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对比无牙颌患者制作全口义齿数字化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34例无牙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数字组采用数字化方法修复全口义齿,传统组采用传统方法修复全口义齿,对比两组修复效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修复后1月内,数字组义齿压痛点总个数比传统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修复后1个月,数字组咀嚼效率比传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修复后6个月,数字组下牙槽骨前牙、后牙区牙槽骨骨吸收量比传统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修复后1周、2个月,数字组在义齿使用舒适感、佩戴稳定性和咀嚼能力方面评分比传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义齿美观性、发音清晰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无牙颌患者使用数字化全口义齿临床效果良好;数字化全口义齿在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牙槽骨吸收,提升佩戴舒适感、增强佩戴稳定性、提高咀嚼效率方面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159-162+166
目的 探索基于Peplau 人际关系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牙列缺失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2 月于南京市某口腔医院种植科因牙列缺失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患者88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 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3 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OHIP-I 评分、义齿折断情况及全口义齿满意度评分。结果 共纳入73 例研究对象。干预后3 个月试验组OHIP-I 评分、全口义齿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义齿折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Peplau 人际关系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牙列缺失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优化患者种植体验,提高患者种植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有旧义齿的牙列缺失患者 ,通过利用旧义齿 ,制作新的全口义齿 ,研究其修复效果。方法 对 5 3例有旧义齿的牙列缺失患者 ,利用旧义齿当个别托盘 ,采取闭口式印模方法制作义齿。结果 用此方法制作全口义齿 ,减少了取颌位关系的步骤 ,缩短了就诊次数 ,提高了满意度 ,达到了良好的修复效果。结论 采用闭口式印模方法制取印模制作全口义齿 ,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制作的数字化全口义齿与传统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例无牙颌患者,通过前瞻性、单盲、自身对照临床实验,每人分别采用功能易适性数字化义齿(functional suitable denture, FSD)制作系统及传统方法制作全口义齿。义齿完成后,首先戴用传统全口义齿, 3个月后交换戴用数字化全口义齿。患者于修复前、修复后第2周、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填写无牙颌口腔健康影响量表-20(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 edentulous,OHIP-20E)和义齿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于两副义齿戴用后的第3个月,分别进行咀嚼效率测试。结果: 20例患者在戴牙后第3个月,FSD全口义齿VAS评分在总体满意度、易清洁性、发音、美观、稳定、口腔状况这6个方面均值均高于传统全口义齿,而在舒适、咀嚼能力、嚼碎功能这3个方面VAS评分的均值与传统全口义齿基本持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D全口义齿OHIP-20E评分在各个方面的均值均高于传统全口义齿,其中功能受限、心理不适、总评分这3个方面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咀嚼效率测量结果为,FSD全口义齿平均咀嚼效率(1.20±0.54)高于传统全口义齿的平均咀嚼效率(1.16±0.5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结论: 本研究评价的数字化全口义齿的疗效与传统全口义齿相同,在患者满意度及口腔相关生活质量评价方面都展现出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制作的数字化全口义齿与传统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例无牙颌患者,通过前瞻性、单盲、自身对照临床实验,每人分别采用功能易适性数字化义齿(functional suitable denture, FSD)制作系统及传统方法制作全口义齿。义齿完成后,首先戴用传统全口义齿, 3个月后交换戴用数字化全口义齿。患者于修复前、修复后第2周、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填写无牙颌口腔健康影响量表-20(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 edentulous,OHIP-20E)和义齿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于两副义齿戴用后的第3个月,分别进行咀嚼效率测试。结果: 20例患者在戴牙后第3个月,FSD全口义齿VAS评分在总体满意度、易清洁性、发音、美观、稳定、口腔状况这6个方面均值均高于传统全口义齿,而在舒适、咀嚼能力、嚼碎功能这3个方面VAS评分的均值与传统全口义齿基本持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D全口义齿OHIP-20E评分在各个方面的均值均高于传统全口义齿,其中功能受限、心理不适、总评分这3个方面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咀嚼效率测量结果为,FSD全口义齿平均咀嚼效率(1.20±0.54)高于传统全口义齿的平均咀嚼效率(1.16±0.5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结论: 本研究评价的数字化全口义齿的疗效与传统全口义齿相同,在患者满意度及口腔相关生活质量评价方面都展现出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试分析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和义齿满意度。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采用置换牙列技术为10例重度牙槽嵴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同时制作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和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并按照随机原则决定每种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戴用顺序,分别于每种牙合型全口义齿戴牙后2、4、6、8、10、12周采用光密度法检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每种牙合型全口义齿戴用3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这种牙合型全口义齿修复的总体满意度,并由患者随意愿选择最终戴用义齿的牙合型。结果: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在数值上高于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62);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P<0.05)。10名患者全部将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作为最终的选择。