疫苗候选株。该菌株具有生物安全性,且能诱导一定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有望作为结核疫苗候选株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筛选出PEG6000流感疫苗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并且评价其稳定性.方法 将小鼠免疫7d,通过MTT法确定加入PEG6000的最佳摩尔百分比和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冻融冻干法制备PEG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将样品分别储存于不同温度[4℃、(25±2)℃、(37±2)℃]下,在设定时间取样测定包封率、胸腺指数和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季节性流感裂解疫苗对流感病毒H7N9的免疫保护效力。方法 用我国2012~2013年度季节性流感裂解疫苗,以腹腔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并设PBS免疫模型组,末次免疫14 d后以5 LD50 A/Anhui/1(H7N9)进行攻试验。感染后观察记录小鼠临床表现,体重变化,并分别于第2天和第4天每组处死3只小鼠,取肺组织和鼻甲骨测病毒滴度和载量。结果 感染后疫苗与模型组小鼠体重下降明显,疫苗组存活率为10%,模型组全部死亡。感染后第4天疫苗组鼻甲骨滴度显著低于模型组。血凝抑制试验及中和实验表明免疫小鼠血清无中和H7N9病毒抗体。结论 季节性流感疫苗在小鼠中对于H7N9流感病毒感染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 ART)对甲型流感病毒肺炎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组)、溶剂对照组(M组,10%DMSO)、阳性药物组(P组,奥司他韦1.25 mg/kg)、ART高剂量组(ART-G组,ART 120 mg/kg)、ART中剂量组(ART-Z组,ART 60 mg/kg)和ART低剂量组(ART-D组,ART 30 mg/kg),每组6只。除C组不进行病毒干预和腹腔注射外,其余5组小鼠鼻腔滴入感染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IAV),12 h后按分组剂量进行每日一次腹腔注射;治疗过程中观察小鼠体征、体质量和存活情况;治疗7 d后,取小鼠肺组织,计算肺指数,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肺组织中Toll 样受体 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p65)、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IL-1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C组比较,M组小鼠体征变差、体质量和存活率降低,肺指数增加,肺组织出现严重病理变化,肺组织中TLR4、NF-κB (p65)、TNF-α、IL-6和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M组比较,ART各组小鼠体征明显改善、体质量和存活率升高,肺指数降低,肺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改善,肺组织中TLR4、NF-κB (p65)、TNF-α、IL-6和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且上述指标变化以ART-G组最显著。  结论  ART对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活化和抗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构建pH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双响应性粒径可变纳米递药系统,协同提高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的高效滞留和高效穿透,增强肿瘤治疗效果。  方法  构建了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 CD)偶联明胶纳米粒(gelatin nanoparticle, GNP),通过pH敏感的亚胺连接化疗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 DOX),得到GNP@HA-CD-DOX纳米粒并进行表征,考察粒径变化能力、释药行为、血液相容性、细胞摄取和肿瘤球深层穿透能力、体内肿瘤分布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  GNP@HA-CD-DOX纳米粒粒径为(162.93±2.55) nm,在MMP处理下可降解释放出粒径约40 nm的HA-CD-DOX。该纳米粒DOX载药量为(4.94±0.22)%,DOX可以在肿瘤微环境和溶酶体中响应低pH释放。GNP@HA-CD-DOX无明显溶血现象;与MMP-2共孵育后粒径减小,能够明显提高细胞摄取和肿瘤球中的深层穿透。GNP@HA-CD-DOX在荷瘤小鼠模型上表现出优于小粒径HA-CD-DOX的肿瘤分布和抗肿瘤能力,且安全性较好。  结论  该pH和MMP酶双响应粒径可变的纳米递药系统协同提高药物在肿瘤的滞留和深层穿透,提高了抗肿瘤效果,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