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将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渗出预防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组建循证项目小组,确定循证问题,通过文献的系统检索和质量评价总结8条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渗出预防相关的最佳证据,遵循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制定了11条质量审查指标并开展证据应用。证据应用前后各纳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家长及病区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护士对质量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渗出发生率。结果证据应用后,4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比审查前有了显著改善;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渗出发生率从5.4%下降至2.4%。结论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渗出预防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可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的发生率,提高家长静脉输液渗出的防范意识和早期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基于循证的儿科外周静脉导管建立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规范儿科护士外周静脉导管穿刺的护理行为,提升静脉治疗专科临床护理质量。方法确定循证问题,通过文献检索、文献评价等进行证据总结及质量审查指标的制订。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开展证据应用项目,即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同时,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最佳证据的执行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护士静脉导管置入的相关知识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在最佳证据的执行率中,最佳证据应用后指标1、指标3、指标4、指标6、指标8、指标9、指标10、指标11及指标12的执行率高于应用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佳证据应用后一次穿刺成功率、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护士静脉导管置入的相关知识得分及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应用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的儿科外周静脉导管建立的最佳证据,可规范护士外周静脉导管建立的护理行为,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和儿科静脉治疗专科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外周静脉穿刺评估指南在住院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消化科病房接受输液治疗的1436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18例)和观察组(718例);对照组患儿在穿刺前常规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由责任护士进行穿刺;观察组患儿在穿刺前应用《儿童患者外周静脉穿刺评估指南》进行评估和分级,根据评估分级结果选择相应层级的护士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应用评估指南后,穿刺成功率及家长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护士工作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外周静脉穿刺评估指南应用于住院患儿能有效提升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静脉输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高质量指南对儿童外周静脉留置过程中的静脉选择和管理实施循证实践方案,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循证实践氛围,提高儿童静脉留置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提高儿科病房的临床护理水平。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8月1日-9月30日在杭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儿科病房住院的605例输液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选择静脉,维护留置针;选取2017年10月1日-11月30日的610例输液患儿为观察组,借鉴由安大略护士注册协会(RNAO)发布的指南实施工具书中相应的实施策略,将循证实践方案逐步应用于儿科病房。比较两组患儿的外周静脉留置时间、留置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士层面(满意度和知识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16.51%,低于对照组的38.17%(P0.01);观察组患儿循证实践方案实施后,护士的满意度显著上升,知识水平有所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对国外已发布的高质量指南进行解读,在我国进行临床调适、应用,可提高相关科室的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为弥补现有儿科使用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低导致血管损伤重、材料消耗成本高等问题,笔者研制了一种婴幼儿负压时静脉留置针。即在原静脉留置针结构基础上,增加其延长管的管腔内径并在延长管上增设1枚滑轮式调节器。经临床实践,此装置可降低患儿因反复穿刺带来的不适反应,有效保护患儿血管,有效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降低患儿住院费用,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在儿童无陪病房实施循证变革,降低外周静脉短导管意外拔管率。方法围绕"降低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相关主题词检索文献,提取证据,FAME评价后取得15条证据,聚类为5个维度;制定31条审查指标;基线审查把握实施科室现况,障碍因素分析后制定实践变革内容,变革场所为新生儿外科。结果多数证据执行率升高,2条证据审查3次差别不大;患儿留置针意外拔管率下降、留置时间延长、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下降,护士循证知识水平提高(均P0.05)。结论在儿童无陪病房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提升科室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能级对应模式应用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5月儿科住院并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7年6月至8月儿科住院并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设为观察组,接受能级对应模式输液治疗。评估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首次成功率、静脉输液重复穿刺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01);静脉输液重复穿刺率低于对照组(P<0.001);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8)。结论:在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应用能级对应模式,可有效提高首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降低重复穿刺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满意度.方法 选择对照组2005年8~9月收治的年龄为1个月~3岁的患儿97例按常规操作,进行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的统计.观察组先对全体护士进行系统培训,2个月以后统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加强技术、心理素质训练,注重家长、患儿的心理状态,注意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满意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完全置入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选取儿内科5岁的600例学龄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完全置入法置针,观察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完全置入法置针,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穿刺依从性、静脉针留置时间及留置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置管依从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静脉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护士调节输液位置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部位红肿、渗血、漏液、静脉炎、穿刺部分感染、堵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患儿行静脉注射时行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完全置入法能有效减少患儿留置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系统培训在小儿浅静脉留置术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汤文决 《现代护理》2006,12(21):1993-1994
目的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满意度。方法选择对照组2005年8~9月收治的年龄为1个月~3岁的患儿97例按常规操作,进行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的统计。观察组先对全体护士进行系统培训,2个月以后统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加强技术、心理素质训练,注重家长、患儿的心理状态,注意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满意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头部围针结合体针在偏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90例患者分为头部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实验组),焦氏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对照组1),及康复组(对照组2)。判定标准为上田敏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头部围针组还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治疗前后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实验组ADL及下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其他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治疗前后抑郁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部围针是有效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胡桂梅 《护理研究》2005,19(12):1110-1110
供应室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 ,其消毒灭菌效果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 ,因此 ,做好消毒灭菌的监测管理 ,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尤为重要[1] 。1 树立质量第一观念  供应室是给临床、医技科室提供无菌医疗器材的单位 ,所供应的各种医疗用品直接用于病人 ,必须达到无菌、无热源的标准。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全员性参与全流程控制质量的观念 ,发挥内在监控作用 ,使供应的每件医疗用品达到指定的标准。2 实施全方位质量监测  按照供应室质量标准化要求 ,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班护士职责、各类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多发性硬化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磁共振检查在监测多发性硬化的病程进展和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出现的磁共振新技术如磁共振波谱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磁化传递成像等为早期显示病灶和判断病理类型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近年来MRI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应用索他洛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59例。用药前、后分别测血压、心率、心电图QTc、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结果房性心律失常者有效率为60%,室性心律失常者有效率为87.2%,总有效率78.0%。用药过程中仅有心率减慢、QTc延长及早期收缩压下降。索他洛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剂量以160mg/d为宜。  相似文献   

19.
陈梅  赵莉莉  王丽玉 《护理研究》2007,21(15):1329-1330
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指挥者、管理者。护士长在医院护理管理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医院护理质量的关键在护士长的素质与管理能力。护士长的职业素质对护理工作必将产生直接影响。我们对三级医院102名护士对护士长期望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调查对象为三级医院102名护理人员,年龄22岁~52岁,平均30.16岁。其中中专52名,大专25名,本科25名。高级职称14名,中级职称42名,初级职称46名。在被调查者工作年限16年24人,占总人数23.52%;工作年限11年48人,占总人数47.06%;工作年限6年15人,占总…  相似文献   

20.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28例,结果疗效与常规治疗的28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