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四氢叶酸还原酶叶酸代谢677基因(MTHFR C677T)联合CYP2C19基因检测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行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术的患者300名,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服药方案治疗;一组为实验组,对患者进行MTHFR C677T、CYP2C19基因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药物干预,随访所有患者360 d内发生MACE事件(包括包括心脏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原因再次入院、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重要脏器并发症(包括脑梗死、脑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眼底出血、鼻出血)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损伤、胃肠症状、皮疹、血小板或血红蛋白下降)的情况。结果 (1)实验组术后360 d的MACE事件发生率、重要脏器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1)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术后患者进行MTHFR C677T、CYP2C19基因检测可显著改善临床疗效;(2)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术后患者进行MTHFR C677T、CYP...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eQuentPlease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在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8 例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5 例)和观察组(53 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个月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因子指标变化,并记录术后6 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3 个月,两组全血...  相似文献   

3.
经皮冠脉成形术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从而达到解除狭窄、改善心肌血供的一种治疗手段。介入相关材料不断发展,从裸金属支架到药物洗脱支架,再到近年流行的药物涂层球囊。金属支架的发明很大程度解决了冠脉狭窄的问题,但是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药物涂层球囊与传统支架相比拥有不少理论上的优势,因此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的新选择。它能够向血管内膜均匀地涂布抗增殖药物,在减少内膜增生的同时不留下任何植入物,从而使血管保持原有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目前,多数临床试验证明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与药物洗脱支架拥有类似的效果,并且不会引入额外的支架,因此更能体现不植入永久性支架的理念。此外,在治疗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弥漫性病变时,药物涂层球囊也体现出相应的优势。现本文就药物涂层球囊在不同冠脉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紫杉醇涂层球囊扩张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肾内科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普通组、药物组,各56例。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选择性球囊扩张术,其中普通组采用普通球囊扩张,药物组采用紫杉醇涂层球囊扩张。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的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术后1个月评估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9个月评估两组再狭窄总发生率。结果 术后1周,两组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高于术前,且药物组高于普通组(P<0.05)。药物组手术成功率高于普通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药物组再狭窄总发生率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紫杉醇涂层球囊扩张治疗能改善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再狭窄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上对于冠脉病变的主要介入治疗手段仍然是支架置入,但支架置入术后易出现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及支架内血栓,同时术后长期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等多种并发症。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已经逐渐开展并应用于临床中,且在ISR的治疗上被多个指南作为ⅠA类证据推荐。如今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DCB在De novo血管病变、分叉病变及高出血风险患者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其他特殊冠脉病变,如弥漫、钙化、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展示出新的应用前景,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也有着潜在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对DCB在冠脉病变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0例行PCI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分数(LVS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和心绞痛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SF、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86%(1/35),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和心绞痛复发率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使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后置入内支架,达到血流通畅的目的。现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其术后并发症阻碍了病人早日康复。应用循证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或支架置入术已被公认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的重要方法,但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限制了其疗效。药物涂层球囊(DCB)含有抗增殖药物,可以抑制新生血管内膜增生,降低再狭窄发生,从而克服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局限性。近年来的临床试验显示,DCB在治疗股腘动脉的初次病变及支架内再狭窄方面,可明显提高一期通畅率(PP),降低晚期管腔损失(LLL),但DCB在膝下动脉(BTK)中的治疗作用仍不明确。本文对DCB在治疗LEASO病变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实施冠状动脉内皮损伤术,加速小型猪在高胆固醇饮食条件下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建立小型猪定位冠状动脉硬化技术,为心血管疾病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8头五指山小型猪进行冠状动脉内皮损伤术,术前饲喂3.0%高胆固醇饲料20—25d,在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进行球囊扩张,压力为6—10atm,扩张次数3次。结果除1头小型猪,在经过扩张压力10个大气压,扩张3次手术后存活外,其余小型猪在术后6—24h内死亡。结论五指山小型猪冠状动脉扩张后,极易出现室颤,推测该品种小型猪对这种手术的耐受力较差。  相似文献   