结论:对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度牙周炎患者戴用即刻全口义齿再修复全口义齿后咀嚼效能的改变、牙合与颌的变化。方法采用吸光度法对健康中老年有牙列者、全口义齿戴用者、即刻全口义齿和再修复全口义齿戴用者各30名测定咀嚼效能,同时选择20例戴用即刻全口义齿和再修复全口义齿患者测量其颌弓相对宽度以及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结果再修复全口义齿的咀嚼效能明显高于即刻全口义齿(P<0001)。再修复全口义齿与即刻全口义齿牙槽骨颌弓相对宽度及下颌运动幅度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即刻全口义齿对保护口颌生理功能有其特点,但即刻全口义齿只能作为暂时性的、治疗性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总义齿又称之为全口义齿,是为牙列缺失的无牙颌患者制作的修复体,由人工牙和基托两部分构成,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牙列缺失最常用的修复体.应用SPSS软件测定咀嚼效率(效能)是检验总义齿修复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精密附着体义齿对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牙列缺损病人38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9例,对照组为卡环固位型可摘义齿修复;观察组为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12个月后复诊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检查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咀嚼效果及食物嵌塞优良率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义齿满意率为94.74%,对照组满意率为68.42%,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临床效果好,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覆盖义齿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25例患者112颗基牙作截断防龋处理后制作覆盖全口义齿观察,牙槽骨缺失及义齿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经15个月随访,患者使用后义齿戴用良好,基牙周围牙槽骨无明显丧失,咀嚼效能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覆盖全口义齿修复后牙槽骨吸收较普通全口义齿明显减慢,义齿的稳定性及咀嚼效果明显增强,效果良好,方法简单,应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FOCUS-PDCA程序对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以即将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出院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期间符合要求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期间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延续性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FOCUS-PDCA程序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MBI、FMA和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在MBI、FMA、满意度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将FOCUS-PDCA程序应用于脑卒中延续性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康复指导联合体位性复位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科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8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 = 34,康复指导、体位性复位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常规组(n = 34,体位性复位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分析病人术前、术后3 d、3个月、0.5 a、1 a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临近矢状面局部Cobb角、视角模拟疼痛(VAS)评分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 < 0.05),术后12个月联合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常规组,(P < 0.05);术后椎体后缘高度高于术前,(P < 0.05),组间无差异(P > 0.05)。2组术后椎体临近矢状面局部Cobb角低于术前(P < 0.05),组间无差异(P > 0.05);术前VAS评分高于术后(P < 0.05),术后3 d、3个月、0.5 a的VAS评分常规组高于联合组(P < 0.05),术后1 a VAS评分组间无差异(P > 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常规组(17.65%),(P < 0.05)。  结论  在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过程中,科学、充分的康复指导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护患共同决策模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期间120例原发性肝癌治疗选择腹腔镜肝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健康干预模式,而实验组患者采用医护患共同决策模式。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痛苦程度(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焦虑抑郁程度(采用HADS量表)、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及遵医行为、住院时间、医护满意度、复诊率进行比较。  结果  除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的心理状态和自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的心理痛苦、焦虑抑郁程度;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患者遵医行为、住院时间、医护满意度、复诊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肝叶切除围手术期的患者实施医护患共同决策健康干预模式,可减轻患者心理痛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遵医行为、缩短住院时间、对促进康复是安全有效,是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规范化运动处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活动受限、抑郁情绪等相关症状的临床疗效。  方法  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加规范运动处方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常规运动训练),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直腿抬高角度。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直腿抬高角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经对比,实验组的患者VAS、SDS评分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对照组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而SDS评分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78)。