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表达特点。  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00 例青春期PCOS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肥胖型PCOS 40例(肥胖型PCOS组),非肥胖型60例(非肥胖型PCOS组);同期70例正常青春期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CRP、TNF-α及IL-6水平;检测空腹血糖( 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胰岛素( fasting serum lisulin, FINS) 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   PCOS组中血清CRP、TNF-α、IL-6及HOMA-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肥胖型PCOS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型PCOS组(P < 0.05)。  结论  青春期PCOS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说明炎症因子可能参与青春期PCO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核因子 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肾功能及钙磷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符合CKD诊断标准的患者62例为研究组,并将26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收集肾功能及钙磷代谢相关实验室指标,并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RANKL、OPG、FGF23水平。  结果  研究组血清RANKL、OPG、FGF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CKD5期组患者血清RANKL、OPG、FGF23水平高于CKD2-3期组与CKD4期组(P < 0.05);血清RANKL、OPG、FGF23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性(P < 0.05),血清RANKL水平与PTH呈正相关性(P < 0.05),血清FGF23水平与PTH、P水平呈正相关性,与Ca呈负相关性(P < 0.05)。  结论  血清RANKL、OPG、FGF23水平随着CKD患者肾功能进展不断升高,血清RANKL、FGF23是早期发现 CK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甲状腺手术方式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析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行甲状腺次全切除组30例,行甲状腺全切组30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PTH、术后1周PTH水平及PTH下降程度,以及术前血钙含量、术后1周血钙含量及血钙含量下降程度。  结果  2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2组患者PTH[(46.71±11.52)ng/L比(46.23±11.74)ng/L,P > 0.05]及血钙水平[(1.85±0.47) mmol/L比(1.88±0.39) mmol/L,P > 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2组患者的PTH及血钙均低于术前,其中全切组PTH[(23.35±6.42)ng/L比(32.18±9.51)ng/L,P < 0.05]及血钙水平[(1.42±0.31)mmol/L比(1.75±0.21)mmol/L,P < 0.05]明显低于次全切除组,PTH[(49.5±5.1%)比(31.1±3.5%),P < 0.05]及血钙水平[(24.5±2.31%)比(5.4±0.5%),P < 0.05]下降程度明显高于次全切除组,术后全切除组患者甲状旁腺病检检出率明显高于次全切组(26.67%比3.33%,P < 0.05)。  结论  不同甲状腺手术方式将导致术后不同程度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全切术较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比现阶段胸科手术常用的3种神经阻滞方法(胸椎旁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的皮区痛觉阻滞平面差异,比较何种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镇痛更适合胸科手术患者。   方法  选择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胸科患者共75例,随机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3组。T组:局麻药物注入胸7椎旁间隙;E组:局麻药物注入胸6、胸7横突外侧竖脊肌与肋间肌之间的筋膜层;S组:局麻药物注入腋后线第6、7肋骨处背阔肌和前锯肌的筋膜间隙。3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确保针尖位置无误后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5±3)mL,注入局麻药20 min后,以针刺法测定麻醉阻滞效果和平面。   结果  T组对于胸前壁(锁骨中线、腋前线处)阻滞平面比E组和S组更广泛,T组均值分别为12.04(P < 0.05)、9.76(P < 0.05);而对于胸侧壁(腋中线、腋后线处)的阻滞范围则是S组更广泛,S组均值分别为9.8(P < 0.05)、10.48(P < 0.05)。   结论  对于胸科手术特别是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选择胸椎旁神经阻滞作为辅助术中麻醉效果和加强术后镇痛方法更为合理;而前锯肌平面阻滞可能更适合辅助乳腺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对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患者应激因子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因卵巢囊肿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传统干预,观察组实施ERAS策略。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因子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疼痛数字评分(NRS),临床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后通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液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通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方面观察组则优于对照组。术后4 h和8 h 2组患者的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4 h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2组入院时HSP70和CRP测定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和术后24 h 测定的HSP70和CRP值则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  ERAS策略在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患者安全、有效,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单孔腹腔镜的优势联合ERAS策略可以让患者对手术产生更多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黑色素瘤发病特点,为云南省黑色素瘤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确诊的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发病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  1 203例黑色素瘤患者中77.3%原发于皮肤,17.3%原发于黏膜。患者年龄11~90岁,31~70岁年龄段患病人数最多(82.8%)。肢端皮肤黑色素瘤多见于男性;生殖系统黏膜黑色素瘤多见于女性(P < 0.05)。头颈黏膜黑色素瘤占全身黏膜黑色素瘤的55.3%,头颈黏膜黑色素瘤的比例高出全身其他部位黏膜黑色素瘤比例5.58倍。  结论  云南省肿瘤医院黑色素瘤就诊率呈上升趋势。