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睡眠障碍与昼夜节律紊乱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出现的临床表现。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密切。昼夜节律是控制睡眠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睡眠与情绪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因而提示睡眠问题与双相情感障碍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兹阐述双相情感障碍与睡眠障碍以及昼夜节律紊乱的联系,进一步介绍部分睡眠障碍对双相情感障碍预测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淑贤 《临床医学》2021,41(4):63-65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84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连续3个月检测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根据血脂水平将患者分为异常组(32例)和正常组(15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躁狂、抑郁、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11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比较不同认知功能水平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分析认知功能与抑郁、躁狂、服药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认知功能水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与汉密顿抑郁量表及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领域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水平越高,抑郁和躁狂症状越轻,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越高,临床上可以通过认知干预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25岁,无业,家境较好,父亲为某单位负责人.患者于2004年下半年谈恋爱分手后,被对方恐吓渐渐不愿与人交往,有时两手紧握、发呆、不语.2005年在宜春市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月余,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予以利培酮(3 mg·d-1)、氯氮平(剂量不详)等治疗,症状好转出院,因用药不规律,先后5次复发而在该院治疗,期间结婚并生育一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BAR护理沟通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0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沟通模式。观察组52例采用SBAR护理沟通模式。比较两组躁狂水平(YMRS)、认知能力(WMS)、生活质量(SF-36)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YMRS、WMS、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Y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WM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除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维度外)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护理沟通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能有利于降低躁狂水平,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来讲,单相抑郁是无躁狂发作的抑郁,而双相抑郁是指双相障碍中的抑郁相。在过去的大约25年间里,许多研究者都致力于研究单双相抑郁间的关系。虽然这些研究在单双相抑郁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至今仍没得到满意的结果,没有发现在心境障碍病理生理方面的统一的理论,因此两者间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与躁狂发作期心率变异性的变化,为研究抑郁症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对17例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期及躁狂发作期分别进行短时程心率变异性检测分析.结果 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期与躁狂发作期心率变异性的时阈、频阈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期与躁狂发作期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变化,抑郁症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可能仅是抑郁发作的一种伴随现象,而不是抑郁症特有的疾病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后残留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将77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设为研究对象,治疗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残留症状情况,收集患者资料,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残留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患者中有23例患者治疗后存在残留症状,发生率为29.9%。性别、睡眠障碍情况、治疗期间发作次数、发作时伴认知障碍情况、服药依从性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后残留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后残留症状发生率较高,与性别、睡眠障碍情况、治疗期间发作次数、发作时伴认知障碍情况、服药依从性有关,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简称双相抑郁,Bipolardepression)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诊断标准将患者所出现的重性抑郁发作分为双相Ⅰ型和Ⅱ型,该病在发病年龄小的患者中易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自杀风险高,共患物质滥用的比例较高,临床治疗常因此而较为棘手。在治疗上双相抑郁单纯应用抗抑郁剂治疗容易导致转相,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产生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暴力行为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1月在本院治疗过的双相情感障碍且均发作躁狂的患者104例,根据躁狂发作时有无暴力行为分为暴力行为(Violent act,VA)组(n=51)和非VA组(n=53),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对应的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SPSS软件,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Logistic回归、决策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regression tree,CRT)、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构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暴力行为的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3种方法构建的模型对发生暴力行为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自知力、病程、住院次数、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分数、近期应激事件、既往暴力史均与暴力行为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知力(β=1.519,OR=4.566,95%Cl=1.211-17.209)、病程(β=0.250,OR=1.284,95%Cl=1.017-1.622)、YMRS分数(β=0.063,OR=1.066,95%Cl=1.011-1.134)、既往暴力史(β=1.955,OR=7.065,95%Cl=2.272-21.969)均是躁狂发作产生暴力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决策树CRT法构建的暴力行为预测模型显示,病程、既往暴力史、YMRS分数、住院次数、文化程度是患者躁狂发展时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SVM结果显示影响暴力因素发生重要性的前4位因素依次为既往暴力史、近期应激事件、YMRS分数、病程。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模型中,SVM模型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61,最佳截断值0.539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84、0.849。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程、既往暴力史、住院次数等因素对躁狂发作时暴力行为的预测有重要意义,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暴力行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其中以SVM模型诊断效能最佳,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以验证预测模型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相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睡眠特征。方法将46例单相抑郁发作患者设为单相抑郁组,28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设为双相抑郁组,同期选取本院健康职工20名设为对照组,对3组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测评并分析多导睡眠图。结果多导睡眠图描记观察指标中,3组睡眠总时间、睡眠期时间、慢波睡眠时间、入睡后觉醒时间、非快速眼动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快速眼球运动潜伏期、快速眼球运动时间、快速眼球运动周期数、N2睡眠比例、N3潜伏期、N3睡眠时间、N3睡眠比例、觉醒睡眠比例、微觉醒总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单相抑郁组慢波睡眠时间、N2睡眠比例、N3睡眠时间、N3睡眠比例与双相抑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或0.01)。结论单相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常存在各种睡眠问题,与健康者比较多导睡眠图有特征性的改变。单相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多导睡眠图相似,但单相抑郁发作患者的深睡眠更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采用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精神科2013.12~2015.12收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62例,依据治疗药物分组,其中对照组(n=31)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n=31)基于对照组加用碳酸锂,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效率为77.4%,低于观察组90.3%,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临床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与单相抑郁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差异。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30例和抑郁症患者30例。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定执行功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 Revised,WAIS-R)评定2组智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评定抑郁严重程度。结果双相情感障碍组总应答数(Ra)、错误应答数(Re)及持续性错误数(Rpe)评分均差于单相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相同时,双相情感障碍对执行功能的损害比单相抑郁对患者的影响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瑜伽锻炼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科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瑜伽锻炼。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作为效果评定工具,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初和接受治疗1个月后上述量表评分的差别。结果锻炼前两组患者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1个月后SCL-90评分比较,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方面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瑜伽锻炼能有效减轻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控制患者抑郁症状,帮助其回归社会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4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均口服碳酸锂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碳酸锂应用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7.95,P<0.01),且显效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t=12.37,P<0.01).治疗后两组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各时段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87.50%、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为84.38%、96.8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治疗各时段副反应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碳酸锂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疗效显著,较单用碳酸锂治疗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张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3):3905-3908
目的探讨陪伴式情感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患者70例,将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35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陪伴式情感干预的患者3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程度、躁狂程度、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HAMD及B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WAIS-RC、WMS及WHO-QOL-10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实施陪伴式情感干预,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复发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5月泉州市永春县安康医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HAMA、HAMD评分、服药依从率、PSQI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其服药依从率和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临床路径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实施效果,并分析路径实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入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入径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疗效、患者住院费用、家属和患者满意度情况,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入径组实施效果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入径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性别、住院费用可能为影响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呈负相关。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可以减少康复延迟,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合理利用医疗费用,使住院费用降低或持平。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度,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住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5年间临床用药的变化。方法将2005年6月-2006年5月、2010年6月2011年5月的住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别设为A组(144例)、B组(251例),对两组患者的用药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药物应用状况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组3种药物联用比率(37.85%)高于A组(13.89%);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奥氮平应用频率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应用频率排名前2位者,A组分别为利培酮(22.92%)、氯丙嗪(22.22%),B组分别为利培酮(44.22%)、奥氮平(21.12%);躁狂发作用药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抑郁发作用药状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5年间住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用药变化较大,3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比例明显升高,在应用情感稳定剂的基础上,联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利培酮、奥氮平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