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包海鹰  史帧婷  冯爽 《中草药》2018,49(9):2172-2187
羊毛甾烷型三萜是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是多孔菌科真菌中含量较为丰富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可以划分为A、B、C、D、E 5种主要骨架构型,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药理活性。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多孔菌科20多种真菌中分离出的161种羊毛甾烷型三萜类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羊毛甾烷型三萜类成分的研究及多孔菌科真菌药用资源的合理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天然产物中羊毛甾烷型三萜的发现和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天然产物中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及展望。方法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对近年以来从天然产物中发现的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介绍。结果 天然产物中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以羊毛甾-8-烯型三萜(lanosta-8-enetypetriterpenes) 为主,其生物活性主要表现为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以及在胚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结论 我国含有羊毛甾烷型三萜的天然产物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生物活性,新药开发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3.
羊毛脂烷型三萜是一类具有四环体系三萜类型的化合物,在植物中分布广泛,是五味子科中常见的三萜类化合物之一,主要具有抗HIV、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对五味子科中羊毛脂烷型三萜类成分的结构分类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合理开发利用五味子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耀  汪俊松  孔令义 《中草药》2010,41(10):1733-1739
甘遂烷型三萜是一类具有四环体系三萜类型的化合物,在植物分布中比较罕见,是一类数量较少的三萜类化合物。为了进一步研究甘遂烷型三萜,通过查阅有关甘遂烷型这一类化合物的文献,对该类三萜的植物分布、化学结构分类及典型核磁共振碳谱数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乳香为传统中药,主要含有三萜类和二萜类化合物,其中三萜类化合物中含量最大的乳香酸类成分研究较多,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乳香中含有的西松烷型二萜成分结构新颖且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引起了广泛关注。西松烷型二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由4个异戊二烯基首尾相连构成的、生物活性多样的天然产物,药理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保肝、抗肿瘤等方面的生物活性。该文综述了乳香属中西松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并推测了其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为进一步研究该类化合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遂烷型三萜是以6个异戊二烯单元为基本母核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目前发现的天然来源的甘遂烷型三萜类虽然数量较少,但是化合物结构多样,如apo-型、侧链呈直链型及侧链成环型;药理活性广泛,如细胞毒、抗炎、抗氧化及抗疟原虫等。该文综述了近十年该类三萜化合物的植物来源、化学结构及药理活性,并对该类化合物的未来研究探索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为中药胡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该文从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在植物中的组织分布规律、生物合成途径、生物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肖瑾  肖珊  罗姣  鲁曼霞  卢茂芳  刘向前 《中草药》2021,52(6):1834-1843
3,4-裂环羽扇豆烷型三萜是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五加属植物中含量较为丰富。药理学研究表明该类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主要包括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具有潜在开发应用价值。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从化学结构特征、植物来源和生物活性等方面对天然来源的3,4-裂环羽扇豆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此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及五加属植物药用资源的合理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3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丹  孟艳秋  陈立功 《中草药》2008,39(9):1434-1438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草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具有抗肿瘤、抗HIV、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一般分为羽扁豆烷型、齐墩果烷型、熊果烷型等结构类型,桦木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代表性化合物,分属这3种类型。对该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已获得大量具有较强抗HIV活性的化合物。综述了近年来这3种天然产物及其结构修饰物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李延勋  栗章彭  苏艳芳 《中草药》2017,48(15):3198-3209
裂环环阿屯烷型三萜是一类结构新颖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HIV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总结了除五味子科植物以外其他科植物中的裂环环阿屯烷型三萜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以及植物来源,以期为该类型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及从中发现新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西藏胡黄连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中药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报道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11-O-(4′-甲氧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1)、11-O-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2)、岩白菜素(3)、熊果苷(4)、草夹竹桃苷(5)、胡黄连苷A(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除化合物5和6外,其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胡黄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胡黄连中的酚性成分,并对其在胡黄连药材中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及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1H-NMR、13C-NMR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UPLC-ESI-MS)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以分离获得的化合物为对照品,采用HPLC-ESI-MS测定其在提取物及药材中的含量。[结果]从胡黄连中获得6个酚性化合物:云杉苷(Ⅰ)、草夹竹桃苷(Ⅱ)、藏黄连酚苷A(Ⅲ)、藏黄连酚苷F(Ⅳ)、香草酸(Ⅴ)和香草乙酮(Ⅵ)。[结论]上述酚性化合物在胡黄连提取物中的含量分别为1.50%、5.62%、3.53%、1.96%、0.78%和3.16%,在药材中含量分别为0.24%、0.90%、0.56%、0.31%、0.13%、0.5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多种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西藏胡黄连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藏黄连环烯醚萜苷D(1)、獐芽菜苷(2)、龙胆苦苷(3)、甘露醇(4)。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藏黄连环烯醚萜苷D。  相似文献   

14.