12.
实验用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封堵法建立实验用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健康家猪14只,3~5月龄,体重25~40kg(35.5±6.6)。麻醉后穿刺股动脉,行冠脉造影后沿血管送冠脉球囊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近中段,即第二间隔支动脉分出处。动物随机分为2组,A组动物(n=7)行缺血预适应处理,依次扩张球囊阻断前向血流1、2、5min,每次间隔60s,然后扩张60min,扩张压力为2atm。B组动物(n=7)不行缺血预适应处理,直接扩张球囊阻断前向血流扩张60min,扩张压力为2atm。建立模型前、建立模型后1h行心脏MRI及心电图检查,术中行心电监护。结果:成功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12例,B组动物死亡2例。术中共有12例动物发生室颤,其中10例经过电复律等抢救成功转复。12例建模成功动物术中心电图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典型图形变化,术后心脏MRI检查出现间隔及前壁首过灌注缺损,延迟强化。结论:经皮腔内冠脉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可以建立实验用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缺血预处理可提高建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周隆  罗小秀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17-18,20
尽管医学飞速发展,但在全球范围内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仍然是对人类健康的一项重大威胁。而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做为已知的心肌缺血性疾病最有力的内源性保护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论述了IPC的发生机制、远程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以及与IPC相关的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旨在为心肌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一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一些HSP有组织型表达,它们参与一些重要的细胞生理活动,如多肽的折叠、跨膜转位,因此又被称为"分子伴侣".但通常在多种应激条件下产生,在高热、缺氧、组织损伤、病毒、细菌及其产物以及某些化学物质如乙醇、亚砷酸钠的条件下均可诱导HSP的产生.在临床上,可产生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失血性休克之后.目前认为各种刺激因素引起的热休克反应是细胞对于各种不利于自身的因素所表现出的一种以基因表达和调控方面发生改变的反应.在这种反应过程中,转录和翻译合成某些蛋白质的基因被关闭,而HSP基因被激活,产生一组大量的保护性蛋白,又称应激蛋白(stress protein, SP).HSP通过阻止蛋白的聚集,协助受损蛋白的重新折叠,或将无法恢复的蛋白转移给蛋白质降解系统,使之降解,产生应激状态下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缺血再灌注损伤给心肌带来的不可逆危害仍是需要攻克的难题。腺苷作为一种内源性嘌呤核苷酸,由正常细胞代谢释放,在各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如调节血流量,心率和心脏收缩力。缺血和远程预适应期间释放的内源性腺苷或外源性腺苷激活腺苷受体,其中A1和A3受体起主导作用,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期间通过不同机制保护心脏,包括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增加抗氧化酶的水平,与阿片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一氧化氮生成增加等,但其详尽作用机制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16.
缺血预处理与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预处理是指一次或几次短暂重复的心肌缺血/再灌注 ,以提高心肌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 /再灌注的耐受性。缺血预处理可缩小心肌梗塞范围 ,对心肌功能也具有保护作用。 1 986年 Murry等 [1 ]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后 ,许多学者对预处理心肌保护机制已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有凋亡和坏死两种形式 ,凋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凋亡 (apoptosis) ,亦称细胞程序性死亡 (programm ed cell death,PCD) ,是组织细胞在基因调控下的一种主动性死亡过程…  相似文献   

17.
单光子发射型断层显像仪[single-photon 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SPET,SPECT]和正电子放射型断层显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PET)是当前核医学临床检查的高级精密设备,它们与超声、X线CT、磁共振成像(MRI)共同构成四大影像技术。SPET显像的主要原理是测量发射单光子(如γ射线)的核素标记化合物在人体内的分布,如~(99m)锝(~(99m)Tc)及其标记化合物。PET显像的主要原理是测量发射正电子的核素(~(18)F,~(11)C,~(13)N,~(15)O)在体内的分布,正电子在衰变过程中,产生湮没辐射,同时发射两个能量为511KeV方向相反(180°)的γ光子,采用符合线路探测器(coincidence detector),即PET可以准确探测。 SPET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主要包括: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核素心室造影,后者可以了解心室功能和局部室壁运动。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心肌灌注显像剂有~(201)Tl、~(99m)Tc-甲氧异腈(~(99m)Tc-MIBI)、~(99m)Tc-替曲膦(~(99m)Tc-tetrofosmin)以及~(99m)Tc-替肟锝(~(99m)Tc-teborox-ime)。其中~(201)Tl应用时间最长,优点是注射一次即可获得运动(exercise)和再分布(redistribution)的图像,但半衰期偏长(73h),能量偏低;而~(99m)Tc-MIBI显像的优点是半衰期短(6h)、对病人的辐射剂量低,可投给较大剂量以改善图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 (CBA)治疗初治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 方法  35例冠心病病人 (初治病人 7例 ,支架内再狭窄病人 2 8例 )施行CBA。左前降支病变 2 5处 ,左回旋支病变 10处 ,右冠病变 7处。初治病变平均狭窄 (85 9± 7 2 ) % ,支架内再狭窄的平均狭窄程度是 (89 6± 8 9) %。CBA后即刻行冠脉造影评价近期手术成功率 ,随后严格的临床随访每个月 2次 ,共 6个月 ,以评价中期疗效。 结果 共使用切割球囊 4 2个 ,直径 (3 2± 0 3)mm(3 0~ 3 75mm) ,长度 10~ 15mm ,扩张压力 (72 7± 6 0 )kPa(6 0 6~ 10 10kPa) ,扩张次数 (5 0± 2 1)次 (4~ 7次 ) ,扩张时间 (2 0 3 6± 90 8)s。CBA近期手术成功率 10 0 % ,无严重冠脉闭塞等并发症。术前病变的狭窄程度为 (89 6± 8 9) % ,术后残余狭窄为 (8 8± 3 7) % (P <0 0 1)。 6个月随访未发现心绞痛复发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无心肌缺血加重的证据。 结论 切割球囊不论对初治还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 ,都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其近期手术成功率高 ,中期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CASI)在冠心病中应用。方法 按Gruentzrig方法对7例冠心病患者的7支血管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行PTCA治疗4例、PTCA+CASI2例,直接CASI1例、PTCA未成功1例,共扩张病变血管7处。达到完全性血运重建2例、部分血运重建4例,术中出现严重内膜撕裂1例冠心病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例心绞痛完全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未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