实验组VAS、SDS、直腿抬高角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疼痛、情绪抑郁、直腿抬高角度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1)。  结论  规范化运动处方康复训练具有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提高直腿抬高角度、改善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窦扩大开放、中鼻甲大部分切除联合神经分支阻断术在难治性鼻窦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60例难治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n = 30例)实施鼻窦扩大开放、中鼻甲大部分切除治疗,研究组(n = 30例)实施鼻窦扩大开放、中鼻甲大部分切除联合神经分支阻断术治疗。观察分析2组手术有效率、复发率、术后3个月、6个月、1a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临床症状评分及及临床水平指标。  结果  研究组手术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1,0.007);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 a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1,0.039,0.017);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8,0.037,0.010,0.022);研究组EOS及IFN-γ、嗜碱粒细胞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9,0.003,0.045)。  结论  难治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窦扩大开放、中鼻甲大部分切除联合神经分支阻断术治疗可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主突破康复对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术后活动、疼痛和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于2018年1月~2018年11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骨科护理康复,观察组接受自主突破康复法,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疼痛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康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 = 6.944、12.600、8.389、6.480,P < 0.05)。术后12 h、术后1 d和术后2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 = -9.354、-6.934、-6.911,P < 0.001),下床活动、完全负重、住院、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 = -13.094、-9.615、-14.795、-7.857,P < 0.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感染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 = 2.247、4.115,χ2 = 5.215,P < 0.05)。  结论  自主突破应用于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康复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患者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ERAS理念下根据肝癌疾病特点及围手术期的护理需求,构建腹腔镜肝叶切除围手术期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并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60例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传统的护理健康教育方法,而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健康教育路径。比较2组患者院前检查及术前准备时间、术后自我疼痛评估、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除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院前检查时间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准备时间、术后自我疼痛评估,下床活动时间,患者满意度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基于ERAS理念下将护理健康教育路径运用于腹腔镜肝叶切除围手术期,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外科及康复科联合干预对单孔胸腔镜肺术后快速康复外科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单孔胸腔镜下肺手术(包括肺楔形切除、肺段切除术及肺叶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 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的105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常规胸外科处理组),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125例患者为研究组(术后胸外科联合康复科处理组),收集患者的手术数据、住院资料以及护理相关数据。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s,VAS)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别。  结果  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4 h、术后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72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胸外科及康复科联合干预对单孔胸腔镜肺术后,能进一步减轻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用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胸外科及康复科联合干预对单孔胸腔镜肺术后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添加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或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效果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拟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患者50例,按局麻药配方不同分为5组:R组(对照组,0.5%罗哌卡因20 mL,n = 10);R+LDEX组(0.5%罗哌卡因 + 1 μg/kg DEX共20 mL,n = 10);R + HDEX组(0.5%罗哌卡因 + 2 μg/kg DEX共20 mL,n = 10);R + LDXM组(0.5%罗哌卡因 + 4 mg DXM共20 mL,n = 10);R + HDXM组(0.5%罗哌卡因 + 8 mg DXM共20 mL,n = 10)。  结果  与其他组比较,R + LDEX组和R + HDEX组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缩短(P < 0.05);与R组比较,4个实验组均显著延长阻滞作用时间(P < 0.01);术后12、24 h VAS评分和自控镇痛使用次数4个实验组明显低于R组,(P < 0.001);阻滞后5 min R + HDEX组患者HR降低,并持续至30 min(P < 0.05);R + LDEX和R + HDEX组在阻滞后5、10、15 min SBP、DBP和MAP升高(P < 0.05);注射局麻药后5 min,R + LDEX和R + HDEX组患者出现BIS降低并持续至30 min(P < 0.001),R + HDEX组BIS降低较R + LDEX组更为明显。  结论  局麻药添加DEX和DXM均能显著延长臂丛神经阻滞作用时间;DEX可以缩短肌间沟臂丛阻滞起效时间并引起血压一过性升高;DEX呈剂量依赖性的产生中枢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