云南省黑色素瘤防治重点为四肢和头颈部黑色素瘤,特别是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患者不同性别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并对比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治疗不同性别老年HFpEF患者的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EECP治疗并明确诊断为HFpEF的老年患者(≥65岁)200例,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88例)和女性组(112例), 记录入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年龄、BMI、吸烟史、既往史等)、检验检查资料[NYHA心功能分级、肾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BNP等],并对比不同性别老年HFpEF患者行EECP治疗时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老年HFpEF女性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男性组(56% vs. 44%),且患病年龄、BMI、LVEF大于男性组(均P < 0.05),NYHA心功能分级女性组患者Ⅲ级和Ⅳ级多于男性组。老年HFpEF男性组患者吸烟史人数多于女性组(P < 0.05),NYHA心功能分级男性组患者Ⅰ级和Ⅱ级多于女性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肥胖、房颤、高血压、LVEF等因素与女性组患者相关性较强(均P < 0.05);吸烟史、高脂血症等因素与男性组患者相关性较强(均P < 0.05)。不同性别HFpEF患者EECP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5% vs. 9.82%,P > 0.05)。  结论  老年HFpEF患者一般资料及合并症存在性别差异,且老年女性HFpEF患者临床特点独特,但EECP针对不同性别老年HFpEF患者安全性相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找简便且可靠的临床定量指标对SAE进行早期诊断是防治SAE的关键。  方法  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入住ICU脓毒症患者72例,脓毒症脑病(SAE)组31例,无脓毒症脑病(Ne-SAE)组41例。记录患者APACHEⅡ、SOFA、一般资料和临床指标计算CLI、HCT-ALB。采集血浆用ELISA检测NT-proCNP、S100A 8、Tau 蛋白、C5a。  结果  SAE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较Ne-SAE组明显升高(P < 0.0001),血浆中NT-proCNP和S100A 8较Ne-SAE组明显升高(P < 0.05)。SAE组与Ne-SAE组患者CL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23),而2组间HCT-ALB有统计学意义(P = 0.03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LI界值11.04,(AUC = 0.478,95%可信区间0.340~0.616,P = 0.746)敏感度46.34%,特异度80.65%,HCT-ALB界值14.85,(AUC = 0.627,95%可信区间0.491~0.762,P = 0.017)敏感度68.27%,特异度67.74%。  结论  HCT-ALB对脓毒症患者发生SAE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良  戴元昶 《安徽医学》2018,39(9):1079-1082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CTA)明确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119例,根据头颈部动脉CTA结果,将轻度及轻度以上狭窄的106例患者纳为试验组,将无动脉狭窄的13例患者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再根据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28例)、中度狭窄组(29例)与重度狭窄组(49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HCY水平。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为(17.76±15.14)μmol/L,对照组为(10.95±2.73)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组血清HCY水平(12.77±8.05)μmmol/L,中度狭窄组为(16.01±8.39)μmmol/L,重度狭窄组为(22.20±20.29)μmmol/L,重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的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在头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一定作用,HCY对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及长期影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表达的变化及预测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热疗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2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并检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P90α指标的变化。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HSP90α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明显改善了患者近期疗效,没有明显增加治疗副反应,并且提高患者2年的总生存率,治疗有效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HSP90α表达水平出现明显下降,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高血压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6个月左心功能及死亡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因STEMI合并高血压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O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患者78例,依据Hcy水平是否≥15.0 μmol/L分为STEMI合并H型高血压组、STEMI合并单纯高血压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人口学特征、合并症、术前用药情况、相关检验结果等,PCI术中及住院期间相关数据如冠脉病变情况、术中手术情况、辅助治疗以及术后用药等,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及累计死亡的情况。   结果   性别、血肌酐、Hcy、病变血管支数对比组间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住院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6月LVEF、两次LVEF差值以及6月累计死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高Hcy对STEMI合并高血压患者行急诊PCI术后6月心功能及累计死亡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94例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0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及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AMI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5)。结论i高尿酸血症与AMI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AMI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冠状动脉血栓抽吸导管在闭塞冠脉远段给予替罗非班、肝素及造影剂对伴高血栓负荷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连续入院并进行急诊介入干预的急性STEMI患者376例,根据临床最终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支架及血栓抽吸,n = 322例)和研究组(抽吸导管闭塞血管远段处理,n = 54例)。比较两组术后术后心肌水平再灌注情况(TIMI血流分级)、围手术期出血事件,住院期间死亡,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TIMI血流3级率无显著性差异(95.3% vs 96.3%,P > 0.05)。