西藏胡黄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对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干燥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西藏胡黄连的甲醇超声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棕榈酸(2)、反式阿魏酸二十八酯(3)、3β-羟基-豆甾-5-烯-7-酮(4)、6β-羟基-豆甾-4-烯-3-酮(5)、咖啡酸甲酯(6)、原儿茶酸甲酯(7)、香草酸(8)、咖啡酸(9)、云杉苷(10)。结论化合物2~7、9为首次从胡黄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调腹通络”技术是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基于临床五迟、五软病康复实践的总结,分为“调腹”与“通络”两部分。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经典整理、溯本求源,从发育迟缓病症、痿软无力病症等,以及对冲脉理论、神阙理论、从阴引阳及从阳引阴理论、解结理论的整理,深入认识五迟、五软与肾、肝、脾的关系,进一步优化“调腹通络”思路与技术的奠定基础,进而科学、合理的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路腾飞  于泽胜  姚璐  高树明  周好波  李琳  高杉  于春泉 《中草药》2016,47(12):2137-2141
目的 观察柴胡白芍药对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验证柴胡白芍药对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基于CUMS抑郁大鼠模型观察给予柴胡白芍药对后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包括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情况以及旷场实验活动行为情况。结果给大鼠柴胡白芍药对14 d后,柴胡白芍药对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量以及旷场实验中穿越横格数及直立次数均显著增加。说明柴胡白芍药对可以改善大鼠的抑郁行为。单用柴胡和单用白芍也可以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指标。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对大鼠有明显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陕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秦皮、秦艽、"十大秦药"[子州黄芪、宝鸡柴胡、洋县元胡、商洛丹参、汉中附子、略阳杜仲、宁陕天麻、宁陕猪苓、澄城黄芩、佛坪山茱萸和略阳黄精(并列第10名)]及"太白七药"等大宗品种和特色草药均是"秦药"的代表性品种。"秦药"为陕西及其周边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是陕西具有潜在发展价值与优势的产业之一,也是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秦药"的种质资源、人工栽培、基地建设、品种选育、化学成分、质量控制等研究进展进行整理与论述,并对"秦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曹馨慈  徐金娣  孔铭  周桂荣  何毅  毛茜  李松林 《中草药》2020,51(7):1909-1913
目的建立蝉蜕Cicadae Periostracum中乙酰多巴胺二聚体A和B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用于蝉蜕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HPLC-UV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对4个基原40批市售药材的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优化的Alltima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流动相,2种成分能与其他色谱峰分开,并达到基线分离,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53%~102.75%,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均小于5%,样品在24 h内稳定;依据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能作为蝉蜕药材常规定量评价方法;40批蝉蜕药材可聚为3类,但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的含量没有基原特征性。黑蚱蝉基原的蝉蜕商品中乙酰多巴胺二聚体的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与不同来源的商品污染泥沙的量不同有关。结论山蝉、华南蚱蝉和蟪蛄基原的蝉蜕含有较高的乙酰多巴胺二聚体,且整体色谱特征与黑蚱蝉基原蝉蜕相似,是蝉蜕药材的潜在资源,严控泥沙应该是保证蝉蜕药材质量稳定一致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陈黎明  陈洁  张晓丹 《中草药》2023,54(8):2596-2606
目的 建立运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快速筛查460份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43份)中常用的50种农药残留。方法 通过对比《中国药典》2020版中药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优选中药中50种农药残留的适配性前处理方法。中药样品经乙腈溶剂提取,以Qu ECh ERS法处理,采用G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460份检测样品中共检出农药残留66份,总检出率为14.3%,检出禁用农药6份,检出率为1.3%,43份中药饮片中农药残留检出率为11.6%,未检出禁用农药。农残的检出是季节性分布集中出现在第3、4季度,农贸市场和种植地的农残检出率明显高于医院和药店,并且存在农残超标情况。中药中根类和叶类受污染最重,中药材全草类中农药残留最多,检出率为20.4%,其次为叶类18.3%和根茎类16.3%,中药饮片中农残最高为叶类,检出率为15.4%,全草类检出率为11.1%、根茎类检出率为6.2%,全草类、根茎类和叶类存在样品中检出多种农药残留的现象。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快速筛查中药中农药残留,为保障中药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千金子制霜减毒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ig高、中、低剂量的千金子生品和霜品提取物,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大鼠粪便中4类代表性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结果平板菌落计数实验结果表明,ig千金子生品与霜品提取物后大鼠出现菌群失调现象,且千金子霜品较生品引起的菌群紊乱程度低,在低剂量给药时可使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结论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且千金子制霜后对4类肠道菌群的作用减弱,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减小,这与千金子霜品泻下作用缓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对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可揭示制霜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