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室颤动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远端血管分支栓塞、无复流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围手术期大出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均无脑卒中事件发生,两组MACE事件无显著性差异(7.7% vs 11.1%,P > 0.05)。两组发生急性心衰无显著性差异(6.8% vs 7.4%,P > 0.05)。  结论  经血栓抽吸导管在闭塞血管远段给予抗栓及造影法对伴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EMI患者可有效改善心肌水平的灌注,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0例AMI按性别分为女性组100例,男性组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男性组相比较,女性组平均年龄大(P〈0.05);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高脂血症比例、梗死部位、冠脉病变特征、心律失常比例两组无差异(P〉0.05)。女性组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比例、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于男性组(P〈0.05)。结论女性AMI患者危险因素多,住院期间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血中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cMyBP-C)的浓度,探讨该蛋白作为新型心肌梗死标志物的潜力。方法 收集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胸痛发作24 h以内的患者共120例,分为3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A组),心绞痛组20例(B组),非心源性胸痛组60例(C组);选取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0例(D组)作为对照组。所有胸痛患者入院后立即抽取肘静脉血、入院后3 h再次抽血,对照组入组后立即抽取一次静脉血,采用ELISA法、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各样本中cMyBP-C和cTnI浓度。结果 (1)A组cMyBP-C和cTnI浓度明显高于B、C、D组(P <0.05);(2)A组中有9例患者发病时间<4 h,入院后立即抽血测得cMyBP-C浓度明显高于D组浓度(P <0.05),入院后立即抽血测得cTnI浓度未见明显升高;A组中有35名患者入院后立即行急诊PCI术,术后(入院后3 h)测得cMyBP-C浓度明显低于术前浓度,术后cTnI浓度较术前升高(P <0.05);(3)A、B、C组中c...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心肌细胞来源的核受体辅抑制因子1(NCoR1)对小鼠心肌梗死损伤发挥的作用。  方法  构建心肌细胞NCoR1特异性敲除小鼠并根据不同手术处理分为假手术野生型组、假手术基因敲除组、心肌梗死野生型组和心肌梗死基因敲除组,每组各50只小鼠。统计各组小鼠在心肌梗死28 d的生存率和心功能水平;通过病理染色判断梗死面积与纤维化程度;测定小鼠血清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  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基因敲除组小鼠存活率更低,左心室射血分数[(30.39±5.13)% vs. (9.46±2.10)%]和左心室缩短分数[(14.62±2.69)% vs. (4.26±0.96)%]均明显下降,而左室容积[(101.50±14.07)μL vs. (197.50±22.41)μL]明显升高(均P<0.05);小动物PET/CT提示心肌梗死后野生型小鼠对18F-FDG的摄取量更高[(2.74±0.06)MBq vs. (1.60±0.03)MBq],梗死程度[(36.22±0.86)% vs. (47.17±1.27)%]和纤维化程度[(32.70±0.85)% vs. (46.38±1.31)%]更低(均P<0.05);血清学指标显示敲除小鼠心肌损伤更重且炎症水平更高(均P<0.05)。  结论  心肌细胞中NCoR1在小鼠心肌梗死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血清CRP联合cTnI检验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发病时间分为A组和B组,A组发病时间为〈4 h,B组发病时间4~8 h,每组各50例。再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三组检测血清CRP和cTnI情况,以及检测血清CRP和cTnI阳性率及联合确诊率情况。结果 B组CRP和cTnI与A组和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CRP和cTn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CRP检测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TnI检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CRP和cTnI检测的准确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联合确诊率均为100%。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血清CRP联合cTnI检查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的准确度,缩短检出时间,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宝贵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现心脏破裂(CR)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1627例AMI患者,根据是否合并CR分为CR组(27例)和对照组(1600例)。结果 CR组患者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CR组就诊时初测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R组患者的心肌梗死部位多发生在前壁(18/27);成功再灌注者CR发生率明显少于未成功灌注者(P〈0.05)。结论高龄、女性、入院时血压升高、血肌酐水平升高、急性前壁尤其是广泛前壁心梗、未成功再灌注是CR发生的危险因素。尽早血运重建,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RAAS系统拮抗剂,有利于减少C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经临床确诊的CHD患者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每组15例,以2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IL-18水平与幽门螺杆菌IgG抗体(Hp-IgG)阳性率。结果OMI组、UAP组和AMI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8水平在SAP组、OMI组、UAP组、AMI组中依次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Hp-IgG阳性率显著升高,而且IL-18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变化,对预测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判断预后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100例入院时NIHSS评分>4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中度(4∽15分)及重度(>15分)组,以11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RP及尿酸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RP、尿酸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 <0.01),重度组脑梗死患者CRP水平较中度组明显升高(P <0.05),但重度组女性患者尿酸水平较中度组明显降低(P <0.01),中、重度组男性患者尿酸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血清CRP及尿酸水平变化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且CR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在女性患者中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对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